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兩大惡性良性腫瘤科普活動首次“同台合體”

作者:河南商報
中國兩大惡性良性腫瘤科普活動首次“同台合體”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李佳

癌症防治,科普先行;美美與共,億萬同期……

2022年4月15日,由中國抗癌協會主辦、河南省惡性良性腫瘤醫院、中國整合醫學發展戰略研究院、河南省癌症基金會承辦的2021中國惡性良性腫瘤學科普大會暨第28屆全國惡性良性腫瘤防治宣傳周全國啟動儀式在鄭州拉開序幕。

中國兩大惡性良性腫瘤科普活動首次“同台合體”

作為中國醫學界的頂級科普盛會,中國惡性良性腫瘤學科普大會一直憑借其專業性和傳播度,每一界都會受到國内外及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4.15全國惡性良性腫瘤防治宣傳周”從1995年由中國抗癌協會發起建立、至今已經成功舉辦28屆,是目前大陸曆史最悠久、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強的惡性良性腫瘤防治品牌科普活動,本次鄭州會議也是兩大知名科普品牌活動,在曆史上首次“同台合體”。

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長樊代明院士親臨現場,他在緻辭中表示:惡性良性腫瘤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及生命安全的惡性疾病,本次大會作為中國醫學界的一次盛會,今天全國醫學界,全國惡性良性腫瘤學界都在聚焦河南,聚焦鄭州,本次大會注冊人數規模達4.5萬人,超越以往,在今後的一周以内,中國抗癌協會及相關機構群組織還将舉辦8000餘場抗癌宣傳活動,提高人民大衆健康意識,共同抵抗癌症侵襲。

作為東道主和承辦方,河南省惡性良性腫瘤醫院黨委書記、院長張建功在緻詞中表示:多年來,河南省惡性良性腫瘤醫院積極響應總會号召,開展惡性良性腫瘤科普,提高群眾健康素養。依托篩查項目,先後篩查服務人群近千萬人次;積極開展惡性良性腫瘤相關疾病科普宣傳,結合疾病防治主題日等活動開展科學抗癌知識宣傳;我們堅信,依托此次盛會,總會“科學抗癌,關愛生命”的理念一定會從鄭州再次出發,深入基層,深入社群,服務社會,造福民生!

河南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郭萬申表示:CCO科普大會作為中國惡性良性腫瘤學大會重頭戲,承載着“惡性良性腫瘤防治、科普先行”的大會理念,擔負着建設“健康中國”、造福民生的時代使命,必将對河南省乃至全國的惡性良性腫瘤防治事業産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我們為2021中國惡性良性腫瘤學大會選擇河南鄭州而倍感驕傲,也為2021中國惡性良性腫瘤學科普大會惠澤民生而充滿期待。

中國科協科普部部長顧斌表示:中國科協科普部對于中國抗癌協會多年來在惡性良性腫瘤醫學領域的耕耘和堅守表示感謝,由中國抗癌協會發起的全國惡性良性腫瘤防治宣傳周活動,已經成為大陸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廣的惡性良性腫瘤科普品牌活動,中國科協科普部将一如既往支援和參與到中國抗癌協會癌症防治科普工作之中,不斷提升大陸廣大公衆和患者科學防癌核心知識知曉率,不斷提升大陸公民健康科學素養,助力健康中國事業。

整合資源,鋪就防癌科普之路

“在中國,世界上每4個惡性良性腫瘤病人就有一個是中國人,每3個因惡性良性腫瘤死亡的病人就有一個是中國人。在大陸,每天因惡性良性腫瘤而死亡的人數接近8000人,惡性良性腫瘤已經嚴重威脅到大陸人民群衆身體健康安全。

如何應對,如何破解惡性惡性良性腫瘤這一世界性難題?

應對“癌症”這個人類頑疾,關鍵是要靠“防”,而防癌的核心理念是“科學”,其核心手段是“整合資源。”,樊代明表示:“這是我們制定本屆宣傳周主題——整合資源,科學防癌’的初衷和緣由。”

這種資源整合是一個集合醫學、科技、人文、社會、心理等各領域的系統性工程,不能隻靠醫生、專家的單打獨鬥。樊代明說:“這需要将醫學各領域相關的先進的理論知識和臨床各種最有效的實踐經驗加以有機整合,調動全社會力量,根據社會、環境、心理等因素加以修正、調整,最終形成有益于健康呵護和疾病防治的新知識體系。”

“惡性良性腫瘤防治核心知識釋出制度”已成為中國抗癌協會履行社會責任、服務健康中國國家戰略的抓手工作。

在當天活動中,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惡性良性腫瘤醫院田豔濤教授進行了《中國惡性良性腫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識(2022)》解讀分享。

從預防、早篩、診斷、治療、康複五個方面入手進行了詳細解讀,心理與癌症發生的密切關系、癌症的遺産以及遺傳易感性、癌前病變部是癌嗎,通俗的标題,精良的PPT,深入淺出的講解為現場及線上數百萬觀衆,帶來一場精彩惡性良性腫瘤防治科普知識盛宴。

一個個勇鬥癌魔、戰而勝之的奮鬥故事,一段段酸甜苦辣、悲歡離合的心曆路程,一位位熱愛生命、播撒陽光能量的癌症患者……

這些人物故事被彙聚在由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長樊代明院士主編的抗癌系列叢書《逢生》中,給人以力量與希望,本次會議上《逢生(第四輯)》也同步進行了釋出。

樊代明院士表示:書中通過遴選50餘位全國各地抗癌鬥士的事迹佳作,一起幫助和鼓勵惡性良性腫瘤患者和家屬們,樹立自尊自強、科學抗癌的堅定信心,走出“絕境”,再次“逢生”,這就是這本書最大的意義。

名家中原“論健”,共譜防癌華章

在名家科普論壇環節,邀請到三位大陸惡性良性腫瘤防治領域的權威大咖,以癌為題,共同“論健”。本環節由中國抗癌協會黨委書記、天津醫科大學惡性良性腫瘤醫院黨委書記陸偉教授主持。

樊代明院士在《自然力與癌症防治》主題分享中,為我們講述了“自然力”,以及自然力在癌症防治過程中發揮的獨特價值。

把健康從臨床上升到醫學,從醫學提升至哲學高度,樊代明院士用他全新的思維視角、原創的理論體系,向社會詳細闡述了“自然力”的概念、分類、以及在未來醫學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對嚴重危害國人生命健康的癌症第一殺手——肺癌,支修益教授在《肺癌的預防與篩查》報告中以“三級預防”為視角,從病因預防、早篩和早期診治三方面,對肺癌防治的政策做了細緻解讀及分享。

作為全國十大科學傳播人物之一、來自河南省惡性良性腫瘤醫院的惡性良性腫瘤内科專家陳小兵教授以《惡性良性腫瘤預防四字經》為主題。從23種常見緻癌因素談起,引出防癌40字訣(“防癌四字經”):“合理膳食,适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充足睡眠,定期體檢,控制感染,疫苗優先,美化環境,綠水青山)”,為廣大公衆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實作科學防癌提供了科學、實用、有益的指導。

陸偉教授在總結中指出,4.15惡性良性腫瘤防治宣傳周的意義,不是讓我們僅在這一周内有所思考和行動,而是要在生活中的每一天,在每個人生命裡的每個階段,都要有所改變,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實作遠離癌症的願景與目标。

百年·百縣,科普之火彙聚中原

經過369個日夜的傳遞,抗癌科普聖火火炬,抵達會議現場勝利會師。

2021年中國惡性良性腫瘤大會啟動了“百年·百縣”惡性良性腫瘤科普火炬傳遞活動,活動以“抗癌之火,燃動中原”為主題,以傳遞“抗癌火炬”的形式開展惡性良性腫瘤科普系列活動,并把活動逐漸擴充到全國範圍。

從中國食管癌防治的“源頭”—河南林州出發,一年多時間裡,“科普火炬”就像一團跳動的健康火種,帶着無數人的希望,将惡性良性腫瘤防治科學理念傳遍中原大地。

一年多時間裡,抗癌的火焰、科學的光芒點燃了河南省安陽市、南陽市、駐馬店市、許昌市、信陽市及周邊省份共120個縣市,進行了120場科普活動,河南省惡性良性腫瘤醫院科普專家團隊深入基層,開展預防篩查、現場查房等。

一年多時間的火炬傳遞活動中,科普火炬在科普團隊的守護下,奔赴中原各地,不同方向,全方位、多角度開展惡性良性腫瘤防治事業,探索整合醫學道路,開啟惡性良性腫瘤防治新征程,通過線下及媒體宣傳,保守估計受益群衆近億人。

每一場活動,每一次出發,每一步腳印,每一滴汗水都是惡性良性腫瘤醫學人,對人民群衆健康呼聲最真切回應,是白衣天使對醫者仁心,大愛無疆這份責任與擔當最好的踐行與诠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