天天看點

導師的“關門弟子”成長記...

作者:黃日涵副教授

導師的“關門弟子”成長記...

作者:浴火鳳凰

來源:考博圈

微信平台編輯:周悅

上周五的上午10點鐘,學校組織了2021屆博士生的畢業典型。

我的博士導師雖然參加,但也隻是作為導師代表發言,今年并沒有學生畢業。原因很簡單,她的博士“關門弟子”——也就是我——在兩年前已經順利畢業了。

由于這兩年一直在學校的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工作,是以,時不時地還能在校園裡與相導師遇。當然,她也時不時地請吃頓飯,交流一下最近一段時間的學習生活。

作為導師的博士“關門弟子”(注:她還在帶着2個碩士),回顧波瀾不驚的博士生活,不由地想把與導師及師門之間的趣事,以及讀博的體會與大家分享一番。

誤打誤撞,成為博士“關門弟子”

我選博士導師經曆,其實與當年選碩士導師的情形如出一轍——用“誤打誤撞”這詞來形容相當貼切。可能是認為身兼行政職務的導師,對學業及今後的發展更有利吧,我考博時毅然選擇了所報專業的系主任作為導師。

在入學考試前,我還專門乘高鐵到學校與這位主任見了一面。上司嘛,說話挺随和的,但也非常缜密,既不說收你也不說不收,隻說了一句:等成績出來再說吧!

當年博士競争還比較激烈,10位考生中僅錄取3人,與主任聯系,他說去北京出差,讓我先專心考試。當天上午筆試之後,下午參加面試,而面試組長是一位女教授。由于我準備較為充分,面試也沒有過多波瀾,總體感覺還不錯,但不知道總分排名如何。

直到拿到錄取通知書并到學校報到時,我才發現自己的導師不是那位系主任,而是另一位沒聽說過的教授(說實話,導師的名字從字面上來看,根本區分不出性别)。我頓時一臉蒙圈,估計自己被調劑了吧,和我碩士的情形完全一樣。

于是乎,按照姓名趕緊找到導師的辦公室,推門一看:原來是那位面試的女專家組長。就這樣與她聊了一個上午,此時才發現,除去面試時的嚴肅,這位具有語言中帶有東北口音的導師,那是相當和藹可親,既有東北人的那種幽默,也有學術教授那種睿智。

交談中才了解到,我總分排名第三,由于排名第一的學生比我早幾天和那位主任聯系,我不得不調劑過來(其實,也是現在導師自己挑選的我,其中故事另有文章會交待),就這樣,我誤打誤撞成為她的博士“關門弟子”!

機緣巧合,成為“高齡”博士師弟

新弟子入門,終歸還是要和其他同門師兄師姐們見見面的。于是,由導師作東(本來我是堅持要請大家,導師說你錢不多,還是省着用吧),和留校任教的大師兄、比我早一年的博士女師姐,以及2名碩士一起吃頓飯。

其實,導師前前後後加起來有10來個學生,但當時實際在學校的隻有我們4人,其他的早已畢業奔赴四方,直到我畢業時了沒有見到過一次,隻是偶爾在導師組的微信群中看到他們的資訊。

說到師門,不得不提我的那位師姐,論入門的先後排輩順序,她當然是師姐,但按實際年齡來講,她隻是算是個小妹子了。因為我本碩連讀畢業之後,工作了7年時間再接着讀博,入學時已經32歲了。而這位師姐則是本碩博連讀,沒經曆過社會的摔打,一臉的稚氣未消。

俗話說:一回生二回熟。和這位師姐見了兩面之後,她也不客氣了,一直“師弟、師弟”地叫我,“師弟,你到導師辦公室來一下,有個任務”,“師弟,我有篇論文,你幫着校對下文字”,“師弟,你晚上有沒有空,導師又請咱們幾個吃飯”……

直到有一天,她突然給我打電話:“師弟,你都已經30多了啊?怎麼比我年紀還大,你不是我師弟嗎?”

哎,真感覺這位本碩博連讀的師姐傻的有些可愛,但又不能打擊人家,隻好回複道:“我人長得顯年輕,但稱謂不論年齡,隻按入門先後順序,你永遠是我師姐!”于是乎,即使畢業了,她“師弟、師弟”一直叫到現在。

無心插柳,成為“最優”博士弟子

雖然導師在生活十分關心我們,但在學業上則是以嚴格著稱。她常說“博士學位是要你們自己努力獲得的,不要想着在基礎課考試、論文開題、中期考評、論文查重或畢業答辯時,讓我去和誰誰誰打招呼,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導師的教育理念,就是盡量不給學生壓太多的科研任務,整個博士期間,她安排的任務隻有三次,而且都是和我博士論文相關的資料收集、結題報告填寫和出書稿整理。

導師讓學生自己學會如何去規劃時間,盡可能地多閱讀書籍與參考文獻,如何發現現實問題,根據愛好選擇題目。我至今仍記得,她開學時讓我讀的兩本書,并不是學科專業書目,而是《哲學:思想的前提批判》和《邏輯思維能力與素養》。她說專業是死的,讀博最重要的是的思想和思維方式的培養。

由于我的博士論文選題與我的實際工作經曆較為契合,是以寫起來較為順手,當然其間也遇到過這樣或那樣的難題,導師也會召集師兄師姐一起為我出出點子、想想辦法。

其實,我最初的想法也非常簡單,就是早點寫完論文,順利畢業拿到學位就OK了,是以我把每天的時間安排的相當緊,論文的10章具體安排哪個月、完成哪個部分都列出清單,并且逼自己嚴格執行。

正是由于方向明确、計劃周詳、落實嚴格,我與我的那位小師姐在同一天向導師送出了學位論文,當然,我比她還早了10分鐘送到導師辦公室,這令她非常地意外。

雖然論文品質寫的還算不過,不過導師覺得我還是太過着急了,于是讓我再利用1年時間,靜下心來去修改。整整一年時間,從頭到尾又修改了10來遍,12萬多字的論文才最終定稿。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我這篇論文竟然獲得了學校優秀博士論文,并且在第二年學科所在系統的全國評選中,同樣獲得了優秀博士論文。導師也很是開心,說我這位“關門弟子”,真的為她的博士生導師生涯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号。

回想這幾年的讀博之路,我十分感謝我導對我的嚴格要求和栽培之情,感謝同門師兄師姐的幫助與愛護,更重要的是,想和正在讀博和打算讀博的同仁們,分享個人的心得體會。

好的導師就是成功的一半

古人雲:“師如父母,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用在我導身上,終身為母更為準确)”。

一位真正靠譜的導師,在博士生階段真的是可遇不可求。在讀博士之前,我一直覺得教授們都比較靠譜,雖然偶爾有不靠譜的導師,但也是極少極少的比例。

但是整個博士階段讀下來,無論是身邊的同學,還是網上的吐槽,都能夠看到不少導師不作為,甚至作惡的案例。見過長期拖延學生不讓其按期畢業的,見過跳槽之後把學生放在原校不聞不問的,還見過把學生的論文成果送給其他人的,甚至還有博士生畢業之後拒絕給博士生寫推薦信的。

和我一起入學的一位博士,最害怕的一件事就是找他導師,因為,每次見面就意味着一頓臭罵:你如何如何不上勁,看看人家論文發了多少篇論文?你如何如何不聽話,我給你的論文方向你為什麼不寫?……

他由于論文方向他不喜歡,自己主動換了個題目,是以論文開題報告導師一直不肯簽字,就這樣耗着。但不能總這樣拖延下去,他發現導師比較喜歡抽煙、喝酒,于是乎,他花了近一萬塊錢,給導師送了四五回的好煙好酒。每次他導師收下倒挺利索,但事後照樣不肯簽定、狂批不止,逼得他最後放棄學業,立馬拉黑導師,誓稱老死不相往來。

導師的人品不好,對學生來說的确是最大的悲哀。

幸運的是,我遇到了一位“别人家”的導師。她常說:“做科研就是加入一個又一個的俱樂部”。想要圈子裡面的人帶着新人玩,除了新人自身的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有人的引薦,而這個引薦的人通常來說就是博士生的導師。

如果導師并沒有将博士生引入到這個圈子裡面,那麼博士生到最後也隻是一個圈外之人,需要花費比想象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才能夠進入圈子。

審稿人和編輯的數量其實是有限的,通常來說都是圈子裡面的人,對于一些差不多的學術成果,其實就是看圈子裡面的關系和面子了。

而我的導師非常樂于将學生還不錯論文推薦給審稿人,這樣比學生自己盲目去投稿的成功率大出許多。

不要焦慮!不要焦慮!不要焦慮!

重要的事情,先說三遍。

到了讀博階段的人,一般也到了成家立業的年紀了。看到身邊的小夥伴們結婚生子、買房加薪,父母或旁敲側擊該找對象啦,或直言明示要不别念啦,早點去社會上磨練吧!再加上身邊各種牛人,論文成果一大堆,可自己卻毫無輸出,科研壓力山在,非常容易焦慮。

自己經曆過焦慮到一天隻睡2小時,掉頭發、暴飲暴食、爆肥爆瘦、拿咖啡和煙酒續命的時期。但後來,慢慢與導師、師兄師姐交流,總結出兩點心得體會:

一是每個人的“時區”不同。

You are not too early,you are not too late,you are very much on time in your time zone。

讀博之後,不必感到自己在人生和學術上都慢人家一拍,隻是你的時區還沒到來。你隻要在你自己的時間線下做縱向對比就好了,這麼一想還真卸下不少思想包裹。

二是千萬不要被毒雞湯成功學忽悠。

我們從小就被各類“頭懸梁錐刺股”“鑿壁借光”“卧薪嘗膽”的故事教育。長大之後,各種勵志公衆号給我們推送成功學的文章,鼓吹淩晨兩點的學校圖書館,某名人淩晨四點開始訓練,某學者沒有休假的十年如一日,等等。

可是真的是這樣嗎?做到這樣就可以成功嗎?誰又不是沒見過淩晨四點的圖書館,誰又不是沒過過“5+2”“白+黑”的以實驗室為家的生活,可我還是一個充滿焦慮的、普普通通的、為發paper累死累活的小博啊?

人哪,最重要的是要開心!

讀博之前和剛讀博的時候,我所在圈子裡的所有人,當然也包括我在内,價值判斷的标準都是發表更多的文章、申請更多的課題、獲得最快的提升、戴上更高更多的帽子、掙來更多的錢……

我讀博的出發點也是這樣,我從來也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妥,因為大家都是這樣。即便已經被這些東西所累,所有人也依然屁颠兒屁颠兒地去追求。

但是,讀博後,發生在師兄師姐身上事,讓我改變了自己以前的價值判斷。

第一個讓我有所觸動的是,是一姓柴的師兄。聽導師說,他每天刻苦讀書,專心完成課業任務,而且各門成績在那一屆都名列前茅。然而,博三時突然消失了,後來一問才知道,他覺得學業壓力太大,主動放棄退學了!

在我以前的價值判斷中,學業就是天,要高于一切,退學是一件超級丢臉的事情,輿論的壓力會讓壓得人擡不起頭,甚至不敢出門。

但是,那位師兄覺得開心快樂才是最重要的,因為我們是人!有時候學會放棄也是一種對自己的救贖,也是愛自己。

第二個是一位師姐,她博士畢業後去了一家幼稚園工作!對此我很不了解,曆經千辛萬苦才熬到博士畢業,去幼稚園哄孩子,這不是一種資源浪費嗎?

這位師姐說:“這沒什麼啊,讀博就是因為自己喜歡,想看看讀博到底是什麼樣的,搞科研隻是一種思維和能力的訓練,我覺得我學到了很多,這就夠了。我現在進幼稚園也是因為自己喜歡,這很正常。我以後說不定又有想嘗試的東西,我依然會去做。”

直到我畢業後才了解了她的邏輯:人生短短幾十年,為什麼要被别人的價值觀束縛?做人不要太功利,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跟着自己的心走,當然前提是對社會、對家人朋友無害。

無論出于什麼目的,會經曆什麼磨難,抑或畢業後會從事什麼工作,讀博,對于人生來說,是一次不可多得的鍛煉。最後,用納蘭性德《浣溪沙》中的詩句,與所有讀博人共勉:

我是人間惆怅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裡憶平生。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衆号立場

導師的“關門弟子”成長記...

數字經濟智庫

導師的“關門弟子”成長記...
導師的“關門弟子”成長記...

政治學與國際關系論壇

為了更好的服務數字中國建設,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加強數字經濟建設過程中的理論交流、實踐交流。來自中國數字經濟以及“一帶一路”建設領域的專家學者們成立了數字經濟智庫,為數字中國的建設添磚加瓦。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擔任名譽院長,知名青年學者黃日涵、儲殷等領銜。政治學與國際關系論壇是數字經濟智庫旗下的專門平台。

導師的“關門弟子”成長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