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生活達人|從竈台到講台,高明粵菜大師鄧佳偉

作者:高明融媒體中心

昨日上午,在高明區進階技工學校的一間烹饪工作室内,粵菜大師鄧偉佳正在料理手中的食材,隻見他屏氣凝神,手氣刀落,桌上整齊擺放的原材料被切成規整的片狀,在這過程中,他不時向身旁學員講解步驟要點。

  鄧偉佳在孩童時期迷上烹饪,1996年,他趕上佛山學校首次開設烹饪專業,毅然踏上學廚之路,幾十年來,從一名國小徒,成為掌勺大廚,再到廚師長,鄧偉佳的成長之路離不開勤學苦練,他始終謹記恩師囑托,堅守匠心,重視細節和基本功,慢慢将技術打磨成熟。

  年輕時,鄧偉佳有幸遇到名師傾囊相授,學到本地最前沿的烹饪技術。近些年,當積累到豐富經驗後,鄧偉佳将粵菜大師工作室引入校園,把竈台變為講台,将所學所思傳承下去,依托工作室,鄧偉佳還帶領學員通過項目研究制作本地優質食材使用指南,創新菜式及制作方法,緻力推動粵菜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生活達人|從竈台到講台,高明粵菜大師鄧佳偉

粵菜大師鄧偉佳。/(資料圖檔)受訪者供圖

  勤練基本功 追尋廚師夢想

  鄧偉佳是高明西安人。童年時期,鄧偉佳的家人特别愛研究菜式,聚在一起的時候,常常會探讨烹饪方法,每逢節日,一大家子還會各出一道菜,大家互相嘗嘗彼此手藝,坐下來探讨哪道菜好吃,做法有什麼新奇之處。每當碰到新菜式,大家總是想方設法解密菜式做法,争取将整道菜還原出來。鄧偉佳自小在這種氛圍下長大,很早就對烹饪萌生濃厚興趣。

  1996年,當得知佛山市有學校新開設了烹饪專業,鄧偉佳馬上前往了解情況,并選擇報名入學,跟随佛山烹饪界老前輩系統學烹饪技術,追尋廚師夢想。剛入學時,鄧偉佳學習廚藝配備的場所僅僅隻有一個普通的實訓室,室内設有爐竈2~3個。雖然學習條件有限,但鄧偉佳的學習熱情并沒有受到半分影響,每當老師打開爐竈,他會第一時間圍上前,看看老師是怎麼操作的,用心記下每個操作步驟,在腦海中反複推演練習,提前為上爐竈實訓做好準備。

  學廚藝,天賦是基礎,勤奮是關鍵。鄧偉佳每天除吃飯和睡覺,其餘時間都沉浸在實訓室裡。為確定防火安全,一般隻有當老師出現在實訓室,學員才能開爐訓練,這并不影響鄧偉佳開展無火訓練,下課後,鄧偉佳繼續留在實訓室練颠鍋抛砂,每天在鍋内裝十多斤砂練翻炒,練臂力,他還會在砧闆上練刀功,在胡蘿蔔上雕花,練眼力和刀具使用的熟練度。

  在鄧偉佳的求學路上,恩師劉紅喜帶給他很多經驗和技藝。廚藝學習環環相扣,劉紅喜特别重視基本功的學練,他提出規矩,學員在未練好基本功的前提下不允許開爐操作。哪個項目未達标,隻能繼續苦練下去,直至考核通過,才能參與到下一個項目的學習中。嚴師出高徒,正是在勤懇紮實的訓練下,鄧偉佳練就一身娴熟的技藝,尤其在刀功、火候掌控等方面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生活達人|從竈台到講台,高明粵菜大師鄧佳偉

鄧偉佳與學員共同制作的咖喱蝦。/佛山日報見習記者具宣冶攝

  磨出真本領 弘揚粵菜文化

  鄧偉佳在外求學時,每年寒暑假都不回家,留在周邊酒店當學徒。每到周末,他也會前往佛山本地有名氣的酒樓茶肆,如三品樓、天海等,跟在師傅後面學廚藝,提前接觸社會,積累經驗。由于是學生自願去學習的,并不是正式員工,鄧偉佳上一天班的報酬隻是管三餐,但隻要能學到東西,鄧偉佳就覺得很滿足了。

  鄧偉佳性格勤懇踏實,他當學徒時,并不會因為自己是學徒而偷懶少幹活,經常主動搶活幹。他始終認為,廚藝提升離不開日積月累,練習就像建樓房打地基,地基不穩,很難蓋起高樓。在烹饪界,楊貫一等名廚給鄧偉佳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楊貫一在烹調鮑魚上很出名,但他做鮑魚沒有捷徑,用了大量鮑魚來練手,慢慢才掌握了這道菜的做法。鄧偉佳始終堅信,一道菜未能做好,往往是因為練習不夠,一遍做不好就多做幾遍,一百遍還不行就做一千遍,始終能夠把一道菜做好。

  除了多練,鄧偉佳還要求自己多問。他認為,當學徒本身就是為了學東西,如果羞于提問,很多未解決的問題就會埋在心底,越積越多,長此以往并不利于職業發展。後來,正是豐富的一線實踐經曆讓鄧偉佳練就紮實的基本功,他還沒畢業就被當時的佛山飯店看中,一做就做了六七年,逐漸發展成為一名掌勺大廚。

  後來,為了将粵菜推廣到其他地區,鄧偉佳還前往福建等地當廚師。鄧偉佳是廣東人,十分喜愛粵菜文化。他認為,粵菜能夠發展到現在,很重要的一點是它具有相容并蓄、與時俱進的特性,它不排外,能夠吸收其他菜系的長處,轉化為自己的東西。在福建當廚師的時候,鄧偉佳經常融合閩菜、粵菜制作方法創造新菜式,他曾利用福建當地的跳跳魚,結合西餐、粵菜煎焗的做法,創新了煎焗跳跳魚、跳跳魚漢堡包等菜式,受到了當地食客的歡迎。

  在學廚的路上,鄧偉佳始終要求自己要打開胸襟格局,他認為人一旦熟練掌握某項技術後,往往會産生思維局限,很容易陷入坐井觀天的誤區,隻有跳出舒适圈,才會遇見更廣大的發展空間。後來,憑借紮實的廚藝水準,豐富的掌廚經驗,鄧偉佳升任酒店行政總廚,細到廚師安排,大到宴席菜式搭配、菜式創新,他都要一一過問,從不敢掉以輕心。平日裡,他還在後廚帶頭研發新菜式,在常見的食材中想方設法做出新花樣,滿足食客的多樣化需求。

生活達人|從竈台到講台,高明粵菜大師鄧佳偉

在高明區進階技工學校烹饪工作室,鄧偉佳指導學員學習擺盤。/佛山日報見習記者具宣冶攝

  研究新菜式 培育粵菜人才

  鄧偉佳剛畢業時,粵菜在國内其他省份的占有率和推廣面有限,鄧偉佳的不少同學選擇到外省發展,希望将粵菜文化推廣到全國各地。在此過程中,他們吸納了不同菜系的優點,逐漸完善傳統粵菜烹饪方法,豐富粵菜的理論文化。

  年輕時,鄧偉佳也渴望到外面的世界闖一闖。随着年紀增長,他的心境也發生了變化,如今,他更希望能夠将多年積累下來的傳統粵菜做法和經驗傳授給年輕人。他選擇回到佛山成為一名烹饪老師,盡己所能培育粵菜人才,指引學生主動發掘粵菜精髓,融合自身的新觀點、新想法,繼續将粵菜文化發揚光大。

  把竈台變為講台後,鄧偉佳探索出新的教學方法。他分開三個階段培育學員,第一年讓學生通過模仿學習一些菜式,把基本功練紮實;第二年會提高難度,當老師示範完,學生要根據要求将菜式做出來;到了第三年,鄧偉佳會讓學生組成小組,收集材料,每周研究設計兩到三個題材,做出幾道新菜式。鄧偉佳希望學生能夠在勤練基本功的基礎上,與時俱進,建立創新思維。在去年的高明百村名菜争霸賽荷城賽區中,鄧偉佳的幾名學生烹制的蠍子西江蟹、菊花鳝魚羹、扣鵝掌等菜式在比賽中脫穎而出,獲得了最佳創意獎。

  成為烹饪教師後,鄧偉佳經常跟本地的一些餐飲企業交流,了解餐飲界推出的新菜式,為餐飲企業做一些菜品研發、菜肴整理和收集工作。去年,鄧偉佳成立了自己的粵菜大師工作室,該工作室在2021年12月被認定為市級“粵菜師傅”大師工作室。工作室成立後,鄧偉佳經常面向社會大衆開展網絡教學,推出一些家常菜肴教學課程,讓對廚藝感興趣的市民通過模仿學習提升廚藝水準。

  近段時間,鄧偉佳還打算邀請來自順德的粵菜名師到工作室,向學生展示他們各自的拿手菜,讓學生開開眼界,種下追求開拓創新、與時俱進、求新求變的種子。未來,鄧偉佳希望工作室能夠成為本地廚師交流的平台,大家把高明本地優秀食材、優秀菜式整合起來,交流創新,為本地粵菜增添活力。

  鄧偉佳認為,高明本地有許多優質食材,例如西江河鮮、合水粉葛、三洲黑鵝、對川茶葉、楊和山貨等。前幾年,他帶領學生對粉葛扣肉、豉油陳皮鵝的烹饪方法進行整合,形成系統的烹制标準。其中,豉油陳皮鵝這道創新菜式在佛山本地多個酒店都有推廣,受到食客的歡迎。接下來,鄧偉佳還打算繼續帶領學生深入鑽研新菜式,刷亮工作室品牌,通過研發新菜式、攻堅新技藝、開展技藝交流和研讨,傳承粵菜烹饪技藝和文化。

 文/佛山日報記者謝文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