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有人會說,94歲的羅素還可以著書,92歲的蕭伯納還在編戲,82歲的割的才寫完《浮士德》,82歲的馮友蘭還在編纂《中國哲學史》,一切都不晚,一切都來得及。然而,有多少人能在耄耋之年仍有上述諸翁超常的腦力和精力?答案尚未可知,我們到底該怎樣面對時間,面對我們的人生呢?
惜時是我們的态度。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萊昂納多珍視每分每秒,默默努力是他的人生信條。他陪跑奧斯卡22年,經曆三次沖擊失敗後,終于拿下第88屆奧斯卡小金人。從優雅少年到成熟中年,萊昂納多于時間裡耕耘,在時光中收獲。我輩青年,正當砥砺初心,珍惜時間。
敢為是我們的模樣。海子說過,和所有以夢為馬的詩人一樣,歲月已逝,一滴不剩。惜時的同時,我們也有肩負中國夢的責任,那便要敢作敢為,積極發展自我。這是我們的時代,理應見證我們的燃燒我們應像節日的焰火,帶着歡呼射向高空,奏響強國樂章!
普羅大衆的日常之上,是與新冠疫情相疊的百年變局在交織演變。獵獵風起,我們已站在百年未有之大時代路口。我輩青年,應謹記“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裡”,去踐行“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去高歌“且将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昨日種種,皆成今我,切莫思量切默哀。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讓我們牢記毛主席教導: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破。一萬年太久,隻争朝夕!(來源:朔城區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