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正确傳播一塊“蒿子粑粑”?學湘菜、辣不怕

作者:書樂貧道

越是細微不起眼的熟悉之物,越有可能是創新創業的機源,隻不過可能要真有技術和換個話術。

這不,前不久媒體報道了渌口的一個小夥子,把蒿子粑粑這個當季小吃做出了名氣,還通過視訊帶貨賣到全國,複購率竟有3成之多。

如何正确傳播一塊“蒿子粑粑”?學湘菜、辣不怕

雖然還是個小生意,但這個事本身卻有着大智慧。

每年三四月間,在湖南的不少家庭都會張羅着采蒿子、作粑粑,飯店裡、商超中也少不了熟透的、冷藏的各種蒿子粑粑供應。

但貌似很少有人真的瞧得起這麼個小點心,過了季也就冷清了,餐館連菜單都懶得上了。

無他,時令點心,就算現在四季都能有吃,把吃蒿子粑粑做風俗的湖南人往往也不過是當季應景罷了。

怎麼破?

在技術上做了許多試錯而打開了些市場的這位渌口小夥,想到了一個突破口:打入全國各地的湘菜館。

同樣是很熟悉的事物,在全國各地都有,但就可能成為一個傳播點,讓蒿子粑粑有可能真正走出湖南。

如何正确傳播一塊“蒿子粑粑”?學湘菜、辣不怕

可進了館子和被吃貨反複打卡,依然有距離。

怎麼做?

此處或許需要換個品牌傳播的角度:被動傳播。

大多時候,我們偏好的傳播是主動語态的:湖南人春季吃蒿子粑粑;蒿子粑粑是湖南的一張特色點心;人在他鄉,我又吃到了熟悉的家鄉味道。

主角都是“我”,與旁人無關,就算外地人知道有這麼一道地方小吃,也未必當回事。

類似的名優土特走不出家鄉,在全國比比皆是。

當年湘菜館,如果按照主動語态做品牌,一定會選擇去強調“湘”這個地域名詞和“辣”這個口味名詞,那就是湖南人不怕辣、辣不怕。

其結果極可能變成:吃貨或許就望辣卻步,讓湘菜變成勇敢者的遊戲。

但真正在全國紮下根的那些湘菜館,往往強調的是全國吃貨們都逐漸接受的“重口味”概念,結果一種傳播的被動語态就出現了:我被湘菜辣哭了、我竟然這麼能吃辣、原來湘菜被我誤解了許多年……

如何正确傳播一塊“蒿子粑粑”?學湘菜、辣不怕

于是,主客易位、水到渠成,一道地方菜不再是你們的,而變成了我們。

一個時令點心,是不是也可以如此去品牌傳播呢?

最後也就真的應了那句話: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可能要如此,還要在熟悉事物上找到創新創業機緣的人們,主動地去傳播一些被動語态,才好吃好看和好玩吧。

作者 張書樂 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網際網路、遊戲産業分析師

本文刊載于2022年4月7日《株洲日報·天台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