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绛唇·素香丁香》
唐代:王十朋
落木蕭蕭,琉璃葉下瓊葩吐。
素香柔樹。雅稱幽人趣。
無意争先,梅蕊休相妒。含春雨。
結愁千緒。似憶江南主。
丁香花開放,吐露出淡淡香氣環繞着樹,雅士稱贊這是幽居之士的樂趣。 丁香花無意争奪春光,梅花不要嫉妒。她在春雨中愁緒滿懷,好像在懷念江南故土。
王十朋,南宋愛國名臣,力陳抗金恢複之計。

《丁香》
唐代:陸龜蒙
江上悠悠人不問,十年雲外醉中身。
殷勤解卻丁香結,縱放繁枝散誕春。
丁香生長在江邊,遠離塵俗,無人問津,也隻能是孤芳自賞,自我陶醉罷了。
若是解開那丁香心中結,它必然放縱地釋放,飄香萬裡。
《眼兒媚·楊柳絲絲弄輕柔》
宋代:王雱
楊柳絲絲弄輕柔,煙縷織成愁。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難重省,歸夢繞秦樓。
相思隻在,丁香枝上,豆蔻梢頭。
刻骨的相思如今隻在那芬芳的丁香枝上,那美麗的豆蔻梢頭。
王雱,字元澤,北宋臨川人(今江西省東鄉縣上池村人),他為王安石的兒子,他身體虛弱纏綿病榻,于是與妻子分居,讓妻子單獨住在樓上。王荊公做主把他的妻子重新嫁給了别人,王雱因懷念妻子而為她寫了這首詞。
《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鈎》
五代: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鈎,依前春恨鎖重樓。
風裡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回首綠波三峽暮,接天流。
李璟,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第二位皇帝,後因受到後周威脅,削去帝号,改稱國主,史稱南唐中主。這是一首傷春詞、春恨詞。信使不曾捎來遠方行人的音訊,雨中的丁香花讓作者想起凝結的憂愁。丁香結:丁香的花蕾,取固結難解之意,詩人多用它比喻相思之愁的郁結不散此處詩人用以象征愁心。
《代贈二首 其一》
李商隐 〔唐代〕
樓上黃昏欲望休,玉梯橫絕月如鈎。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丁香結:丁香花花骨朵的含苞欲放狀,這裡也暗喻愁思。
《點绛唇·屏卻相思》
近現代:王國維
屏卻相思,近來知道都無益。
不成抛擲,夢裡終相覓。
醒後樓台,與夢俱明滅。
西窗白,紛紛涼月,一院丁香雪。
斬斷相思之情,近來我才知道這樣做沒有好處。難道真能将情思抛棄?在夢中仍然苦苦尋覓。
醒後,樓台旁的身影也随着夢的破滅而消失了。西窗上一片潔白,月影斑駁、清冷,滿院的丁香花如同皚皚白雪。
《更漏子·春夜闌》
五代:毛文錫
春夜闌,春恨切,花外子規啼月。
人不見,夢難憑,紅紗一點燈。
偏怨别,是芳節,庭下丁香千結。
宵霧散,曉霞晖,梁間雙燕飛。
毛文錫擅寫閨情,詞語豔麗,這首詞是一首藝術性較高的閨思之作。在春暖花開的季節,階下的丁香花繁葉茂,每一朵都似同心結。這首詞描寫庭下丁香花蕾千結,同樣暗寓思婦愁腸千結,表現了思婦的離愁和春愁。
《好事近·花底一聲莺》
宋代:劉翰
花底一聲莺,花上半鈎斜月。
月落烏啼何處,點飛英如雪。
東風吹盡去年愁,解放丁香結。
驚動小亭紅雨,舞雙雙金蝶。
這首詠春詞寫出了從月落烏啼到天明之後一段時間春色之美。
《西施·自從回步百花橋》
宋代:柳永
自從回步百花橋。便獨處清宵。
鳳衾鴛枕,何事等閑抛。
縱有馀香,也似郎恩愛,向日夜潛消。
恐伊不信芳容改,将憔悴、寫霜绡。
更憑錦字,字字說情憀。
要識愁腸,但看丁香樹,漸結盡春梢。
此詞為代閨怨體,寫離别後妻子對丈夫的思念,而柳詞大多寫實,故而可以斷定此詞的女主人公乃柳永之妻。自從與丈夫分别之後,一直是獨自一人度過清淨的夜晚。以前幸福的記憶,為何随便抛棄。要知愁腸愁多少,請看丁香樹,漸漸結滿了丁香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