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資料新基建助力終端“秒開”

資料新基建助力終端“秒開”

技術人員正在調試資料機櫃。 記者 甯廣靖 攝

資料新基建助力終端“秒開”

建設中的中國電信京津冀大資料智能算力中心。圖檔由受訪者提供

  如同農業時代的土地,工業時代的能源,資料逐漸成為資訊時代的核心資源,直接影響着人們生産生活的品質。數字經濟越發達,越需要夯實資訊“底座”。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機遇,以中國電信京津冀大資料智能算力中心為代表的資料新基建正在“加速跑”──

  在距離天津市區70多公裡的武清區高村科技創新園,先後落地了包括中國電信京津冀大資料智能算力中心(簡稱電信京津冀園區)、中國鐵路主資料中心、中鐵檢驗認證中心等在内的一批重點項目。站在電信京津冀園區項目現場,可以看到一座座建築物已經拔地而起。

  “園區建設總共有四期,整體建成後具備4.2萬個機架承載能力。目前啟動了三期,一期包含4棟資料中心、2棟動力中心,已經于2021年12月正式營運投産;二期包含綜合辦公樓、網絡監控中心及新業務展示中心和市政管網工程,預計今年三季度竣工傳遞使用;三期包含4棟資料中心、1棟動力中心,将于近期竣工驗收。”在項目建設現場,電信京津冀園區副總經理張智剛指着一棟棟灰白相間的高大樓宇告訴記者,項目建設用地面積16.4萬平方米、總投資約102億元,是京津冀投資強度最大的資料中心,前三期計劃在2022年整體建成傳遞。

  “毫秒級”水準實作“秒開”

  在日常生活中,小到打車、點外賣,大到自動駕駛、遠端醫療,凡是需要資訊軟體提供服務支撐的地方,都離不開資料中心這一實體載體。資料存儲及算力水準的高低将直接影響數字時代的“衣食住行”。

  比如,抖音的熱門視訊,如果終端離資料中心遠,資料就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網絡傳輸,可能要跨越幾個省際的線路實作伺服器與終端之間的互動。電信京津冀園區是中國電信推動“雲網融合”及5G獨立組網(SA)業務的重要節點和保障。是以使用者在點選進入頁面後借助“毫秒級”水準的5G網絡傳輸優勢,可以瞬間打開内容,實作“秒開”。

  “企業級的伺服器計算能力巨大,雖然不直接面向使用者,但會間接向個人提供服務。馬上到‘五一’假期,大家出行會更多地關注天氣變化。以前的天氣預報是預報一周左右的天氣,現在的預報時間更長、精度更高,小時級的天氣預報軟體大家用得已經很熟練了,這就是算力發展的展現。”張智剛告訴記者,全部建成後,電信京津冀園區可承載每秒浮點運算次數達1.15千萬億次。

  開工兩年多來,中國電信争分奪秒推動工程建設。“一期工程可具備裝載1.5萬個機櫃、容納15萬台資料伺服器的基礎能力,并且已經成功營運投産。”張智剛告訴記者,金山雲等國内網際網路頭部企業成為第一批進駐客戶。

  多種經營模式并存

  資料中心是賦能千行百業的新基建,承載着無形的高價值資料,其經營模式也因需而變。“目前,國内主要的經營模式包括三種。有的資料中心提供恒溫恒濕的整體環境和供電保障,客戶把伺服器安裝接入資料中心的機櫃,類似倉庫租賃;有的資料中心提供伺服器,客戶把軟體安裝進來即可,相當于拎包入住;還有的資料中心如同提供了私人定制,根據客戶需求進行定制化服務。”電信京津冀園區項目經理王曉輝告訴記者,電信京津冀園區多種經營模式并存,除了“倉庫型”和“拎包入住型”,目前正在和部分來自北京市的中小型資料中心開展定制化業務對接。

  對資料中心來說,“24小時不間斷”的電力供應是關鍵。據了解,電信京津冀園區由3座110kV變電站供電,每座變電站上遊電力來自不同的220kV變電站。雙路中低壓配電系統結合不間斷電源和柴油發電機,形成了高可靠性的供配電系統。王曉輝說:“為保障12棟資料中心樓穩定運作,我們配套建設了3棟動力中心樓,裡面裝載相當數量的柴油發電機,為資料中心樓提供動力保障。此外,還有1棟生産指揮排程樓,可以為合作客戶的辦公、生活,以及舉辦小型論壇、新品釋出等活動提供服務。”

  90%客戶來自京津冀

  作為資訊社會的數字“底座”,資料中心已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建設。國際資料公司IDC、浪潮資訊、清華大學全球産業研究院聯合編制的《2021-2022全球計算力指數評估報告》顯示,計算力指數平均每提高1點,國家的數字經濟和GDP将分别增長3.5‰和1.8‰。

  “目前,電信京津冀園區90%的客戶來自京津冀地區。”張智剛表示,電信京津冀園區将很好地承接京津冀以移動網際網路、電商、雲服務商為代表的頭部泛網際網路行業客戶的IDC擴容和災備需求。

  随着京津冀協同發展深入推進,京津冀大資料産業也在不斷發展。據天津市大資料協會常務副秘書長袁小梅介紹,電信京津冀園區是京津冀大資料産業的重要布局,在此之前,京津冀三地不斷推進大資料産業方面的合作。早在2016年,京津冀大資料綜合試驗區便已啟動建設。2017年初,京津冀三地7個大資料示範區應運而生。2020年,京津冀大資料協同進行中心已在礦業大資料、高爐大資料、基因大資料、氣象大資料、油氣勘探大資料等行業領域取得了階段性研發進展和應用成果。如今,京津冀大資料産業集聚效應初步顯現,已逐漸形成了由基礎架構、資料資源、應用服務和支撐服務構成的完整大資料産業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