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同心抗疫·巾帼紅 | 防疫一線最美戰“疫”足迹

作者:長春婦聯

疫情就是指令,防控就是責任,全市廣大婦女群衆積極響應市婦聯号召,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展現巾帼擔當。

當好兩萬餘居民的“主心骨”

二道區東盛街道雙安社群書記 張群

“怎樣才能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上級防疫要求?”“怎樣才能守好社群最後一道防線?”“如何才能把居民團結起來,擰起一股繩共同抗疫?”連日來,作為一個擁有兩萬餘名居民“大社群”的“當家人”,張群始終在心中思忖着這些問題。

“時間緊迫,答案隻有一個——唯有積極而為,方能與病毒賽跑。”張群說。然而,困難重重,轄區内居民多達兩萬餘人,71棟居民樓中又以老年人和租住戶居多,管控起來難度極大。為了搶得先機、切實保障居民健康安全,雙安社群第一時間創新采取分區分棟分單元設立12個采樣點的方式,開展全員核酸檢測工作。

同心抗疫·巾帼紅 | 防疫一線最美戰“疫”足迹

張群凝聚起社群幹部的力量,勇擔重任、沖鋒在前,徹夜在各個檢測點奔波,與核酸檢測員、志願者們堅守一線,迅速組織、協調人員,并連夜準備物資,確定第二天核酸檢測順利開展。每每忙完這一切,已是接近黎明時分。高強度“連軸轉”的工作讓張群的身體吃不消。據張群的同僚介紹,3月24日下午,張群在社群防疫一線工作時突然暈倒,同僚們緊急把她送往醫院。可僅僅在醫院短暫觀察了兩個小時,張群就因放心不下工作而回到崗位。

張群的一言一行,也被居民群衆看在眼中、記在心裡。居民們都說:“有張書記在,我們的心就特别踏實。”“張書記用忘我的工作,把安心帶給了我們。”“張書記就是我們全員抗疫的‘定心丸’。”……“群衆的認可是我工作最大的動力。”張群說,正是居民群衆在抗疫過程中的了解與支援,給了她所帶領的社群工作團隊“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勇氣,也更加堅定了她作為一名黨員社群工作者的使命與擔當。

巾帼心向黨 抗疫勇擔當

綠園區西新鎮民豐村婦聯主席 朱桂先

作為一名基層老黨員,朱桂先始終奮戰在抗疫的一線,充分發揮“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走村入戶做好宣傳、勸導、重點排查等疫情防控工作,經常忙得顧不上家。“大家在疫情防控期間不要随意出門走動,出門戴好口罩做好個人防護,外出返鄉人員一定要報備”。這是她經常挂在嘴邊說了無數遍的一句話。她的手機24小時不關機,時刻保持着警惕的狀态,就怕發生什麼突發情況,雖然經常熬得眼睛通紅,聲音喊的嘶啞,但是她沒有任何怨言,隻說這是自己作為一名黨員、一名村幹部應該做的。

朱桂先積極聯系村裡的獨居老人、孕婦等弱勢群體,确認其生活健康狀況、安撫疏導情緒,并且讓婦女隊長時刻注意他們的情況,有問題一定要第一時間幫助解決。她還積極聯系物資供應平台,盡力滿足村民的個性化購物需求。全員核酸檢測中,她積極尋找技術人員,為全員核酸檢測提供技術支援和保障,以便于檢測過程順利、快速,避免因網絡問題而造成人員聚集的情況發生,她為保護人民群衆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貢獻着自己的力量。

柔肩扛重擔 巾帼踐初心

九台區營城街道辦事處副主任 李鎂

3月,李鎂到新崗位僅一周多就接到迎戰新冠疫情的指令,面對嚴峻的疫情形式,李鎂扛責在肩,勇挑重擔,用自已的實際行生動诠釋了一名共産黨員的奉獻擔當。

本輪疫情防控,李鎂包保興華社群,興華社群位于九台主城區,疫情防控任務繁重。為盡快熟悉社群環境,李鎂吃住在機關或興華社群,每天下沉到社群中去,或跟包片的社群幹部下片張貼宣傳材料熟悉環境,或參與分發核酸檢測物資、或與民警一道逐戶開展“敲門行動”。短短一周時間内,邊走片邊記錄,使自己對社群的環境和人員做到盡快了解。疫情防控以來,她的足迹遍布興華社群的22個小區、107個樓宇之間,26個核酸檢測點上。

同心抗疫·巾帼紅 | 防疫一線最美戰“疫”足迹

為有序組織好每輪核酸檢測,李鎂都在檢測前精心組織協調,在社群工作群、街道辦事處工作群中做好通知,釋出重要提醒,溫馨提示,做好政策解讀、合理做好每個檢測點的人員配置設定,及時與包保機關做好溝通,做好各檢測點之間醫護人員及掃碼員調劑,保障每一次檢測的順利進行。

自疫情防控以來,李鎂為患高血壓的丈夫備好相關藥品就沒有回過家,每天隻能抽空電話聯系丈夫、兒子及父母。3月16日,她接到疾控中心電話通知她的兒子做為密接人員要送去隔離,孩子登上了轉運車,她在一線不能送行。她将對家人的思念轉化為做好防疫工作動力,将每位社群居民當做自己的家人傾情為她們服務。

铿锵玫瑰 勇敢戰疫

榆樹市人民醫院核酸采集組

榆樹市人民醫院核酸采集組是市人民醫院緊急狀态下,抽調精幹護理人員,應急組建的院外執行抗疫的力量之一。是榆樹市疫情防控奮戰在最前沿的特殊分隊,她們任務是承擔着最緊急、最關鍵、最前沿任務區核酸采集的任務。是時刻準備、24小時整裝待發的核心突擊力量。

自3月8日以來,她們挺進261個任務區,日均工作13個小時以上,從封控區、管控區到防範區、從市内到村屯,從學校到社群,到處留下她們奮戰的身影。無論雪夜風寒、高危繁重還是體累心乏、奔波勞頓,她們發揚堅毅果敢、連續作戰的戰鬥作風,譜寫了白衣披甲,巾帼不讓須眉的感人故事。

同心抗疫·巾帼紅 | 防疫一線最美戰“疫”足迹

3月8日,麗人節變成了出征日,54名隊員奔赴一線,此次任務是要在最短的時間内完成近15000人的核酸采集。采集隊伍中,年齡最大的分娩室護士王巍,平時患有高血壓,加之她的兒子在她閉環期間突然意外傷害造成右側尺骨鷹嘴骨折,急需她的照顧,這種情況,讓她焦急萬分,緻使她血壓突然升高,頭暈目眩,姐妹們很心疼她:“要不和上司請假吧?” 王巍說:“我是這個隊伍裡的一員,我是老大姐,那麼多孩子在看着我,她們都在拼命工作,我怎麼能當逃兵呢?我沒事,我能行!”

同心抗疫·巾帼紅 | 防疫一線最美戰“疫”足迹

透析科護士孫佳男,孩子才25個月,無人照看。她的母親又是剛剛腰椎術後不久,父親也因疫情滞留在了外地,家裡的這些狀況讓一向堅強的她流淚了,在家庭和工作之間,她最終仍選擇了堅持。她說:既然我是一名護士,加入了這支隊伍,我就必須完成使命,我會安排好家裡,一定堅持到最後!

同心抗疫·巾帼紅 | 防疫一線最美戰“疫”足迹

3月15日,核酸檢測工作從早上八點一直持續到下午五點多,疲憊的醫護人員剛要坐下來吃飯,又接到下鄉的任務。天空下起了大雪,道路泥濘,面屏上的雪花化成了水滴,鞋套走幾步就破爛不堪了。屯子戶數多,路不熟,四周黑漆漆的,18個人分成若幹小組,互相攙扶着一家一戶的采集。每到一家,就要指導消毒、普及隔離政策,交代網格員防護常識。為了保證安全,大家不能在屋裡,隻能在風雪中站着。大家分散在村子裡,通訊不暢通,18個人走完全村,已經是夜裡十一點多了。回到飯店,脫衣服的時候,褲腳是立着的,手腳都麻木了。

同心抗疫·巾帼紅 | 防疫一線最美戰“疫”足迹

每個這樣忙碌的夜晚,隻要一個隊員不歸隊,值守在醫院機關樓大學營的田豔軍副院長、護理部主任高影麗都是擔心不已。大家每次出任務歸來,都會有來自于張普院長的親切關懷!他用他的工資為大家送去物資,用溫暖的話語鼓勵着大家勇往直前!

同心抗疫·巾帼紅 | 防疫一線最美戰“疫”足迹

這支隊伍中讓人感動的故事太多太多,其中有一張樸實無華的照片特别讓人淚目。照片中,中醫科護士霍敏娜和她的女兒站在兩端,女兒思念母親,來工作現場看望卻不能相擁。

鏡頭聚集不到的地方,是無數個平凡的身影彙聚起的戰疫力量,她們“小家”放身後、“大家”扛肩上,每一份堅守都在用力地發光,将陰霾逐開,将黑暗照亮,有溫度也有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