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躍兒丨孩子“任性”“胡鬧”的背後-教你讀懂孩子的成長密碼!

李躍兒丨孩子“任性”“胡鬧”的背後-教你讀懂孩子的成長密碼!

執拗期的表現

我們先來看這樣一個事件:

一個孩子坐電梯,從前都是媽媽或者爸爸抱着讓他為大家按開電梯門。可有一天,他突然發現有什麼不對:爸爸和媽媽都是站在地闆上豎着身體,自己伸手去按電梯按鈕,他卻是被抱着斜着身體按電梯按鈕,于是他要求自己也像大人們一樣,站在地上,豎着身體去按電梯按鈕。

這對他很重要,因為大腦設計的密碼就是要求世界上所有的孩子模仿他注意到的大人,這一點他根本無法抗拒,因為他還意識不到自己在模仿别人。

首先他的新創意遭到了大人的激烈反對,爸爸和媽媽在他耳邊不停強調:“你夠不着,等長大了才可以。”可他根本就沒聽懂,在他的堅持下,爸爸終于把他放在了地闆上,他承受着媽媽沒好氣的抱怨,爸爸說:“看看,你夠得着嗎?夠不到吧。”

他沒有聽懂爸爸說的話,什麼叫夠不着?他剛伸出手,爸爸又把他抱起來,他又是一通哭鬧,爸爸這才沒辦法,真的把他放在地闆上了,這苦苦争取來的機會多不容易啊,他終于可以如願以償地像大人那樣按電梯按鈕了。

可是,當他再次伸出手時,卻怎麼也按不到,這是怎麼回事?他真的不知道這是怎麼了!曾經他是能按到那個按鈕的呀,可現在怎麼努力按也按不到,他氣壞了,于是大發脾氣,哭得都嘔吐了。

爸爸和媽媽還在他耳邊大吵,爸爸罵着:“看,說你夠不着夠不着,你非要自己夠,還哭!”媽媽吵爸爸:“你幹什麼啊?不是給你說過嗎?你幹嘛對孩子喊?”可是更讓他生氣的是,爸爸一把把他抱起來,拉着他的手,按到了按鈕。

電梯門被打開了,他簡直要氣瘋了,他大哭着:“不要!不要!”他要站在地上自己按。于是他瘋了一樣地要求出電梯,讓電梯門關上再重新回到剛才。可是任憑他怎麼哭,也無法回到剛才,他簡直覺得沒法活了。

這時,自己的屁股被爸爸狠狠的揍了兩下,他吓壞了,吓得都忘記了哭,同時媽媽爸爸吵起來了,他們變得特别可怕,這個世界到底是怎麼了?怎麼這麼困難。

這樣的情況相信很多家長都遇到過,因為孩子不了解身高與電梯門高度之間的關系,更不了解自己的願望與實際條件的關系,是以他們無法判斷整個事件問題出在哪裡,孩子們隻知道自己的願望。

為了確定人類能按照每一個不同人的特質來發展,大自然必須設計人類在建構自己的自我時,要固執地按照自己并不知道的要求去做。

在智慧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孩子就會出現一個質的飛躍。當出現案例中的那種不可理喻的情況時,做家長的應該感到高興。如果我們因為孩子的發展有了質的飛躍,因為孩子有了頓悟,而打他們,罵他們,這聽上去很不可思議,在案例中做錯事和不懂事的是家長,不是孩子。

到了兩歲之後,如果孩子想把凳子按照自己設想的樣子搬起來,在搬的時候,由于凳子的光滑或沉重沒有如他設想的那樣被搬起來 ,他會為這個不如願而大哭。

越接近3歲,這種迹象越明顯,他們像一個天生的完美主義者,非要要求自己的行為、身邊的物品與自己設想的一緻。實際上這是因為經驗過少,而恪守一種經驗造成的,在沒有經驗的時候,不會産生比較,他們也不會痛。在經驗多了之後,他們會判斷已有經驗是否合适現有行為,他們會找到失敗的原因,是以也不會痛苦。

隻有在這個時期,他們所具有的經驗,比沒有要多,比夠用又少,是以造成了他們的執拗,這也是人們所說的難對付的2歲。尤其是到2歲半之後這種情況更加嚴重。

這個階段,蒙台梭利稱之為“執拗敏感期”。兒童執拗期的狀态要一直延續到三歲半之後。經過很多這樣的碰壁之後,兒童才會逐漸懂得事物與事物之間的關系,以及事物與人之間的關系,知道哪些是他自己可以改變的,哪些是人無法改變的。

孩子們在這一階段還會刻闆地恪守自己喜歡的一些物品的形狀,如果這個形狀無意之間被破壞,或者在人的生活過程中必須别破壞,孩子就會非常痛苦,因而大哭大鬧。

張先生的困惑:

有一次,父母到自己家小住,張先生午餐時為父母燒了一條魚,這條魚完整的放在餐盤中,上面灑了一些紅色的辣椒絲,旁邊還放了幾片香菜作為點綴。

張先生為自己的作品自豪不已,希望爸媽嘗上一口,贊歎魚做得好,這條魚端上來之後,孩子興奮不已,對着魚做出各種小動物的興奮動作,平時張先生最喜歡看到孩子做出這樣的動作,因為那表示孩子高興,張先生養孩子的理念是:隻要孩子快樂就行。

午餐開始了,張先生熱情地向父母推薦這道魚,父母為了兒子雙雙笑着将筷子伸向那條美麗的魚,這時孩子突然用手将盤子護住,急切的喊着:“不許吃這條魚,誰都不許吃這條魚!”

孩子的爸爸看見兒子這樣自私,不懂得孝敬老人,覺得很沒面子,又看到父母臉上的尴尬,張先生更是生兒子的氣。于是怒火中燒,将魚盤從兒子緊緊護着的兩手中抓出來,一下把魚夾成了好幾塊,分别放在了父母的碗中。

這一舉動帶來的後果是:孩子像天塌了一樣暴跳如雷。

老人臉色很不好看,又将魚送回到魚盤中,說:“我們不吃了,都給你。”魚雖然被送回來了,可還是孩子大哭,嘴裡喊着:“破爸爸,破爸爸。”這讓張先生實在忍無可忍,将兒子拖進卧室,狠狠揍了一頓。

孩子在卧室裡哭着,最終一家人沉悶地吃完了這頓團圓飯。老人臨走時,沉着臉告訴兒子,不要把孩子慣壞了。

對于孩子來說,他還不能了解菜做得如此賞心悅目是為了讓人急于将其吃到肚子裡,他隻知道那是一件讓人快樂的藝術品,孩子不明白為什麼保護這件藝術品會挨揍,而爸爸發脾氣時的臉色和打罵所帶來的傷害,都會留在孩子心中,成為永遠的痛。

他可能會認為自己是一個壞孩子,以為要求一件事物的完整是不被允許的,這個認知将可能影響孩子的一身。那些偷東西、撒謊的孩子可能就是因為他們認為他們的要求不能被滿足,他們的争議沒用,才會用地下行為達到自己的願望。

怎麼樣面對孩子的執拗?

碰到孩子固執己見的時候,有的家長會試圖想各種不正确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像那個非要自己按電梯按鈕的孩子,個子不夠高,又不讓家人抱着他,成人就會想到回家去拿凳子來墊在腳下。

但實際上,在執拗期裡的孩子是不接納這些方法的,他們非要站在地上,要讓自己的手夠到那個按鈕,他們就是不了解為什麼他的爸爸能夠到,他夠不到。

家長該怎麼做才算正确呢?

如果家長認為,自己為孩子出了那麼好的主意,卻因沒有被孩子采納而生氣,就會影響孩子這一階段的發展。

因為孩子是全身心投入在探索這件事情上,并且是真心實意地在為達不到目的而痛苦,這是人類生存本能所需要的一種特質。人有這樣的精神才能保證将來在生存手段和生存技能上精益求精。

如果這時成人表現出生氣,向孩子發火, 甚至為此打罵孩子,孩子就會感到莫名其妙,不知道你為什麼在生氣,在成人生氣之後,孩子會停止哭泣或痛苦的表達,變得畏畏縮縮。

如果這時成人告訴他由于年齡小,個子還沒長高,是以不可能夠到,同樣會給孩子帶來不利的自我認知,會在他們以後做事情的時候,一旦遇到困難或者問題需要自己去面對時,孩子就會用“我還小,還沒有長大”作為逃避的理由。

盡管孩子不容易采納成人的建議,但成人的積極性建議會給孩子造成積極性的影響,将來孩子會成為一個自主解決問題的人。

在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孩子執拗時,成人能做的事情就是傾聽孩子---平靜而安靜地等待孩子發完脾氣,然後告訴孩子媽媽爸爸對這件事也沒有辦法。多次之後,孩子就會發現面對自然法則,人是無能為力的,那時他們就會利用智慧去解決這些問題。

有一天我去班裡,不一會兒就到了吃飯時間,大家都很快地歸位完走了,信天(化名)擺了一地的靠墊,我邊建議他把靠墊歸位去吃飯,邊把一個靠墊拿起來歸到原來的位置上,這時,信天突然躺在地闆上大哭,邊哭邊說:“不要你歸位,不要你歸位!”我知道我惹“麻煩”了。

于是坐下來,耐心的等待事情過去。信天大發脾氣,聲音大得不得了,趁他喘氣的空當,我說:“那我再把墊子拿回來你自己重新歸位好嗎?”信天大哭:“不行,回到剛才!”我說:“沒有辦法回到剛才了。”信天聽了這句話,又尖叫又跺腳,脾氣更大了。

我平靜地看着他,等待他再一次停息下來,在這樣的時候,有時你會發覺他們永遠都不會停下來,但你一定要堅持,堅持後你會發現他們其實很快就停下了發脾氣,因為最後發更大的脾氣時用的力氣太多了,很快就累了,這時就可以給他們提出新的建議。

信天大叫之後,突然變成了傷心的哭泣,我趁機對他說:“咱們去吃飯吧?”他哭着說:“我要歸位靠墊。”我被他感動了,說:“好吧,這次大李老師不動了,你自己歸位。”沒想到的是他先拿起一個靠枕給我,然後自己開始歸位自己靠枕。

我想,有一天孩子會了解這樣的真理,時間無法倒退,我們無法回到剛才。但是他們會想辦法安慰自己,他們不會再糾結這樣的事情,或者他們開始想辦法彌補。

因為在信天發脾氣和難過時,我跟他在一起,是以他對我産生了一種“哥們兒”的感情,是以在我真誠的向他承認錯誤:“我再也不拿靠枕了”之後,他“憐憫”和接納了我,分享給我一個靠枕讓我歸位,這個行為是我們這次沖突的收獲,這就是人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