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把《亮劍》和《士兵突擊》放在一起看,兩劇的差距,就出來了

作者:小汐經典語錄好文賞析

這是《士兵突擊》誕生的故事——

2004的夏天,康洪雷的幾位朋友約他去,西山下的北京軍區大院内看話劇《愛爾納突擊》。

燈滅,幕啟,像是被子彈擊中一樣癱坐在那裡,眼淚奔湧而出,那天晚上到底演了什麼,康洪雷不記得了,隻記得滿台的鬥志昂揚的士兵。

燈亮,人散。康洪雷走上舞台,與演員擁抱,他看到了不舍的淚水和不屈的頑強,決定把蒼涼而遒勁的軍人悲歌用電視劇表現出來。

把《亮劍》和《士兵突擊》放在一起看,兩劇的差距,就出來了

第二天,康洪雷聯系朋友問話劇的作者是誰,朋友告訴他,話劇的作者叫蘭曉龍,給了電話,康洪雷打了過去,電話通了,表面了自己的來意。

他想把話劇改成電視劇,想征得蘭曉龍的同意,康洪雷的電話說了很長時間,蘭曉龍一直沒有說話,停頓半天後說:“電視劇劇本早就寫完了。”

蘭曉龍在話劇《愛爾納突擊》和小說《士兵》 為基礎,早已創作了電視劇《士兵突擊》。但是這個劇本放了好長時間,沒有人投拍。

把《亮劍》和《士兵突擊》放在一起看,兩劇的差距,就出來了

康洪雷問:“那能讓我來拍嗎?”蘭曉龍思考後答應了。接下來的工作就是籌備,但是康洪雷的籌備工作遇到了一個巨大的困境:《亮劍》火了。

2005年,李幼斌主演的《亮劍》火遍了中國大江南北,各大衛視輪番播放。

整個中國影視市場見風向,都在模仿“亮劍”,寫劇本拍電視劇。縱使康洪雷拍了《激情燃燒的歲月》成名,但也還是拉不到投資。

把《亮劍》和《士兵突擊》放在一起看,兩劇的差距,就出來了

因為《士兵突擊》是現代軍旅劇,拉不到投資,沒有大資本商敢投。康洪雷沒辦法,隻要靠着厚臉皮,托人找關系,自己奔前跑後,找投資,找演員,找場地,人走人來,起起伏伏。

2006年,八一電影制片廠牽頭,華誼兄弟,成都軍區聯合制作,蘭曉龍編劇,康洪雷執導的《士兵突擊》在集結了王寶強,張譯,張國強,陳思誠等青年演員後,在雲南開機了。

一年的籌備,讓《士兵突擊》不到半年時間就順利完成了拍攝,後期制作,送審等工作。

把《亮劍》和《士兵突擊》放在一起看,兩劇的差距,就出來了
把《亮劍》和《士兵突擊》放在一起看,兩劇的差距,就出來了

原來康洪雷當導演的時候,蘭曉龍的期待值是60分,但是拍完之後,超過了100分。

2006年12月24日《士兵突擊》首播。有争議,随着劇集發酵,火了,各大衛視輪番播放。

李雲龍(李幼斌飾)和許三多(王寶強飾)一起成為了國民現象級超級明星。

把《亮劍》和《士兵突擊》放在一起看,兩劇的差距,就出來了

那兩年,《士兵突擊》宣揚的“ 不抛棄,不放棄”和《亮劍》宣揚的“亮劍精神”也成為了流行語,高度頻繁地出現在新聞媒體上。

十五年後,回顧往昔,我們發現《亮劍》和《士兵突擊》是與社會的脈搏和人民的期 待 同頻共振,即便到今天仍然有着他們“餘震”的影響力。

“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這兩部優秀的作品,重振了我們被隐藏的民族精神。

把《亮劍》和《士兵突擊》放在一起看,兩劇的差距,就出來了

一方面,在《士兵突擊》裡:人人都夢想成為“英雄”的年代,許三多的成功提供了一個,

雖老套但卻是恒古不變的真理:“不抛棄,不放棄”,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堅持。

一方面,在《亮劍》裡:李雲龍的事迹告訴我們,“狹路相逢,勇者勝”。

即便對方是天下第一,也要亮出自己的寶劍,倒在對手的劍下,也雖敗猶榮,這就是亮劍精神。

把《亮劍》和《士兵突擊》放在一起看,兩劇的差距,就出來了

這些年《亮劍》和《士兵突擊》到底誰的影響力更大?粉絲們吵得喋喋不休。

豆瓣上的小文青和知識分子們也吵不出個是以然,兩部劇集都是9.4分,都很優秀。

我們很難比較,因為《亮劍》和《士兵突擊》的成功之處是不同的,他們是兩種英雄類型。

把《亮劍》和《士兵突擊》放在一起看,兩劇的差距,就出來了

李雲龍是打仗的英雄,許三多是準備打仗的英雄。他們是有不同的,綜合對比來看,雲哥覺得兩部劇的差距主要展現在兩個方面:

1,第一是創作主題不同。

我先說結論:《亮劍》思想性遠高于《士兵突擊》但《亮劍》表現力不足。

《士兵突擊》是以一種寓言的方式,給那會時代變革下的社會焦慮帶來一絲安撫,它告訴觀衆們,無論身處什麼位置,都要有相應的壓力,都有不利與被淘汰的可能性。

直面不利與淘汰的可能性,最好的辦法不是逃避它,而是勇往直前,直面它,戰勝它。

把《亮劍》和《士兵突擊》放在一起看,兩劇的差距,就出來了

在電視劇版的《亮劍》中從頭到尾就一件事:統一思想,準備打仗。

看起來不需要帶腦子,因為看起來很爽很直接,它的核心和成功模型也通俗易懂。而《亮劍》的主題設計完全不同:看似是爽文的背後隐藏着亮劍精神。

許多人覺得《亮劍》就是打怪更新是個爽文,甚至被視為抗日神劇的鼻祖,錯了。

把《亮劍》和《士兵突擊》放在一起看,兩劇的差距,就出來了
把《亮劍》和《士兵突擊》放在一起看,兩劇的差距,就出來了

李雲龍撤職,孔傑卸任獨立團,趙剛調離,在《亮劍》裡凡是涉及到調任的,沒有一個人是違抗指令的,在整個“亮劍”裡是一個嚴謹、賞罰分明、軍民一家親的軍隊。

《亮劍》裡并不缺乏殘酷的真實性,電視劇裡邊,提到了西路軍“晉西北老兵隻活下下五分之一”,李雲龍的獨立團在1940年的大掃蕩被隻剩下300多人。

把《亮劍》和《士兵突擊》放在一起看,兩劇的差距,就出來了

在《亮劍》裡面最重要的就是:

這300多人,是如何堅挺發展到了1萬多人的編制出來的?這是“紅色主義”和“亮劍精神”的核心,也是為何我軍能勝利的根本原因。

很遺憾的是劇組跳過了,因為沒錢。《亮劍》這個劇組就800萬成本,拍攝時間就3個月,剪輯混亂,制作粗糙,整個劇集都是冬天拍的,李幼斌自己甚至還出鏡做了群衆演員...

如果有錢的話,大特效和大場面的制作,絕對會把《亮劍》推上一個更高的台階。

把《亮劍》和《士兵突擊》放在一起看,兩劇的差距,就出來了
把《亮劍》和《士兵突擊》放在一起看,兩劇的差距,就出來了

原著更加精彩:前期他的故事越精彩,越離經叛道,後期對比就越強烈。

它所質問的是:當革命者成為統治者,他們中的部分人成為特權階層,革命該怎麼進行?曾經的革命者,怎樣面對這場新的革命?

都梁塑造了一個那樣的李雲龍,誰說不是因為,他在用這樣的“英雄傳記”在懷念那個英雄輩出的年代,是以劇情停在影像穿上将軍服,是電視劇最好的結局。

把《亮劍》和《士兵突擊》放在一起看,兩劇的差距,就出來了
把《亮劍》和《士兵突擊》放在一起看,兩劇的差距,就出來了

無論是電視劇版還是原著版,《亮劍》的民族與家國思想性都是遠高于《士兵突擊》,受限于制作和成本方面,《亮劍》的表現力遠不足《士兵突擊》的真實與共鳴。

2,人物塑造不同。

同樣先說結論:《亮劍》的人物塑造比《士兵突擊》要更具有思想價值,但他不生動。

在《亮劍》裡面,李雲龍的那股匪氣是真實的,但是他在絕對指令前的服從指令也是真實的,李雲龍放今天肯定是個頂流網紅。

把《亮劍》和《士兵突擊》放在一起看,兩劇的差距,就出來了

放在戰争年代,每個人都想成為李雲龍,而不是木讷的許三多。為什麼?因為許三多,像我們身邊的朋友,像老一輩的父親,像兄弟,也像我們自己。

許三多的身上有的不僅僅是當代軍人的人生價值,他有的更多的是對于人生價值觀的探讨。

把《亮劍》和《士兵突擊》放在一起看,兩劇的差距,就出來了
把《亮劍》和《士兵突擊》放在一起看,兩劇的差距,就出來了

記得前些年,總有人喜歡把許三多和《阿甘正傳》裡的阿甘做相提并論,言外之意,現在的電影公司在用一種“傻人有傻福”的成功邏輯來滿足觀衆的白日夢想。

其實,這種評價隻是看到了許三多成功的外表。許三多跟好萊塢大片裡《幸福來敲門》遇見貴人,從推銷員變成證劵人員的克裡斯·加德納不同,許三多跟遇見貴人的阿甘也不同。

許三多為什麼能夠成功,是因為他“好好活就是做有意義的事情”被分到六班管後勤,老兵打發時間的時候,他還在堅持訓練...

把《亮劍》和《士兵突擊》放在一起看,兩劇的差距,就出來了
把《亮劍》和《士兵突擊》放在一起看,兩劇的差距,就出來了

許三多能遇見貴人,是因為他滿屋子的錦旗獎狀,袁朗喜歡許三多,是因為這明明是常演習,但是許三多的手被荊棘刮花也要抓到他。

凡是跟許三多的人待久了沒有一個不被他影響的,而他能走到最後,一直都是在靠自己。

把《亮劍》和《士兵突擊》放在一起看,兩劇的差距,就出來了
把《亮劍》和《士兵突擊》放在一起看,兩劇的差距,就出來了

許三多身上有着沒被成長丢掉的“純粹”。

在老A選拔賽,成才放棄伍六一,許三多甯可輸也要把他背走的時候,許三多是重情重義的。

戰争中,任何人都放心地把自己的後背交給許三多這樣的人。

因為他真誠,勇敢,無畏,聰明,堅韌,可靠,在他的身上有着我們所丢失的純真。

把《亮劍》和《士兵突擊》放在一起看,兩劇的差距,就出來了

李雲龍不同,在原著中他變了。他們搶了他泰山師的總部,他繳了他們的槍,将心比心,他當然知道這是錯的。

可是當李雲龍仿佛看見被炮火覆寫下的城市的慘狀,成千上萬人的死亡,牆倒屋塌的建築物,被炸斷的高壓輸電線打着藍色的火花,為了避免内戰,他又覺得自己是對的。

他也不清楚到底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了。

文人筆下,可怕的輪回,

李雲龍注定摔得粉身碎骨。

把《亮劍》和《士兵突擊》放在一起看,兩劇的差距,就出來了

在思想啟蒙價值上,李雲龍的輪回性更具思考意義,許三多更具表現力與感染力

綜上來看,《亮劍》的格局其實遠比《士兵突擊》要大得多,但是受限于拍攝時期的瑕疵和限制,《亮劍》在情緒上的感染力與共鳴遠不足《士兵突擊》...

當然雖有差別和差距,但并不妨礙這兩部電視劇成為經典。人民群衆喜歡的影視作品,才是好的影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