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4日是“中國航天日”,回顧大陸66年的航天史,特别是自2003年神州五号順利升空開始的航空載人史,讓人不僅感歎大陸航天事業發展的迅猛。
然而,除了科研人員和在太空遨遊的航天員外,為中國航天事業做出巨大的貢獻的另外一群人,也值得被人們關注。
奮鬥在航天事業另一條戰線的“英雄”
她們雖然不是宇航員,卻和宇航員們息息相關,在宇航員身後默默付出、支援着偉大的航天事業。
她們,就是航天員的妻子們。
今天我們就一起看看,中國這些偉大航空英雄背後的夫妻們,為了航空事業做出的奉獻和犧牲,以及她們在丈夫成功後,被安排什麼崗位,可以說是“真正的金飯碗”。
航天員妻子們的 “金飯碗 ”
為了讓航天員心無旁骛地工作,國家不僅會盡量安排好航天員本身的衣食住行,同時也會給他們家屬生活和工作上給予一些照顧。
首先為了讓航天員在業餘時間有個安穩的環境休息,國家安排家屬們從外地調入北京,進入航天城,配置設定住房給她們。
這樣友善航天員和親人見面,有利于航天員家庭和睦,也能讓航天員們享受更多來自家庭的關懷。
航天員的妻子或家庭如果需要外出,國家也會安排警衛相送來保障出行安全。
另外,無論是他們的父母、妻子還是子女,在部隊醫院看病可以享受免費的醫療優待。
最令人羨慕的就是,航天員的配偶可以不用參加任何考核特招進部隊,安排工作。
這在普通老百姓眼裡,不僅僅是“鐵飯碗”,更像是“金飯碗”。
航天員的工作性質極其特殊,它充滿了挑戰、未知和危險,家人全心全意的支援尤為重要,它是航天員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和堅強的後盾。
景海鵬曾說過:“最大的浪漫是陪伴。”
劉伯明也曾說過:“航天勳章有妻子一半。”
從這些話就可以看出,成功的航天員背後都有優秀的妻子。
航天員妻子們的重任
作為航天員的另一半,他們的妻子們不僅需要了解支援自己的夫妻的工作,還比普通家庭的妻子承擔得更多:
首先,航天員的職業讓他們的訓練具有高強度、高難度和危險性,而正式升空在飛船上工作更是需要冒着生命危險。
是以不管他們是在地面、還是在太空,航天員的的妻子始終為他們擔憂。
劉旺的妻子王玮是在部隊大院長大的,劉旺在鄭州服役期間,兩人相識并結婚。
當時王玮在鄭州一家通信公司上班,劉旺進行訓練的時候,她就在家裡照顧好家人。
劉旺在一次采訪中被問道:您的妻子是一位堅強的人嗎?
劉旺回答道: “有一句話,在這裡說不一定合适,但我覺得有道理:女性本弱,為母則強。”
成為一名航天員的妻子後,王玮不僅要在家裡照顧孩子,還得克服對丈夫的牽挂和擔憂,去安慰公公婆婆,很是辛苦。
劉旺在太空工作的近兩周時間内,他的父母很是擔憂、很少休息,時刻守在電視前關注劉旺在太空的安危。
作為妻子,王玮這時候更要當個好兒媳、好媽媽。
她不僅要操持好家裡的事情,還要顯得更加鎮定從容,替劉旺照顧好他的父母和孩子,這也是她對劉旺最實際的支援。
航天員妻子的精神支援
另外,作為航天員的妻子們還有一份來自丈夫的壓力。
航天員的訓練很難,除了承受身體的痛苦外,精神上也承受了巨大的壓力。
每次的考核、選拔更是考驗着他們的意志,這份精神的壓力,也往往會被傳遞到他們的妻子身上。
她們作為親近的另一半,在精神上不僅要替丈夫分擔壓力,還要以更穩定的情緒幫助丈夫以更好的狀态回歸工作。
航天員張曉光的妻子張繼曾經回憶:她默默陪伴、支援夫妻的事業,見證了曉光飛天之路艱辛、困難的曆程,也感受到了作為航天員妻子的不容易。
丈夫被選為航天員之後,她不僅要照顧才兩個月大的孩子,還要關心照顧雙方父母;生活瑣事、家裡家外從不讓丈夫曉光分心。
同時,她身為一名科技工作者,還要做好本職工作,不能以做好航天員家屬後盾為理由而影響工作。
張繼說:“年複一年、日複一日,忙忙碌碌就成了我青春時光的全部。”
2007年,張曉光再次落選神七航天員初選,他難過的撥打電話,電話接通後很久才哽咽的說出:“老婆,我又落選了”。
張繼安慰道:“曉光,沒事的,别難過,你還有機會,在我的心目中你飛與不飛都一樣。”
這句話一直溫暖着張曉光的心,之後,他多次在作報告中提起,可見航天員妻子對于承擔巨大壓力的航天員們有着多麼重要的意義。
在面對“航天員妻子”這個特殊身份所帶來的生活壓力和諸多困難時,張繼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與丈夫“心心相印、同甘共苦”的誓言。
妻子們的支援和犧牲
翟志剛的夫妻張淑靜是個心直口快的人,他們1994年結婚,張淑靜為了讓翟志剛專心工作、訓練,把家裡内外都操持得井然有序。
當年翟志剛入選航天員時,張淑靜并沒有什麼特别的感覺。
而當她作為家屬被接到去北京體檢的通知時,這才意識到自己作為航天員的家屬的重要性。
為了不影響翟志剛,張淑靜甚至說:如果因為我影響翟志剛入選航天員,我情願和他離婚。
張淑靜作為一名航天員的妻子,對丈夫的職業保持了解,同時也有一種敬重。
在翟志剛入選神五首飛梯隊期間,他的母親病重,張淑靜在照料婆婆的同時和家人商量,決定不把這個消息告訴他。
後來在翟志剛聽到母親過世的消息時,張淑靜第一次看見了丈夫的淚水,對丈夫這個職業有了更深的感受。
張淑靜不僅操持着家裡的一切,也是翟志剛有力的精神支柱。
翟志剛三次入選梯隊,卻兩次與其擦肩而過,他始終堅持不願放棄,而張淑靜也全力支援他。
她為了不給丈夫增加額外壓力,保持沉默、不刻意說什麼,隻是把家裡照顧得更好,不讓他操心。
夫妻兩人保持着一種默契,到後來翟志剛入選的消息,張淑靜還是從機關知道的。
而她也沒有特别興奮,隻是對翟志剛也隻是說了句:是金子總會發光的,而翟則會以心有靈犀的一笑。
這對夫妻,用着自己獨有的默契來慶祝着好消息。
目前張淑靜是在航天食品研究部門工作,航天員的飲食計劃都是她所在的機關制定的。
翟志剛上天時所吃的食物裡還有張淑靜和同僚們制作的食品,據翟志剛說,味道還不錯。
聶海勝的妻子聶捷琳沒結婚之前在江西南昌部隊醫院工作,職位是一名護士,學曆是中專,平時主要負責治療和照顧軍人。
她和聶海勝的結合頗有緣分。
一次,聶海勝所在部隊的政委生病在聶捷琳的科室治療。
聶捷琳耐心、專業地照顧政委,讓政委對這個護士印象很不錯,于是政委就将她介紹給來看望自己的下屬聶海勝,成就了後來“捷勝”組合。
如今,聶捷琳是大陸航天醫學研究中心的研究員,雖然她學曆不高,但為了不給航天員妻子這個頭銜丢人,聶捷琳刻苦努力。
她自學航天醫學和英語等級考試,還取得了大專和大學學曆,最終破格更新。
在工作中,聶捷琳在研究所幾位教授的帶領下,在工作中努力鑽研,進步非常快。
如今,她不僅熟練掌握動物實驗的幾個絕活,還設計出了幾項醫學方案,得到了教授的認可。
景海鵬,是大陸唯一一位三次登上太空的航天員。
他的妻子張萍,在天津則有一份比較安穩的工作。
最初,景海鵬還沒入選航天員時,可以每天回家一次,但是入選後,基本上沒有時間回去。
景海鵬的妻子也不知道他每天忙什麼,夫妻之間缺少了溝通與交流。
為了更好地照顧景海鵬,讓他安心訓練,張萍權衡再三,最後還是放棄了自己的本職工作來到北京,主要從事航天員系統總體資料處理方面的工作。
了解了更多航天知識後,更讓張萍明白丈夫的工作的重要和不易。
張萍知道,當她選擇了景海鵬,選擇了航天員妻子這個身份,她需要做的就是“支援”。
張萍說:這麼多年,我一直在 “等”電話,他給我,我接;他不給我打,我絕對不會主動打,就是為了不給景海鵬“拖後腿”。
大陸第一位升空的宇航員楊利偉的妻子張玉梅,是一名中學老師,更是楊利偉母親的同僚。
在工作中,楊利偉的母親覺得張玉梅是個難得的好姑娘,介紹自己的兒子和她認識。
後來楊利偉和張玉梅日久生情,組建家庭。
張玉梅為了楊利偉犧牲也很多,兩人成婚後,楊利偉因為工作需要,從大西北到大西南,工作地點不斷變化,而張玉梅也毫無怨言地跟着度過了一段輾轉各地的生活。
為了應對中國的首次航天飛行,楊利偉要進行大量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學習,作為賢内助的張玉梅還成了他的兼職教師和搭檔,幫助他複習。
經過辛勤的準備,楊利偉也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全部課程為首次順利飛行打好知識基礎。
現在,張玉梅是航天中心的一名資料管理者,夫妻二人在不同崗位,為大陸的航天事業做着貢獻。
航天員妻子們因為特殊的身份,得到了普通百姓羨慕的 “金飯碗”工作。
可她們也因為這個身份承擔了更多的責任、付出了更多辛勞,作為航天戰線的特殊成員們,她們也值得我們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