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徐達一個問題,就看出朱棣是帥才,李景隆充其量隻是一個後勤部長

作者:藍天白雲鴻雁飛

李景隆的軍事才能不怎麼樣,但善于顯擺到是真的。

您看他,當着燕王朱棣,魏國公徐達,他自己父親曹國公李文忠的面就敢口出狂言。

他先是在衆人都未發話之時就開口感歎:“北平形勝之地,元兵近百年經營,果然名不虛傳啊”。

他老子都顧忌主将徐達和燕王還沒說話呢,看他實在沒眼力勁,就呵斥他退下。

徐達一個問題,就看出朱棣是帥才,李景隆充其量隻是一個後勤部長

可徐達看在他老爹的面子上,也是想探探他到底有多少斤兩,就問他:“如果擴廓舉兵來犯,怎麼打”。

徐達一個問題,就看出朱棣是帥才,李景隆充其量隻是一個後勤部長

李景隆不假思索地就答:“居庸關倒馬關紫荊關固關必守”。如果敵軍過強破關而入,就要當機立斷地舍棄密雲懷來等地。因為他覺得北京郊外各地城牆矮小,不易守住。

他要全部士卒撤到城内,再派兩支精兵守松亭關和盧溝橋。因為他覺得松亭關是大甯支援之路,盧溝橋是朝廷大軍支援之路。

徐達一個問題,就看出朱棣是帥才,李景隆充其量隻是一個後勤部長

如果這兩處丢了,那就沒人能支援到他了。他說這話,也不看他老爹的臉有多黑。更不知你的兩支精兵,對否得了敵軍的大軍壓境。

對于他的答案,徐達未置可否。而是直接轉頭問朱棣,看看人家朱棣的回答,要多經典有多經典。

朱棣先表明自己見識不多,再開始回答,開口就指明觀點:守北平但不戰于北平,憑堅城用騎兵。

徐達一個問題,就看出朱棣是帥才,李景隆充其量隻是一個後勤部長

在朱棣眼裡,北京牆高城厚,若隻利用城牆來固守,那打的就是呆戰死戰。而且固守,躲在城牆裡面遲早會被拖垮。那大甯與朝廷援軍,終是遠水不解近渴。想要拖到援兵到來,隻能自己先争取固守時間。而他的打法就是讓步卒盡數固守城内,騎兵全部出城找尋機會開打。

徐達一個問題,就看出朱棣是帥才,李景隆充其量隻是一個後勤部長

這時李景隆指出擴廓所部皆是騎兵裡的翹楚,李景隆認為派出自己騎兵就是以弱對強。

可朱棣認為,擴廓所部是騎兵是精兵不假,但他們是要攻城,攻城不是騎在馬背上讓馬嘴啃開城門的,他們得下馬。他們下馬了,咱就有機會打他一個措手不及。而且北平城門衆多,擴廓一旦分兵,機會就會更多。當然,這戰術得熟悉北平地形。然後朱棣順勢就請求徐達在巡營的時候帶上他。

其實這一節對話,就可以看出,李景隆軍事才能實在不怎麼樣。他守城打仗,盼的是援兵。而朱棣,則是會根據所處地形合理利用地形,做出嘴有利的作戰方案。

其實打仗吧,能不在自己管轄的城内開打就不開打,戰場,得選在城外。這樣後勤才有保障,城區民心才不會丢,将士士氣也才不會低落。

但把李景隆放在軍事後勤補給方面,應該就發揮出他的作用來了。因為在大漠時,面對部下謊報軍糧數量時,她他把軍營人數與傷亡人數以及所具軍糧之品質與數量記得清清楚楚,是以在這精打細算之事上,他的确有天賦。

而且久随父親出征的他,不但懂得軍隊裡面的殺伐制度,而且他處理違反軍紀之人,也是絕不手軟。該打時讓部下掌嘴,該殺時立即斬殺絕不手軟。

總之李景隆的才幹就相當于後勤部長而已。

而朱棣,在經過一輪輪的打磨後。他在前輩面前,就算心有溝壑,也不急于表現。得嶽父大人發問,他才禮數周全的先自謙一把。然後把自己所想全盤托出。對于自己還沒了解清楚的,順勢借力請求前輩幫忙解密。

這樣的能力和情商,非帥才莫屬。

這樣的兩個人,在朱棣靖難之時,朱棣的十萬精兵,才有可能大破李景隆的50萬大軍。可朱允炆除了李景隆也再沒别人可用啊!因為那時,藍玉早已離世。

感覺多年後于謙在也先舉兵犯北平時,就是用的朱棣之法。隻不過是于謙親自領着所有兵卒都出城赢敵,并給各固守城門将領下了死命,打不赢的,不開城門放進去。

這樣當時的北平才不至于落入敵手,城中百姓也不至于被元人欺壓。

而百年後,在俺達汗打到北京郊外時。嚴嵩用的就是李景隆的法子。因為怕打不赢是以命兵部緊閉城門,眼看着蒙古俺達汗帶着兵卒在京郊外的順義等地燒殺搶奪夠後,然後揚長而去。

然後嘉靖把時任兵部尚書的丁夔給殺了,而那個經嚴嵩保舉打不過蒙古騎兵就躲起來,看着敵人走後就殺幾個自家百姓的仇鸾,則毫發無損還能升官。而嚴嵩仍然身居内閣首輔之位繼續胡作非為。

繼續追劇,看看此劇如何演繹,總覺得這部電視劇在同批中還是挺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