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Korean來自“高麗”的音譯,為啥中文翻譯成“南韓”

作者:澹奕

北韓半島上的兩個國家,按照咱們中文的翻譯習慣,北方的叫北韓南方的叫南韓,但在英文當中兩個國家的名字是一樣的,都叫做“Korean”,隻不過前面加上了方位詞作為差別,北韓叫做“North Korean”,而南韓叫做“South Korean”,正因如此,中文裡還有一種翻譯,叫做北北韓與南北韓,或者是北韓與南韓。

奇怪的是,“Korean”這個英文名字來自于“高麗”的音譯,為什麼沒有翻譯成高麗,而是翻譯成了南韓或者是北韓呢?

Korean來自“高麗”的音譯,為啥中文翻譯成“南韓”

北韓半島南北雙方

很多人以為“北韓”這個名字是明太祖朱元璋賜的,這沒問題,但實際上,“北韓”之名誕生的時間更早,《山海經》中就有“北韓在列陽,東海北,山南”的句子,這裡的北韓并非是個國家而是個地名,商朝沒了之後,商纣王的叔叔箕子前往半島建立國家,周武王也就直接“因以北韓封之”,稱作是“箕子北韓”。

箕子北韓一直綿延到了漢朝,直到公元前195年被衛氏北韓所取代,漢武帝登基後又将衛氏北韓給滅了,在當地設立四個郡,而漢四郡中的樂浪郡中,有個縣叫做“北韓”。

Korean來自“高麗”的音譯,為啥中文翻譯成“南韓”

北韓半島自稱“三千裡錦繡江山”

可以說,北韓這個名字由來已久,有兩千多年的曆史,公元1388年,高麗進犯明朝遼東,沒想到帶兵的大将軍李成桂突然反水,來了個“威化島回軍”攻破開京奪取大權,之後直接自立為王取而代之,為了顯示正統地位,李成桂派人前去明朝應天府,請求明朝冊封。

李成桂那時拟定了兩個國号,讓明太祖朱元璋標明,在“北韓”與“和甯”之中,朱元璋標明了前者賜予,從此開啟北韓王朝五百多年的歲月,因為其王室姓李,後來的人也将其稱作李氏北韓或者李朝。

Korean來自“高麗”的音譯,為啥中文翻譯成“南韓”

北韓王朝富貴人家

李朝從建立一開始就以明朝為尊,采取事大主義,将大量的明朝文化直接挪到自家,北韓王朝的史料稱之為“衣冠制度,悉同中國”,而明朝的史料則評價李朝“其人 業儒通經,尊孔聖之道,文物禮樂似中國,非他邦可比”。

Korean來自“高麗”的音譯,為啥中文翻譯成“南韓”

《思悼》中的服飾與明朝一樣

兩百多年歲月裡,李朝對明朝極其尊奉,甚至認為自己是“小中華”,居衆藩之首,清朝入關之後,李朝覺得當年中原的禮樂衣冠制度都被夷狄所取代,非常看不起清朝。

隻是因為實在打不過清朝,仍舊表面上對清朝稱臣,但當時背地裡,李朝仍舊使用崇祯的年号,供奉明朝皇帝的香火牌位,稱清朝皇帝為“胡皇”,從前李朝前往中原朝觐的使者書寫的遊記叫做《朝天錄》,可到了清朝就變成了《燕行錄》。

Korean來自“高麗”的音譯,為啥中文翻譯成“南韓”

明朝對李朝有再造之恩

除了“北韓”這個名字,還有個“高麗”,這也是古代半島上的一個王朝,就在北韓王朝之前,半島之上首個統一的王朝叫做“新羅”,公元九世紀,唐朝岌岌可危的同時,半島上的新羅也是搖搖欲墜,最終新羅僅剩下一隅之地,其他土地誕生了後百濟與泰封兩個并立王權,這段歲月稱作“後三國時代”。

直到公元918年,泰封國大将王建自立為王,之後又吞掉新羅與後百濟,在公元936年重新統一半島,這個王朝也就是高麗,王建原本所在的泰封國被稱作“後高句麗”,但實際上僅僅是因為其所在地原本是高句麗的底盤,其本身與高句麗毫無瓜葛,。

南韓的後三國時代與中國的渤海國

王建定國号為高麗,是因為熟讀漢家經典的他,覺得半島“山高水麗”,是以定名,高麗王朝建立之後,延續長達五百年歲月,中原先後曆經兩宋與元朝,直到明朝初期,高麗才被北韓所正式取代。

古代交通不便,西方各國對于東方的了解,也就限于中國、印度與日本,而且了解得也不算非常多,是以馬可·波羅後來一頓添油加醋,歐洲人都信以為真,北韓半島在很長時間之内都不為西方所知,直到高麗後期。

近代南韓老照片

蒙古崛起之後,建立起龐大的帝國,歐洲各國聞風喪膽,而那時候的蒙古,在東方已經基本上處于橫掃地位,曆經多次蒙古高麗戰争,高麗王朝也對蒙古稱臣。

公元1245年的時候,羅馬傳教士柏朗嘉賓奉命出使哈拉和林,第二年他抵達蒙古,在貴由的登基大典上見到了很多被蒙古征服的其他族群,其中就有高麗人,按照蒙古人的習慣,柏朗嘉賓将高麗人稱作“肅良和”,而并不是什麼高麗。

直到後來馬可波羅訪華,他的描述當中,高麗被稱作“Cauli”,也就是高麗的音譯,之後又慢慢變成了“Corea”或者“Coryeo”,而早期的大多數高麗的音譯,都是拉丁語系語言。

北韓王朝

近代西方列強大規模對外殖民,把手也伸到了東方,東亞地區的日本非但擺脫了淪為殖民地的命運,還反過來跻身列強發動對外入侵,那時候的北韓王朝與外界來往的時候,仍舊還是自稱“Corean”,可後來北韓半島成為了日本的殖民地,公元1910年日韓合并,從此北韓半島成為了日本的地盤,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半島的名字從Corean變成了Korean。

高麗王朝時代

關于為何如此,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日本有意貶損南韓的地位,按照英文字母排序,南韓的首字母如果是C,就排在了日本前面,是以要變成K;另一種是說當時的日本以德為師,而德語中就是将高麗翻譯成“Korean”的,這是拉丁語系與日耳曼語系的習慣問題。

無論如何,由于近代南韓長期受制于日本,而且影響力微弱,使得日本人所定的“Korean”這個名字從此固定下來,再也沒有更改。

李朝的兩班貴族

至于北韓與南韓這兩個名字,都是漢字文化圈的内部翻譯問題,與西方沒有關系,1897年深感清朝不再能夠依仗的北韓王朝,覺得自己應該與周圍各國平起平坐,于是當時的北韓高宗直接更改國号為大韓帝國,自立為帝,這是半島上首個帝國,也是最後一個。

南韓的“韓”,來自于古代半島的三韓部落,當年中國東北王權高句麗興起的時候,半島南方存在着三個土著部落,也就是南韓人真正的祖先,即辰韓、馬韓與弁韓,三韓後來各自發展出了不同王權。

北韓高宗李熙,大韓帝國建立者

高句麗的扶餘人南下進入馬韓,成為了統治群體,扶餘人建立起百濟王國,辰韓則吸收了弁韓發展出來的伽倻國,建立起新羅王國,後來聯合唐朝滅了高句麗與百濟王國,成為半島上的第一個統一王朝。

二戰之後半島一分為二,南韓與北韓各占一半,并且在後來發生了著名的北韓戰争,咱們國家支援的是北方,是以很長時間内并不承認“南韓”的名字,将其稱作南北韓,而像是港澳台與海外的華人圈子,因為受到西方影響強烈,通常從南韓的角度出發,将北方稱作北韓,直到中韓建交之後,出于平衡與尊重,北方仍舊叫北韓,南方則叫南韓。

近代南韓首都漢城

不管是北方的北韓還是南方的南韓,都希望完成半島的最終統一,而當年金日成曾設想,将來如果半島統一了,北韓與南韓這兩個名字都棄之不用,而選擇半島古代的“高麗”之名,建立起一個名叫高麗的聯邦制國家。

Korean雖然音譯是高麗,但到底怎麼翻譯還是咱們的事情,對于外國的名字,大多數自然是使用音譯,不過也不盡然,比方說冰島就是意譯,北韓半島在古代與咱們淵源頗深,屬于漢字文化圈的範圍,對于半島的名稱确定,主要還是秉持先中文再洋文的原則,不管英語名字怎麼叫,中文名字都不按照英文名字來翻譯。是以“Korean”與北韓、南韓沒啥關系。

Korean來自“高麗”的音譯,為啥中文翻譯成“南韓”

李朝兩班貴族與西洋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