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滅城之災到涅槃重生:裡斯本大地震

作者:現代閱讀

1755年11月1日,發生在葡萄牙首都裡斯本的地震,是人類曆史上破壞性最大和死亡人數最多的地震之一,也是歐洲曆史上最大的地震。

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數高達10萬,随後爆發的海嘯和全城的大火,給裡斯本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嚴重削弱了葡萄牙的國力,葡萄牙帝國迅速走向衰落。

1755年11月1日,葡萄牙全國正沉浸在萬聖節的歡樂氣氛中,裡斯本城裡的人們都聚集到大大小小的教堂,祈禱天主的庇佑。華麗的巨型蠟燭被點燃在教堂的各個角落,寄寓着他們的虔誠之心。主教們在教堂宣讀着頌詞,信衆們默默祈禱……而這一片祥和很快變成了悲慘的哀号,一切都猝不及防,大地像風吹麥浪一樣晃動,裡斯本曆史上最悲慘的一天即将到來……

大地震

1755年的裡斯本大地震造成大約10萬人喪生。日後幸存者們在談起當時的地震狀況時,依舊驚悸于大地震的突然降臨。

教堂裡神像墜落,玻璃被震碎,巨型燭台倒塌,高高的穹頂轟然壓垮了正在祈禱的信衆,一切都在瞬間發生,讓人猝不及防。

室内的人們慌不擇路,瘋狂逃竄到空曠地區,而一幢幢倒塌的建築成了更多被壓死的人的墳墓。大地在開裂、陷落,很多逃至空曠地區的人又墜入裂開的地縫中。

地震共持續了五六分鐘,海邊也許才是安全的,也許乘船逃離裡斯本才是避開地震災難的更好辦法。懷着這樣救命稻草般的希望,驚慌失措的人流往港口邊湧去。可在那裡等待他們的,卻是伴随地震而來的海嘯。高達30米的海浪像移動的樓房,向着裡斯本海岸快速移動,剛剛到達海岸的地震幸存者們又被呼嘯而來的海嘯吞噬。巨大的海浪湧進裡斯本,城市低矮的地區都被海水淹沒。

剛剛經曆了地震的裡斯本城一片狼藉,可對這個已經頹敗不堪的城市殺傷力更大的,卻是震後席卷全城的火災。

遍布裡斯本的大大小小的教堂和市民的房屋中,都為慶祝萬聖節準備了蠟燭。而随着地震而晃動倒塌的燭台将廢墟中的易燃物點燃,城中竄動的火焰逐漸連成一片,巨大的火災迅速席卷全城,甚至洪水海嘯都沒能阻止火焰蹿漲的趨勢。

從滅城之災到涅槃重生:裡斯本大地震

在大地震中被毀壞的卡爾莫修道院

原本就在廢墟中無處落腳藏身的幸存者大量死于火災,裡斯本一家醫院的所有病人都被活活燒死。一些重要的檔案資料也被燒成灰燼,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遠航的相關資料就葬送于這場火災。

王宮在地震中也有一半的宮殿坍塌。而那天早晨,國王若澤一世在做完彌撒之後,召集貴族去裡斯本郊外舉行野餐聚會,才幸免于難。震後,若澤一世甚至不敢住在石砌的房子裡。

若澤一世

原本就貧弱不堪的葡萄牙經濟也因為這場大地震而遭到毀滅性打擊,國力一蹶不振,葡萄牙殖民帝國從此江河日下。許多葡萄牙紡織品零售商的财産被大火焚毀殆盡,而許多布匹都是他們從英國出口商那裡賒貸而來。曾經占據葡萄牙國際貿易重要地位的英國工廠,也在地震中遭到損毀,英商們為其在地震中的損失而叫苦不疊。

洪水淹沒了海關大廈,葡萄牙的國際貿易也像地震中的裡斯本城一樣,被嚴重動搖了。盡管英商們紛紛請求葡萄牙政府盡快重建海關大廈,恢複正常的國際貿易,但擺在葡萄牙政府面前的第一要務是赈濟災民。

面對滿目瘡痍的裡斯本,國王若澤一世甚至想要遷都。苦惱的他向首席大臣詢問,該如何應對災後的局面,首席大臣回答說:“妥善安葬死者,保全并安置生者。”

铿锵有力又直擊要害的回答,令若澤一世放心地将災後重建工作交給這個他信賴的大臣全權處理,他就是後來為世人所知的蓬巴爾侯爵。

震後重建

有着“改革者”稱号的若澤一世并不是一個有政治才能的君主,“改革者”稱号的由來,大部分都要歸功于首席大臣蓬巴爾侯爵的改革。

蓬巴爾侯爵

大地震後社會動蕩不安,各個階層都有不同的應對方式。許多富人們舉家離開葡萄牙,到國外去尋求安全的地方定居;一些人趁火打劫,搶奪财富或故意制造混亂,煽動群眾的不安情緒;工商業者在承受巨大損失後為重新運作工廠作準備;教會和貴族們在為災民們的安置工作四處奔走……而上司災後重建工作的重任,落在了蓬巴爾侯爵肩上。

他思忖,既然舊城大部分已埋葬在大地震中,那不如趁此機會進行重建,将新的裡斯本城打造成歐洲最好的城市。于是,漫長的裡斯本重建工作在蓬巴爾侯爵的上司下展開了,前後共持續了二十多年。

蓬巴爾首先派人滅掉裡斯本城中的大火,又下令組織救援隊搶救傷員,将地震中的死者全部搬運到幾艘大船上進行水葬,并派人清理城内的廢墟,防止暴發瘟疫。然後他調派軍隊駐紮在城郊維持秩序,防止居民四處逃竄。

搶救傷員

蓬巴爾還在裡斯本市中心立起幾個絞刑架,震懾那些想要趁火打劫的不法分子。幾十個在重建過程中搶劫的罪犯被處死,動蕩的局勢迅速安定下來。

蓬巴爾指令國内著名的設計師在一年内拿出震後新城的設計方案,要求全面又詳細地描繪出新裡斯本城的宏偉藍圖。一個嶄新的城市從王宮、政府辦公大樓,到居民街道、廁所均被事無巨細地統一規劃。

從滅城之災到涅槃重生:裡斯本大地震

震後破敗不堪的王宮被改成了後來裡斯本城标志性的巨型廣場,對國王忠心耿耿的蓬巴爾将若澤一世身着戎裝的騎馬雕像放在廣場中心最顯眼的位置,以紀念若澤一世對這座新城的貢獻。新的王宮、政府辦公大樓,以及城市的居民區和住宅區分布在廣場的四周。

統一訂制的木塔被用來做建立居民房的架構,這種木塔可以減輕地震對建築的摧毀力。街道、街燈、下水道的規格都被統一設計,建立的裡斯本城成為當時歐洲最先進的城市之一。

地震影響

這場大地震使葡萄牙帝國所遭受的損失無可挽回,帝國的輝煌随着裡斯本城的毀滅而一去不返,新的裡斯本城在廢墟上被重建。而意義遠超于此的,便是這場地震為科學和哲學方面帶來的深遠影響。

從滅城之災到涅槃重生:裡斯本大地震

在裡斯本大地震前,教會一直禁止對地震進行科學的研究和解讀。而教士們認為裡斯本大地震偏偏發生在萬聖節這一天是一種“天譴”,是上帝對裡斯本人的懲罰,這種解讀加劇了災後幸存者們的不安情緒。而與這種惡意的神學指責同時出現的,還有對于神學的質疑聲。

這場大地震造成的嚴重後果,使葡萄牙的皇家學會不得不開始對地震進行科學的研究。

蓬巴爾除了進行災後重建工作之外,還派人對裡斯本各個地區的地震情況進行調查,将地震的經過和結果詳細地記錄在案。因他所做的這項調查記錄工作,蓬巴爾甚至被視為現代地震學的先驅。

而這場地震也給了“現代地震學之父”的英國工程師約翰·米歇爾以研究靈感,促使他對地震的成因提出了更為科學的解釋。

不止如此,許多啟蒙運動的思想家們,如盧梭、康德、伏爾泰等,都對這場地震進行了探讨。關于地震的科學化研究因為這場大地震而被廣泛關注,進而推動了現代地震學的誕生和自然科學的發展。

從滅城之災到涅槃重生:裡斯本大地震

《現代閱讀》雜志推薦

石油工業出版社《看得見的世界史:葡萄牙》

主編:肖石忠

從滅城之災到涅槃重生:裡斯本大地震

《現代閱讀》雜志訂閱方式

● 全國各地郵局訂閱,郵發代号:18-16

●打開微信“支付”→城市服務→搜尋:中國郵政報刊訂閱→訂閱《現代閱讀》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