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家好,我的MBTI人格是:IMSB

編輯導語:MBTI并非是新鮮事物。曾經它是美國五百強企業甚至軍隊都偏愛的人格測試,輝煌時期,大部分美國人找工作都要先過這坎。時間來到2022年,借着網際網路的波動,MBTI正以全新面貌霸占年輕人的社交話語。跟着作者一起來看看吧!
大家好,我的MBTI人格是:IMSB

在這裡,我們呈現當下年輕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MBTI又火了。

或許你早就做過這個測試,标榜自己和谷愛淩都是INTJ;或許你看不懂這4個字母,被16種人格類型搞得頭暈目眩;或許你根本就不在乎,這玩意和星座能有多大差別?

大家好,我的MBTI人格是:IMSB

不管是在深夜打開Tinder的自我介紹,還是短視訊兜售的性格測試問卷,MBTI是時下火熱的新話題與新生意。

但它也逐漸變味兒了。

一、玩字母的年輕人

對于熱衷于玄學算命的人來說,MBTI是老朋友了,十年前就火過。

星座星盤、生辰八字、紫微鬥數、塔羅占蔔——傳統命理工具已經被年輕人玩膩了之後,MBTI的出現,就像是老情人換上了新馬甲,4個字母的組合搭配,讓它顯得比星座更有理論依據,比塔羅牌更有學術支撐。

MBTI測試主要配置設定了四個對照組:

外向(Extroversion):會偏向從與外部事物的交流促進心靈能量的流動。

内向(Introversion):會偏向從自身思索、内省的過程促進心靈能量的流動。

實感(Sensing):着眼于目前事物,慣于先使用五感來感受世界。

直覺(Intuition):着眼未來,着重可能性及預感,從潛意識及事物間的關聯來了解世界。

思考(Thinking):比起人的感受更重視于事情的邏輯,自發性的批判。

情感(Feeling):比起事情的邏輯更重視于人的感受,自發性的欣賞。

判斷(Judging):傾向于以結構化的方式認識世界,井然有序及有組織的生活,而且喜歡安頓一切事物。

感覺(Perceiving):傾向于以非結構化的方式認識世界,始終開放選擇機會,自然發生及彈性的生活。

選取各類别的首字母來組成測試結果的名稱,比如“INTJ”就是一個“内傾型-直覺型-思考型-判斷型”人格。

大家好,我的MBTI人格是:IMSB

做完測試,隻是踏入MBTI大門的第一步。

往下劃拉,你會發現MBTI測試的底部,都會貼心地提供每個人格的對應名人。

如果你是INTJ,那你和馬斯克是同一類人。

如果你是ENFJ,那你和奧巴馬是同一類人。

如果你是INTP,恭喜你,你和愛因斯坦和牛頓是同一類人。

不得不承認,測試者很容易産生這樣的心理暗示:在我的潛力之中,是否很有可能是個天才科學家?

當然,牛頓和愛因斯坦不可能做過這套MBTI測試。所有名人案例,都隻是友善你對号入座、找到愉悅的認同感罷了。

大家好,我的MBTI人格是:IMSB

圖源:personality database

想要真正進入MBTI的話語圈層之中,還需要對16型人格特點進行一個填鴨式惡補。

MBTI信衆們進化成了民間野生心理學家,在知乎文章和豆瓣小組裡流連忘返,如饑似渴地分析自己的人格特點。

按照網際網路流行的說法,最好辨認的就是I人(内傾型)與E人(外傾型):

I人在社交場合隻能硬着頭皮強顔歡笑,當聚會結束坐上計程車的那一刻,才會卸下重擔長舒一口氣:有這個功夫,還不如宅家裡追劇。

E人無法接受一分一秒的獨處,每時每刻都恨不得粘在朋友們身上,典型的人來瘋,社交場合中聲音最吵的,是活力四射的E人。

大家好,我的MBTI人格是:IMSB

J人(計劃型)與P人(展望型)也很好歸類:

J人有嚴格的時間規劃表,把房間收拾得井井有條,總會把軟體的新消息提示全部點掉。

P人明顯更随性慵懶,走一步看一步,約會總是遲到,工作總是拖延到ddl之前做完。

外網甚至提供了一份簡約型問卷,繞來繞去,不過就是這四道問題:

  1. 你上學的時候受歡迎嗎?
  2. 你運動嗎?
  3. 你數學好嗎?
  4. 你的房間整潔嗎?
大家好,我的MBTI人格是:IMSB

當你全面掌握了16型人格的每一個刻闆印象之後,就可以加入表情包自嘲狂歡了,一場大型文藝複興拉開序幕。

在微網誌@MBTImemes和Reddit有關MBTI的内容裡,聚集了各式人格的吐槽投稿。

比如ENFP人,熱衷于炫耀自己是所有人格中的“可愛小狗”,試圖和所有碳基生物交朋友:

大家好,我的MBTI人格是:IMSB

圖源:抖音

ENFP試圖向全世界表達愛意的時候,絕對不會掩飾一分一毫:

大家好,我的MBTI人格是:IMSB

ENFP也可能是全世界最吵最愛侃大山的人:

大家好,我的MBTI人格是:IMSB

圖源:抖音

而辯論家ENTP,是全世界最愛吵架和辯論的人。

當你立刻同意了他的觀點時:一拳打在棉花上,會讓他們無比抓狂。

大家好,我的MBTI人格是:IMSB

和E型人相反,I型人的苦衷近似于社恐人的自白。

當社恐INTJ不得不出門時:

大家好,我的MBTI人格是:IMSB

當ISFP意識到,自己是全世界最平凡的人格時:

大家好,我的MBTI人格是:IMSB

當ENTJ(霸總CEO人格)和INFP(慵懶廢物型人格)聊天時:

大家好,我的MBTI人格是:IMSB

當不善表達的INTJ看着E人朋友們玩到一起時:

大家好,我的MBTI人格是:IMSB

當社恐INTJ不敢給人打語音電話時:

大家好,我的MBTI人格是:IMSB

分析現實生活中的人已經不夠滿足,MBTI的方法論還能套在虛拟角色和紙片人身上。

于是,這套心理工具成為娛樂化産業的一環。

哈利·波特是具有冒險精神的ISFP,赫敏是激進澎湃的管理者ESTJ,羅恩是典型的娛樂型人格ESFP,露娜是帶一點神經質的INFP。

大家好,我的MBTI人格是:IMSB

圖源:personality database

漫威裡的超級英雄也可以套用MBTI大法。

鋼鐵俠是外向型的企業家人格ESTP,蜘蛛俠是可愛小狗ENFP,奇異博士自然是智商拔群的INTJ。

大家好,我的MBTI人格是:IMSB

圖源:personality database

甄嬛是心思缜密的INFJ,沈眉莊是具有上司力的ENFJ,安陵容是敏感細膩的ISFJ。

大家好,我的MBTI人格是:IMSB

圖源:B站@intp的試驗田

MBTI在網際網路時代全方位起死回生,最大的榮光歸于社交媒體。

從傳播學的角度看,普通人很難拒絕加入這場“自我定位&定義他人”的娛樂浪潮。

如果一個表情包就能概括我們在社交、職場、戀愛中最想要自嘲或自誇的特點,我相信大部分人都忍不住會心一笑。

但它值得相信嗎?

二、MBTI是新型網際網路邪教嗎?

問題随之而來。

MBTI終究是一場關于人格分類的流行文化,并不是嚴謹科學的心理學測試。說白了,玩MBTI就是圖一樂,認真的人就輸了。

MBTI确實有心理學背景,但這個背景算不上嚴謹。

它的全名是邁爾斯-布裡格斯性格分類名額(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是一種内省的自我報告問卷,表明人們在如何看待世界和做出決定方面存在不同的心理偏好。

該測試由美國的凱瑟琳·布裡格斯(Katharine Briggs)和她的女兒伊莎貝爾·布裡格斯(Isabel Briggs)在家中發明,她們是榮格《心理類型學》的狂熱愛好者。但其實母女倆沒有任何心理學學位,這也是MBTI一直被心理學界诟病的“原罪”。

大家好,我的MBTI人格是:IMSB

凱瑟琳與伊莎貝爾母女

看上去很科學,但事實上沒有專業期刊論證過它是一個準确的測量工具。心理學界對MBTI的态度比較負面,關于MBTI是否是僞科學/民間科學的争議一直存在。

大家好,我的MBTI人格是:IMSB

圖源:知乎

即使MBTI背靠的理論大樹是榮格的《心理類型學》,也不代表它完全靠譜。

榮格在他的理論中提出了三種次元:内向I-外向E,感覺S-直覺N(偏好感覺事實/細節還是感覺整體/可能性),思維T-情感F(偏好依據邏輯來做判斷還是依據情感/和諧來做判斷)。

後來,凱瑟琳和伊莎貝爾母女在榮格的基礎上加了一個次元“判斷J-知覺P(偏好标準可控的生活方式還是靈活開放的生活方式)”,2x2x2x2=16種類型。

但問題是,榮格的理論是從臨床觀察中得出的判斷,但并沒有經過實證檢驗。榮格本人也曾寫信譴責凱瑟琳與伊莎貝爾母女二人對實驗對象的幹涉性做法。

大家好,我的MBTI人格是:IMSB

《心理類型學》榮格

撇開理論源頭,實際測試過程中的問題更多。

明眼人可能已經發現了,MBTI測試問的全是廢話。

問題:你是一個内向、有條理、情緒化的人嗎?

結果:你是一個内向、有條理、情緒化的人。

大家好,我的MBTI人格是:IMSB
大家好,我的MBTI人格是:IMSB

圖源:16 peronalities

其中學界最為質疑的,是MBTI性格測試的科學性。

具體表現為信度(reliability)與效度(validity)的問題。

信度指測量工具的一緻性。作為衡量的尺,測量結果應該保持高度的準确性。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有研究發現,超過50%的人參加了兩次MBTI測試,結果完全不同”。

大家好,我的MBTI人格是:IMSB

圖源:YouTube@Vox

無論是果殼2015年的文章《MBTI測試,從頭到腳不靠譜》,還是《衛報》的Nothing personal: The questionable Myers-Briggs test與《華爾街郵報》Myers-Briggs: Does it pay to know your type?,幾篇文章都指出了信度差的原因:

一是迫選(二選一)。根據正态分布,大部分人都是“二者皆可”的狀态,總在兩個極端之間反複橫跳。人不總是非此即彼的,有人可以在特定情況下外向或内向。

并且,不同情緒、不同場景也會影響最終答案。假設我今天異常emo,我就更有可能測出一個F型人格,如果我今天冷靜平和有邏輯,測試出的結果更有可能是T型人格。

二是分類有問題,無論你是90%的外向型還是51%的外向型,按照計分方式,都會被稱為E型人,實際上51%的E人和49%的I人,其性格也許更接近。

而效度指的是測試結果的有效性,效度是建立在信度之上的,如果連測出的結果都在不斷浮動,有效性自然就薄弱。

在心理學雜志Psychology Today的文章Goodbye to MBTI, the Fad That Won’t Die中,作者指出MBTI人格類型和工作之間并沒有一緻關系,用MBTI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顯然是缺乏效度的。

大家好,我的MBTI人格是:IMSB

當然,我們也不能忘記著名的心理現象:巴納姆效應。

人們會對于他們認為是為自己量身訂做的一些人格描述給予高度準确的評價,而這些描述往往十分模糊及普遍,以緻能夠放諸四海皆準适用于很多人身上。巴納姆效應能夠對于為何不少僞科學如占星學、占蔔或心理測驗以及抽簽擲筊等被普遍接受的現象,提供一個十分完全的解釋。(維基百科)

永遠不要低估人們自我欺騙與自我美化的能力。你選擇的人格,有可能不是你實際的人格,而是你期待成為的理想人格。

大家好,我的MBTI人格是:IMSB

傳說中的“霸道總裁”型人格ENTJ

另一種情景是,當你獲得了一個四字字母頭銜,就會忍不住對号入座。不斷用一個念頭強化自己:我就是這樣的人,我應該保持這樣的狀态,不斷自我設限,壓抑了本身無限的可能性。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MBTI的信衆将不斷在社交群體内驗證他得到的結果,并且把同樣的16種标簽與方法論套用在别人身上。

“你看,我就知道你是一個INTP。”

這種對話熟悉嗎?

“你這麼潔癖,一定是個處女座吧?”

“你脾氣不好,一定是火象星座吧?”

大家好,我的MBTI人格是:IMSB

MBTI還衍生出一系列鄙視鍊。

比如曾經網上流傳的一張圖,就揭示了人們在使用MBTI時的産生的誤區與偏見。

MBTI本就是刻闆印象的産物,而MBTI鄙視鍊就是刻闆印象的重災區。ISFJ(母親型守衛者人格)被放置在金字塔的最底層,他們就像一個社會中的工蜂,是離成功學最遠的普通人。

大家好,我的MBTI人格是:IMSB

圖源:知乎@逆風玉

相反,如果你有幸是一個ESTJ,那你一定會被測試結果的頁面激勵:他們甚至放上了一段喬布斯(著名ESTJ)的名言來激勵你成為一個優秀的上司者。

大家好,我的MBTI人格是:IMSB

那麼,不符合主流期待的性格,是否會被視為一種“缺陷”?

有邏輯會思考的人,是否比多愁善感emo人智商高?

外向者是否比内向者更善于在社會生存?

有規劃的、井井有條的J人,隻适合做枯燥乏味、沒有創造力的工作?

大家好,我的MBTI人格是:IMSB

圖源:知乎@Xylitol,MBTI刻闆印象全家桶

這顯然對沉迷其中的玩家/測試者是不公平的。

即便官方解釋總是在取悅測試者們:内傾的你敏銳有洞察力,外傾的你具有上司力和感染力。還記得一年前的性格色彩測試是怎麼變着法誇你的嗎?人們總是很難拒絕送上門來的贊賞與祝福。

但在傳播的過程中,這些性格元素不斷被參與者解讀和娛樂化。一系列排行榜誕生了:

16型人格中誰的智商最高?

16型人格中誰最會賺錢?

16型人格中誰最花心?

……

再緊跟着一句“你上榜了嗎”,MBTI徹底淪為了新的“星座運勢”。

大家好,我的MBTI人格是:IMSB

圖源:抖音

三、認識你自己

蘇格拉底說:認識你自己。

這是古往今來最難的事,也是人類向内探索的終極問題。

在希波克拉底傳統的體液學說中,人類被分為多血質、黏液質、膽汁質和抑郁質。我們總是對人格與氣質充滿好奇,在哪個時代都如此。

大家好,我的MBTI人格是:IMSB

當然,這也是一門賺錢的好生意。

MBTI人格測試背後的CPP公司,掌握着這個價值2000億美元的生意。

大家好,我的MBTI人格是:IMSB

在CPP公司的官網,做一套正版的MBTI測試要花費49.95美元

MBTI是一個非常善于營銷的明星産品。

從學術層面看,大五人格元素(TheFiveFactorModel,簡稱FFM)在學界的口碑更勝一籌,但實際上,“大五人格”并沒有被大衆熟知。

反觀MBTI的流行,與過硬的營銷能力脫不了關系,畢竟CPP公司花費了大量資源教育訓練MBTI相關的咨詢師與銷售人員。

大家好,我的MBTI人格是:IMSB

并且,MBTI确實具備流行元素——它讓“标簽化”來得更快速直接。

MBTI的答題過程二進制,結果足夠明确。這同時也意味着:了解門檻低、輕松讓測試者對号入座、也更容易産生刻闆印象。

它可以用來輔導就業,它可以測試你的理想伴侶,甚至在社交時,測試對方和你是否合拍——它踩準了近一百年來資本社會的需求。

我們需要一個高效率工具來簡化社交過程,但成為一個狂熱的人格分類愛好者,并不能讓你更好地了解每一個人。MBTI和其他分類工具,隻不過在你眼前蒙上一層後現代濾鏡:“他是INTP、太陽天枰、上升處女、985碩士,他可以交往”。

大家好,我的MBTI人格是:IMSB

圖源:小紅書

但全世界的人類隻有16種類型嗎?

在過于追捧MBTI的标簽分類時,不可避免地會走向對人的異化。

每一個個體都是複雜的結合體,可以兼備理性與理性,孤獨與熱情。

忽視具體的人,按照4個字母代号來模糊一個個具體的身軀與臉龐,未免太像《黑鏡》中會出現的場景。

大家好,我的MBTI人格是:IMSB

在紐約客的文章What Personality Tests Deliever中,作者提到了一本1956年的美國著作《組織人》。威廉·懷特認為,各種人格測試的湧現,實際上和二戰之後美國人的從衆心理有關。通過人格測試,我們展示了對社會的順從性。

每一個具體的人被量化為可控制、可排序的勞動力符号,沉默寡言或是聒噪輕浮,腳踏實地或是上進内卷,這些數字出現在大廠HR的資料庫中,或是一次15秒短視訊的段子裡——是我們共同塑造了這些荒誕的社交刻闆印象。

而在去掉這一系列标簽之後,你我他,又是誰?

大家好,我的MBTI人格是:IMSB

在标簽背後,藏着人類永遠無法逃脫的孤獨。

MBTI不過是我們向外界展示自己的又一頂帽子,無非是想讓更多的人“看看我、了解我、愛我”,“我是一個有趣可愛的人,我是一個思想深邃的人,我值得被人認可和喜歡”。

可惜,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并不是一場标簽的兌換。

作者:黃瓜汽水;公衆号:那個NG

原文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cB7YCRNqoO2yjP_mFeHQbg

本文由@ 那個NG 授權釋出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