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父親在抗日、解放戰場的征戰歲月

作者:魯冰花園地

父親在抗日、解放戰場的征戰歲月

作者 潘紅星

在父親潘子壽十幾年艱苦卓絕的戰争歲月中,他有十年工作、戰鬥在一個紅軍團。

1943 年5 月,蘇北鹽阜區的反日僞“掃蕩”作戰還處于尾聲,父親入伍時的鹽阜地方部隊——漣東獨立團在阜甯闆湖,接到補入主力團的指令,由漣東獨立團政委王德貴(注1)率隊編入新四軍3 師8 旅23 團,王德貴擔任23 團新任團政委,團長由8 旅參謀長胡繼成(注2)兼任。父親作為入伍兩年的老兵,随漣東獨立團編入後仍在23團供給處糧秣股當糧秣員。

入伍兩年來父親參加過不少戰鬥,經曆了戰火考驗,從戰士、班長、軍需股文書到供給處糧秣員,這次能夠編入赫赫有名的新四軍3 師8 旅23 團,父親十分高興和自豪。

父親在抗日、解放戰場的征戰歲月

抗日戰争時期的父親

新四軍3 師8 旅23 團是一支從鄂豫皖打出來的紅軍團,起源于1927 年由徐海東上司黃陂縣河口區農民自衛軍,在建立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艱苦鬥争中,這支小遊擊隊浴血奮戰,由弱到強,不斷成長壯大。到1934 年紅25 軍長征途中,是紅25軍225 團一部分,1936 年東征山西時,紅225團擴編為紅15軍團75 師。父親所在團的前身編為紅75師223 團。紅軍改編八路軍時,這個紅軍團縮編為115 師344 旅688 團1 營;1938 年年底建立冀魯豫根據地時,以1營為基礎加上當地抗日武裝,擴編為八路軍115師344 旅特務團,恢複了團級編制。

1940 年6 月,在黃克誠率領的八路軍第5 縱隊編成内,以第2 旅5 團番号南下豫皖蘇、東進蘇北,1941 年10 月攻克阜甯城,建立了蘇北鹽阜抗日根據地,這支主力團一直活動在父親家鄉江蘇漣水、阜甯一帶。1941年父親入伍後,所在的漣東獨立團經常配合這支“老大哥”團作戰。漣東獨立團的編入充實壯大了8 旅23 團,父親從此在這個團工作、戰鬥整整十年,直到1952 年在抗美援朝戰場調離這個團。他對這個老團隊感情極為深厚,終身銘記、懷念這個團曆任老首長和老戰友,視他們為同一戰壕的生死兄弟。父親也在紅軍團受到培養、考驗、提拔和進步,并在這個團多個重要部門擔任過職務。

父親在抗日、解放戰場的征戰歲月

訓練中的八路軍官兵

父親在抗日、解放戰場的征戰歲月

1943年11月發起攻克贛榆戰役時,濱海軍區23團指揮所照片。

1943 年10 月,新四軍3師8旅23 團奉命調赴山東,編入八路軍山東濱海軍區序列,改稱八路軍濱海軍區23 團。父親随同漣東獨立團編入23 團不到半年,即要遠離家鄉北上山東了。他沒有絲毫退縮,堅定地跟随部隊奔赴北上征程。部隊從阜甯闆湖出發,經響水、灌雲從白塔埠越過隴海路,到達山東臨沭山區,主要活動在臨沭、贛榆、莒縣、日照一帶,是濱海軍區四大主力團之一。23 團入魯第一仗——攻克贛榆城戰鬥,一出手打了個開門紅,受到山東軍區首長的通電嘉獎。

父親所在團在山東濱海地區戰鬥到1945 年日本鬼子投降,直到抗日戰争勝利結束。期間父親一直在濱海軍區23團供給處做糧秣和軍需工作。1943 年開展大生産時,他曾被派到贛榆縣黃海邊開鹽灘,很好地完成産鹽任務受到表揚。作為後勤戰線的普通一兵,他為打擊日僞軍、解放淪陷國土,為抗戰勝利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建國後他獲頒獨立自由獎章一枚!

父親在抗日、解放戰場的征戰歲月

父親獲得獨立自由獎章與證書

  1945 年8 月,濱海軍區23 團改稱山東解放軍2 師5 團,向日僞軍展開最後的大反攻,揮師戰鬥在隴海路至膠濟路廣大城鄉,痛擊拒不受降的日僞軍。當年10 月,5 團突然接到指令挺進東北,在山東2 師編成内從山東郯城出發,在膠東半島黃縣灤家口上船。

當時,父親一個人留在後方處理開拔後遺留事宜,追趕部隊要幾天的路程。那時抗戰已經勝利,父親幾年未回家,十分懷念遠方的父母兄妹。挺進東北越走越遠,是南下當逃兵回家,還是北上跟部隊繼續幹?父親毫不猶豫地連夜追趕部隊,在渡口最後上船之際,團政治處主任王志甲(注3)驚喜地見到風塵仆仆、一臉疲累追上來的父親,他喜愛地拍了父親一膀子,說:“好小子!再不來以為你跑回家去了,好樣的!”父親說:“革命還沒完,咱去東北還要看看‘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呢!”通過了小小考驗,父親在部隊幹革命的決心更加堅定了!

原本得到消息是東北到處是鬼子丢下的槍炮,從山東出發時,全團每班隻保留一支槍,每連留下一挺輕機槍,其餘槍支都留給了山東部隊。5 團在2 師編成内渡海到了遼東半島的莊河縣登陸,一直走到遼陽才接收到一批日軍投降後遺留武器,又合編了足槍實彈的新民縣保安大隊,基本上恢複了一人一槍的戰鬥力。

在遼甯北鎮,父親所在山東2師5團,第一次與裝備精良的國民黨美械王牌軍交手,由于上級對敵情判斷出錯,戰鬥不期而遇,還沒等全面開打,北鎮一帶已被敵人重重包圍,頓時險象環生。5 團在團長葉建民(注4)、政委黎新民(注5)指揮下,處置得當,部隊雖有損失,尚能從七倍于己的敵軍包圍中突圍。父親回憶:當時情況萬分緊急,北鎮外已經打響,四面八方槍炮聲密集,他沒有接到撤退指令,情況不明,仍堅守崗位,一個老鄉跑來好心提醒:你怎麼還不跑!“國軍”都開進城門了!父親一聽撒腿就跑,一溜煙沖出城爬上了後山坡,敵人的子彈也追着打過來,險些被抓了俘虜。這次北鎮突圍,剛剛出關的八路軍山東各部均有損失。兄弟團損失更大,還有團政委被敵人虜去的。當年由于沒有建立穩固的東北根據地,部隊站不住腳,一路都在北撤。

父親在抗日、解放戰場的征戰歲月

父親抗戰勝利後與戰友合影(右站立者)

  在東北民主聯軍總部和林彪司令員直接指揮下,由民主聯軍總部直屬山東1 師、2 師為主攻部隊 (5 團在編成内),于1946 年4 月在柳條溝、興隆嶺一帶打了出關第一個翻身仗,首創驕橫的國民黨王牌軍,狠狠地挫敗敵人嚣張一時的氣焰,敵軍攻勢才稍稍減緩。

父親所在的東北民主聯軍2師5 團,又參加了殘酷血腥的四平保衛戰 (二戰四平),戰後部隊再次後撤至吉林蛟河一帶短暫休整。期間父親作為5團供給處軍需員,跟随團政治處主任王志甲一起,在新區抓緊時機,籌集到大批糧布,解決了部隊急需的被裝、糧秣物資。這次行動及他的名字被記載在《步兵第338 團團史——光榮的團隊》138 頁内。

1946 年8 月,父親被提拔為5 團供給處生産股副股長。父親回憶說:“當時我負責在後方哈爾濱開了一個小商貿店,還辦了一個小卷煙作坊,地點就在哈爾濱道外三條街。”1947年2 月父親再升任生産股股長。在北滿根據地他率領後方人員,開展自力更生的生産經營,開卷煙作坊、搞運輸、做經貿,千方百計、源源不斷地給前方部隊提供糧油、錢款及各種後勤物資保障。當年7 月他調回前方,轉任團供給處糧秣股股長,到1948 年5 月升任供給處副處長。這兩年間,正是東北戰場仗越打越大,我軍越戰越強,父親所在2 師5 團參加了“三下江南”、大窪追擊戰、四平攻堅戰(三戰四平)、秋季攻勢、冬季攻勢、攻克四平(四戰四平)等戰鬥,直至解放全東北的遼沈戰役。

父親在抗日、解放戰場的征戰歲月

父親在東北與戰友合影(右站立者)

遼沈戰役前夕,父親上任5 團供給處副處長,為即将展開的東北大決戰,全力以赴做好後勤保障,從卡倫“三查五整”新式整軍,到南下北甯線、圍殲廖耀湘兵團,直至最後攻克沈陽,東北全境解放。父親戰鬥在2師5團後勤崗位上,一切為了前線勝利,兢兢業業地工作,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立下功勳。

1948 年11月全軍統一編制,父親所在團的新番号是:中國人民解放軍38 軍113 師338 團。1948 年12 月,四野百萬大軍入關,南下行軍曆時25 天,父親上司的338 團供給處,士氣高昂、講互助不掉隊、遵紀守法,榮獲軍首長授予 “鞏固模範三好機關”榮譽稱号。

1948 年11 月平津戰役打天津前夕,338 團在楊柳青附近集結,父親找到團政委楊冠武,要求改行不幹後勤了。經團黨委決定被任命為338團司令部管理股股長,上司團司令部機關的直屬機關和勤雜人員,還要負責團上司的各項勤務。團直屬機關人員難管事務繁雜,父親以身作則,很快理順關系,加強管理,使團司令部機關機關和人員作風煥然一新,之後在攻克天津、南下行軍等重大戰役與作戰行動中,338團司令部機關機關,協調一緻,上下一心,協助團首長指揮運作打了一系列勝仗。

  1949 年4 月,毛主席和朱總司令釋出《向全國大進軍的指令》,338 團在軍師編成内從河北永清縣出發,經冀、魯、豫、鄂數省千裡挺進至渡江集結地——湖北棗陽。在南下大行軍中,父親作為管理股股長,因吃苦耐勞、掌握紀律政策好被113師黨委準許立平時個人一小功 ;即将渡長江作戰前夕,于1949 年5 月父親又一次職務調整,改任338 團司令部隊列股股長,隊列股現在叫軍務股,負責全團兵員編制和裝備實力、駐營警衛、軍容風紀、違紀糾察、内務衛生等,是在團參謀長閻永讓(注6)上司下,落實對全團行政管理的部門,又是一個大管家角色。

父親這個大管家由團司令部擴大到全團範圍。雖然不能帶兵打仗,他兢兢業業工作在新的崗位上,經曆了宜沙戰役、湘西花橋圍殲戰、越苗嶺、挺進廣西迂回作戰,與全團指戰員一起粉碎了敵人逃竄海南和境外的企圖。在大西南千裡連續行軍、作戰中,父親上司下的全團軍務工作取得了優秀成績,他督促全團官兵嚴格遵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維護西南各族人民利益,遵紀守法、秋毫無犯。1949年11 月在評功時,他因能吃苦、團結好、遵紀好被113師黨委再次給予平時個人一小功。

1949 年12 月5 日,338 團在師編成内一直打到了廣西都安。38 軍這支四野鐵流雄師,由白山黑水直掃西南苗嶺,一路摧枯拉朽、勢不可當,奪取了國民黨反動派統治的大半江山。

1950 年2 月底,38 軍作為國防機動部隊之一,北返河南一邊整訓,一邊生産。338 團駐防河南信陽地區羅山縣,這時父親職務再次調動,原團供給處處長廖少清被抽走到北京參加政務院籌建工作。1950 年3 月,父親調任338團供給處處長一職。三年解放戰争父親在血與火的戰場上幸存,并為新中國的建立做出自己的貢獻,建國後獲頒授三級解放勳章。

父親在抗日、解放戰場的征戰歲月

解放軍指戰員在勇猛追擊敵軍

父親在抗日、解放戰場的征戰歲月

父親榮獲的三級解放勳章及證書

父親在抗日、解放戰場的征戰歲月

母親楊廷章(左)16歲當兵與戰友的合影

1950 年3 月,母親楊廷章等一批知識青年從38 軍軍政幹校畢業,配置設定到338 團,母親在父親上司的團供給處财務股當會計。

戰争硝煙剛剛散去,1950年6 月25 日,北韓内戰爆發,338 團奉命在軍師編成内,列入東北邊防軍序列,當年7 月北上遼甯集結,保衛祖國東北邊防,必要時開赴北韓參戰。抵達東北後338 團駐在遼甯開原,9 月全團開展了突擊性戰前練兵,對部隊組織機構和技術裝置進行調整,按戰時需要精簡後勤機構,将團衛生隊與供給處合并,新成立了338 團後勤處,父親是338 團首任後勤處主任(處長)。

1950 年10 月20 日,在軍、師編成内,338 團由開原乘火車開進中朝邊境,10 月22 日由輯安(今集安)跨過鴨綠江。出國時全團三千二百多名官兵,團長朱月華(注7)、政委邢澤(注8)、副團長謝春林、參謀長胡光、政治處主任崔浦、後勤處主任潘子壽。338 團這支當年四野1 縱隊的主力團,是第一批光榮參加偉大的抗美援朝戰争出國作戰的團隊,後來取得了舉世聞名的英雄戰績!

父親在抗日、解放戰場的征戰歲月

38軍13師338團第一批入朝參戰跨過鴨綠江

注1:王德貴,55年少将,最後任職武漢軍區空軍副司令員。

注2:胡繼成,55年少将,最後任職成都軍區副政委。

注3:王子甲,最後任職二機部辦公廳副主任。

注4:葉建民,55年少将,最後任職廣州軍區副司令員。

注5:黎新民,64年少将,最後任職廣州軍區後勤部副政委。

注6:閻永讓,最後任職第二炮兵副參謀長。

注7:朱月華,最後任職廣州軍區副司令員。

注8:邢澤,最後任職軍委後勤學院政治部主任。

父親在抗日、解放戰場的征戰歲月

作者履歷:潘紅星,1969年入伍在338團服役,曾任團政治處宣傳股幹事,1980年調總政治部直屬新聞機關——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軍事部任記者編輯,1995年加入鳳凰衛視籌備組,1996年赴港在鳳凰衛視曆任:主審、主編、副台長、總編室主任等。父親潘子壽,江蘇漣水人,1941年參軍,1943年随所部編入338團前身新四軍3師8旅23團;至1955年入武昌進階炮兵學校畢業後調離38軍。曆任338團後勤處長、軍後勤部軍械科長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