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家庭教育,原來我錯了這麼多

八一不知不覺已經三歲了,我本着他不哭鬧不生病健康就好的想法,希望他如此成長下去。在目前遇到的育兒問題時,由于受父母的影響,情不自禁地會用上父母對我教育時的方法,對他進行說教。由于我自身受教育的過程是在非打即罵中成長的,我就告知自己在八一成長的過程中要做到對他以交流溝通為主。

日常生活中我很少主動陪他玩耍,多是等他找我的時候才陪他玩耍。也導緻了他對媽媽親近,相反他和我的關系有一定的距離,而這個問題我一直有所察覺并沒有當回事,有時候還樂得清閑,覺得他自己玩耍就挺好。反而沒有認識到陪伴和互動交流的重要性,而這種狀态如此下去會影響到他的成長和我們父子之間的關系。當我倆獨處的時候,我盡可能做到不發脾氣,但是他的一些行為或者動作太過危險,總是忍不住發脾氣。每次發完脾氣過後覺得對他是一種傷害,不知道這種狀态會給他以後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最近八一上幼稚園了,由于幼稚園會布置功課認字需要錄視訊發給老師,其實我對一個才上幼稚園小小班隻有2歲半的孩子認漢字是挺反感的,他們的教學内容給我的感覺是非常糟糕的。由于錄視訊想要一個較好的版本而導緻次數過多的原因使得他不耐煩,放棄錄制。通常這種情況我會加重語氣或者搶過他正在玩的東西等這些不友好的行為,讓他感到不安而哭泣,也嘗試過誘導或者轉移注意力、激勵的方式,但是并不是每次都能達到目的。目前這個問題還沒有找到好的解決辦法,也一直在反思和想辦法去解決這種問題。

我突然意識到和他的相處存在了問題,而上一輩的經驗是吼叫或者打罵,我知道這并不是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他們也沒有過多的經驗讓我借鑒。我希望通過閱讀育兒和家庭教育方面的書,受到啟發或者是直接找到問題的解決辦法。開始在網上浏覽相關介紹的書,買了兩本推薦比較多的兩本書(父母的語言、抓狂兩三歲),父母的語言這本書我用了4天的時間讀完也做了重點圈畫和筆記。

書中的知識和理念讓我覺得自己對于育兒和家庭教育是多麼的無知,由于自己一些錯誤的思想觀念而導緻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錯失了很多關愛,有些認為對的觀點但不明白原因的也在其中找到了答案。之前隻知道對孩子要多稱贊,有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卻不知道這個稱贊也是有一定技巧的,稱贊分過程稱贊和結果稱贊。日常生活中我們對于八一的稱贊多是結果稱贊,一句簡單的你好棒呀就完事了。幾乎沒有過程稱贊,讀完這本書以後我開始使用過程稱贊,來培養他的成長型思維。

也開始反思在八一成長中因為我語言和行為問題,對他帶來或大或小的一些影響甚至可以了解為傷害,有些擔心或者說是害怕對他今後的成長造成一些不好的影響。現在時不時地也會回想我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教育方式的利弊,及一些親朋好友分享的育兒經驗再加上書中的内容進行總結,進而糾正自己一些錯誤的行為來避免以往問題的再次發生。例如之前和他的對話過于簡單,有時候對他的語言置之不理,而現在我開始進行自我調整語言内容、語氣,對他的呼喚做出積極的回應。下班回家後我也開始放下手機和他進行更多的互動交流、一起做遊戲等,給予他更多的關愛希望能修複和消除之前因為我一些不好行為給他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

一個家庭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水準會影響孩子受教育的水準、健康,但不會影響孩子獲得的關愛。下文是我從“父母的語言”一書中整理的一些重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從我們出生的第一天開始,就會有一些無法掌控的因素出現。父母根據自己的人生經驗對我們養育和教導,對我們整個人生有着揮之不去的影響。沒有一張日程表會告訴我們,人生的軌迹将如何行進。

家庭的語言環境是影響孩子智力、成長思維、意志力的重要因素。父母與孩子說話的數量及說話時的語氣是影響智力的關鍵因素之一,而父母使用建議提示型語言,是引導孩子進行獨立思考的關鍵。從長遠來看建議提示型相較于指令型更有助于孩子的自我調控,能夠讓孩子感受到了解與尊重。誇獎激勵型相較于打擊型更有助于孩子的信心建立,而誇獎激勵型分為過程稱贊和結果稱贊,相較于結果稱贊,過程稱贊更利于孩子成長,讓孩子在遇到挫折和困難時懂得堅持和更多的嘗試,形成較好的成長型思維。而這些因素是通過父母日常語言環境、教育方式來潛移默化影響而成的。

父母對孩子說話的數量及說話時的語氣是決定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因素。與孩子對話越多,使用的詞彙量越多,孩子的詞彙量增長也會越快。用不同類别的詞彙對孩子說話,以及家人在一起聊天的習慣對孩子的語言學習和智力發育都是有好處的。聽到的談話次數越多則擁有的詞彙量就會越多,大腦處理語言的速度也會越快,這一切取決于大腦被詞彙量滋養的情況。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孩子有時候在玩耍時會自言自語,而這種自言自語也叫自我對話,是大腦對接收的詞彙進行自我處理的一個過程。實際上預示着社交技能的進步和行為問題的減少。良好的早期語言環境對孩子的發展有積極影響,反之,惡劣的語言環境則産生消極的影響,消極的語言在孩子成長中,會給他們帶來很大的童年陰影并且很難克服,也會帶來一定的腦部損傷,這種損傷可能是暫時的也可能是永久的。

對孩子來說最适宜的成長環境是溫暖的、培育型的和積極回應的環境,孩子一生的學習、行為以及健康狀況都建立在與父母積極的互相回應的基礎上。孩子對事物的關注不是一層不變的,父母應該有意識地去觀察孩子在關注什麼,根據孩子不同的關注點進行互動交流,盡可能多的增加互動中所用語言的詞彙量,通過各種場景的和角色的變換,父母和孩子感受的不同來進行分享交流,來達到1、共情關注2、充分交流3、輪流談話的3T原則,給予孩子充分的引導和肯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