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奧運周期已經到來,每支隊伍都将更新。就目前中國女排的12人而言,朱竹娟因傷和燕妮退役幾乎是棺材裡的釘子,而其餘位置的球員是退役還是繼續為國家赢得榮耀,還需要看到新球隊的需求。

顔妮退役後,中國女排邊鋒線将迎來一場大血變。或許有粉絲會覺得王琦已經搶先,順理成章地會加入袁新軒作為第一。不過筆者認為,新周期中國女排邊鋒方式很可能改變,短邊進攻将迎來春天,鄭一軒和胡明軒定雲見天。筆者為什麼認為短邊進攻會得到新帥的青睐?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前男排教練王家偉在奧運會期間曾對這種中國女排進行過評論,并給出了三點建議,其中一項是"副攻隊在第三位發揮真正的掩護作用"。要說國内哪支副攻隊的進攻能力強,不如說是鄭一軒、胡明軒這些短邊進攻。現在國家隊在王偉、楊漢宇和高毅都比網強于進攻球員,是以很難打出一個領先生産。
王偉從一開始就因為進攻能力差被球迷所接受,有的球迷也開玩笑地稱其為"王軟"。雖然她的進攻能力這些年來有所提高,也增加了一些背靠背飛球,但在踢球力和快球速度方面并不優越。在國内能打出的高得分率,主要在于朱偉和李瑩瑩四個位置進攻實力強,球隊的防守重點不是王偉造成的。一旦登上國際舞台,王某一方的進攻就被徹底撲滅。
楊漢宇的扣籃似乎比王偉更暴力,但她和高毅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進攻手段和線路過于單一,對方隻要卡住的線路就容易踢球。楊漢玉主力三号短平,如果她有薛明式的防線和進攻手段,或許能占據一席之地,但楊漢宇隻有手線;
相反,我們的短邊進攻胡明軒和鄭一軒在進攻手段和進攻能力上比高邊進攻更強,會很好形成遏制效果。3号位對球隊來說非常重要,如果邊路進攻拿不到球,隻要把兩邊拉開,就會很辛苦。即使大家都同意南韓女排,她們的側攻梁小珍和金秀之也有很強的克制。
郎平之是以沒有選擇短邊進攻,是因為擋網關系。但是,我們高調的反擊阻擋能力真的那麼好嗎?在由兩支球隊主導的全國聯賽中,沒有高位進攻來阻止幾個球。既然擋網不夠好,為什麼不短邊進攻呢?而且,短邊攻擊的阻擋能力不一定差。中國的鄭一軒在20-21賽季赢得了第一個網。
而國際短邊進攻網好也比比皆是,比如日本女排的野木漆香、巴西女排的卡羅爾等等。雖然歐美球員扣球的高度,使用短邊進攻會受害,但身高187cm真的短嗎?中國女排一直以來都是非常重的二次進攻,就連郎平上任第一輪,在強調擋網的基礎上,也沒有忘記邊路進攻,徐雲麗、楊偉都是很好的例子。是以,新周期在選擇二次攻擊時,可能會回歸原有,更加強調進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