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敬畏大自然-本文寫于2020年初新冠疫情首次爆發之時

作者:陽光後的野草
敬畏大自然-本文寫于2020年初新冠疫情首次爆發之時

剛迎來新年,就發生了這麼多事,似乎昭示鼠年注定是多事之秋了。中東戰火不停、叙利亞伊朗劍拔弩張、伊朗飛彈擊落客機無一生還、土耳其客機沖出跑道中國乘客受傷、澳洲山火一直燒過了新年還是沒停、大年初三科比離世,讓全世界球迷為之感傷。泱泱中華亦不能幸免,疫情席卷,人人自危,家家閉門謝客,坊間談疫色變,公路斷絕,關卡林立,大街上由人聲鼎沸變得靜悄悄....唯一沒變的就是豬肉,價格還是那麼高,助推CPI過5。

如果說本次疫情有好處,那就是每個中國人都受到了一次切實的衛生教育,同時讓廣大出門在外的遊子們有更多的時間和親人團聚,想走也走不了,我想這應該是向老闆請假的最好理由了。

說起本次疫情之嚴重已經遠超當年非典,感染數和死亡數都不低,但是跟曆史上的鼠疫和霍亂相比,破壞性算不上高,實際上中國規定的甲級傳染病隻有上述兩種,非典和本次的新型冠狀病毒估計最多乙級,要知道鼠疫在歐洲就是著名的黑死病,在歐洲肆虐了一千多年,累計死亡人資料估算接近2億,直到現在都沒有被真正消滅,20世紀初鼠疫由俄國皮毛商在滿洲裡傳入大陸,當年在哈爾濱殺死6萬餘人。

當時我們還是大清王朝,大清雖然羸弱,但是此次治理鼠疫之成功堪稱典範,當時哈爾濱整個道外區都成了隔離區,沒地方後就借用俄羅斯的火車車廂,在裡邊生爐子勉強度日,人死了為阻止病毒傳播直接燒掉。雖然死了6萬餘人,但是在國際上被認為是對付鼠疫的成功戰役,隔離制度被世界普遍接受。

還有克山病,說起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這個病是小孩兒最愛得,俗名---起啥了,得上了之後要迅速救治,否則緻死率極高,時間不會超過3天,現在此病已經銷聲匿迹了。回顧曆史,再看現在,新型冠狀病毒雖然兇猛,但是大陸的醫療條件早已今非昔比,國力之強盛在當今世界舉足輕重,相信遏制和徹底消滅該病毒指日可待是毫無疑問的。

病毒并不可怕,其實更可怕的是産生病毒的土壤。為什麼會産生新型病毒?如果不消滅産生病毒的土壤之後還會不斷出現新的病毒該怎麼辦?這才是我們最應該思考的。

敬畏大自然-本文寫于2020年初新冠疫情首次爆發之時

我們小的時候,人們的壽命肯定沒有現在這麼高,但是疾病也沒有現在這麼多。尤其是近十年來,心腦血管疾病在我們東北,發病率極高,如果按照人口數占比來計算我相信絕對是世界之冠。各種癌症頻發,光在我的老家一個小村子,這幾年聽到的,絕對不下15人,今年春節前鄰居中一位公務員才46歲,也是癌症,去世了,留下二個孩子,哎...而且患病者有越來越年輕的趨勢,實在是可怕。腦血管堵塞得更多,我的親人中就有兩人不幸罹患此病,症狀輕的生活能夠自理,重症者則常年卧床,熬個三年五載後一命嗚呼,此時人的痛苦是很難形容的,就是連自殺都不可得,此時人乃一朽木也,有思想卻不能動,眼睜睜的等待死亡,可悲可歎可憐!

這些疾病在幾十年前有,但是發病率很低很低的,我想這絕對是大自然給我們的警示,上帝欲讓其滅亡,必先讓其瘋狂,現在我們已經到了瘋狂的邊緣,必須要我們改變我們的生活生産方式,可是很多人還是執迷不悟,如果我們還不幡然醒悟,迷途知返,更大的災難遲早會降臨,絕非危言聳聽也!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任何事的發生都有其自身的原因和必然結果,佛家所說“緣”和“因果”,其實就是事物的客觀發展規律,絕非迷信,此次病毒之無情肆虐亦是如此!究其緣由,根本在于人類對于大自然的不盡掠奪,對野生動植物的殘忍屠殺,對環境的大肆破壞。林地草地變成耕地和工業用地,尋常動物不必說,中華料理早已擺上餐桌,虎骨熊膽早被人類觊觎,現在大陸已難覓蹤迹。最近才知,就連看一眼都覺得惡心的蝙蝠也能夠烹饪,此時,見識淺薄之我輩真不知道是應該贊歎中華美食之豐富,還是該唾棄國人口欲之貪婪。此外,經濟和工業文明的發展确實改善了生活,但是人類自身的環境也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壞。

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但是倫敦在百年前号稱“霧都”,直到現在才有所改善。大陸近些年,有步其後塵之趨勢,大氣污染嚴重,尤其是到了北方的冬季,取暖季一來,空氣中總彌漫着煙霧,有燒焦的味道,嗆人口鼻。雖然早在1997年世界各主要國家聯合制定了京都議定書,制定了減排任務,但是收效甚微,環境并沒有根本性的改善。現在的人們基本生活和消費都已經提高了太多,但是諸位想一想,一出門就呼吸着肮髒的空氣,躲避着不知道在哪裡的可怕病毒,人人都戴着令人憋悶的厚實口罩,進門後要全身大掃除,整日煙霧蒙蒙,甚至連嗮個太陽都不可得,那麼幸福從何而來呢?

城市的環境破壞令人心痛,農村也是如此,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過春節回家和父母聊天都感歎,現在的生活是好了,吃穿喝自不必愁,就是小轎車這種過去的奢侈品在農村也随處可見,有小孩的家庭基本都有一輛用來接送小孩上下學,稍微富裕一點的家庭有個幾十萬存款都是很平常的事。同時農村的硬化路面,路燈,垃圾箱,清一色的磚瓦房,遠觀清清爽爽,村裡還有專人負責搞農村衛生,到處幹幹淨淨。确實從表面上看環境是好了,但是實際上則不然,農村的環境破壞程度觸目驚心。

舉例來說吧,我們東北松嫩平原是大陸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商品糧基地,一是因為這裡有大面積的平原,二是因為這裡的土壤條件特别好,是世界上僅有的三塊黑土地之一。這種黑土是由千萬年的動植物的肌體腐爛堆積而成,當年人們用插根筷子能發芽來形容其肥沃。但是近些年,由于大量的使用化肥來增加産量,土地得不到休養生息,導緻黑土層每一年都在減少,而這種減少就像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礦産一樣是不可逆的。而過去的農民都是施用農家肥的,雖然産量沒現在那麼高,但是土地得到了養分,黑土層不會減少。還有農村的野生動物也減少得很多。

記得九十年代之前,農村的蛤蟆特别多,我家南邊有個大坑,坑裡邊夏季一下雨就積滿了水,長出很多不知名的植物,其間就有無數個蛤蟆,白天在那裡蹦來蹦去,一到晚上,整個大坑就變成沸騰的海洋,無數個大小蛤蟆拼命大叫,哇哇哇的不停,一叫一宿,讓人睡不着覺。有的蛤蟆很大,渾身上下鼓起好多個大包,模樣醜得不得了,小孩子看見了就會拿東西打他,這時候他就會蹦到水裡去,現在我們知道了這就是蟾蜍,是很有用的藥材。走在田間地頭,也經常看見青蛙,有些是青色的,很好看,也有黑色的,肚皮上有一個個的小紅點,看見了有時就會捉來玩,但是不會打死他,因為老師告訴我們,蛤蟆是益蟲。但是自從我上大學之後起,再回老家,從來都沒有見過一隻蛤蟆,晚上也沒有聽見他們再叫了,想靠蛤蟆找回小時候的回憶的奢望也不能實作的了。

還有就是鳥兒,小時候到了春節4月底5月初,就會有很多很多不知名的鳥兒從南方飛過來,我們村南邊有一個樹林,全是松樹,據說是我爺爺當隊長的時候帶領全村人栽種的,那片樹林是我們全村小孩子的兒童樂園,早晨天剛蒙蒙亮,就去到這片樹林子裡去用彈弓打鳥,那些鳥兒都很好看,五顔六色的,大部分都很小,跟麻雀差不多大,也有很大的,張開翅膀有半米長的大鳥也見過很多,這樣的鳥都很聰明,停在隐秘處你發現不了,一靠近就沖天而去,吓你一跳。

敬畏大自然-本文寫于2020年初新冠疫情首次爆發之時

打鳥這種行為當然不可取,但是當時是不知道的,就是玩罷了,鳥很多,我曾經用彈弓子打下來14隻鳥,還打下來過貓頭鷹,其實打下來也沒有吃,都給鄰居了,現在看來,後悔不已,但是想想,也是無可奈何之事,過去多年,隻好期盼我彈弓下之冤魂早日托生,來世好運。但是現在鳥兒已經很少很少的了,每年春季也不回來了,就連燕子也很難見其蹤影。

還有蜻蜓蝴蝶,各種不同的蟲子,過去農村的蟲子特别特别多,大小都有,有那種很粗的綠色的頭上長着兩隻角的,還有渾身長着毛的,爬的時候渾身上下蠕動,看見就惡心,有的蟲子就愛趴在陰暗處,比如大楊樹的身上,牆根下邊,或者栅欄地下,春天樹葉開了,蟲子就不知道從哪裡都冒出來了,樹林裡遍地都是。

我最怕蟲子,看見就頭皮發麻。有一次國小時候,同學知道我怕蟲子,就把一隻很大很大的蟲子包在紙團中,放在我的文具盒裡邊,我上廁所回來後跟我說是我們班的某某(班花,哈哈)給我的,我打開一看,吓的半死,迅速跑到老師那裡告狀。可是現在蟲子也不見了,就連蚊子都少了。其實這些都是因為農民為了追求糧食的産量,過量施用化肥和農藥所導緻的。

從5月到7月間,整個農村都洋溢着農藥的味道,過去農民可以挖婆婆丁(蒲公英)吃,現在都不挖了,因為上面都是農藥啊,如何下口呢?農藥使用得太多,田地不長草了,莊稼長勢好,但是也消滅了各種動物賴以生存的環境,草少了,蟲子沒吃的了,是以蟲子少了,蟲子少,蛤蟆和鳥沒吃的了,是以蛤蟆和鳥也少了,可以說,正是因為農民們過量使用化肥和農藥,已經完全破壞了農村的生态環境,還有過去農村存在的濕地比如柳條林,楊樹林現在大部分都變更為耕地了,而農民們為了經濟利益,這種行為還會持續下去,我想隻有土地闆結,無論使用多少化肥都不見效的時候才會有所醒悟,隻是不知道那時候還能不能來得及挽回環境,此等隻能猜測了,隻有天知道...

所有這一切都是因為經濟利益的驅使,商業文明發展至此,社會環境和輿論給人們帶上了一種無形的枷鎖,似乎隻有世俗中所謂的“成功”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而忽略了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忘記了大自然這位人類的母親所承受的痛苦。現在市面上最流行的暢銷書都是一堆的成功學,公司管理之類的東西,在我心裡把此一類書籍定義為“垃圾”,不屑一顧。不是本人自負胸中已包羅此類“知識”,而是凡此種種實在太多,讓人厭煩,上學時就被澆灌,被洗腦,在我看來,已經近乎迷魂湯之功用,讓人們忘記了自我,迷失了自我,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和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人生短短幾十年,何必為其所累,實在是得不償失。

大自然是人類的母親,人類是大自然的孩子。孩子讓母親生氣,痛心,要想好好教育孩子,必然會給予其小小的懲戒。我想本次新型冠狀病毒和近些年頻發的疾病,就是如此。是以我們必須對大自然報以敬畏之心,善待自然,也是善待自己。

下午沒事全副武裝到小區散步,不知道誰家撒了一地的小米,數十隻麻雀争先恐後地吃着,看見人來,紛紛飛上枝頭,叽叽喳喳的叫個不停,一片歡愉聲,希望所有的生靈都能像這些麻雀一樣得到善待。溫度升高了,雪化了不少,春暖花開的那一天已經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