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03年讓人膽寒的非典,是如何消失的?為什麼新冠卻難以消除呢?

作者:答案在這兒

2003年,一場疫情席卷了中國以及東南亞地區,那場疫情被人們叫做非典。非典之後17年,世界再次遭遇疫情,這一次是和非典病毒同家族的新冠狀病毒。這場全球“瘟疫”持續了兩年,全球依然沒有完全将其控制。

2003年讓人膽寒的非典,是如何消失的?為什麼新冠卻難以消除呢?

新冠狀病毒

人們都覺得,為何不能像當年的非典一樣控制呢?很多人認為我們當年是消滅了非典病毒進而抑制的疫情,其實不然,非典的結束很突然,但可以肯定的是,人類并沒有徹底消滅非典病毒。

2003年讓人膽寒的非典,是如何消失的?為什麼新冠卻難以消除呢?

非典病毒

讓我們撥回時間的指針,回到2003年,回顧一下非典帶來的影響,并且從中尋找到解決新冠的方法。令人膽寒的非典是如何消失的?新冠為何難以消除?我們應該怎樣看待病毒?如何科學防疫?讓我們一一探索。

非典如何消失?

非典這個稱呼并不是病毒的本命,而是“非典型肺炎”的簡稱,引起病因的病毒學名叫SARS,屬于冠狀病毒的一種。是以,2020年爆發疫情的時候,人們對比了兩個病毒的DNA序列,發現2020年的毒株是一種新的冠狀病毒,是以得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

2003年讓人膽寒的非典,是如何消失的?為什麼新冠卻難以消除呢?

DNA序列

很多人一開始不重視新冠,就是因為他們認為,當年我們消除了非典,是以不用擔心。然而事實是,人類根本沒有徹底消滅SARS病毒,當年的非典消失,更像是天氣熱了,病毒自己死亡。人類真正能消滅的病毒隻有兩種,一種是牲畜的牛瘟病毒,一種是人的天花病毒,除此之外,其他病毒人類還沒有專門的辦法消滅。

2003年讓人膽寒的非典,是如何消失的?為什麼新冠卻難以消除呢?

消滅病毒

那麼為什麼當初非典并沒有引發全球的傳染呢?首先,2003年的時候,全世界的人流量并沒有今天這麼大,是以可以做到很好的隔離與排查。

非典的首發地是在中國,中國當時很快采取措施控制了疫情,讓病毒沒有擴散至更遠的地方。其次,比起自己的親戚,SARS病毒的傳染性沒有那麼強,在被控制住感染者後,傳染鍊就被切斷了。最後就是,SARS病毒的抗熱性很差,進入6月份之後,全國各地天氣變熱,SARS病毒在入夏後逐漸消失了。

2003年讓人膽寒的非典,是如何消失的?為什麼新冠卻難以消除呢?

高溫天氣打敗了SARS病毒

非典的時候,有一種動物很是冤枉,那就是果子狸。因為最開始查到的病例是一位廚師,他正好處理過果子狸,是以很多人都認為是果子狸傳播的病毒。

2003年讓人膽寒的非典,是如何消失的?為什麼新冠卻難以消除呢?

果子狸

直到十多年以後,人們發現,SARS病毒的源頭是菊頭蝠,果子狸隻是“中間商”。而菊頭蝠也重演了果子狸的悲劇,一開始被認定為了新冠的罪魁禍首。

2003年讓人膽寒的非典,是如何消失的?為什麼新冠卻難以消除呢?

菊頭蝠

通過2003年的非典事件,我們不難看出,為何新冠難以消除了。

新冠為何難消除?

首先,2020年的世界格局與2003年完全不一樣,各種人流量,想要完全控制是不可能的。其次,新冠的首發地并不是中國,就算中國做出了百分之兩百的努力,也無法挽救全世界。

2003年讓人膽寒的非典,是如何消失的?為什麼新冠卻難以消除呢?

人口激增

最後就是,比起SARS病毒,新冠簡直是狡猾狡猾滴,它知道自己一開始下手狠了,不利于自己的傳播,于是逐漸變異,從英國變異體到德爾塔變異體再到奧密克戎,傳染性一次比一次強。

而且,新冠還有一點比SARS病毒強,那就是它演化出了抗熱性。比如2021年11月份出現在南非的奧密克戎變異體,這對北半球的國家來說是冬天,可是對于南非來說是夏天。

2003年讓人膽寒的非典,是如何消失的?為什麼新冠卻難以消除呢?

變異的新冠

再比如之前的德爾塔變異體,出現在印度,印度所在的緯度,氣候普遍比較熱,可是新冠依然肆虐。由此可見,新冠在不停地适應人類,已達到讓自己與人類長期共存的目的。

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它隻是一個蛋白質外殼包裹着遺傳物質組成的簡單生命體,連細胞都算不上。可是病毒卻展現了基因最原始的本能,将自己不停地複制下去。病毒結構很粗糙,做事毛手毛腳,導緻它在宿主細胞内複制的時候,很容易發生變異,複制次數越多變異體就會越多。

2003年讓人膽寒的非典,是如何消失的?為什麼新冠卻難以消除呢?

細胞複制

當年的SARS病毒被控制住了,是以沒機會得到變異。新冠就不一樣了,它已經蔓延兩年了,全世界各個地方就去了一趟。截止2022年4月,新冠病毒已經變異了5次,并且還有繼續變異的趨勢。科學家們使用希臘字母表給變異體命名,不過根據新冠的變異速度,希臘字母表估計會有不夠用的一天。

由于病毒隻能依托宿主的細胞完成基因的複制,如果宿主不小心死了,對于病毒來說也将是末日。離開了宿主的病毒,就會變成一個死物而非生命體。如果溫度過高,它外表的蛋白質和内部的遺傳物質就會變性,病毒就會像打了羊胎素一樣,由内而外地展開,然後被瓦解。

2003年讓人膽寒的非典,是如何消失的?為什麼新冠卻難以消除呢?

病毒瓦解

宿主死亡對病毒來說并不是什麼好事,是以,全球的新冠病毒經曆了多次自然選擇,留下了傳染性強的。那些讓人迅速死亡的變異體,反而會被淘汰。

新冠不是人類遭遇的第一種病毒,也不會最後一個,人類一提起病毒,就會充滿恐懼,然而實際上,病毒與我們的關系不單是緻病與緻死那麼簡單。

2003年讓人膽寒的非典,是如何消失的?為什麼新冠卻難以消除呢?

緻死的病毒

如何看待病毒?

病毒感染是自然界的基因工程。生物中存在生殖隔離,是以不同物種之間是沒辦法通過繁衍進行基因交流的,可是病毒卻踐踏了這一條準則,讓不同生物之間的基因得到了交流。由于利用宿主細胞作為原料合成所需的遺傳物質,加上病毒毛手毛腳,這就容易将宿主的一些基因片段給整合進新複制出的病毒裡面。

這條片段又會因為傳染,進入另一個生物的體内,然後在複制的時候,有幾率與宿主細胞中的DNA發生堿基對互換。在這樣的傳播下,不同生物之間完成了不可思議的基因交流。

2003年讓人膽寒的非典,是如何消失的?為什麼新冠卻難以消除呢?

基因交流

最典型的就是哺乳動物的胎生,大約是在兩億年前,感染上某種病毒,發生了基因突變。這次突變恰好進化出了抑制母體攻擊胎兒的基因,讓胎兒不會被母親的免疫系統識别為寄生。

如果沒有這次感染,就不會有真正的哺乳綱誕生,也就不可能有後來的人類。而人類的胎盤為何與大部分哺乳動物不一樣?同樣是因為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感染了一種病毒。

2003年讓人膽寒的非典,是如何消失的?為什麼新冠卻難以消除呢?

人類的胎盤

雖然科學家現在還無法确定這段基因到底來自哪種生物,但是可以肯定,病毒感染,自生命誕生之初就存在。那麼我們應該怎樣應對病毒的侵擾呢?

如何科學防疫?

很多人認為感染上病毒後,病毒是被藥物殺死的,然而真正殺死病毒的,是人類自己的免疫系統,藥物隻能緩解這個過程的痛苦,讓人類不用在這場免疫VS病毒的過程中遭過多的罪。

2003年讓人膽寒的非典,是如何消失的?為什麼新冠卻難以消除呢?

免疫系統

是以,免疫力比較差的人,更容易在感染病毒後死亡。當然這也并不是說身體好的人就不怕感染,病毒帶來的後遺症是人類未知的,也許後遺症帶來的傷害遠超過感染當時。應對病毒最好的辦法,就是實體切斷其傳播途徑。

戴口罩,讓其無法進入人類的呼吸系統,減少感染機率;勤洗手,這樣在吃東西的時候,就不會通過消化系統進入人體;勤換衣、勤洗澡,防止其在人體外表呆着伺機而動;勤打掃衛生,防止周圍環境裡潛伏着病毒。

2003年讓人膽寒的非典,是如何消失的?為什麼新冠卻難以消除呢?

實體防疫

病毒沒有進入人體,就是一個蛋白質包裹着遺傳物質的物品,輕易就能解決。可是一旦進入人體,任何物質拿它都沒有用,隻能依靠人類最後一道防線——免疫系統。

隻要掌握了正确的科學防疫手段,不管是什麼病毒肆虐,都可以做到最大程度保護自己。願每個人都能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