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香港故事丨疫情下的香港一家人

作者:春河月亮

視訊加載中...

新華社香港4月10日電(記者林甯 張玥)陽光明媚的四月天,位于香港葵湧的一處住宅傳出稚嫩的歌聲:“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感謝同胞的支援,我得到各方的體諒和那些無私奉獻……”

3歲、5歲、9歲的彭家三姐妹用國語反複吟唱媽媽改編的《我和我的祖國》。間奏環節,小妹彈起夏威夷吉他、二妹按下電子琴鍵、大姐演奏兒童鋼琴,媽媽打拍子,爸爸用手機拍下這場其樂融融的家庭音樂會……

香港第五波新冠疫情下,這個普通的五口之家微笑面對生活中的種種變化,以平凡之舉,為抗疫注入正能量。

香港故事丨疫情下的香港一家人

周老師一家人居家合照(3月31日攝)。 新華社記者 張玥 攝

“網紅”媽媽感恩的心

三娃媽媽人稱周老師,從事音樂教育。今年1月下旬的一場隔離讓她意外“走紅”網絡。

因為大女兒就讀學校有老師确診為新冠患者,全家人作為密切接觸者,被送往竹篙灣檢疫中心隔離7天。

接到通知的24小時後,一家人由特區政府派出的專車送抵檢疫中心。媽媽和大女兒一間房,爸爸和兩個小女兒一間房,家裡雇傭的菲傭一間房。

周老師每天用手機拍攝記錄檢疫中心的點點滴滴:南北通透的房間、窗戶外特設的物品擺放台、空調電視熱水器一應俱全……

與此同時,大女兒每天上網課學習。為了以身作則,帶動女兒勤練國語,周老師操着一口港普,和女兒一人一句,為隔離Vlog進行國語配音。

香港故事丨疫情下的香港一家人

周老師的丈夫彭先生帶着三個女兒搭積木(3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玥 攝

盡管反複練習了很多遍,但視訊開頭第一句“竹篙灣隔離營(檢疫中心)直擊”說成了“‘豬’篙灣……”,讓片子自帶喜感。

令她們意想不到的是,這則Vlog在社交平台釋出後,獲得數千條點贊和評論。網友們戲稱母女倆國語“燙嘴”,有的私信教她們正确發音,更多的網友則是為香港抗疫加油打氣。

“武漢、南京、上海、天津、北京、黑龍江等等很多地方的網友給我留言鼓勵,好暖心!”周老師說。

一家人結束隔離返家後,香港每日确診病例急劇上升。中央應特區政府請求,向香港派出一批批醫療專家、核酸檢測人員、方艙醫院建設者、安老院護工甚至屠宰人員,同時調派抗疫物資,全力支援香港。

香港演藝界創作新版《獅子山下》MV聲援抗疫。周老師對三個女兒說:“《獅子山下》是香港的代表作,但是抗疫不光香港人出力,更是我和我的祖國一起努力。”

當晚,她一口氣寫下新版《我和我的祖國》歌詞,其中一句“心中溫暖永遠記住,一世不忘記”道出了多少香港市民的心聲。

周老師的朋友把新版《我和我的祖國》發給更多的人傳唱,并拍攝下來,最終制作成MV在本地媒體播出,得到了中央援港醫療隊員的回應。

香港故事丨疫情下的香港一家人

周老師接受記者采訪(3月31日攝)。 新華社記者 張玥 攝

消防員爸爸變身生命“擺渡人”

周老師的丈夫彭先生,非常支援妻子帶着女兒們演繹新版《我和我的祖國》。

疫情之前,彭先生下班回家第一件事是擁抱三個女兒。但疫情下,他變得仔細小心,進屋前要先由妻子圍着他噴酒精消毒液,然後洗手洗臉,全方位清潔消毒後才和女兒們接觸。

彭先生是一名消防員,負責駕駛消防車出入火災現場。

香港第五波疫情暴發後,主要由特區政府消防處提供的救護車服務需求量猛增,救護員工作量翻番,人手緊缺。

彭先生除了做消防員的工作,還新增加了開救護車的任務:在消防員崗位執守24小時,休息兩天,然後到救護站開12個小時的救護車。

因為要接送新冠患者或是重症病人到醫院,彭先生必須從頭“武裝”到腳,N95口罩、面罩、頭套、藍色隔離服……一樣都不能少。

一次彭先生在葵芳當值時,接到指揮中心指令,派他到27公裡外的大嶼山接送一名出生72天、40度高燒的嬰兒到瑪嘉烈醫院就診,總距離加起來接近60公裡。

香港故事丨疫情下的香港一家人

彭家三姐妹居家閱讀(3月31日攝)。 新華社記者 張玥 攝

彭先生趕到嬰兒家,看着一位母親小心翼翼抱着生病的孩子坐上救護車,他緊張地手心冒汗。“我們被賦予開快車的權利,但我們更要仔細小心,避免意外。”他說。

一路上,嬰兒沒有哭鬧。彭先生高度集中精力,開得快而穩,不能猛踩刹車和油門,不能急轉彎,更要避免路上颠簸。

十多分鐘後,他把這對母子安全護送到目的地,彭先生如釋重負。

作為生命“擺渡人”,彭先生肩負着救死扶傷的使命;然而面對妻子和孩子,他也會為自己從事高風險工作而心懷愧疚。

夫妻倆曾經認真讨論過要不要換工作崗位,答案是否定的。

“初心不改就繼續做咯,要繼續做就要更加仔細小心咯。”妻子以一貫輕松的口吻為丈夫打氣。

香港故事丨疫情下的香港一家人

周老師書寫她改編的《我和我的祖國》歌詞(3月31日攝)。 新華社記者 張玥 攝

“披荊斬棘”的一家人

誰能想到,這個樂天派的家庭也曾遭遇全家被确診新冠,經曆了一段艱難時刻……

今年3月疫情高發期,家中的菲傭得了新冠并傳染一家人。

小女兒發高燒,大喊關節疼痛,眼睛周圍的皮膚發青。媽媽隻能不斷給女兒按摩,減輕痛苦。9個小時後,小女兒退燒了,也有了食欲。

當時定點醫院床位緊張,3個孩子和3個成年人擠在50平方米的家中隔離。夫妻倆輪流在家中噴灑消毒液,開臭氧機和紫外線消毒燈。

平時總膩在一起的三姐妹,不得不分開睡。爸爸媽媽再心疼孩子,也不能擁抱她們。

社群義工每天送來檢測包和生活必需品。左鄰右舍得知周老師一家“中招”後,也隔三岔五送來藥物、蔬菜、水果和雞蛋。

疫情以來,鄰裡之間總是互幫互助。有人買了兩提衛生紙,會給周老師家送來一提。周老師搶購到一盆雞蛋,也會給鄰居送去半盆……

周老師在居家隔離Vlog中說道:“隔離讓我們學會更愛更珍惜……”

7天後,一家人全部轉陰。

彭先生一痊愈就出現在了工作崗位。周老師一如既往帶着女兒們在家中開音樂會,勤學苦練國語演唱。

目前,香港每日新增确診病例數已有下降趨勢。

周老師希望能早日邀請内地小朋友到香港,與自己的女兒和學生們一起“玩”音樂,音樂會的曲目她都想好了——《我和我的祖國》《我的祖國》《龍的傳人》《孤勇者》……

(視訊記者:張玥、林甯、許淑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