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舍伍德·安德森筆下20世紀初的美國:人人都想發财,都想獲得成功

舍伍德·安德森

舍伍德·安德森是20世紀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小城畸人》《雞蛋》,他是20世紀“世的界文壇的重要人物之一”。

舍伍德·安德森是一位大器晚成的美國作家,他早年經商,後來棄商從文。雖然起步較晚,但他在1919年《小鎮畸人》發表之後一舉成名,進而确立了他在美國文壇的地位。他極大地影響了包括威廉·福克納、海明威、托馬斯·伍爾夫以及後來的索爾·貝婁、約翰·厄普代克等一大批美國現當代作家,被譽為“我們這一代作家之父”。

舍伍德·安德森筆下20世紀初的美國:人人都想發财,都想獲得成功

《雞蛋》

《雞蛋》是舍伍德·安德森短篇小說集《雞蛋的勝利》中的主題篇,以“我”為第一人稱來進行書寫,以孩子的口吻講述了父親與雞蛋有關的艱難的創業曆程,講述了父親那絢麗多彩的“美國夢”。

父親原本是個質樸快樂的農民,是一個安于現狀、自得其樂的農場雇工。他有一匹自己的馬,每逢周六晚上,他便騎着馬去城裡酒吧和其他農場勞工歡聚享受。他們一邊喝酒,一邊高聲唱歌,十點鐘騎馬回家睡覺。

舍伍德·安德森筆下20世紀初的美國:人人都想發财,都想獲得成功

那時候,他沒想過要往上爬,日子過得挺悠閑自在的。這種生活本可以繼續,可就在父親35歲那年娶了“我”母親之後,生活發生了變化,我的母親是一位頗懂文化的女教師。第二年春天,“我”出生之後,父母開始變得雄心勃勃,希望通過經商發财,出人頭地。

父親在母親的提議下,辭工賣房,開始了他們的雄心勃勃。他們租了一塊10英畝的貧瘠土地建起了養雞場,開始了他們的養雞事業。然而,命運多舛,他們養的雞要麼病死,要麼在車輪下被壓得粉身碎骨。

舍伍德·安德森筆下20世紀初的美國:人人都想發财,都想獲得成功

結果十年辛苦勞動,不僅沒有發财,過度的操勞反而使得父親過早的謝頂和白發。最後雞場也破産了,他們的第一次奮鬥就這樣以失敗而告終。

不甘心失敗的父親,舉家遷到鎮裡,在鐵路對面開餐館。但生意冷清,門可羅雀。為了發财,或說受美國夢的誘惑,他變得近乎偏執瘋狂。為友善顧客,他和母親輪流休息以確定24小時營業。

舍伍德·安德森筆下20世紀初的美國:人人都想發财,都想獲得成功

為吸引顧客,他煞費苦心地表演與雞蛋有關的把戲,甚至想靠展出畸形雞來緻富。但顧客看着這些模樣怪異的雞,或不以為然,或厭惡不已,或拔腿就跑。當父親極力想挽留的一位重要客人也被他吓跑後,父親的夢想破滅了,他氣得恨不得把所有的雞蛋都摔碎,但最後又輕輕放下,撲在母親懷裡大哭。

舍伍德·安德森通過荒唐可笑的幽默手法來表現父親對美國夢的追求和破滅。對美國夢的追求者進行了幽默和辛辣的譏諷,表明了美國夢最終不可阻擋破滅的命運。

舍伍德·安德森筆下20世紀初的美國:人人都想發财,都想獲得成功

故事背景

19世紀末期,經過三四十年的發展,美國完成了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邁進了現代化工業國家的門檻。20世紀初期,美國經濟繼續增長,社會持續繁榮,财富大量增長,越來越多新富裕資産階級湧現。

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尤其是社會底層群眾,個個都壯志雄心,都認為隻要敢于冒險和奮鬥,隻要夠勤奮、夠努力,遵守社會普遍的規則,不論出身,就能夠出人頭地,能發财,人生獲得成功。

舍伍德·安德森筆下20世紀初的美國:人人都想發财,都想獲得成功

此時,美國整個社會都營造出一種人人都能賺大錢,人人都能出名的“美國夢”。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渴望成功、财富和社會地位。

為了擺脫貧賤的地位,他們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挑戰自我,闖蕩社會,以求實作自己的“美國夢”,獲得個人幸福。

但他們忽略了一個客觀現實,那就是随着經濟壟斷程度的不斷提高,社會财富越來越集中,資本的高度集中造成了嚴重的貧富懸殊,也導緻了各種社會沖突的不斷尖銳化和表面化。社會日益現實,階級差别和階級沖突日益加劇,小人物指望通過勤奮勞動發财緻富的希望愈顯渺茫,成功的可能性越來越小。

舍伍德·安德森筆下20世紀初的美國:人人都想發财,都想獲得成功

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使得社會越來越變态,人也越來越畸形。人們感到身不由己,總會受到異己力量的支配,人們感到科學、物質文明以及各種意識形态、社會組織在壓制着自己。個人自由遭到了扼殺,個性發展受到了阻撓。面對命運,他們顯得無能為力;面對生命,一切似乎早有定數。

工業社會的高度自動化使手工勞動越來越單一、機械,同時它切斷了人與人之間的聯系,人的手已淪為工業機器上的一個可以活動的零件,淪為機械工業的附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