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原創美文】《看到了這雙長筷子》文/姚惠民

《看到了這雙長筷子》

文/姚惠民

“我想老婆了”

老婆到南方看孫子去了,我一人在家,今天搞清潔,無意中看到了這雙長筷子,拿起它雙手似乎有些顫抖,心情久久難以平靜。

【原創美文】《看到了這雙長筷子》文/姚惠民

作者姚惠民又看到了這雙長筷子(王新記攝)

看到這雙長筷子,一激動眼淚就不由自主的的從眼角淌了下來,越看越傷心,越看越難過,甚至從哽咽在喉到涕淚交流,最後還是止不住的嚎啕痛哭,看到這雙長筷子——我想老婆了……。

【原創美文】《看到了這雙長筷子》文/姚惠民

長筷子(作者供圖)

醫生說我肝火旺,身邊人說我性子急,我是一個風風火火的人,我的老婆是一個溫和勤奮的人。三十多年來,吵架拌嘴是常有的事,為什麼兩個性格大相徑庭的人能夠水火相容,不離不棄,也許答案就在這雙長筷子上。

第一次病倒

這雙長筷子的故事還得從二十五年前說起。

那是九十年代初,各劇團的情況都不太景氣,我和老婆下海開了個“大刀面館”。

大刀面是二華的一種名吃,我和老婆一個前堂一個後案,一内一外經營着這個寄托了我們對未來生活美好向往的小面館。

【原創美文】《看到了這雙長筷子》文/姚惠民

姚惠民和妻子楊英年輕時的合照(作者供圖)

吃過傳統“大刀面”的人都知道,必須要用長筷子從鍋裡撈面。老婆就用這雙長筷子支撐起了我們這個一貧如洗的家庭。

春天涼風拂面,夏季烈日當頭,秋日晝長夜短,冬來寒冰刺骨,這雙長筷子沒有離過她的手。

八年中,生活像一雙無形的手,非要把人像一根面一樣越拉越長,最後扔到沸水裡煮,才能做成那填飽肚子的一碗面。八年裡,煙火硬是在一個漂亮的演員之顔上熏起了溝壑。

記得在開店的第七年臘月二十幾生意特别好,她為了買房備錢不分晝夜,勞累過度在面館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險些把自己的命搭上。

昏倒時手裡還緊緊的攥着這雙長筷子。

當時我大聲呼喊,老婆呀!你咋這麼傻,連命都不要了,你要是有個三長兩短,房子咱就不買了,沒人了我買房子給誰住呀!

【原創美文】《看到了這雙長筷子》文/姚惠民

夫妻二人下鄉演出劇照(作者供圖)

第二次病倒

後來由于老婆的身體還未完全恢複,我跟她商量:“咱把面館打出去,你在家好好休息,身體要緊。”這時她急了說道:“面館不能打,不買房咱和娃往哪裡住?常言道死水怕勺舀,我撐一天它就能收入一點,房一定要買!”

就這樣面館繼續開了一年,誰料她由于身體還未痊愈,加之搞飲食本身就太勞人,她二次昏倒住院,這一次她在醫院昏迷了整整半個多月才清醒。

這次後我堅決關門。

當時我一氣之下要折斷這雙長筷子。誰知她一把奪過去攥在手中,眼噙淚光說道:“門可以關,但這雙長筷子不能折,它對咱家有恩,留個念想也好”。

【原創美文】《看到了這雙長筷子》文/姚惠民

楊英(姚鵬鵬攝)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把面館盤出去以後,為了一家人的生活我重操舊業,下鄉演戲。

那時候我就騎着自行車,前邊馱着不到三歲的兒子,後邊帶着老婆,風雨無阻,晝夜不分,和老婆一起穿梭于城鄉的紅白喜事。

當年農村全是土路,沒有一條硬化路面。最怕遇到天陰下雨,泥水太深,自行車前後輪胎被泥土塞實推都推不動,寸步難行。

這時候她又想起了這雙長筷子。用它可以清理自行車輪胎上的泥巴。這雙長筷子用上了,又幫了我們。

就這樣,我們一家三口在風風雨雨中又奔波了很多年。

【原創美文】《看到了這雙長筷子》文/姚惠民

夫妻二人近照(姚鵬鵬攝)

如今想來,我非常愧對兒子,當時娃才不到三歲啊!他正是在父母懷中撒嬌的時候,但他卻跟着我們風裡來雨裡去,他寒冬風雪不涕哭,三伏烈日不出聲,兒子的童年沒能和同齡人一起嬉戲玩耍,而是和我們在一起風雨同舟。

現在好了,一切都好了。兒子争氣,成了人民的公仆,兒媳賢惠孝順,小孫孫是全家的心尖尖。但這一生陪伴我時間最長的人還是我的老婆,我們是彼此的拐杖,就像這雙長筷子,缺一不可。

【原創美文】《看到了這雙長筷子》文/姚惠民

一家人合影(作者供圖)

我要把這雙長筷子保留下來,告訴子孫,任何時候都要積極勇敢的面對生活,因為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作者:姚惠民

(陝西省渭南市華州區劇團一名退休職工)

2022年4月4日晚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