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投資若不知道“何為錯”,堅持則無意義

作者:人神共奮

邏輯破了

1/6、股票大V與基金經理不同

在股票投資方面,我有兩個角色,一個是“自媒體作者”,一個是“私募基金經理”,雖然兩個做得都一般,但可能比一般人更能體會這兩種角色的差異。

一個受歡迎的股票大V作者,他們通常具備以下的特征:

觀點明确、從不含糊

論證清晰、通俗易懂

說出來的話,就是立下的牌坊,必須一條道走到黑,錯了也能找到圓回來的邏輯(實在圓不回來隻能裝失憶)

而一個能長期生存的基金經理,他們通常具備以下的特征:

他們的觀點總是含糊的,機率的,有條件的;

他們的思維總是複雜的,跳躍的,甚至自我沖突的

他們的行動總是易變的,常常自我否定

特别是第三點差別尤為關鍵:一個大V承認自己錯了,是緻命的;而一個不能及時認錯的基金經理,早晚會被市場消滅。

股票投資的觀點和實際操盤,完全是兩回事,巴菲特的緻股東信,更多是與股東的溝通話術,作為溝通大師的巴菲特,和投資大師的巴菲特,是有差別的,巴菲特的很多觀點描述過于絕對,以便于傳播,但并非是他完整的投資系統。

投資充滿着變化,所謂“以不變應萬變”隻是“凡人修仙”式的幻想,那些一條道走到黑的人,總是會在某一個時刻遭遇“滑鐵盧”,真正的幸存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

他們能在大腦中容納兩種完全相反的邏輯,以便随時中止或改變自己的投資政策。

2/6、未來你将錯在哪裡?

投資邏輯就是你買股票的直接驅動因素。

對于價值投資者來說,基本面好、估值合理隻是投資的必要條件,符合條件的公司多了去了,是以通常總有一些直接的因素,比如新産品上市、産能擴大、管道梳理完成,等等,促使你做出建倉或加倉的決策。

但這還不夠。

認同一個邏輯,隻要你認為有道理就行,但要按一個邏輯去投資,一定要找這個邏輯的“反邏輯”。

比如說,産業趨勢中,下遊需求大爆發,企業産能大幅擴張,未來一兩年收入與利潤高增長,這是所有的投資者都喜歡的投資邏輯。

但這個邏輯有一個隐藏的“反邏輯”,因為景氣是屬于全行業的,龍頭訂單來不及做,向二三線企業滲透,那些以前掙紮在死亡邊緣的小企業重獲生機,一部分企業瘋狂擴産,一部分企業在一些細分領域内擴大優勢,CR3/CR5的頭部企業集中度下降,這些都是高景氣行業的常見現象。

可以想象,兩年後,這個行業将陷入産能過剩,加上一些二三線企業建立了細分市場的優勢,龍頭優勢受挑戰,全行業的競争格局将變壞。

這種現象,在之前的手機産業鍊、通信等産業多次出現,目前正在锂電池、光伏和半導體的部分環節展開。

很多人覺得這是兩年後的事,現在考慮太早,但随着機構投資者占比越來越高,市場定價的效率也越來越高,幾乎都會在行業最景氣的時候提前演繹“殺估值”,股價滞漲甚至下跌,每季好到爆的财報公布之時,就是每一個波段見頂的之日。表面上是财報博弈,實際上是市場對未來行業低谷的提前定價。

任何投資邏輯中,都隐藏着對應的“反邏輯”:

研發新産品,其“反邏輯”是研發失敗;

重磅新産品上市,其“反邏輯”是銷售不佳,或者銷售雖好,卻影響了老産品的銷量;

擴大産能,其“反邏輯”是良品率遲遲無法達标;

傍上了大客戶,其“反邏輯”是經營自主權喪失,應收款大增,甚至業績大起大落

……

是以“反邏輯”總結下來就是:既要知道為什麼投資,又要知道未來最可能“錯在哪裡”。

3/6、漲價的邏輯

企業的任何經營決策都有一定的風險和失敗的可能,一個投資邏輯的“反邏輯”,就是該決策常見的失敗原因,想要找到這個“失敗原因”,就要了解該決策的前因後果。

以我們最喜歡的消費品“漲價”邏輯為例,很多投資者一看到公司有漲價的迹象,就認為業績會大增,但“漲價”是一件非常複雜的經營行為,就算是茅台漲價也會影響消費量,隻是不一定影響銷量。是以,漲價邏輯的“反邏輯”并不是漲價失敗影響銷售這麼簡單。

首先要區分工業品和消費品。工業品的“漲價”,隻要一紙漲價函通知客戶,通常是事件驅動的投資邏輯,但消費品就沒這麼簡單直接了,大部分商品不會直接漲價,而是有各種變通的方法:

1、更新包裝,新包裝新價格,老包裝老價格但逐漸減少供貨,大部分白酒都是這麼提價的;

2、取消或減少終端促銷活動,以前“買二送一”,現在不送了,相當于提價;

3、主推價格更高的産品,減少低端産品的營銷支援,這是一種比較溫和的漲價;

4、不提高終端價,但提高給經銷商的批價,或降低返點,再通過優化經銷商的數量,在不降低銷量的同時保證經銷商的利益。

之是以有這麼多“花招”,因為“漲價”的目标也各不相同,可以分為兩種:

一種是必需消費類産品(特别是食品飲料、日用生活品等)為了提升盈利能力的持續經營行為。

這一類産品本身更新換代的頻次低,市場空間産生的規模效應不明顯,隻有不斷提價才能保證足夠的利潤強化競争力。

前一類漲價大多屬于這一種,能否持續漲價,是品牌力的展現。

另一種大宗耐用和非必需消費類産品(汽車、電子産品、家電、服裝、家居等),這一類産品屬于新産品驅動,可以不斷開發新品,正常情況下不需要直接漲價,全面漲價通常是通脹期轉移上遊材料的壓力。

後三類漲價都屬于這一種。

是以“漲價”隻是一個經營事件,能不能通過漲價實作上述經營意圖,才是投資的真正邏輯,不同的邏輯對應着不同的“反邏輯”。

4/6、消費品漲價邏輯的反邏輯

1、更新新包裝的反邏輯

白酒更新既可以拉動營收和利潤,又可以推動品牌形象更新,是品牌白酒的核心成長邏輯。

那麼,它的“反邏輯”就是新包裝新口味不被接受或定價不當,導緻核心客戶轉投其他品牌,或同價位遭遇強有力的競品的狙擊,或者進入了一個其品牌形象無法支援的價格帶,結果都是有價無市,加上老産品銷量下降,最終展現在業績上就是營收利潤雙降,庫存上升,更新失敗。

曆史上,五糧液和泸州老窖都遭遇過盲目提價的失敗。近幾年,由于白酒的消費更新和茅台的持續漲價留下的空白價格帶,大部分新品更新都是成功的,但未來,如果茅台價格滞漲和消費更新放慢,行業演繹“反邏輯”的機率就會大大增加。

2、“減少促銷式”提價的反邏輯

終端直接促銷通常在競争非常激烈的品類中出現,是以取消促銷的風險很大,除非大部分品牌統一行動,或者CR2的龍頭品牌發動,這一現象通常隻在全行業原材料大漲價中出現,且持續性存疑。

由原材料推動的漲價,通常漲幅難以覆寫成本的上升,“漲價”對業績的影響不是當下,而是在原材料價格回落後,好不容易提價成功的産品當然不會恢複原價,此時,就能推動利潤的上升。格力美的,每一波材料上漲又回落後,才是利潤增速上升的時候。

是以,此類漲價的反邏輯在于漲價使終端銷量下降,導緻全行業庫存過高,在上遊材料漲價壓力降低時,引發了全行業更大規模的促銷潮。

3、主推高價産品的反邏輯

這一經營行為在手機中較常見,與白酒類似,風險或“反邏輯”也是高端産品的使用者接受度有限,浪費營銷資源,小米手機之前就有過高端化失敗的經曆。

它還可能讓企業對高端市場産生心理陰影,接下來的戰略更加保守,這也是反邏輯的一部分。

4、隻提批價的反邏輯

雖然它對企業财務的影響與提價相同,但嚴格的說,不算提價,更類似于管道政策的變化,做得好,可以保營收提利潤的同時,還能優化經銷商。

是以它的風險或反邏輯也在于經銷商的反噬,導緻管道動蕩,是以一旦失敗,就是整個營銷體系的失敗,其損失也遠遠超過前三類。特别是在行業景氣度下降時,失敗的機率更高,格力的管道改革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當然還沒結束,不能斷言失敗)。

此外,一些耐存儲同時有禮品屬性的商品,比如高端白酒和滋補品,可以直接提價,這一類漲價的核心邏輯在于經銷商還可以賺囤貨差價,更有積極性。但這同時也帶來一個更嚴重的“反邏輯”,即,經銷商囤貨造成的“需求泡沫”,一旦泡沫破裂,企業将發現,自己面對的是管道堆積如山的庫存,降價既不能提高銷量,又影響品牌形象,隻能花數年的時間消化管道庫存,造成企業的經營困境,甚至現金流斷裂。最經典的案例是東阿阿膠的提價失敗。

5/6、反邏輯信号與基本面止損

巴菲特發現自己做錯了後,可以改變董事會,可以收購公司,可以做一系列并購業務,但你隻有一個辦法——賣掉它。

反邏輯的核心作用在于“止損”——當然,并不是那種跌了多少就賣的價格止損,而是基本面止損信号。

賣出三原則是:貴了、邏輯破了,找到更好的。所謂“反邏輯”賣出,就是在投資之前,先設定“邏輯破了”的明确信号。

但實際投資沒有那麼精确,股價總是同時在演繹邏輯與反邏輯,比如漲價驅動的行情,股價的上漲趨勢,展現的是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認識到這個“漲價”邏輯,但其間的下跌,也是投資者越來越多地認識到“反邏輯”。

如果“反邏輯”成為共識,股價一定已經跌得不成人形,損失無法避免,是以基本面止損信号,并不是“反邏輯”從0到1的直接跳躍,而是“0.1、0.2、0.3……”的過渡形态中的某一個點。

白酒的提價邏輯,需要跟蹤新品的動銷,最好能夠量化,一旦不及預期,就要中止這筆投資。

“反邏輯”的信号出現時,通常股價已經下跌了一段,此時千萬不能因為估值下降而猶豫不決,“邏輯破了”代表未來的業績下降,其估值可能越跌越貴。

投資若不知道“何為錯”,堅持則無意義

“反邏輯”的基本面止損作用,就像是“投資保險繩”,當你覺得自己是處于保護狀态下,你就可以拓展投資的視野,嘗試一些賠率更高的機會。

比如2020年下半年,我提到了三一重工周期變成長的邏輯,很多讀者不以為然,因為這個典型的強周期行業不太可能變成成長行業,事後工程機械行業的蕭條也證明了這一點。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投資不但要看邏輯實作的機率,更要看該邏輯較小的機率有沒有被“有效定價”,周期變成長一旦邏輯實作,上升空間以數倍計,如果股價還很低,就屬于高賠率的機會。

是以說,這個投資決策重點并不在于邏輯與“反邏輯”的機率,而是該“反邏輯”有沒有明确的信号(比如單月挖掘機的銷量環比下降的高頻資料),以及,一旦出現信号 ,股價可能的位置,你可能出現的最大虧損是多少。

隻有從一開始清醒地認識到未來的“反邏輯”,你才會謹慎地選擇買入價,以便在“反邏輯”開始演繹,止損時還有利潤或者少虧損。

機構化導緻A股的定價效率越來越高,人人都知道從确定性的機會上賺錢,造成“确定性的内卷”,加上看到機會後猶猶豫豫,直到邏輯确定才肯進入,導緻買入成本居高不下,确定性不但沒有機會,反而都是坑。

要破“内卷”,就要有非常的選擇。不要懼怕“反邏輯”的不确定性,當邏輯剛剛出現,股價還在底部時,不要吝啬你的想象力;當反邏輯信号出現,不管估值多麼有吸引力,都要毫不猶豫地斬斷一切幻想。

6/6、若不知道什麼是“做錯”

其實,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們都能在大腦中準備兩套相反的邏輯:

早上上班,天氣陰沉沉的,你會帶把輕便的傘在包裡,就算不下雨,也不占地方。“下雨/不下雨”就是你大腦中同時存在的兩套相反的邏輯。

向上司送出的預案中,你在一套主方案之外,還會有針對其中某些因素發生變化時的應變方案,這也同時存在着兩套相反的邏輯。

但偏偏在投資上,很多人會展現出“一條道走到黑”的精神,堅持不住時,就看看那些投資的雞湯裡那些“堅持到底最終大賺”的案例。

投資者總是在自己一知半解的方向上表現得“盲目自信”,隻有在自己非常熟悉的領域裡,才能表現出恰當的謹慎。

若不知道什麼是“做錯”,堅持則毫無意義。

首發于“思想鋼印(ID:sxgy9999)”微信公衆号,講述價值投資的理念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