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風輕雲淡」集畫片兒

作者:白浪情之友

作者:田園

「風輕雲淡」集畫片兒

集畫片的愛好是小時候養成的一直保持到今天。上國小的時候,看到女孩子喜歡集糖紙、集雞毛,把相同圖案不同顔色的糖紙集起來,把相同形狀、顔色的雞毛集在一塊兒,按照不同的個數湊在一起稱作為“一副”,下課之餘拿出來展覽,互相“亮寶”一比高下。

我記得,當時上海的“大白兔”和“米老鼠”奶糖,是用透明的“玻璃紙”包的,吃完糖以後,将糖紙洗幹淨,攤在玻璃闆上晾幹,糖紙平整,品相好好,是女生們的心儀之物,有幾張這樣的糖紙都視若珍寶,一般不輕易示人。在女生中誰集的多,品相好,誰就是赢家,心裡美滋滋的,“臭美”的很哩

「風輕雲淡」集畫片兒

“亮寶”時圍觀者攏成一個圈圈,一臉的羨慕。赢了的同學滿臉能笑成一朵花,輸了的女生一臉的晦氣,嘴巴一噘,嘟囔一句“就你能,看把你臭美地”轉身走了。這時的小男生往往會躲在一旁悶聲不響,待到曲終人散時“轟”的一聲跑個精光。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可玩的東西實在不多,我們就是這樣過來的。女孩子集糖紙、雞毛,小男生也沒閑着,集畫片便是我們的最愛。

「風輕雲淡」集畫片兒

“文革”以前,街上賣的畫片兒基本上千篇一律都是《水浒傳》中的一百單八将,《封神演義》中的各路神仙,誰能集全了,誰就是王者。那個年代每家的孩子少說也有三四個,父母在廠子裡三班倒,忙得腳不沾地兒,基本上沒有時間管孩子,家庭經濟條件差一點的,一分錢恨不能掰開花,那有閑錢給孩子買畫片呢?

那個年代窮人家的男娃兒有骨氣得很,甯可去街邊給人家“拉坡”,也不會伸手去問父母要錢花。家庭條件好的孩子就是不一樣了,他們會向父母要錢買畫片兒,而且一買就是全套,拿到班裡去顯擺。“這不算,沒這麼耍賴的,這規矩要改,以後再展畫片兒,必須是自己掙的錢,否則赢了也不算數”。男孩子中的“老大”發話了,從此改了規矩……

「風輕雲淡」集畫片兒

“文革”以後《水浒傳》、《封神演義》等書籍一夜間成了“四舊”,畫片兒當然也成了封、資、修的東西沒有人再集了,取而代之的是“八個樣闆戲”的畫片兒大行其道。我至今還記得,當時還有一首兒歌,唱的就是集畫片的事兒,“弟弟妹妹跟着姐姐走,姐姐的畫片大大的有,有韶山,有延安,還有革命的井岡山”……

光陰似箭,如白駒過隙。一晃半個多世紀過去了,當年鮮衣怒馬的追風少年,如今早已過天命之年。老喽,真的老喽,少年時代的事情許多人都記不起來了。但“集畫片”這件事兒,一直都刻在我的腦海裡,任憑歲月如何摧殘始終忘記不得。因為,我就是那個總也不能把一百單八将集全的窮孩子。

「風輕雲淡」集畫片兒

小小的畫片,她記錄着一段曆史,講述着那個年代的故事,傳承了一個時代的文化與變遷。閑暇之餘,拿出來這些老物件兒看看,給子孫們講述一下我們當年的那些事兒,還是蠻有意思的……

(圖檔來自網絡,緻謝原作者)

2022年4月8日午夜于洛陽

編輯:方迎欣《白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