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球甲狀腺癌發病率逐年升高,過度治療或許是“罪魁禍首”

作者:厚樸方舟

厚樸方舟團隊編譯 | 根據中國惡性良性腫瘤登記中心的資料,中國甲狀腺癌将以每年20%的速度持續增長。對于甲狀腺癌,很多人認為确診就需要進行手術切除,但是,作為傳說中的“懶癌”、“好癌”,部分甲狀腺癌的生長緩慢,即使是未經治療也不會影響人們的生活。那麼,如何才能判斷甲狀腺癌是否需要手術切除呢?日漸增長的甲狀腺癌是否是過度治療導緻的呢?

全球甲狀腺癌發病率逐年升高,過度治療或許是“罪魁禍首”

▲圖源:healio

甲狀腺癌的過度治療已成為全球問題

近日,發表在《柳葉刀-糖尿病與内分泌學(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的一項重磅分析研究,基于GLOBOCAN資料庫深入分析了2020年185個國家或地區甲狀腺癌的年齡标準化發病率和死亡率。

全球甲狀腺癌發病率逐年升高,過度治療或許是“罪魁禍首”

▲圖源:參考來源[1]

研究指出,全球不同國家和地區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存在顯著差異(如,女性甲狀腺癌發病率可相差15倍),但甲狀腺癌患者的死亡率卻始終保持在低位,且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死亡率資料相近。也就是說,甲狀腺癌的過度治療确實存在。

此外,日本醫科大學附屬病院内分泌外科部長杉谷巌教授曾在講座中指出,從1973年-2002年,日本的甲狀腺癌患者增加了近3倍,且增加的甲狀腺癌患者多為1cm,2cm的乳頭狀癌。但是死亡率卻基本持平,變化不大,可以認為是甲狀腺癌過度診療。

全球甲狀腺癌發病率逐年升高,過度治療或許是“罪魁禍首”

▲甲狀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變化,圖源:杉谷巌教授講座

大多數被診斷出患有甲狀腺癌的患者都會接受全甲狀腺切除術和放療、頸部淋巴結清掃術等其他治療。雖然甲狀腺癌手術的确是有效的,但也可能帶來嚴重的并發症,比如損傷控制聲帶的神經,或損傷控制血鈣的腺體,造成患者的發聲困難和吞咽不适;一些患者會出現持續性疲勞或擔憂、焦慮等不良心理。除此之外,切除了甲狀腺的患者需要終生服用激素來維持機體功能,長期服用激素可能會出現心血管疾病(心房顫動和心律失常)、骨質疏松等問題。

如何避免甲狀腺癌的過度診療?

甲狀腺乳頭狀癌可以分為低危險度和高危險度兩類,其中低危險度乳頭狀癌占絕大多數,預後良好,有些患者甚至終生不會受到乳頭狀癌的影響,相關調查結果顯示,約10%~36%的人群在因其他疾病而死亡後才檢查出甲狀腺癌。

為了避免甲狀腺癌的過度診療,日本開創了甲狀腺癌“儲存式治療”,又稱“基于危險度治療甲狀腺癌”模式,對于低危險度的乳頭狀癌,根據甲狀腺惡性良性腫瘤的大小、病理分型、是否出現淋巴結轉移、患者的年齡等綜合判斷是否需要手術,即使是采取手術,也會盡可能選擇保留甲狀腺的手術方式(葉切除)。

此前,日本醫科大學附屬病院内分泌外科部長杉谷巌教授在國内開展講座時提到,日本認為微小乳頭狀癌的篩查沒有意義,是以不建議篩查,5mm以下的甲狀腺癌也不建議穿刺活檢,而是随訪觀察。

另外,日本甲狀腺外科學會2018年版的甲狀腺惡性良性腫瘤診療指南,已将甲狀腺乳頭狀癌劃分超低危險度、低危險度、中危險度以及高危險度4類,并制定了相應的治療政策。

全球甲狀腺癌發病率逐年升高,過度治療或許是“罪魁禍首”

▲2018年版的甲狀腺惡性良性腫瘤診療指南的分級,圖源:杉谷巌教授講座

大陸是一個甲狀腺疾病高發大國,通過先進、科學的診療,可以幫助甲狀腺癌患者避免“一刀切”等過度治療;避免錯誤最佳診療時機,進而獲得更高的生存率和更優的生活品質。

是以,對于檢查出甲狀腺結節及甲狀腺癌的患者來說,獲得先進、科學的診療方案尤為重要,厚樸方舟與日本日本醫科大學附屬病院内分泌外科部長杉谷巌教授有着深度合作關系,可以根據患者的病情制定最合理的治療方案。有需要的朋友,可以通過私信聯系小編。

參考來源:

[1] The epidemiological landscape of thyroid cancer worldwide: GLOBOCAN estimates fo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rates in 2020 - 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dia/article/PIIS2213-8587(22)00035-3/fulltext

[2]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甲狀腺癌診療規範(2018年版)

[3]中國惡性良性腫瘤登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