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vivo X Fold 評測:後發,能 “先至”嗎?

如今依舊站在舞台中央的手機廠商,都不隻有一個産品系列,而能夠成為品牌象征的産品系列并不多,它們往往曆經多年的持續疊代,且不乏驚豔之輩。

vivo X 系列便是如此。從主打輕薄機身的 X1 到率先用上螢幕指紋的 X21,再到引入微雲台技術的 X50,X 系列帶來了太多驚喜,也讓很多人成為了 vivo 的「藍朋友」。

十周年之際,X 系列迎來了下一個發展階段,在原有數字系列的基礎上新增了能更好滿足商務使用者需求的 Note 和 Fold。這篇文章的主角,便是 vivo 的首款折疊屏手機——vivo X Fold。

vivo X Fold 評測:後發,能 “先至”嗎?

折疊屏手機的「不妥協」

第一款折疊屏量産上市至今,已經有差不多四年的時間。過去的幾年裡,盡管先入局的廠商們一直在不斷優化改進産品體驗,但對于這類新興裝置而言,想要很快做到足夠成熟的确太難了。是以對比經過十數年發展的正常旗艦手機,之前折疊屏手機在不少地方都存在一定差距。

vivo X Fold 評測:後發,能 “先至”嗎?

vivo X Fold 吸引人的一點,是盡可能做到了不妥協。它擁有一塊 6.53 英寸三星 AMOLED 外屏,E5 發光材質,分辨率為 2520 × 1080 像素分辨率,色彩和顯示細膩程度都不錯。此外,由于支援 120Hz 螢幕重新整理率,螢幕跟手性很棒,手機處于閉合狀态時,作為主力屏使用完全沒問題。

vivo X Fold 評測:後發,能 “先至”嗎?

雖說内外屏看似獨立,其實并非真正毫無關系。首先,vivo X Fold 外屏右側做了曲面處理,能為下方鉸鍊騰出更大空間,同時由于能增加手指肚和螢幕邊緣接觸面積,開合手機時體驗會更好。

另外,它沒有選擇常見的 20 ∶ 9 螢幕比例,而是 21 ∶ 9。也正是是以,其内屏來到了 4 ∶ 3.55 這樣一個看上去非常舒服的比例,尤其是閱讀場景,這種螢幕比例所帶來的效率提升十分明顯。

vivo X Fold 評測:後發,能 “先至”嗎?

當然,内屏才是折疊屏手機的核心。大家知道,盡管都是橫向翻折方案,各家廠商所走的産品路徑也不盡相同,vivo X Fold 選擇的路線符合我們對于折疊屏手機最初的期待:大屏。

它的内屏尺寸為 8.03 英寸,比三星 Galaxy Z Fold3 内屏要更大一些,和某些平闆電腦相當。從外屏切換到内屏之後,所帶來的視覺反差感非常明顯,成功将手機和平闆做到了一個裝置上。

vivo X Fold 評測:後發,能 “先至”嗎?

真正令人感到驚喜的是内屏素質。由于折疊屏手機的螢幕結構和材質比較特殊,沒辦法直接把正常手機那套方案拿過來使用,是以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這類産品的螢幕素質都不盡如人意。

亮屏之後你會發現,vivo X Fold 的這塊内屏并不輸直屏旗艦。它用的是三星 AMOLED E5 屏,2160 x 1916 像素分辨率,同時加入了 UTG 玻璃,實際顯示效果較為通透,内容細膩程度也足夠。

vivo X Fold 還有一點我比較喜歡的地方,是它的内外屏體驗一緻性做得很棒。由于 vivo 針對内外屏色彩做了專門調教,畫面切換的時候顔色并不會發生明顯變化。

vivo X Fold 評測:後發,能 “先至”嗎?

此外,vivo X Fold 是目前唯一一款内外屏重新整理率均做到了 120Hz 的量産折疊屏手機,無論在外屏還是内屏上操作,都能獲得極為流暢的體驗,沒有任何割裂感,用起來非常爽。

而為了能一定程度上降低螢幕功耗,vivo 為手機内屏采用了 LTPO 自适應重新整理率技術。這段時間用下來,智能切換重新整理率模式下它的續航的确要稍好一些,不過如果追求極緻的使用流暢性,可以手動調節到 120Hz 選項,當然功耗相應也會上來,大家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就好。

vivo X Fold 評測:後發,能 “先至”嗎?

用上 3D 超聲雙螢幕指紋,是我沒有想到的。事實上,盡管螢幕指紋放到正常直闆手機上并不新鮮,但由于折疊屏手機内屏結構特殊,之前上市的此類産品一直沒有跟進螢幕指紋,均為側邊實體指紋方案,無論使用便捷性還是科技感方面,似乎都和折疊屏手機的調性不太相符。

vivo X Fold 評測:後發,能 “先至”嗎?

vivo 的厲害之處在于,他們不僅僅将超音波指紋帶到了 X Fold 上,同時将使用體驗做到了非常不錯的水準。就像大家所看到的這樣,外屏和内屏指紋識别區域處于大緻對應的位置,換句話說,手機處于閉合/展開狀态時,你都能很友善的用拇指完成解鎖或者支付操作。

特别的鉸鍊設計,以及多樣化使用場景

從操作邏輯的角度出發,折疊屏手機和正常直闆手機之間最大的差別就在于,前者為靜态而後者為動态。能通過折疊的方式改變螢幕尺寸大小,是折疊屏手機可以成為全新産品方向的基礎,但想要讓手機在動态使用過程中依舊呈現上佳表現,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vivo X Fold 評測:後發,能 “先至”嗎?

或許更多普通消費者會将關注點放到螢幕上,但鉸鍊之于折疊屏手機同樣重要,它不僅是手機實作折疊的實體支撐,同時也直接影響着内屏折痕。

vivo 為 X Fold 設計了「航天級浮翼式鉸鍊」。官方稱,他們在鉸鍊的 174 個零部件中使用了包括液态金屬锆合金、F53 航空高強度鋼、手撕鋼片等在内的六重航空材料。

運用諸多特殊材料所帶來的好處,是盡可能控制重量的同時,讓 vivo X Fold 鉸鍊能達到一個非常高的強度,彎折壽命超過 30 萬次。換算下來,即使每天折疊手機 80 次,它可以支援大概 10 年的正常使用,按照目前大家的換機周期來看,換新機之前,基本不需要擔心鉸鍊出問題。

vivo X Fold 評測:後發,能 “先至”嗎?

vivo X Fold 的鉸鍊設計大方向其實并不神秘,同樣是目前整體表現比較好的水滴式。特别的地方有兩個:

首先,vivo 為其專門做了浮動中闆,打開手機時中闆托着中央位置一起上升,來提升展開之後内屏的平整度;閉合時,中闆下降為折疊區域留出更大空間,對于保護螢幕有一定好處;

另外,得益于硬度相對更高的 UTG 玻璃,vivo X Fold 的鉸鍊彎折半徑要比同為水滴方案的其它手機小很多,是以它的閉合緊密性相應更好,展開之後内屏中央左右兩條折痕會更窄且更淺。

vivo X Fold 評測:後發,能 “先至”嗎?

動筆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以 vivo X Fold 作為主力機使用了差不多一周的時間。個人而言,在衆多折疊屏手機中,它的折痕控制屬于非常不錯的一個,正面看完全不會注意到折痕的存在。

有必要說明的是,這并不意味着其已經能做到完全消除内屏折痕(短時間内所有折疊屏手機都沒辦法做到這一點),但折痕更淺意味着螢幕觀感要來得好很多,無需擔心影響内容顯示。

vivo X Fold 鉸鍊設計方案成熟的地方,不僅僅展現在可靠性以及折痕控制等方面,作為 2022 年釋出的一款旗艦折疊屏手機,它同樣支援螢幕多角度懸停(大概 60-120°),并且在應用端做了适配。而是否具備多角度懸停能力,直接從硬體層面上影響着大屏使用場景的豐富性。

vivo X Fold 評測:後發,能 “先至”嗎?

以看視訊這件事情為例。正常直闆手機或者不具備螢幕多角度懸停的手機需要依靠保護殼等外物才可以立在桌面上,會比較麻煩,并且不容易調節到最舒服的觀看角度。

這放在 vivo X Fold 身上就簡單多了,手機不僅可以任意角度站立,螢幕還能自動「一分為二」。就像大家所看到的這樣,螢幕上半部分作為顯示區域,下半部分則可以充當觸控闆的角色,通過滑動的方式調節進度條或者控制音量,用起來非常友善順手。

螢幕多角度懸停所帶來的便捷使用場景還有很多,比如拍攝時,你可以實時看到成片效果,或者将螢幕調到所需要的角度,獲得以往需要通過腳架或者輔助裝置才能完成的特殊畫面。

vivo X Fold 評測:後發,能 “先至”嗎?

使用過程中我們還發現一個還有意思的場景,由于它的螢幕尺寸足夠大,處于 PC 模式站立時,同樣可以像看視訊那樣讓螢幕上下兩部分分别承擔顯示和觸控任務,無需手持也可以輕松閱讀。

其實,擁有螢幕多角度懸停能力的折疊屏手機,能帶來很多想到或者想不到的使用便捷性,尤其是後期随着軟體适配不斷增加,可玩性無疑會變得越來越強,還是很值得期待的。

更商務的折疊屏手機

大屏,不止于大。折疊屏手機自進入量産階段以來,廠商們便一直在探索該如何真正用好那塊大屏,不過各家所選擇的方向多多少少會有一些差別。就 vivo X Fold 而言,做好「應該有」的功能同時,它将很多關注點放到了滿足商務人士使用需求這件事情上。

vivo X Fold 評測:後發,能 “先至”嗎?

先來說「應該有」的功能。vivo X Fold 支援應用多窗顯示(可以手動在設定界面選擇相關應用),類似華為 Mate X2 的平行視界功能,打開之後,螢幕會一分為二來顯示兩級菜單,浏覽京東、淘寶等購物軟體時非常好用,刷微網誌的時候也可以很友善的進行留言。

vivo X Fold 評測:後發,能 “先至”嗎?

小窗顯示和分屏顯示功能并非孤立存在。就像動圖所示範的這樣,想要讓應用小窗顯示時,從螢幕邊緣調用快捷菜單然後打開對應 app 即可,而當你按住應用上方橫條将其拖動到螢幕邊緣時,兩個應用就可以實作分屏顯示了。

vivo X Fold 評測:後發,能 “先至”嗎?

vivo 也為這款手機設計了手勢分屏操作,從螢幕底部三指上滑即可。不過實際用起來這種邏輯并不那麼友善,尤其是手指潮濕的情況下,操作起來有些不舒服。考慮到目前三指下滑對應截圖操作,如果将分屏改成三指右滑,可能會比目前這一版方案好一些。

vivo X Fold 評測:後發,能 “先至”嗎?

在滿足商務使用場景這件事情上,vivo X Fold 大概是目前折疊屏手機中考慮最為周全的一個,OriginOS Ocean 系統本來就有的原子閱讀、原子筆記、電子郵件之外,vivo 還為其預裝了包括翻譯機、WPS Office、琥珀掃描等在内的專業辦公軟體。

vivo X Fold 評測:後發,能 “先至”嗎?

這段時間用下來,我個人非最喜歡的一款軟體是琥珀掃描。包括文檔掃描、文字提取、拍照轉 PPT、證件掃描等功能在内,它幾乎囊括了所有平時工作中常見圖文處理場景,你可以很容易将眼前的文檔轉換為 PDF 掃描檔案,或者将身份證等證件資訊掃描到 A4 紙上進行列印。

vivo X Fold 評測:後發,能 “先至”嗎?

vivo 在商務辦公這個方向上其實下了不少功夫。借助「量子套件」,vivo X Fold 能夠和 Windows 以及 Mac 端實作跨裝置協同,連接配接成功且打開雲同步之後,手機端圖檔等内容可以直接同步到電腦端,并且允許直接通過電腦編輯手機内容。

vivo X Fold 評測:後發,能 “先至”嗎?

同時,手機和電腦之間的内容可以進行雙向拖拽傳輸。以編輯 Word 文檔為例,在 PC 端輸入文字之後,你可以直接将手機相冊中的相關圖檔拖到 Word 文檔中完成配圖,這對于像我這樣的圖文工作者來說非常有吸引力,解決了不同裝置之間傳輸不友善的難題。

vivo X Fold 評測:後發,能 “先至”嗎?

值得一提的是,vivo 還與老虎證劵、同花順、富途牛牛老虎證券、同花順、 富途牛牛、東方财富、騰訊自選股、大智慧等平台進行合作,除了利用 X Fold 優于正常直闆手機的分屏顯示效果,使用者還可以在螢幕上完成畫線,能為炒股使用者提供很棒的綜合使用體驗。

用上潛望鏡頭,頂級旗艦該有的影像水準

回過頭來說下 vivo X 系列擅長的影像部分。自拍方面,vivo X Fold 的内屏和外屏均單獨比對有前置攝像頭,是以自拍或者視訊通話和正常手機沒啥差別,不需要進行其它額外操作。規格方面,兩顆前置攝像頭均為 1600 萬像素,提供清新、質感、波普漫畫等多種自拍風格可選。

vivo X Fold 評測:後發,能 “先至”嗎?

重點在後置相機。vivo X Fold 采用「蔡司全焦段四攝」設計,其中主攝為 5000 萬像素,三星 GN5 傳感器,支援 OIS 光學防抖,f/1.75 光圈;超廣角為 4800 萬像素,114° 視場角;潛望長焦鏡頭為 800 萬像素,支援 5 倍光學變焦、60 倍數位變焦、光學防抖;另外一顆是 1200 萬像素的專業人像鏡頭,f/1.98 光圈。而且,它的全系列鏡頭均搭載了出色抗眩光能力的蔡司 T*鍍膜。

vivo X Fold 評測:後發,能 “先至”嗎?

以下為實拍樣張,未經任何後期處理:

vivo X Fold 評測:後發,能 “先至”嗎?

标準模式

vivo X Fold 評測:後發,能 “先至”嗎?

5 倍變焦

vivo X Fold 評測:後發,能 “先至”嗎?

60 倍變焦

vivo X Fold 評測:後發,能 “先至”嗎?

标準模式

vivo X Fold 評測:後發,能 “先至”嗎?

超廣角

vivo X Fold 評測:後發,能 “先至”嗎?

微距模式

vivo X Fold 評測:後發,能 “先至”嗎?

人像模式

vivo X Fold 評測:後發,能 “先至”嗎?

運動抓拍

vivo X Fold 評測:後發,能 “先至”嗎?

夜景模式

從以上我們拍攝的樣張來看,vivo X Fold 的整體成像風格依舊屬于典型的「X」系列風格,預設情況下,成片追求更亮的色彩表現,比較讨喜。當然,如果你希望「所見即所得」,可以在相機控制界面手動選擇開啟蔡司自然色彩,此時成片色彩會稍稍往回收一些。

當然,我更喜歡這款手機的地方,是 vivo 并沒有像近期上市的很多正常旗艦一樣取消高倍長焦鏡頭,無論日常還是外出遊玩拍攝,這都能為你提供足夠大的拍攝空間。人像拍攝自不必多提,屬于 vivo 手機一直以來的優勢項,夜景直出效果十分幹淨。

vivo X Fold 評測:後發,能 “先至”嗎?

可玩性方面,vivo X Fold 也有不少可說的點。比如你可以根據需要讓外屏實時顯示預覽畫面,友善被拍攝者即時調整造型(女孩子的福音),同時由于其螢幕具備多角度懸停能力,這款手機在不借助腰平取景器的情況下,便能拍攝出超低角度的圖檔。

當然,包括蔡司 Biotar 風格虛化、蔡司 Distagon 風格虛化、蔡司 Sonnar 風格虛化、蔡司 Planar 風格虛化等在内的蔡司鏡頭包,同樣沒有缺席。另外 vivo X Fold 還首發了「質感人像大合影」功能,支援人臉超清和美顔算法疊加,進而提升合影人像效果。

更安全的全新骁龍 8,「内外」均頂級

原本,硬體配置部分可能是折疊屏手機最「無聊」的地方,不過 vivo X Fold 是一個例外。規格參數方面,它搭載了全新一代骁龍 8 Gen1 SPU 定制旗艦晶片,比對超頻版 UFS3.1 閃存以及增強版 LPDDR5 運存。更新到 2.0 之後,其記憶體融合技術能将12GB 運存擴充成等效 16GB 使用。

vivo X Fold 評測:後發,能 “先至”嗎?

大家應該也注意到了,它的官方描述是全新一代骁龍 8 Gen1 SPU 定制晶片,而非全新一代骁龍 8 晶片,多出來的「SPU 定制」便是 vivo X Fold 特别的地方。

vivo X Fold 評測:後發,能 “先至”嗎?

其實,SPU 的全拼為 Secure Processing Unit ,是這代骁龍 8 晶片内置的安全處理單元,vivo 則聯合高通對其進行了開發應用,基于 SPU 定制開發出了密碼保險箱功能,其覆寫網購、辦公、娛樂等多類别應用,凡是開啟自動填充功能的密碼,都能受到 SPU 級密碼守護。

vivo X Fold 評測:後發,能 “先至”嗎?

其它方面 vivo X Fold 的這顆 SoC 基本和正常骁龍 8 Gen 1 沒太大差別。按照慣例我們利用安兔兔和魯大師兩款軟體對其進行了跑分測試,實測安兔兔成績 977933 分,魯大師 1070440 分。

vivo X Fold 評測:後發,能 “先至”嗎?

可能在聊螢幕的時候,很多人就已經在想續航問題了。vivo X Fold 的電池容量為 4600mAh,在折疊屏中屬于中規中矩的表現,不過 vivo 在快充方案上做了補齊,它支援 66W 雙電池閃充、目前折疊屏手機中功率最大的 50W 無線閃充以及 10W 無線反向充電。

實測,利用原裝有線充電器 5 分鐘可以從 0 電量充至 20%、10 分鐘可以充至 37%、15 分鐘可以充至 49%、20 分鐘可以充至 57%、30 分鐘可以充至 75%,充至 100% 大概需要 42 分鐘。無線閃充的情況下,充至 100% 大概需要 53 分鐘,充電速度還是挺快的。

vivo X Fold 評測:後發,能 “先至”嗎?

充電器要給好評。這次 vivo 為 X Fold 原裝附帶了 PD 雙 Type-C 插口氮化镓充電器,以及一根長度達到 1.5 米的充電線,可以直接拿來給筆記本、平闆等裝置進行充電。并且,它的充電器是雙 C 口,可以同時給多個裝置充電,出差攜帶使用起來會很友善(如果後期單獨售賣估計要火)。

vivo X Fold 評測:後發,能 “先至”嗎?

作為一款主打商務的旗艦産品,vivo X Fold 的官方配色版本并不多,目前隻有晴山藍和梧桐灰兩個版本,遵循「天圓地方」這一設計理念。顔色命名來源也比較講究,「晴山藍」取自宋代詩人趙蕃所著的《早行示同舟》,「梧桐灰」則來自王維的《送友歸山歌》,兩種配色兩種風格。

vivo X Fold 評測:後發,能 “先至”嗎?

由于上了一塊 8.03 大尺寸内屏的緣故,vivo X Fold 展開之後的機身尺寸也很大,長度達到162.01 毫米,144.87 毫米寬,厚度控制得不錯,最薄處隻有 6.28 毫米(最厚處 7.4 毫米);處于閉合狀态時,機身收窄為 74.47 毫米,厚度會增加到 14.57 毫米(最薄處)。

vivo X Fold 評測:後發,能 “先至”嗎?

當然,無論手機處于折疊狀态還是展開狀态,重量都是不變的,為 311 克,相對正常直闆手機這個重量屬于超重水準,放在折疊屏手機中來看其實還好,不過也并不能用輕來形容。如果手機展開狀态,想要單手握持難度很大,折疊狀态時會輕松很多。

來得晚一些,卻也更成熟一些

相比其它幾家頭部國産品牌,vivo 入局折疊屏手機的時間屬于比較晚的一個,理論上已經不占先機。但新興市場給「玩家們」提供了足夠大的機會,把握機會的關鍵就在于誰能更早做出足夠成熟産品,這也是争奪更大使用者群體的關鍵所在。

vivo X Fold 評測:後發,能 “先至”嗎?

而在 vivo X Fold 這款産品上我們可以看到的,其實就是「成熟」這兩個字。它的成熟不僅僅是出色的内外螢幕素質、螢幕指紋以及影像能力上,更展現在獨立 HiFi 晶片、多功能 NFC、X 軸線性馬達、藍牙 5.2、獨立實體靜音安靜等等細節上,幾乎滿足了目前人們對于折疊屏手機所有的期待。

優秀的産品力,加之 8999 元的「超低」定價,我們認為,無論你是否商務人士,vivo X Fold 都是現階段最值得入手的折疊屏手機,甚至沒有之一。

本文由極客公園 GeekPark 原創釋出,轉載請添加極客君(ID:geekchoiecs)。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