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個人養一個老人;
2030年,2個人養一個老人;
2050年,1個人就得養一個老人!

對,你沒有看錯,這就是擺在我們面前實作。
養老的壓力已經擺在了我們每一個人,尤其是年輕人面前。
不管公衆願不願意接受,如今老齡化和少子化的雙重危機正在幾乎不可逆的逼近我們每個人。
《中國統計年鑒2021》顯示,2020年全國人口出生率為8.52‰,首次跌破1%,創下了1978來的43年新低!
“老齡化”遇上“少子化”,無疑是隐藏在大陸經濟發展中的“定時炸彈”。究竟未來養老局面如何?誰為養老出錢,誰為養老出力?
家庭規模不再增,養兒防老不可行
按照中國人的傳統思維,無疑就是家庭養老——子女出錢,子女出力。然而,卻不知,随着社會的變革,越來越多的人的家庭逐漸呈單身化趨勢,對于家庭的生存依賴也在減少。此前民政局公布的資料顯示,目前大陸的單身成年人口已高達2.4億,其中7700萬成年人為獨居狀态,預計到2021年年底,這一數字将攀升至9200萬人。
就拿最新的資料來說,目前大陸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6人,較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1人減少0.5人。毫無疑問,家庭規模變小,也将限制家庭成員互助養老的空間,這說明靠“兒女養老”的思路已經無法适應目前的社會發展。
社會大變革,超60%一線及新一線城市進入“深度老齡化”
在經濟較為發達的長三角地區,少子老齡化的程度更為嚴重。2019年的資料就顯示,大陸已經有将近60%的一線以及新一線城市邁入了“深度老齡化”階段,其中以上海最為嚴重,60歲以上人口占比更高達35.2%。
同一時期的全國平均老年人口撫養比為17.8%,部分人口大省,如山東、四川、重慶等地的老年人口撫養比還超過20%。這意味着,這些地區每5個勞動力,就需要負擔1個老年人口。
更讓人擔憂的是,目前生育率不斷降低,這一批勞動力老去的時候,誰又可以為他們的養老負責。此外,由于社會人口流動性增加,以往的“三代同堂”共住的局面被打破,大量的子女不會選擇與父母居住,這又對社會養老增加了一層考驗。
農民勞工數接近3億,近四分之一即将步入老年
作為勞動力強國,大陸廣大農民工的養老問題也不能被忽略。
國家統計局此前釋出的《2019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中國農民工總量達到29077萬人,同比2018年增加241萬人,增長速度為0.84%,其中50歲以上農民工占比為24.6%,首次超過了21歲至30歲的年輕人的占比(23.1%)。
換句話說就是,目前全國接近3億的農民工中,已有将近四分之一的人群到了50歲以上的年紀,這距離他們步入真正的老年化僅有10年時間。
那麼面對老齡化和少子化的雙重危機,我們真的隻能坐以待斃,沒有什麼可以挽回的措施嗎?答案卻也不盡然。
首先,近年來為了促進結婚率,生育率的提升,國家不僅在醫療教育,住房等方面予以了補貼,還開放三胎政策,實行了婚檢免費,孕檢免費等多項福利開放,解決廣大年輕人的後顧之憂。
其次對于這些子女照護不全或者無人贍養的老人,政府也進一步加大了村鎮養老院,城市養老院的建設步伐,以及對于社群養老,田園養老,抱團養老等新型養老模式的挖掘探索。這些都會極大地減輕中國人的養老壓力,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數,争取早日實作“不養兒,也能防老”。
最後,在科技迅猛發展的21世紀,未來,人工智能将不失為最實用的養老護理方法。全國各地都在全力打造智能養老新格局,通過高科技為老年人提供服務,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品質,最大限度地解決失能老人的養老、護理問題。
聲明:本文素材來源于網絡,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進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