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看綜藝了,快本散了之後,一直想看看新的接替節目如何,終于抽出時間一飽眼福。
完整觀看了3月19日那一期,主題是“出圈的朋友”,主題很好,氣氛輕松,但無論是跟本台之前的節目比,還是跟兄弟台的節目比,感覺總有些差點事兒。

很多人說,這檔節目,是何老師在“一拖八”,艱難帶着衆人前行,剛開始還是不相信,看完一期後,完全贊同。
綜藝節目不同于成品播出的影視作品,它雖有排練和剪輯,但畢竟要經過直播的考驗,這樣直面現實的話,其實,無論對于主持人還是嘉賓而言,這都是極其考驗随機應變能力的。
何炅無疑是主持團中的靈魂、主導者,細細觀察就可以看出,何炅在自己不說台詞的時候,總會有意無意的觀察場中的整體情況,然後适時調整自己的動作或語言。
但,畢竟獨木難支,綜藝是互動的,特别是對于有多個主持人的,一個主持人的優秀,不代表節目的優秀,其他主持人跟不上何炅的節奏,或者一下子反應不過來,會讓節目色彩暗淡不少。
能對好台詞要做到,更要能幽默應對對方抛出來的臨時對話,這也是節目容易出彩的地方。
錄制節目嘛,都會有提前備好的台詞。但綜藝節目不可控在,盡管多次排練,但直播演出的時候,依然會有意外,會有臨時發揮,且臨場發會的可能性很大。
節目播出過程中,我們不難看出,新的主持人還是新啊,除了說自己固定好的台詞之外,應對臨時發起的對話,還是無法經驗不足、亮點不夠。
在第一環節,聽歌猜禮物,賈玲笑說王鶴棣對别人噴氣懲罰好假,一到她自己這裡,就認真噴了。王鶴棣沒接住這話題,采取轉移政策,居然建議賈玲玩COSPLAY形象,感覺接的好突兀。
之後,在模仿模特拍照環節,王鶴棣和蔡文靜一組,王鶴棣想要借用男模特老師的衣服當道具,男模特老師欣然答應。這個時候,女模特老師主動問蔡文靜,需不需要把衣服借給她穿,蔡文靜回答的是“也行,也行”。
諸如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不是說他們的語言哪裡不對,隻是感覺不夠精彩或者,本可以有更好的答案。
有時想想,我們吐槽一些演員放棄創作影視作品,做綜藝專業戶,但從另一個方面可以看出,這些綜藝專業戶,在随機應變能力方面,還是值得一贊的,正所謂術業有專攻吧。
如果說嘉賓的應對不可挑剔,因為是随機應變的嘛,那麼吐槽節目編排總還是行的,畢竟編排是提前固定的。
在最後一個環節,主持人和嘉賓們,要模仿代位演員的表演,但是這裡有一個問題,場地轉換。在一個遠鏡頭中,我們可以看出,嘉賓們考核的那個場地有些略微封閉,且,兩個略顯獨立的場地,讓觀衆隔裂起來,特别是觀看的時候,給人一種節目中斷的感覺,不夠連貫。
多個主持人,多個嘉賓,這樣的綜藝節目,錄制确實不容易,祝願越來越好吧。
附土味情話一則:
何炅:我最近接單了。
王鶴棣:接了個什麼單?
何炅: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