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書筆記03|苦辣酸甜,煙火人間

作者:安提戈涅

#以書之名#

高中的時候雖然換過一兩次宿舍,但是神奇的是我們宿舍一直保持着隔一兩周聚餐的傳統,我們的聚餐通常是每個人帶一個兩菜到宿舍分享,大多數情況下是我們自己動手做的。宿舍最多的情況下有八九個人,每人一個菜最終總會湊成一頓豐盛的筵席。

讀書筆記03|苦辣酸甜,煙火人間

因為我們都會提前告知舍友自己帶的菜,是以菜式一般不會重複,我印象比較深的幾道菜有:泡爪、可樂雞翅、鳳梨咕咾排骨、洋芋炖肉、壽司、蛋撻、雞腿菇炒肉、煎魚等,有時候遇上生日的特别日子,還會準備蛋糕、飲料等。現在細細回憶起來,才逐漸意識到這些食物承載了我高中三年充滿歡聲笑語的時光;也正是這些食物将我們聯結起來,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其實,中國人常常會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食物上,我們見面跟人打招呼會問“吃了嗎”或是“要去吃飯嗎”,吃飯的時候長輩常常說“多吃點,來吃這個”、“喝點湯”來表示自己的關懷。“民以食為天”的觀念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食物對于我們來說甚至早已超越了它本身的含義。

作為一位把吃飯當成人生重要大事的中國人,我在看到《魚翅與花椒》這本書後産生了強烈的共鳴感。

這是一個以外國人視角講述中國的食物與文化的故事,也可以說是一個英國女孩對中華美食的探險經曆。作者扶霞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來到中國四川,從此便與這個美食大國結下了不解之緣。

讀書筆記03|苦辣酸甜,煙火人間

《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曾評價說“這本屢獲殊榮的《魚翅與花椒》無疑是很多外國人寫中國食物的書籍裡極為鮮活有趣和精準的”,這句話我實在再贊同不過,尤其是看到扶霞在對食物進行描寫時,十分貼切,有好幾次看得我都默默憋住自己的口水,然後當天中午就跑去吃了水煮肉片。

讀書筆記03|苦辣酸甜,煙火人間

還有文中一個殺魚場景的描寫也是非常細膩生動,讓我忍不住倒回去把《飲食男女》電影的片頭再看了一遍。

讀書筆記03|苦辣酸甜,煙火人間
讀書筆記03|苦辣酸甜,煙火人間

一開始因為關于食物的描寫被這本書所吸引,到後來卻是因為文中一些細碎的片段而被打動,比如九十年代的成都菜市場:

讀書筆記03|苦辣酸甜,煙火人間
讀書筆記03|苦辣酸甜,煙火人間

這裡的生活好像是一場甜蜜懶散的美夢,一切似乎都慢悠悠的,充滿了倦怠感又富有生活氣息。

大一時候的曆史老師是一位典型的成都人,她說每次回成都的時候都是在吃,人們的生活腳步都很慢,有時候打個麻将一下午的時光就消磨過去了。

作者似乎也對成都有着特别的偏愛,文章中不僅介紹了川菜,也講述着成都這座城市的發展變遷,以前街道上會有很多貨郎,賣傘的、賣花的、送水的、修傘修扇子的,而如今随着經濟的發展這些職業早已不被人們所需要。

讀書筆記03|苦辣酸甜,煙火人間

我記得我小的時候街上也還是有許多這樣類似的小攤販,有補鞋的和賣各種小吃的,印象最深的是賣“米香條”的(我從方言直譯過來的),一輛推車上有一個類似做爆米花那樣的機器,把大米放進去,“bang”地一聲會出來一條長長的白色米棒,咬一口有一股淡淡的米香味,但現在這樣的小攤販早已難覓蹤影,童年的味道也隻能停留在記憶裡。

在扶霞的書中我經曆了一場味蕾之旅,也從另一個視角重新審視着我們的飲食文化。看的過程也很輕松愉快,你從她的文字中能感受到最親切的人間煙火氣。

所謂苦辣酸甜,便是煙火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