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解惑丨文人作畫為何都愛題字

齊白石在金石書畫上都有很深的造詣,但他說:“我的詩詞要高于書畫雕刻”,充分顯示了其國學功底和自信。還有一位是國學大師啟功,他說自己“字不如畫,畫不如文物鑒定”。這些大家為何都這樣?筆者認為,藝術需要文化來支撐,到達一定的高度時,更需要文化去延伸,通過詩詞藝術和技巧藝術傳達思想、情感,家國情懷等,再加上品格的修養,才更能展現一位藝術家的精神财富。

自古以來,書法和詩詞最脫離不了關系。詩詞在書法中能更加暢快淋漓地表現出來,或奔放、或飄逸、或古樸,充分發揮了技巧藝術和文學藝術之美,這會使得其書法作品被後人崇拜。因為這不是簡單的書法,而是通過自身的文學藝術在技巧藝術上展現出來,兩者結合,相得益彰。

解惑丨文人作畫為何都愛題字

蘇轼《寒食帖》

蘇轼的代表作《黃州寒食詩帖》系元豐五年(1082)蘇轼因烏台詩案遭貶黃州時所寫詩兩首。詩句沉郁蒼涼而不失曠達,書法用筆、墨色也随着詩句語境的變化而變化,跌宕起伏,氣勢不凡而又一氣呵成,達到了“心手相暢”的幾近完美的境界:

其一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

卧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

其二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

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裡。

空庖煮寒菜,破竈燒濕葦。

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

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裡。

也拟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把這兩首詩放在蘇轼3000多首詩詞中,并非是上乘之作。而當作者換用另一種藝術形式——書法表達出來的時候,那淋漓多姿、意蘊豐厚的書法意象釀造出來的悲涼意境,遂使《黃州寒食詩帖》成為千古名作。像這樣的例子還有王羲之的《蘭亭序》、黃庭堅的詩書等等。

唐寅詩書畫兼善,三者交融,繪畫之餘,他題詩入畫,詩書畫三位一體,構成了布局更為完美,内容更為豐富的優美畫卷,題詩入畫後,繪畫的主題得以升華,意蘊得以擴充,其畫境尤具詩意,增強了畫之韻味,使觀者賞畫、品詩、觀書并舉,極大地增強了畫面的觀賞性;在為畫題詩時,又将繪畫技法溶于詩法之中,将繪畫的色彩、線條、布局用于題畫創作,建構了一幅幅五彩缤紛的詩中畫,他在題畫詩中構造畫境,并闖進畫面點綴風景,以“有我之境”顯“我在”精神,張揚了他的個性,成就了他獨特藝術追求,使觀者賞畫、品詩、觀書并舉,極大地增強了畫面的觀賞性。

解惑丨文人作畫為何都愛題字

齊白石《清白家風》

還說說湖湘的齊白石吧。他許多畫作都有題詩,似有通過詩來表達畫面中的不足之意或更淋漓地表達情感。如《不倒翁》題詩:“能供兒戲此翁乖,打倒休扶快起來。頭上齊眉紗帽黑,雖無肝膽有官階!烏紗白帽俨然官,不倒原來泥半團。将汝忽然來打破,通身何處有心肝?”如題《紫藤》:“半畝荒園久未耕,隻因天日失陰晴。旁人猶道山家好,屋角垂香發紫藤。”如題《白菜》:“朱門良肉在吾側,口中伸手何能得?是誰使我老民良,面皮變作青青色!”

通過這些,我們可以看到詩詞的魅力,我們也看到詩詞與書畫的結合,相輔相成。通過文字增強畫面感和畫外之音,通過畫用詩詞表達情感,起到了圖文并茂、聲情合一的效果,也表達了作者的思想與見解,起到了雙重藝術效果。

◎本文原載于《湖南日報》,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