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聽育兒:伊能靜首談兒子說育兒:得體的退出,是父母給孩子最大的愛┃叮當

作者┃叮當 朗讀┃清茶

指導┃郭新愛 編輯┃丄學号

最近伊能靜在她的綜藝《理想家》中談及兒子生活中最後一個最大的愛。

她說“今年他生日,我突然意識到我該退出了,從他人生照顧者的角色退出,讓他完全去經曆他的生活。”

聽育兒:伊能靜首談兒子說育兒:得體的退出,是父母給孩子最大的愛┃叮當

誰的生日不是從小和父母一起過的呢!爸媽總是第一個幫孩子策劃生日的人。是以前伊能靜兒子的生日也都是和父母一起過的。

随着孩子慢慢長大,從前兩年開始,她兒子有點需要和朋友過了,不過每次他還是會留父母一起切蛋糕。

但是今年,她兒子在生日前詢問媽媽是否要帶妹妹來和他過生日時,她意識到,兒子已經18歲了,自己應該從他人生照顧者的角色退出,讓他完全的去經曆他的生活。

是以今年伊能靜在她兒子生日那天,買好蛋糕,準備了一點點酒,8點鐘切好蛋糕後就整個生日會都留給了兒子。

離開的時候,她跟兒子說,可以過了12點回家,有事随時打電話給媽媽。

但在回去的車上,她哭了,雖然她很清楚,愛是放手。

伊能靜說:“得體的退出是在你生命力,媽媽給你最大的愛,但是你隻要回頭,媽媽就在這裡。”

對父母來說,往後退是一件痛苦以及很難做到的事情。在父母眼裡,不管孩子多大,永遠都是孩子。這份愛扛起來很容易,要放下真的很難。

但是檢驗父母是否真正有愛的能力,就看是否舍得退出,并且在退出之後繼續默默愛着。

親子教育專家伊建莉老師說“我欽佩一種父母,她們在孩子年幼時候給予強烈的親密,又在孩子長大後學會得體的退出,照顧和分離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須完成的任務。”

是的,孩子在慢慢長大,我們終将放手。

而爸爸媽媽最大的成就就是讓孩子獨立完成自己的人生。

01

愛是放手

當伊能靜說自己不再是兒子生活中的照顧者角色時,袁詠琳問她:“那你現在是他朋友?”

伊能靜回答:“他不需要媽媽這樣一個朋友,孩子有自己的朋友,是以不能拿着我是你朋友的借口,再闖入他的生活。”

聽育兒:伊能靜首談兒子說育兒:得體的退出,是父母給孩子最大的愛┃叮當

“我現在的角色,就是那個守望者。”

“一個電影,他就是要和朋友一起去看,因為他們才有共同的話題。”

“這時候,你不能表現出失望的情緒,而是要高興的問他要不要和朋友一起去,我可以幫你們買票。”

讓人淚目的是伊能靜說,放手之後繼續轉身,想着以後陪他看電影的人就再也不是我了。

同僚女兒考上大學的那個暑假,家裡人一直在讨論怎麼樣順利過渡孩子離開家這個話題。畢竟這是一家人生活的轉折點。

一天,同僚在做飯,女兒進廚房幫忙,不經意間發現冰箱門上貼着很多寫着店名的便利貼,女兒忍不住問道:“這些都是什麼店。”

同僚回答:“等你去學校了,我和你爸爸打算去那些地方吃飯呢。”

我覺得同僚的做法非常明智,告訴女兒離家後的計劃,是為了讓她感到欣慰,讓她放下心理負擔。

其實她和很多父母一樣内心久久不能平靜,雖然愛孩子,但她不想流露出難舍和放不下的感受。

這樣得體的退出圍着孩子轉的生活,應該是送給孩子最健康的禮物。

聽育兒:伊能靜首談兒子說育兒:得體的退出,是父母給孩子最大的愛┃叮當

阿德勒說,我們每個人都在尋求歸屬感,孩子在父母那裡獲得歸屬感,同樣父母也從孩子那裡獲得歸屬感。作為父母的歸屬感不應該全來自孩子。孩子長大後,我們可以有自己的生活、朋友和其他能給自己帶來價值感、歸屬感、安全感的事情。

孩子是爸爸媽媽愛情的結晶,不是超越自己的工具,不能事事自己來掌握。

總有一天,父母需要慢慢放手,退出,讓孩子自己去經曆,這才是最大的愛。

02

家是港灣

伊能靜還說:“以前有人跟我說過,你的孩子将來會飛走,我當初不信,但現在我明白了,孩子不單會飛走,你還得幫他安好翅膀。”

一個朋友曾向我訴苦,她媽媽從小對她管得嚴管得多,事無巨細。連大學畢業後的工作都是媽媽安排的。

現在她已成家,媽媽又開始插手她獨立帶孩子的事情,兩代人的育兒觀碰撞更加激烈了。

聽育兒:伊能靜首談兒子說育兒:得體的退出,是父母給孩子最大的愛┃叮當

朋友坦言,她知道父母愛她,但是和父母在家相處時,因為被管的太多,總感覺生活在地獄裡。

前段時間,黃磊女兒多多因為打耳洞、染頭發的問題一直為網友所熱議,有人支援也有人反對。

對于此事,多媽孫莉在采訪中回應,這是多多自己提出來的想法,事先已經征求了自己和黃磊的意見,我們尊重她。

聽育兒:伊能靜首談兒子說育兒:得體的退出,是父母給孩子最大的愛┃叮當

其實愛美是每個女孩子的天性,作為父母,應該給予支援。

孫莉的此番回應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孩子長大後就應該有自己的想法和好奇心,越是阻擾也是叛逆,适時退出孩子事無巨細的生活,适當引導給予支援不失為好的選擇。

衆所知周,黃磊和孫莉一直都是很開明的父母,他們尊重孩子的想法,敢于讓孩子去嘗試,同時也做好了孩子的後盾,隻要回頭,家永遠在這裡,家人總會給你最大的支援和鼓勵。

人類學家吉娜.布裡亞在《家庭的藝術》中說:“養孩子的過程,最主要的就是适當的放手,要讓孩子明白兩個點,家是港灣,永遠向他們敞開;外面海闊天空,應該走出去大膽闖世界。”

家是愛的環境,是回歸後的港灣,是強有力的後盾,而不止是回來休息的場所。

父母對孩子生活的參與程度必須遞減,這樣才能給孩子的生活挪出空間,這樣的愛才是綿長而飽滿的。

03

得體的退出是父母給孩子最大的愛

龍應台《目送》大家應該并不陌生。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隻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聽育兒:伊能靜首談兒子說育兒:得體的退出,是父母給孩子最大的愛┃叮當

寫出這麼直擊人心文字的龍應台曾經也是非常粘兒子的。她兒子安德烈在媽媽的新書發表會上,就表達過他對這位超級強勢媽媽的深愛和無可奈何。

安德烈說,龍應台太愛打電話給他了,曾經一天發過20幾個簡訊給他,半夜三點還“奪命連環傳”讓他頗為頭大,朋友們還誤以為安德烈交了個非常粘人的女朋友。

為了讓媽媽少打電話,他才同意與媽媽通信并發到專欄,這才有了現在的《目送》。

龍應台說,自己是因為愛,才顯得這麼無能無助,有時她很氣惱竟然這麼低聲下氣,事後自己終于想通了。她體驗到:“做父母,得從頭學起,得放空自己。

前段時間,朋友圈流行這麼一段話:“7歲之前,家是全部;7—12歲,家是晚上;13—18歲,家是周末;18—23歲,家是寒暑假。”

是以好好珍惜能夠陪伴的每一天吧。随着孩子的成長,慢慢的會有自己的獨立性和自主性,父母也就該慢慢退出孩子的生活了。

親子關系不是一種恒久的占有,而是生命中一場深厚的緣分,父母在孩子童年時給予足夠的陪伴、關懷,呵護,讓孩子感覺到愛和安全,也要舍得孩子成年後和他漸行漸遠的分離。

得體的退出,是父母給孩子最大的愛。

作者:叮當,追逐夢想的文藝寶媽,熱愛生活中的煙火氣,用陽光一般的心情,寫有溫度的文字。

贊賞歸作者所有

朗讀者┃清茶

清茶,國小教師,喜歡童真童趣,醉于山水田園自然風景,感恩生活饋贈,偶以文字記之。喜歡朗讀朗誦,樂以聲音诠釋文字之美,表達文字之情,傳遞文字之愛。

聽育兒:伊能靜首談兒子說育兒:得體的退出,是父母給孩子最大的愛┃叮當

山伯教育指導┃郭新愛

郭新愛,深圳市某國小校長,一級教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寶安區先進教育工作者,曾擔任德育處主任,從事教育34年,熱愛書法和文學創作,作品屢獲各級各類書法文學比賽大獎,關注青少年成長、心理教育和親子養育綜合素質教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