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飛鶴一年營銷燒錢67.3億,是研發投入的15倍

作者:奶粉速遞

2021年,國産奶粉龍頭企業中國飛鶴(06186.HK)交出了一份喜憂參半的财報。

近日,中國飛鶴乳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飛鶴”)釋出2021年财報,全年營收227.8億元,同比增長22.5%,但意料之外的是,在政策利好和消費更新的當下,中國飛鶴的盈利規模卻在下降,2021年實作歸母淨利潤68.7億元,同比下滑7.61%。

飛鶴一年營銷燒錢67.3億,是研發投入的15倍

2021年中國飛鶴研發投入4.3億元,同比大幅增長60.5%,但同時,中國飛鶴的營銷成本令人咂舌,是其研發投入的15.6倍。業績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飛鶴銷售及經銷開支由2020年的52.64億元,增加27.9%至2021年67.29億元。

在資本市場,中國飛鶴也沒有獲得更多投資者的認可。據悉,中國飛鶴股價由2019年11月13日上市以來的收盤價7.075港元/股“跳躍式”攀升至2021年1月21日的最高價24.966港元/股,此後“波動式”下跌,截至4月8日收盤,飛鶴股價報收7.71港元/股,與去年最高價24.97港元相比,一年多股價暴跌69.1%,市值“縮水”近1537億港元,折合人民币約1248億元。

目前,擺在中國飛鶴面前的難題是,未來如何繼續保持高速增長?一方面,好比爬山,越往上速度會越慢,飛鶴體量變大後面臨的挑戰也會越來越大;另一方面,随着嬰幼兒市場的萎靡,高端的飛鶴奶粉還能再飛得起來嗎?

對于利潤下滑以及股價低下跌等影響,4月8日,長江商報記者向中國飛鶴方面發送采訪涵,截止發稿對方未回複。

飛鶴一年營銷燒錢67.3億,是研發投入的15倍

毛利率超70%堪比“茅台”

随着大陸出生人口的連年走低,中國飛鶴的業績增速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下滑。

财報資料顯示,2017年至2020年,中國飛鶴營業收入分别為58.93億元、104.04億元、137.68億元和185.92億元,同比增速分别為58.07%、76.52%、32.04%和35.5%。

2021年也被認為是近年來奶粉行業市場最差的一年,雖然集中度的提升讓頭部奶粉品牌依然維持增長,但業績增速也受到影響。飛鶴公告顯示,2021年中國飛鶴實作收入227.8億元,同比增長22.5%,可以看到,中國飛鶴去年的營收增速比前幾年要遜色得多。

在賺錢能力上,中國飛鶴2021年實作淨利69.15億元,罕見出現下滑,同比下降7.61%%。如果撇除2020年收購的原生态牧業購買收益,則淨利潤同比增長21.2%。

對于出生率走低對業績的影響,中國飛鶴采取的應對舉措是繼續推進高端化。在财報中,中國飛鶴強調了高端嬰幼兒配方奶粉産品收益增長對業績的貢獻度。

按細分品類來看,2021年,飛鶴嬰幼兒配方奶粉産品收入215.15億元,同比增加21.7%;其他乳制品及營養補充品分别收入9.91億元和2.7億元,同比增加63.3%和減少13.4%。

可以發現,嬰幼兒配方奶粉是中國飛鶴營收的絕對貢獻者,占公司總收入94.4%。

其中,高端産品的占比逐年提升。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2014年至2020年,飛鶴以星飛帆、臻稚有機為代表的超高端産品收入占嬰兒配方奶粉的比重從10%提升至63%。

中國飛鶴副董事長兼首席财務官劉華披露,2021年星飛帆占整體收入為49%,達到110億元,同比增長12%。

從毛利率上看,一直主推高端化的中國飛鶴依然傲視群雄。2021年飛鶴整體毛利率70.3%,同比下滑2.2%。其中嬰幼兒配方奶粉的毛利高達155.88億元,同比增長19%,毛利率高達72.4%,可以稱得上奶粉領域的“茅台”,但這個資料仍然比2020年同期74.1%的毛利率減少了1.7個百分點。

對于嬰幼兒奶粉業務毛利率下滑的原因,中國飛鶴總裁蔡方良表示,主要是公司近兩年開始一直在推高端産品,去年開始兒童奶粉的占比也越來越大,而超高端産品星飛帆的毛利比高端産品、兒童奶粉都是要高的,是以,随着高端産品和兒童奶粉的增長,會影響到整體毛利率。

飛鶴一年營銷燒錢67.3億,是研發投入的15倍

一年花67億用于營銷

資料顯示,中國飛鶴的前身是于1962年在黑龍江齊齊哈爾市成立的趙光農場老八連乳品廠,是中國最早的奶粉制造企業之一,後于1984年注冊“飛鶴”商标,并在12年後成立集團首家設有業務運作的成員公司“黑龍江飛鶴有限公司”。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飛鶴先重組國際業務,後成功于2019年11月登陸港交所上市,次年完成對原生态牧業有限公司71.26%股權的收購,實作奶粉産品全面布局。

和所有快消企業一樣,營銷對中國飛鶴的業績拉動作用非常重要。從2017年至2019年,飛鶴的銷售及經銷開支基本花掉了每年營收的三成。在2021年,中國飛鶴該項成本同比增長27.9%至67.29億元,漲幅高于營收的增速。

中國飛鶴在财報中解釋道:“我們的銷售及經銷開支主要由于相關線下銷售及推廣活動成本增加。”

但是在消費者眼中,一方面,錢用于建設和維護下沉市場“管道”。财報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國飛鶴主要通過全國2000多名線下客戶的經銷網絡銷售産品,另外通過這些線下客戶銷售産生的收入占到了乳制品總收入的85.8%。這足以見得,飛鶴線上下積累的“管道”有多麼重要。

另一方面,2021年,中國飛鶴舉辦了超過百萬場面對面研讨會,還線上上花費重金與消費者進行互動,這些舉措使得2021年飛鶴獲得了226.6萬的新客。

與在營銷上花費近70億相比,中國飛鶴在研發上的投入要小得多,前者是後者的15倍。資料顯示,2021年,中國飛鶴研發投入為4.3億元,同比增長60.5%。雖然增速不錯,但是在總營業收入的占比僅為1.9%,與在營銷上的高投入形成了鮮明對比,研發投入不足銷售及經銷開支的6%。

“重營銷,輕研發”使得過去中國飛鶴也面臨着不少質疑聲,給其奶粉的技術含量打上了問号。不過,中國飛鶴并不這麼認為,其稱2021年在國際一流期刊、國核心心期刊等發表了39篇文章,授權專利105項,發表了39篇論文,涵蓋母乳、腸道菌群、臨床試驗等。

此外,賺了那麼多,分紅自然少不了。業績報告顯示,中國飛鶴将按照每股0.1733港元派發合計15.43億港元(相當于人民币12.56億元)的末期股息。而此前的2021年9月,中國飛鶴還按照每股0.2973港元派發了26.51億港元(約合人民币22.07億元)的中期股息。2021年全年,中國飛鶴合計分紅34.63億元。中國飛鶴的控股股東是董事長冷友斌,是以,其也是分紅中最大的受益者。

行業人士表示,即便中國飛鶴占據着下沉市場管道優勢,未來也很難避免是以帶來的營銷費用增長,進而直接波及到利潤。同時,随着人口紅利的消失,奶粉企業之間的競争随之加劇,各大品牌在中國市場的角力也将愈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