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買得起到想要買,簽約克萊,收購FILA,安踏是如何超越李甯的?

作者:十萬個品牌故事

2019年3月26日,安踏釋出了2018年财報,資料顯示,在過去的一年裡,安踏迎來了自己有史以來的最好業績,總營收第一次超過200億,在百強排行APP籃球鞋品牌榜中排名第5。

除了主品牌安踏的銷量穩定增加,很多子品牌,比如斐樂FILA,都成為安踏總營收在過去一年裡增加了44%的主要動力。

要知道,如今一大批國産運動品牌的日子都很不好過,而安踏為何能夠逆勢而上呢?觸摸品質,發現未來,歡迎觀看十萬個品牌故事之《安踏:永不止步》

從買得起到想要買,簽約克萊,收購FILA,安踏是如何超越李甯的?

提到安踏,相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來自NBA勇士隊的克萊湯普森。

自2010年8月1日簽下第一個年均代言費超過1000萬美元的NBA球星凱文加内特後,2014年,安踏與尚處在NBA新秀合同中的克萊簽下了6年1800萬美元的代言合同。

從買得起到想要買,簽約克萊,收購FILA,安踏是如何超越李甯的?

而繼後者不斷在NBA打出“佛光普照”的表現後,安踏在2017年與克萊提前續約,更圍繞其組建了40人團隊安排産品開發、宣傳資源及營銷活動,以最大化發揮其影響力。

根據協定,如果克萊在今後的商業活動中能夠達成協定中的獎勵條件,那麼這份合約的價格将高達10年8000萬美元。

從買得起到想要買,簽約克萊,收購FILA,安踏是如何超越李甯的?

在NBA,擁有一份球鞋代言合同并非簡單的事情,而擁有自己的簽名球鞋,能夠參與到鞋子的設計環節,更是難上加難。

而且在Nike和阿迪陣營,球星實在太多,是以克萊和安踏的攜手,是一件互相成就的事情。

對于前者來說,代言安踏幫助他收獲了更多的中國粉絲,這筆價格不菲的合同将橫貫他的籃球生涯,對于安踏來說,克萊在場上場下的吸粉表現讓其品牌形象大幅上升,更直接的帶動了安踏籃球鞋的銷量。

從買得起到想要買,簽約克萊,收購FILA,安踏是如何超越李甯的?

2015年,安踏一共賣出了15萬雙克萊的個人球鞋,2016年,這一數字直接暴漲到50萬,再加上2017年安踏與克萊續約後發起的“要瘋”籃球營銷和日後KT3、KT4代的推出,以及去年618活動時上線一秒就瞬間被搶光的300雙KT3勇冠三軍和一件難求的“三分天注定”T恤。

整個2018年,在克萊的助力下,安踏“要瘋”籃球産品的流水高達5億。

從買得起到想要買,簽約克萊,收購FILA,安踏是如何超越李甯的?

然而早在2012年李甯簽下韋德時,很多人都認為被李甯搶走CBA贊助商名額的安踏将徹底掉隊,但如今再看兩家公司的市值,後者已經是李甯的五倍之多,令很多人大跌眼鏡。

而關于安踏的一切,都要從晉江這個地方開始說起。

曾經有段時間,中央電視台體育頻道一度被調侃為晉江體育頻道,因為廣告時段的金主們,幾乎全部來自這個地處福建沿海的中國鞋都。

從買得起到想要買,簽約克萊,收購FILA,安踏是如何超越李甯的?

作為中國經濟最發達的縣級市之一,這裡一共誕生過3000多家鞋廠,上市了40多家運動品牌,除了今天我們的主角安踏之外,貴人鳥、361°、鴻星爾克、德爾惠、喜得龍和喬丹,也全部都來自于此。

從買得起到想要買,簽約克萊,收購FILA,安踏是如何超越李甯的?

1987年,17歲的丁世忠在父親的贊助下,和朋友搭起了一家制鞋作坊。

鞋子做好後,他就背到北京的商城去賣,4年後,一共賺到20萬。

1991年,丁世忠覺得老這樣搞批發不是長久的辦法,于是,他回到家鄉注冊了安踏商标,丁和木、丁世家、丁世忠父子三人成立安踏品牌,取其“安心創業、踏實做人”之意。

從買得起到想要買,簽約克萊,收購FILA,安踏是如何超越李甯的?

在整個90年代初,大部分的晉江鞋都是代工為主,小日子過得相當不錯,但丁世忠認為代工太不靠譜,而且國内本身就有足夠龐大的市場需求,是以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導緻很多代工廠破産時,丁世忠憑借着多年來2000多家線下專賣店的布局,把命運握在了自己的手裡。

當時,國内運動品牌的老大哥是李甯,為了争奪消費者,1999年,安踏效仿前者簽約孔令輝為其代言人,并開始在央視投放大量電視廣告。

從買得起到想要買,簽約克萊,收購FILA,安踏是如何超越李甯的?

那一年,安踏的利潤為400萬,而僅在營銷支出上,安踏就用掉300萬,讓無數代工廠汗顔,當時晉江鞋企主要以貼牌生産為主,丁世忠卻投入重金打造自有品牌,無異于石破天驚之舉。

2000年悉尼奧運會,孔令輝摘得乒乓球男子單打的金牌,勇奪大滿貫,随即,安踏總部被全國各地的經銷商圍堵得水洩不通,當年,安踏銷量高歌猛進突破3億,為2004年安踏與CBA簽下三年6000萬贊助合約打下基礎。

從買得起到想要買,簽約克萊,收購FILA,安踏是如何超越李甯的?

次年,安踏斥資3000萬成立行業内首個運動科學實驗室,截止到2017年,該實驗室研發投入已達4.79億,高居國産運動品牌第一。

也就是自安踏請來孔令輝後,晉江企業在明星代言上一發不可收拾,開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造牌運動”。

金萊克請王楠,喜得龍簽蔡振華,德爾惠請吳奇隆,貴人鳥簽劉德華。

從買得起到想要買,簽約克萊,收購FILA,安踏是如何超越李甯的?

一時間,輸人不輸陣,砸錢才會赢的心理讓晉江品牌幾乎占滿了央視體育頻道的廣告時間,但是這種瘋狂的營銷,也讓無欠債,不生意,成為晉江企業的特色。

2005年,在缺錢仍要造勢的形勢下,鴻星爾克率先完成上市(晉江第一家),2007年,安踏也成功在香港上市。

從買得起到想要買,簽約克萊,收購FILA,安踏是如何超越李甯的?

次年,北京奧運會的召開,給國内一衆迷失的本土運動品牌注射了一針強心劑。

但是短暫的業績暴漲後,随之而來的,就是過去以批發模式為主進行激進管道擴張的行業開始呈現管道數量過剩、庫存堆積嚴重的趨勢,再加上耐克、阿迪達斯等外國品牌對二三線及以下城市的滲透,導緻很多貼牌性質的企業應聲倒地。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丁世忠意識到,安踏必須徹底轉型。

2009年9月30日,安踏以不到6億港元的價格,從百麗國際手中收購Full Prospect公司85%股權及Fila Marketing的全部股權,由此收購了意大利品牌FILA在中國大陸、香港及澳門相關的商标及零售業務,将其定位于安踏旗下的中高端品牌。

從買得起到想要買,簽約克萊,收購FILA,安踏是如何超越李甯的?

在陸續挖角寶潔、阿迪達斯、可口可樂等國際巨頭的中進階管理人員後,安踏的整個管理層迎來了一次更新換代。

2011-2013年,安踏通過果斷的零售導向改革成為最先實作業績複蘇的體育品牌。

2012年,李甯搶走CBA贊助商名額,簽下韋德,然而卻在日後因為高層迷失,導緻公司開始盲目擴張,産品提價過高,最終虧損19.8億。

同年,安踏以76.2億的營收力壓老大哥的67.4億,終于成為國内體育品牌的話事人。

從買得起到想要買,簽約克萊,收購FILA,安踏是如何超越李甯的?

在簽下NBA球星克萊湯普森後,2015年開始,安踏陸續收購健步鞋品牌斯潘迪,與日本迪桑特和南韓運動品牌科隆達成合資協定,再加上2017年收購香港童裝品牌KingKow,從大衆市場到高端市場,從平民參與到專業領域,安踏的産品布局已初步完成,并将今後的目光瞄準海外市場。

2018年10月,安踏又以200萬美元的年薪與傷愈歸來後的波士頓小前鋒海沃德簽下4年代言合同,盡管年輕的綠軍在今年的季後賽中因為隊内氣氛不合以及實力上的差距敗給了雄鹿,并将在休賽期進行重組失去短期内的争冠機會,但是顔值與實力并存的“海公公”的加入,勢必将成為安踏旗下又一重磅I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