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千元機市場“躺平”背後,是思路的巨變

盡管沖擊高端市場是每個手機廠商的核心目标,旗艦手機也是目前市面上最受關注的産品,但是根據中國信通院的消息,近些年來,除了4G低端手機仍在持續出貨中,5G手機向中低端推移的趨勢也逐漸顯現出來。在全世界每年數十億級别的出貨量中,占大部分的其實都是平時看起來不太起眼的中低端産品。

正因如此,手機廠商推出中低端手機的熱情正在越來越高。繼上個月真我V25、Redmi 10A接連釋出後,4月7日,榮耀舉行新品釋出會,正式推出了全新的Play系列新品——榮耀Play6T和榮耀Play6T Pro,其中榮耀Play6T Pro起售價1399元;榮耀Play6T起售價1199元,兩款産品都是非常典型的千元級入門産品。

有趣的是,雖然消費者們喜歡将百元級/千元級産品合稱為中低端産品,但是如今中低端産品的待遇卻截然不同。随着技術的進步,高端手機和中端手機的差距正在急劇縮小,很多中端手機的配置已經可以和上一代的旗艦機媲美。作為對比,很多網友表示,今年推出的入門手機在螢幕、處理器等核心配置上反而在處處縮水,稱其為“反向更新”似乎也不為過。

問題來了,近些年釋出的入門手機真的存在配置縮水的現象嗎?是哪些因素導緻廠商們作出了這樣的決定呢?

入門手機,不進反退?

想要搞清楚入門手機是否存在配置縮水的現象,那我們自然就得從最新釋出的入門手機開始下手。先來看看榮耀Play6T Pro,這款産品搭載了聯發科天玑810 5G處理器,采用6.7英寸90Hz LCD屏,FHD+分辨率;配備8MP前置鏡頭、48MP+2MP後置雙攝;内置4000mAh 電池,支援40W快充。

因為榮耀前兩代Play T系列産品都是4G手機,是以我們選擇價位相仿的榮耀Play系列5G入門手機作為對比。根據資料顯示,榮耀Play 4采用了聯發科天玑800 5G處理器,而榮耀Play 5則采用了聯發科天玑800U 5G處理器。性能方面,因為閹割了一個GPU核心,榮耀Play6T Pro搭載的天玑810居然是三款處理器中性能最差的。

再來看看榮耀Play6T,這款産品搭載了聯發科天玑700 5G處理器、采用6.7英寸 720P 90Hz LCD水滴屏;配備5MP前置鏡頭、13MP+2MP+2MP後置三攝;内置 5000mAh 電池,支援22.5W快充。

因為用上了5G處理器的緣故,榮耀Play6T理所當然地成為了近三代産品中性能最強的一款。不過,比起榮耀Play4T配備的挖孔屏,榮耀Play5T和榮耀Play6T配備的水滴屏都顯得掉價不少,而且得益于48MP的後置主攝加持,榮耀Play4T的影像能力也是三代産品中最強的。

當然,這種情況并不是榮耀特有的。去年,Redmi推出了Redmi Note 11系列,其中Redmi Note 11 5G不僅在處理器性能上不及前代産品Redmi Note 9 5G,而且主攝也從1/2寸的48MP主攝,縮水為1/2.76寸的三星JN1主攝,甚至價格還要貴上不少,同配置的兩款産品京東差價達到300元。

不難看出,對國産廠商而言,能夠拿出的産品亮點已經變得越來越少。這背後可能有着成本的考量,也有着硬體更新陷入瓶頸的尴尬,但不管怎麼說,配置“不進反退”,或将成為一段時間内入門手機新品的常态。

找準角度,另辟蹊徑

在看到詳細配置後,不少網友在社交媒體上吐槽道,這些新款入門手機幾乎一無是處,還不如購買舊款中端手機來得實惠。

對此,小雷認為,目前市面上的新款入門手機确實存在核心配置縮水的現象,最明顯的一點就是“處理器”以及“影像模組”的全面降級,但是這些産品并非一無是處,它們同樣有着屬于自己的可取之處,而它們的出現意味着整個手機行業入門産品線的集體轉型,這主要展現在以下兩大變化趨勢上。

1、降參數,升體驗

核心配置縮水,一方面是轉移成本,砍掉不太必要的配置,把節省下來的成本,用到更重要的地方;另一方面則是轉變觀念,擠掉硬體參數的水分,轉向更加實際的使用者體驗。

舉個例子,為了壓低起售價,以往的入門手機普遍會提供4+64GB/6+128GB起步的存儲規格,在軟體占用空間越來越大的情況下,這樣的“丐版”配置往往是不夠日常使用的。為此,榮耀play6T全系标配8GB大運存,提供8+128GB和8+256GB兩種超大存儲版本供使用者選擇,用比較主流的存儲配置來滿足大部分使用者的實際需求。

另一邊,realme也采取了同樣的産品戰略,今年三月份推出的真我V25标配了12+256GB大記憶體組合,而且僅提供了這一個配置,讓使用者可以随心所欲地存儲自己喜歡的音樂、視訊和照片。由此看來,推動千元5G手機大記憶體化,或許是國産廠商們找到的新方向。

2、輕配置,重質感

提起入門手機,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是大塑膠的後蓋,是大塑膠的邊框,還是大塑膠支架撐起來的螢幕呢。對于大部分消費者而言,入門手機基本就是“能用”的代名詞,基本上沒有人會強求外觀設計、産品質感、握持手感,畢竟價格低也不能過于要求什麼。

個人認為,Redmi Note 8 Pro算是第一個打破這種觀念的産品。盡管這款産品配備的聯發科G90T性能乏善可陳,遠不及當時同價位産品配備的骁龍730G/麒麟810,但是作為一款起步價不到1500元的入門手機,該機居然配備了四曲面玻璃機身,整機質感和同價位産品存在明顯差距,最終銷量表現十分出色。

在這之後,不管是配備素皮材質後蓋的真我Q2 Pro,還是配備AG磨砂玻璃後蓋的Redmi Note 11 Pro,基本都受到了這種理念的影響。在性能足以保證日用流暢的情況下,犧牲部分硬體配置的成本預算,以此來提升産品的質感,成為了部分入門手機的殺手锏。

是無奈之舉,也是主動出擊

從個人的角度來看,改變入門手機的産品政策,對于手機廠商而言既是一種無奈之舉,也是一種主動出擊。

一方面,受到疫情的影響,晶片、通信基帶等核心零部件都在面臨短缺以及漲價的情況,這也使得手機生産成本成倍上升。對于旗艦手機而言,這可能隻是少賺一點的問題,但是對于利潤單薄的入門手機而言,這一點點成本的提升,就很有可能把産品從盈利變成虧本銷售。

此前,一加中國區總裁李傑在接受采訪時曾經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行業目前的情況是中低端晶片很缺,反而是中高端晶片不太缺,這可能和高通、聯發科等晶片設計廠商的産能規劃有關。考慮到骁龍780G隻有一款手機能夠用上,天玑1100也屢次傳出停産的消息,對于部分廠商而言,他們可能不是不願意用更好的晶片,而是沒有更好的晶片可以用了。

另一方面,随着整個智能手機行業的競争白熱化,越來越多的中高端手機開始出現價位下沉的情況。在2000元以内,你不僅可以買到主打骁龍870+三星直屏+67W快充等核心配置的Redmi K40S,也可以買到主打骁龍870+5000mAh+65W閃充的真我GT Neo2,而這些都是近半年時間推出的新品手機。

在這種情況下,入門手機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須積極地開拓出屬于自己的特色賣點。比起一昧地提升産品性能,在維持原有續航優勢的情況下,提升産品質感、提高充電規格、标配超大存儲,這才是目标使用者想要看到的結果。在廠商的積極求變下,入門手機正在變得更加全面、更加好用,對于那些追求價格經濟實惠、産品穩定耐用的使用者來說顯然是一件好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