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6種起爆款标題方法請收下

作者:古法九制燈泡

“酒香也怕巷子深”,如果标題不吸引人,即便内容再好,使用者也不願點開,傳播效果必然有限。

新媒體産品的标題可謂形式衆多、五花八門,明顯差別于傳統媒體标題風格,其中最重要的特點是将吸引人的資訊元素置于标題。

本文總結了6種起爆款标題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引發共情型

傳統媒體制作标題講求嚴謹客觀,很少顯露情緒色彩。爆款新媒體産品則往往通過高濃度的情緒化标題,吸引使用者點選,激發和帶動使用者情緒,形成共情共鳴效應。

2021年5月22日,大陸“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去世,一時間相關消息和悼念内容刷屏。

“央視新聞”微信公衆号一篇10萬+推文《今天的飯,吃着吃着眼淚就下來了》,在近5000位網友的留言中精選出33則,瞬間戳中網友淚點。推文标題站在普通人的視角,突出“吃飯”這件民生大事,準确抓取億萬中國人因袁老去世引發的同理心,傳遞真摯而濃烈的情緒,引發感念與共鳴。

《父親·我們·時代》是新華社獻禮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融媒産品,邀請第一代改革者的子女講述父輩故事,總浏覽量超2.1億人次,榮獲第二十九屆中國新聞獎。

除了巧妙的創意和精良的制作,标題也是這個現象級視訊的“強加分項”。重大主題内容産品通過這樣一個有溫度的标題,找到每個人的共情之處,削減了傳播“硬度”,很容易就激發了閱聽人的點選欲。

這6種起爆款标題方法請收下

情緒色彩鮮明的标題,往往呈現人格化的表達。其語态或是傳者對閱聽人的“喊話”,或是選取傳播内容中主人公的視角直抒胸臆,或是直接模拟閱聽人對相關資訊的心理反應。

《贊爆!中國儀仗隊女兵槍操表演,太帥了吧!不說了,你們自己看!》、《主席同志,請您檢閱!》、《“天哪,這是世界上最好的警察”》等都屬此類标題,都能觸動閱聽人情感,進而被“帶節奏”地打開産品。

設定懸念賣關子型

這類标題或抛出疑問,或“話說一半留一半”賣關子,通過強烈的懸念設定激起閱聽人好奇心,強化問題意識,産生了解沖動。“疑問式”标題在新媒體上有很高曝光率,往往能在瞬間拉近與閱聽人的距離。

2021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很多媒體都在制作相關新媒體産品。如何讓這樣的重大主題更有效傳播?《1921年中國共産黨成立,為何毛澤東1920年入黨》就是一成功案例。

這6種起爆款标題方法請收下

1956年毛澤東填寫《中國共産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候補代表登記表》在入黨時間一欄,時間是1920年

衆所周知,中國共産黨是1921年成立的,為什麼毛澤東1920年就入黨了呢?網友點開新媒體産品才明白,原來毛澤東在1920年已收到陳獨秀等人的來信委托,與何叔衡等六人在建黨檔案上簽了名,建立了長沙早期共産黨組織,此後便将自己的入黨時間填寫為1920年。

這樣的新媒體産品标題讓人眼前一亮,充滿好奇,很想點開一看究竟。黨史知識通過高點選量也自然地傳遞給了廣大閱聽人,取得入腦入心的效果。

新華網微信公衆号曾圍繞年俗文化推出“為什麼”系列:《大年三十,今天我們為什麼要守歲》、《大年初一,今天為什麼要給壓歲錢》、《大年初二,今天為什麼要回娘家》⋯⋯這組疑問式标題被衆網友笑稱“新版十萬個為什麼”,把準了一系列人們習以為常卻又不知其是以然的知識點,引導讀者一路興緻勃勃“捧場”,産生了很好的傳播效果。疑問句再配以“賣關子型”表達,這樣的新媒體标題往往能夠産生疊加的懸念效應。

2018年初,國務院派出督查組對六省海洋生态保護情況進行督查,“俠客島”微信公衆号就此推文《為何近期中央密集出擊這一領域?》。疑問句+“這一領域”的隐含表述,讓閱聽人産生強烈好奇心,傳播功效不言自喻。

爆點吸睛型

合理“蹭熱點”制作标題,新媒體傳播的快速性和社交分享性賦予了這一手法更大功效。熱點人物、事件和話題等具有很高社會關注度,善于借助這些“爆點”制作标題,能讓新媒體産品獲得更高點選量和更大範圍分享傳播。

新冠疫苗接種問題一度成為公衆關注焦點,國家鼓勵群眾“應接盡接”,但也有不少人或存僥幸心理,或對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顧慮等,導緻積極性不高。

人民日報微信公衆号适時推文《鐘南山:我已接種,大家盡快》,閱讀量迅速沖上10萬+。鐘南山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頂級專家,也是自疫情暴發以來社會關注度居高不下的熱點人物,他關于疫情判斷及救治方面的言論在公衆心目中有極高威望。文章标題從其視角陳述事實和感受,能夠迅速吸引閱聽人眼球,引導更多人在接種疫苗問題上抛除偏見,打消顧慮。

這6種起爆款标題方法請收下

電影《懸崖之上》熱播之際,央視新聞微信公衆号推文《他們走在懸崖之上!真實曆史比電影更殘酷》,講述央視新聞專欄《那時他們正年輕》、《那時他們的愛情》中的故事,很短時間内就成為10萬+,獲贊1.3萬,網友紛紛留言“戳中淚點”、“緻敬先烈”。編輯巧妙地将傳播内容與票房火爆的電影“嫁接”制題,很自然就與閱聽人建立起資訊和情感連接配接,取得傳播的主動權。

這6種起爆款标題方法請收下

制作“爆點吸睛”型标題,也要注意對“爆點”的甄别和分寸把握。特别是涉及社會事件、問題等的“爆點”,常有反轉甚至烏龍。新媒體借助這類熱點制作标題要秉持審慎原則,不借負面、有争議的熱點,避免在擷取短暫吸睛效應後陷入尴尬境地,損害自身形象。

對比反差型

展現反差内容的标題容易引起閱聽人關注,對比反差越大,引發的關注度就越高。不少爆款新媒體産品往往依據内容特點,拎取反差點制作标題,這樣的反差點既是“題眼”,更是吸引閱聽人眼球的亮點。

《兩枚硬币=12萬》是人民日報微信公衆号上一篇10萬+推文,區區兩枚硬币和12萬元反差巨大,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兩者之間畫上等号,網友的好奇心隻有在點開推文後才能得到滿足。

原來是一名乘客在登機時,為祈福向飛機扔了兩枚一進制硬币,導緻航班取消,全體旅客滞留機場,最後被判決向航空公司賠償約12萬元。

2021年5月,“北大教授吐槽女兒不如己”一度成為網絡熱點,衆多媒體競相報道。在各路新媒體标題中,《親爸!北大教授吐槽“學渣”女兒火了:“我教孩子逆天改命,他卻教我學會認命”》格外搶眼。“逆天”、“認命”這樣的兩極分化式詞語,透出滿滿的幽默自嘲,直擊衆多家長的教育焦慮,不由得讓人想點開推文一探究竟。

不論是數字、人物、事實等方面的“具象反差”,還是性質定義、情緒心理、看法觀點等方面的“抽象反差”,都可以成為新媒體産品制作反差型标題的“好料”。

《兄弟倆為這事打起來了,還打哭了!網友卻狂點贊》:兄弟倆打架原本有悖親情,網友卻“狂點贊”,價值觀的反差讓人心生好奇,迫切想了解背後原因。

《BBC:你被迫的?中國市民:我自願的!》:一方是國外大型媒體機構,一方是普通中國市民,彼此在接種疫苗問題上的立場和認知呈現強烈反差,對帶動讀者情緒、增強閱讀欲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

真相還原型

網絡傳播生态下,海量資訊真僞并存。閱聽人需要多元資訊,更希望獲得真實資訊。“真相還原”型标題可以擊中網友渴求真相的“痛點”,刺激其閱讀需求。不少自媒體随意釋出沒有可靠信源的傳聞,一些媒體為搶占“第一落點”不經核實就輕率報道,這些都導緻“反轉新聞”層出不窮。

面對傳言謠言、疑點新聞,主流媒體及時推出“真相還原型”标題的新媒體産品,能夠在第一時間吸引閱聽人目光,滿足其對真相的探求欲。重慶公交墜江事件發生之初,媒體跟風報道駕駛小轎車的女司機逆行導緻公共汽車掉入江中,一時間女司機成為衆矢之的,網絡上對女司機群體的污名化也愈演愈烈。

關鍵時點,人民日報微網誌接連發文《重慶公交墜江前正面撞車視訊曝光 小轎車被撞擊旋轉180度》、《人民微評:欠涉事女司機一個道歉》,還原事發現場,為女司機正名。每一篇的标題都直擊事實要害,引起網民極大關注,迅速平息了輿論風暴。

真相還原型标題可以直陳事實、明辨是非,也可以圍繞具有相對複雜性的事件或人物,拎出公衆核心疑問,引導其去文中一探究竟。

成都49中一名學生墜亡事件一度在全國引發輿論高度關注。最初相關方面的回應引發諸多質疑,伴随着各路碎片化資訊,事件更顯撲朔迷離。傳言甚嚣塵上之際,新華社微信公衆号發文《還原成都49中學生墜亡事件:關鍵監控有無缺失?墜樓是如何發生的?孩子為何走到這一步?》,發揮了“一錘定音”的作用。文章标題拎取公衆最關注的三個疑問,以還原事實的姿态進行傳播,最大程度滿足了公衆對真相的需求。

《印度疫情到底咋樣了?我們的同僚從“風暴”中央發來視訊回答!》、《三個原因!70層高樓搖晃,初步調查結果來了》等标題都屬此類風格。

資料解讀型

數字具有較高辨識度,可以在第一時間抓取閱聽人的視覺注意力。資料解讀型标題從數字角度切入,解讀新媒體産品的内容要點,容易激發閱聽人閱讀興趣,也更容易獲得閱聽人的了解和認同。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初,各路新媒體關于疫情的報道牽動着全國人民的心。當時每日釋出的疫情數字是大家最關注的:全國确診數字、本土确診數字,其中輸入性病例多少,這些數字讓閱聽人目光高度聚焦。時間一長雖成套路,但套路的形成反過來也證明了這正是吸引閱聽人眼球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與新媒體傳播規律高度契合的。

很多重大主題新媒體産品也注重運用“資料解讀型”标題增強傳播效果。2021年2月,在大陸莊嚴宣告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之際,不少新媒體推出《震驚!共有1800多名幹部犧牲在脫貧攻堅的工作中》等文章,不約而同地在标題中凸顯了“1800多”這個數字。

和平年代竟然有這麼多幹部因扶貧而犧牲,這讓人們感到震驚。點開推文細讀才了解到,這些幹部有的遭遇山洪、有的突發疾病、有的在下鄉途中車輛墜河⋯⋯他們的故事,充分展現了黨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也展現了一代共産黨人的擔當,讓人深受感動和震撼。

《追憶王繼才:一座島,兩個人,三世不離》是人民日報微信公衆号一篇10萬+推文,在衆多對“守島英雄”王繼才的報道中獨樹一幟,其數字型标題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簡簡單單的數字充滿張力,打動人心,生動勾勒出人物特點,凸顯艱苦環境下的王繼才“家就是島、島就是國”的奉獻愛國精神。

這6種起爆款标題方法請收下

好标題是“入場券”,但絕不能僅是吸引閱聽人“入場”的噱頭。頂着或聳人聽聞或故弄玄虛的标題,内容卻空洞無物、似是而非、粗制濫造、庸俗低俗、以偏概全甚至虛假失實,這樣的“标題黨”可能一時會把使用者“忽悠進場”,擷取高點選量,從長遠看卻是飲鸩止渴、死路一條,因為最終損害的是媒體自身形象,隻會導緻使用者“高退場率”甚至“永不進場”。

“入場券”固然重要,閱聽人“進場”後能看到什麼内容更為重要,應當是真實、重要、有趣、有營養的内容,是“應該給使用者也是使用者需要”的内容。在打造吸引眼球的“入場券”同時,提供“有意義也有意思”的内容,這既是傳播者的責任,也應成為新媒體遵循的傳播政策,隻有這樣才能取得長久的傳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