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超10w人點贊,華裔女孩感動全網:成長的意義,都被它講透了

作者:張德芬

近期,因疫情而取消院線上映的動畫電影《青春變形計》(Turning Red),火爆全網。

這是繼《尋夢環遊記》和《心靈奇旅》之後,皮克斯又一部匠心巨作。

豆瓣評分8.3,無疑是一部優秀的影片。

超10w人點贊,華裔女孩感動全網:成長的意義,都被它講透了

在上映的幾天内,它都是社交媒體上熱度最高的話題之一。

很多成年人在看完電影後,都在評論區感慨:“從中看到了自己和父母真實的影子。”

一邊是深愛孩子、願意為孩子付出所有,控制欲極強的父母;一邊是想做自己、争取自主,又怕父母失望而不敢表露真實内心的孩子。

這種糾結模式,組成了無數“中國式”家庭的現狀。

就像影片開頭中美美自述的那樣:

“孝敬父母聽起來很棒,但如果做得太過,你可能會忘了尊重自己。”

超10w人點贊,華裔女孩感動全網:成長的意義,都被它講透了

一部國外動畫電影,

照進了無數“中國式”家庭

13歲的華裔女孩美美,在中國式父母的傳統教育下,乖巧聽話,成績優異,既是媽媽眼中的乖乖女,也是學校中拿獎拿到手軟的國小霸。

美美的成就,離不開媽媽的付出和教導。她的媽媽,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式”家長,全心全意為孩子付出,對孩子也充滿了掌控欲。

喜歡的歌手被嘲笑,交往的朋友被否定,美美沒有辯駁的勇氣。

超10w人點贊,華裔女孩感動全網:成長的意義,都被它講透了

在媽媽面前,她習慣性地壓抑天性。

直到在噩夢中迎來初潮,美美醒來後變身成一隻巨大的紅熊貓。

這是她們家族的詛咒,隻要情緒波動,就會變身。

當媽媽忙于為美美舉辦儀式,重新變回之前那個完美女孩時,美美卻體會到了變身的好處。

她成了校園裡的風雲人物,甚至能通過變身,來為自己和好朋友賺門票錢。

美美開始反抗母親的絕對權威,想要勇敢的追求自我。

美美終于意識到,她不屬于媽媽,而是屬于自己——無論是心靈還是身體。

她決定不進行儀式,與變身能力共存。

這一舉動激怒了媽媽,在盛怒之下,媽媽變身為更巨大的紅熊貓,追随美美來到演唱會現場,大肆破壞。

超10w人點贊,華裔女孩感動全網:成長的意義,都被它講透了

這不禁讓人聯想起動畫短片《包寶寶》中的驚悚一幕:母親甯願吞掉孩子,也不願放手給他人生自由。

随着故事深入,我們會發現,同樣的場景也曾發生在媽媽身上——她也在外婆的控制下長大,一直活在傷害媽媽的陰影裡。

影片的最後,美美和媽媽和解了。

她選擇留下身體裡的紅熊貓,媽媽也尊重她,像一種變相地彌補自己的童年遺憾。

電影的結局總是完滿,可真實的人生未必如此。

大家對《青春變形計》的吐槽集中在“不符合實際”上:電影中最不真實的,就是媽媽意識到自己錯了。

可見,在大家的心中,讓父母承認自己的錯誤并改正,有多難。

超10w人點贊,華裔女孩感動全網:成長的意義,都被它講透了

在父母傳統的教育觀念裡,“聽大人的話,好好學習才是懂事”,他們生養我們,怎麼能不懂感恩?

但愛不意味着無條件的服從,成為父母手中的“牽線木偶”,孩子也有自己的思維見解,也需要被父母尊重。

這是很多美美式“好孩子”深藏内心的糾結和痛——

我愛你,但我不是你的複制品。我的人生,請讓我有落筆的權利。

因為,孩子不是父母的答案。

超10w人點贊,華裔女孩感動全網:成長的意義,都被它講透了

沒有素養教育,

父母就“看不見”真實的孩子

看完電影,閨蜜告訴我,故事情節幾乎複刻了她的成長經曆。

作為自帶光環的學霸,一路走來,她都是衆人眼中的“别人家孩子”。

她不想辜負父母的期待,但她也渴望有自己的朋友,能和小夥伴一起玩,分享秘密。

在父母的期許和管教下,她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整個少年時代充斥着孤獨與無助。

超10w人點贊,華裔女孩感動全網:成長的意義,都被它講透了

他們不知道,她其實更向往“普通”孩子的生活。

長大後的閨蜜,如願成了父母期望的樣子。

但她的内心是痛苦的,想追求自己的人生又不敢忤逆父母,隻覺得自己和真實世界隔着一層膜,非常迷茫。

就像電影中的美美,暗戀商店裡打工的少年,但在媽媽的嚴厲管教下,她隻能把湧動的情緒塗抹到畫冊上,在紙上實作自己親密的幻想。

當媽媽無意中發現畫冊,質問美美時,她不敢承認這是自己渴望的畫面,因為這不符合媽媽對自己的期待。

而媽媽呢,不顧美美的苦苦哀求,拿着畫冊去質問對方,認定是壞小子勾引了自己的女兒。

超10w人點贊,華裔女孩感動全網:成長的意義,都被它講透了

美美經曆了人生中最“社死”的時刻,但她依然敢怒不敢言,不敢對媽媽吐露心聲。

閨蜜和美美,她們真實的樣子都被父母“以愛之名”忽視了,因而覺得内心苦悶。

好像随時都有一頭小獸被壓在心的牢籠裡,正無助咆哮着。

她們都等着父母蹲下來,去“看見”自己、傾聽自己、鼓勵自己,去選擇想走的路。

是以,比控制和幹預更重要的,是父母能提供素養教育。

什麼是素養教育?

它以孩子為主體,以性格為基礎,提高孩子在各方面的素質。

尊重孩子的主動精神,注重對孩子思想道德品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教育。

它是對生命個體的尊重和喚醒,是對人內在潛能的開發和拓展。

生命的本能,是成為自己。

從素養出發,加以啟發、指引,你的孩子,會比你想象的走地更穩、更遠。

超10w人點贊,華裔女孩感動全網:成長的意義,都被它講透了

素養教育,

用愛喚醒一個靈魂

很多父母相信:“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但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不是短跑比賽。

起跑的那一瞬間,道路非常擁擠,但跑完四分之一後,選手們的距離就慢慢拉開了。

起跑時占得的那一點點先機,此時已經蕩然無存,最後能赢得這場比賽的,一定是點燃了内心的驅動力并終身學習的人。

造成差距的關鍵因素,就是看孩子能否受到素養教育。

超10w人點贊,華裔女孩感動全網:成長的意義,都被它講透了

真正的素養教育,涵蓋的内容很多:

1、種子教育

“種子法則”表明:你的每一句話、念頭、行為,都是在往心田裡撒種子。

在孩子的養育過程中也是如此,你給孩子種下什麼,就會收獲什麼。

種下努力,收獲喜悅;種下自律,收獲光芒;種下奮鬥,收獲成功。

2、榜樣教育

榜樣的示範作用,很大方面是把道德準則和行為規範具體化、人格化了。

對于容易接受直覺教育的孩子來說,榜樣人物的崇高品德和光輝形象,對孩子有巨大的示範作用。

3、理想信念教育

當下社會,青少年犯罪、網貸、瘋狂追星等新聞屢見不鮮,這都反應了理想信念教育的缺失。

教育絕不僅僅是讓孩子通過讀書去獲得更好的生活,除了讓孩子擁有這些平凡的小确幸,我們更應該在孩子心中樹立信念。

孩子一旦有了信念,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希望,将一直在追夢的路上前行。

從小接受素養教育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直是被“喚醒”的,就像滑雪天才少女谷愛淩。

超10w人點贊,華裔女孩感動全網:成長的意義,都被它講透了

谷愛淩展現在大衆面前的,一直是活力滿滿、自律且勇于挑戰的樣子,但在這些特質之上,她的核心才最寶貴:明晰的自我意識。

谷愛淩說:“我永遠記得我為什麼要去做這件事,我永遠記得我是誰。”

隻有在素養教育中培養出穩定的自我意識,孩子才會生出真正的内驅力。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該如何給孩子科學的素養教育呢?

首先,教育要發揮孩子的主體作用。

教育,要以孩子為主體,尊重孩子的想法。

如果家長用指令、說教、強迫等方式來控制孩子,孩子就會缺少自主感,認為自己隻是孩子的牽線木偶。

一切都由父母決定時,孩子的内心就喪失了學習和挑戰的激情。

其次,無條件接納孩子的真實。

教育專家孫雲曉曾說:“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他;而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他。”

很多孩子不敢在父母面前展現真實的自己,是因為他們發現,父母的愛往往是有條件的。

學習成績好,乖巧聽話時,父母和顔悅色;考試成績差,不聽話時,父母就橫眉冷對,責怪打壓。

隻有無條件的愛和接納,才能給孩子真正的歸屬感。

超10w人點贊,華裔女孩感動全網:成長的意義,都被它講透了

第三,喚醒孩子的内在動力。

沒有喚醒孩子内在動力的教育,都是無效的教育;沒有孩子主動,積極進行的學習,都是徒勞的學習。

如果父母習慣于過度控制,越俎代庖,一旦孩子表現不佳,就進行打擊,這會讓孩子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失去自信心,進而産生畏縮感,不願意主動嘗試。

是以,父母要根據每個孩子的不同特質,量身定制專屬于他的“點燃模式”,讓孩子體驗勝利感。

最後,成為學習型家長。

很多家長“為你好”的背後,其實有着自己面對時代的焦慮。

而焦慮的父母,在孩子身上看到的,是自己的恐懼。

為人父母,是一生的修行。

隻有保持開放的心态,認真聆聽孩子的聲音;更新科學的教育方法,在“術”的層面給孩子指引;不放棄自身精進,做最好的自己。

才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和誠意,才是對孩子最好、最寶貴的“言傳身教”。

生命就是不斷在實作中,從内部打破自己的過程。

逼自己,走一步,再走一步,就能走到很遠的地方;

逼自己,好一點,再好一點,就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樣,為人父母,我們能做的,就是引導他們逐漸發現更好自己的過程。

人的潛力是無限的,而握有開啟潛力鑰匙的人,就是父母。

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獲得真正有價值的素養教育,都能在被看見、被尊重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超10w人點贊,華裔女孩感動全網:成長的意義,都被它講透了

策劃 | 六記

編輯 | 魚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