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尤憲超:消費「玩具」的故事與意義 | 對話小興趣資深玩家①

作者:吳聲造物
尤憲超:消費「玩具」的故事與意義 | 對話小興趣資深玩家①

場景實驗室主編的新商業MOOK《LAUNCH首發03:小興趣商業》已于2022年3月上市。關注更「小」的興趣,我們試圖發現更細分的文化圈層和更多元的消費精神,以及從功能到體驗、從效率到品味的商業邏輯變化。

圍繞「小興趣的背後故事」,我們在2021年9月發起與三位不同興趣領域的資深玩家對話,話題包含:興趣如何從個人愛好發展到個人職業,圍繞興趣的消費觀念和生活方式變化,以及他們對于「小興趣商業」的看法。

今天帶來「對話小興趣資深玩家」系列的01篇。尤憲超是一名相聲演員,曾與高曉攀合作創立嘻哈包袱鋪。他同時是一位資深潮玩行家,曾創立「潮玩彙」,希望讓玩具成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

尤憲超:消費「玩具」的故事與意義 | 對話小興趣資深玩家①

Q=《LAUNCH首發》

A=尤憲超

Q:你對玩具的興趣是怎麼開始的?

A:這裡有一個小故事。五六年前我在崇文門搜秀大廈,看到一個全套的 「寵物小精靈」玩具。其實我家也有一大套,是打小從地攤上一個一個攢起來的,難得的是父母一直給我留着。當時看到裡面有幾款我沒有,就問老闆「能單賣嗎」,他說隻能全套賣,全套賣要2萬多。我就特别詫異,沒想到玩具市場價格「瘋漲」成這樣。後來我就開始主動關注,也重新找回對玩具的興趣。

尤憲超:消費「玩具」的故事與意義 | 對話小興趣資深玩家①

▲ 高達©圖源于UNSPLASH

剛開始買玩具都是買我認識的,變形金剛之類,而且不敢買太貴的。當我買的玩具開始有一定規模,就玩得越來越投入。偶爾發朋友圈分享,會有很多朋友主動來找我聊,我就發現身邊居然有很多玩玩具的人,也慢慢開始形成自己的圈子。随着時間和經驗的積累,會感覺自己越玩越“精”,越來越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Q:喜歡玩具帶來的生活方式變化有哪些?

A:玩玩具好在哪兒,我自己有幾個感受。我本身沒什麼不良愛好,但也一直攢不下錢,現在依然攢不下錢,但攢下來一堆「家當」。你估不出來它們到底值多少錢,但這些玩具的确實實在在地在你身邊陪着你。

我本身就是一個興趣驅動的人,最初說相聲也不是要把相聲作為職業,純粹是出于喜歡。現在也是,玩具基本成了我生活的主角,成立潮玩公司也是興趣自然而然發展成的。

Q:是否有玩具圈裡的獨立平台或者APP

A:主要還是私圈,目前還沒有一個把各方玩家聚集起來的所謂平台。就我個人的「圈子」形成來說,是先從玩玩具的朋友開始,然後發展到認識玩具商家,之後能找到出品方,就是開發玩具或者授權IP的品牌、工作室、藝術家,現在又發展到了工廠,算是打入了玩具産業鍊的最上遊。因為對玩具的興趣,自己身邊長出一個特别大的社交圈子。

Q:圍繞玩具的消費觀是怎樣的?

A:在我看來,玩具是每個人對他們腦海中的世界的具象化展現。了解玩具是沒有門檻的,你看到一個玩具覺得喜歡,但是說不上哪兒喜歡,那就是它跟你情感世界的共鳴。是以,我堅信玩具的生命力一定是持久的。

我自己玩玩具比較個人向,喜歡「老物」,也更關注藝術品和電影周邊,更看重它們背後的故事和意義,這些是玩具的生命力所在吧。

尤憲超:消費「玩具」的故事與意義 | 對話小興趣資深玩家①

▲ 瓦力形象來自《機器總動員》©圖源于pexels

Q:玩具領域有哪些值得關注的新品牌?

A:這個很難說,大衆熟悉的泡泡瑪特這類頭部品牌可能占到市場的很小一部分,而且更偏大衆品牌。其他絕大部分,是玩家圈子裡的很多獨幕喜劇牌。

但對于玩具品牌來說,數量和價值永遠是對立的。在我看來玩具不應該是批量化生産的,不是一堆泛泛的産品,而是需要獨特品味和内容價值。是以我說,賣玩具最成功的是麥當勞、肯德基,它們把玩具賣成了剛需。

尤憲超:消費「玩具」的故事與意義 | 對話小興趣資深玩家①

▲ 受訪者收藏的玩具©圖源于受訪者個人微網誌

Q:怎麼看待本期主題「小興趣商業」?

A:我們肯定能看到興趣裡的商業價值,玩具圈裡也已經有很多進入大衆視野的潮玩品牌。但我比較想強調的是,對于憑個人興趣創業這件事需要特别謹慎。個人将興趣商業化,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各種條件缺一不可。你的個人興趣适不适合在這個時代發展,以及某些興趣是否過于小衆、根本不具備商業化的前提,這些問題都需要想得很清楚。

聊到的其他話題

1.玩具與佛像

前陣子去馬未都老師那裡,特别去看了看他收藏的佛像,我突然覺得古代的佛像就是那個年代的「大IP」。大家家裡都會擺着,并不是一個實用性的東西,而是觀賞性、精神性的,與人們有着天然的情感聯系。佛像因為材質特殊,能長時間儲存下來,如果大家現在喜歡的大IP玩具,用類似的材料長時間儲存下來,也會擁有不同的時代意義。

尤憲超:消費「玩具」的故事與意義 | 對話小興趣資深玩家①

▲ 寶可夢捕捉器©圖源于pexels

2.玩具的商業化思考

玩具很難成為剛需,在商業模式上也不能去追求規模化。從内容上講,一定是把玩具裡的文化表達出來、産品化,使其進入大衆傳播的範圍。在商業化方面,我認為從玩具延展到家居用品是一個方向,更偏向以定制化的方式為愛好者提供解決方案。比如之前有個玩家特别喜歡皮卡丘,就通過我們采購了大量不同類型的皮卡丘玩具,擺放在自己家。這可能是一個行業趨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