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增強生命力,建設“近悅遠來”宜人之城——代表熱議“打造宜居宜業宜遊高品質灣區城市”

作者:青島釋出

宜居、宜業、宜遊是彰顯城市活力的三個标簽,其發展水準也決定着城市的長效競争力和未來生命力。

黨代會報告提出,要打造宜居宜業宜遊高品質灣區城市。針對“宜居宜業宜遊”的新目标和新任務,青島将在哪些領域和方向聚力攻堅?審議中,來自文旅、住建、生态環境及鄉村振興領域的代表們就此展開熱議,并結合自身工作暢談發展思路和具體打算。

增強生命力,建設“近悅遠來”宜人之城——代表熱議“打造宜居宜業宜遊高品質灣區城市”

在黃海飯店駐地,李滄區代表團在審議有關決議(草案)。 錫複春 攝

推動旅遊業轉型增效

文旅産業是城市活力脈動的前哨,文化興、旅遊旺将帶動經濟活,助推城市發展節節高。

“黨代會報告提出‘打造宜居宜業宜遊高品質灣區城市’,文旅部門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潘峰代表受訪時倍感振奮。他表示,未來五年,市文化和旅遊局将以市黨代會精神為引領,牢固樹立大旅遊理念,推動旅遊産業轉型增效、旅遊設施提質更新,努力為打造高品質灣區城市貢獻文旅力量。

目标是行動的先導。潘峰表示,圍繞大旅遊發展理念,市文化和旅遊局将加大旅遊資源整合力度,實施旅遊品質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拓展全域旅遊内涵,實作景區全域關聯、産業全域優化、線路全域統籌、市場全域營銷,與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品質發展、上合示範區建設等國家戰略有機銜接,努力把青島打造成世界一流的旅遊休閑城市、濱海休閑度假旅遊勝地。

不斷優化旅遊空間布局,不斷豐富産品供給,大力培育骨幹文化旅遊企業,大力發展智慧旅遊,加大旅遊推介力度……潘峰提到,這是為提升青島“宜遊”水準采取的具體舉措。例如,在加大旅遊推介力度方面,青島将創新新媒體營銷方式,積極運用大資料進行“遊客畫像”,開展精準營銷,積極鞏固南韓、日本等國外市場,全力開拓歐洲、美洲等新興市場。同時,堅持旅遊營銷、文化交流、節會舉辦一體推進,不斷擦亮“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城市品牌,提升青島旅遊影響力、美譽度。

增強生命力,建設“近悅遠來”宜人之城——代表熱議“打造宜居宜業宜遊高品質灣區城市”

在府新大廈駐地,膠州市代表團在審議有關決議(草案)。 于 滈 攝

大力提升宜居環境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過去五年,我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動城市結構優化、功能完善和品質提升,轉變城市開發建設方式,全面提升城市發展品質、不斷滿足人民群衆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新起點開啟新征程,新目标呼喚新擔當。”市住房城鄉建設局黨委書記、局長畢維準代表表示,黨代會報告提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取得整體性、突破性成果”,這要求我們更要加壓奮進、全速前進。他提到,青島啟動實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這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是推動城市品質實作新提升、增強市民群衆獲得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亦是一項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今年是開局之年,更要全盤統籌、重點攻堅。”

據畢維準介紹,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将重點突破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繼續加大市政道路、供熱、瓦斯等市政設施建設,二是持續發力停車設施建設,三是紮實推進舊城舊村改造。此外,他們還将在住房保障、曆史城區保護更新、美麗村居、綠色城市等方面持續發力,着力打造群衆住房有保障、宜居宜業高品質、綠色發展可持續的城市新面貌。

全面改善生态環境

“我們将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按照市黨代會的部署,以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改善環境品質、保障環境安全、維護公衆健康為出發點,捍衛藍天、碧水、淨土。”市生态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一級巡視員楊钊賢代表如是說。

楊钊賢說,未來将從三個方面全力推進生态青島、美麗青島建設。一是以持續改善生态環境品質為核心,強化污染物協同控制、深入推進“十四五”全國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建設、美麗海灣建設等工作,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攻堅戰。二是以低碳發展為主線,全面推動“十四五”生态環境保護規劃和三年行動計劃落地實施,抓好新一輪“四減四增”工作,加快低碳城市、低碳社群建設,抓好西海岸新區國家氣候投融資試點申報和建設,力争在國内率先實作碳達峰。三是以確定生态環境安全為底線,正确處理城市發展與生态環境保護關系,統籌生态環境高水準保護和經濟高品質發展,力争未來五年把青島建成全國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區。

推進農村美農村富

“市農業農村部門将聚焦全面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闆先行區,加壓奮進、真抓實幹,推動城鎮化建設和農村人居環境提升取得明顯成效。”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市鄉村振興局局長袁瑞先代表表示。

袁瑞先說,今年将聚焦四大領域,推動鄉村振興全面更新。一是聚焦高質高效推進農業現代化,守牢糧食安全底線。二是聚焦宜居宜業推進農村現代化,用三年時間持續建設打造一批在全省全國有影響力的鄉村振興示範片區。三是聚焦富裕富足推進農民生活品質化,堅決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四是聚焦融合發展推進城鄉要素配置均衡化,推進涉農領域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不斷完善。“以推動高質高效推進農業現代化為例,我們今年将建立高标準農田21.7萬畝,全年全市糧食産量達到300萬噸以上;推動鎮級重點打造15條十億級特色産業鍊,區市重點打造8條百億級優勢産業鍊,市級重點打造2條千億級叢集産業鍊,推動48個過億元涉農重點項目投産見效。”

來源:青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