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百年百大考古發現之城子崖遺址

作者:辛瓜地考古論史
百年百大考古發現之城子崖遺址

城子崖遺址

中國黃河下遊以新石器時代山東龍山文化為主的遺址。位于山東省章丘縣龍山鎮(原屬曆城縣)以東武原河畔稱為“城子崖”的台地上。1928年吳金鼎調查發現,1930~1931年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兩次進行發掘,後由傅斯年、李濟、梁思永等7人編著了考古報告集《城子崖》(山東曆城縣龍山鎮之黑陶文化遺址)。

百年百大考古發現之城子崖遺址

▲ 城子崖出土 陶罐、陶杯

遺址上層為東周時代遺存。下層是首次發現的一種以磨光黑陶為顯著特征的新石器時代遺存,最初稱為“黑陶文化”,後以該遺址命名稱龍山文化,現在則專稱為山東龍山文化。城子崖遺址的發掘,在中國考古學史上具有開創性的意義,它是由中國考古學者發現和發掘的第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由此揭示出來的龍山文化,對于認識和研究中國的新石器時代文化起了重大推動作用。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

百年百大考古發現之城子崖遺址

▲ 城子崖遺址出土 灰陶雙耳盆

山東龍山文化層出土的陶器以黑陶、灰黑陶為主,器表多素面,紋飾多弦紋、劃線和盲鼻,少數飾籃紋、繩紋。主要器類有杯、碗、豆、三足盤、盆、罐、甕、鼎、鬶、甗等。其中,以帶鋬杯、三足盤、高柄豆、鳥首式足的鼎、白衣黃陶袋足鬶、肥袋足的甗最富代表性。

百年百大考古發現之城子崖遺址

▲ 蛋殼陶

還有漆黑光亮的蛋殼陶,制作技術高超,燒成溫度達1000℃左右,是陶器中的精品。石器多為磨制,主要有斧、锛、鏟、鐮、半月形穿孔石刀、鑿、镞等。骨角器有鑿、錐、針、镞、魚叉等工具和用于束發的骨笄。蚌器中以穿孔蚌刀和帶齒蚌鐮較為突出。在這裡首次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的蔔骨,系用牛、鹿等肩胛骨修治而成,有鑽有灼,也有不加修治無鑽有灼的。

百年百大考古發現之城子崖遺址

蚌刀

此外,在遺址周圍發現有平面為長方形的版築夯土圍牆遺迹,南北約450米,東西約390米,牆根的厚度約為10米。發掘者認為是當時的城址,但目前有人對其時代存疑。東周時代的陶器以灰陶最多。出土有刻字陶片、銅器、石器和蔔骨等,還發現了6座陶窯、零星的成人墓和幼兒甕棺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