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雷射電視标準:為啥要聚焦“亮度”參數?

4月1日,大陸首個雷射電視行業标準《電視接收裝置 雷射投影顯示規範》正式實施。這是雷射電視行業首個“準确定義了”産品特征的,得到業内大多數企業認可的“檔案”:顯然,統一意見之後,雷射電視的發展也會更為“順風順水”。

對于這份“行标”,大屏君研究了一下,發現其更多内容是集中在“彩電如之何”方面——這顯然也是情理之中。但是,與液晶電視等産品的國标相比,其也有獨特之處:即對産品“亮度”名額的明确的、濃墨重彩的“規範”!

雷射電視亮度要用“尼特”而不是“流明”

長期以來,号稱雷射電視的衆多産品中,亮度标準比較混亂:大屏君至少可以列舉出三大标準——光源亮度、投影亮度和彩電亮度。通常光源亮度标準是投影亮度的3-10倍,是彩電亮度的20-100倍;投影亮度也可達到彩電亮度的6-10倍!

雷射電視标準:為啥要聚焦“亮度”參數?

三個亮度參數值差距如此之大,也就可能導緻消費者“認知混亂”、“購買受騙”——對此,大屏君要說的是,消費者很多時候隻能吃啞巴虧:因為以上三個亮度,不是虛假宣傳,而隻是“含義不一樣的、切實存在的實體量”。

特别是,當一個産品宣傳自己是雷射電視、是一個彩電産品,但是又不采用“彩電化”的亮度表示和辨別的時候,就很容易“誤導消費者”。這方面,雷射電視标準可謂邁出了一大步:即雷射電視必須采用尼特作為亮度标準,而不是“流明”。尼特和流明有啥不同呢?

大屏君認為這個差異非常好了解:即尼特nit(又稱作,坎德拉/平方米,1 cd/m ;在實踐意義上與照度機關勒克斯,英為lux,簡作lx和勒,大多數時候效果相當)是描述“機關面積的亮度”。而流明(cd,坎德拉Candela)标準是“光強度”概念,其用于描述顯示裝置性能時,是指該裝置發射的所有光照通量的總和。

兩者的關系可以了解為,一台固定流明标準的投影機,在不同大小的投影畫面中,提供的尼特亮度标準必然不同——畫面越大、尼特亮度标準越低:從消費者角度看,尼特标準是真正感覺到的“顯示效果”;流明标準是裝置工作流程中的一個“中間量”(光源亮度更是投影裝置工作流程中的“中間量”)!

即,大屏君認為,消費者完全可以用“顯示螢幕尺寸+尼特亮度标準”評價雷射電視的視覺效果。但是,如果廠商隻給出主機的流明亮度,“最終視覺标準”就會變得複雜!

流明标準距離尼特标準“到底有多遠”

“流明除以顯示面積,不就是尼特了嗎?”這是很多消費者的“簡單邏輯”。對此,大屏君要指出,單純從理想的裝置角度出發、從标準定義和換算過程推理,這句話沒有錯。但是,現實條件不是理想條件,流明變成尼特,對于雷射電視而言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這一問題的解釋,涉及到雷射電視标準的另一個重大“關切”:即隻有标配好螢幕的産品套系,才能稱為雷射電視。否則,他就隻能是一台普通的超短焦投影機而已。

為什麼強調雷射電視一定要标配好螢幕呢?大屏君認為至少有三個要點需要說明:第一,同樣的投影主機和投影環境,不同的投影螢幕實作的“對比度”效果相差“一百倍”是常見事情——即高水準光學抗光幕,才能夠讓雷射電視在環境光照下,實作滿足畫質品質的“對比度”效果。

雷射電視标準:為啥要聚焦“亮度”參數?

第二,不同投影幕對最終尼特亮度的影響極大。一方面是因為螢幕面積越大,尼特亮度就越小——是以要求雷射電視主機的流明亮度,要與投影螢幕面積比對,至少不能光通量不足。另一方面,不同投影幕的“增益效果”不同:光學抗光幕的增益名額從0.8這種負增益,到1.3這種三成亮度正增益産品都具有。同等主機流明亮度,在不同增益螢幕下,正前方觀看的尼特亮度差異可能高達50%。

第三,投影幕對觀看角度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大屏君覺得,這一點可能是很多消費者忽視了的問題。——實際應用中,如果投影主機流明亮度不充足,可以采用高增益螢幕,提升正向觀看亮度。但是,高增益本身并不創造更多的“光能量”,而是通過更多的“聚焦光線角度”實作更高的正向亮度——這種操作就會損失大角度的“亮度水準”,即犧牲了可視角度。目前不同的光學抗光幕可視角度可能在140度到100度之間不等,差異還是比較巨大的。此外,超高增益的螢幕,也會犧牲一部分亮度均勻性,即螢幕上四角與中心位置的亮度差異較大。

因為以上三個關鍵的性能參數,大屏君必須指出,雷射電視系統中,主機隻是“體驗效果實作的前半部分”,沒有一款合理的“螢幕”,就不會有“最終真正的視覺盛宴”。從正常彩電挑選的“亮度(當然是尼特标準,液晶、等離子、CRT、OLED都是這個标準)、對比度、可視角度、畫面均勻性”等名額看,“雷射電視标配螢幕”是“必然的剛性需求”。

從投影到彩電,“市場需要再教育”

傳統投影消費重主機輕螢幕:這是大屏君從業近20年的經驗。但是,這種傳統市場格局真的“健康和正确”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的确,從成本、技術含量、技術複雜性等角度看,螢幕幹不過主機。但是,投影成像是一個“系統工程”,隻要一點卡脖子,那“再好的戲,也出不來”。而好的螢幕,就是整個體系中,至關重要的“核心一環”。尤其是要實作彩電化的顯示效果和應用,高品質抗光幕的配備是“重中之重”!

雷射電視标準:為啥要聚焦“亮度”參數?

但是,很長時間内,投影機的應用堅持“小黑屋”模式。比如,電影院的大螢幕系統,就是小黑屋投影的代表——大屏君要指出,電影院的螢幕亮度一般也就40-80尼特。這麼低的亮度如果不嚴格控制環境光,恐怕畫面就真的沒法看了。類似的場景也大量出現在早期的LED智能投影,以及所有單片LCD投影機上:這類産品亮度輸出不足,是以消費者普遍采用“暗黑”模式觀看畫面,進而養成了“螢幕不重要”的習慣。

但是,近年來,随着2000+亮度的高亮投影機型在家用市場火爆,特别是雷射電視特殊品類的興起,“螢幕價值”的認可度已經發生巨變。大屏君觀察到,電商平台光學抗光幕産品的品牌數量、銷售規模,在過去3年都擴張了數倍。一場“愛”螢幕為特征的,投影和雷射電視高品質消費的“革命潮流”已經形成。

綜上所述,雷射電視行業标準,高度關注了雷射電視與投影機産品的“應用差別”,在亮度名額和螢幕配置上,提出了合理、科學和極具緊迫性的“規範要求”。大屏君認為,這不僅對于雷射電視産業發展有利,也對整個家用投影産品市場“正本清源”、“高品質更新”及其有利。預計2025-2026年前後,家用投影市場規模會上升到1000萬台,其中三分之一将是強調高品質螢幕和螢幕上可視亮度的“真正品質消費産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