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重「衝」100

作者:語料彙總

直衝(直沖),◆I一直沖闖,徑直朝前闖。○[茅盾]《子夜》一:“你看[丁醫生]的汽車就像救火車,直沖到客廳前。”◆II直對着。○[劉真]《春大姐》三:“[秀芳]就追進去了,[秀芳]直沖着[玉春]說:‘[玉春]姐!快來,我跟你商量個事!’”

折衝之臣(折沖之臣),◆謂忠勇之臣。○《漢書‧王尊傳》:“刺譏不憚將相,誅惡不避豪彊,誅不制之賊,解國家之憂,功著職修,威信不廢,誠國家爪牙之吏,折衝之臣。”○[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慕賢》:“[斛律明月],[齊]朝折衝之臣,無罪被誅,將士解體,[周]人始有吞[齊]之志。”

折衝(折沖),◆1.使敵人的戰車後撤。即制敵取勝。衝,沖車。戰車的一種。○《呂氏春秋‧召類》:“夫脩之於廟堂之上,而折衝乎千裡之外者,其司城[子罕]之謂乎?”[高誘]注:“衝,車。是以衝突敵之軍,能陷破之也……使欲攻己者折還其衝車於千裡之外,不敢來也。”○[唐][李邕]《鬥鴨賦》:“或離披以折衝,或奮振以前卻。”○[明][陸采]《懷香記‧受詔安邊》:“武有折衝之威,文懷經國之慮。”○[梁啟超]《變法通議‧論科舉》:“兵法有科,則多折衝之才矣。”◆2.交涉;談判。○[宋][蘇洵]《送石昌言為北使行》:“丈夫生不為將,得為使,折衝口舌之間,足矣。”○[清][崇彜]《道鹹以來朝野雜記》:“[耆相國]在[粵]東,與[英]人所訂條約,皆非當面折衝。”○[葉聖陶]《北上日記‧二月六日》:“校中正謀與[港]政府折沖,未知結果如何。”◆3.武官名。○[北魏]有折沖將軍。見《宋書‧柳元景傳》。○[隋]禁衛軍有折沖、果毅、武勇、雄武等郎將官。○[唐]有折沖都尉,全國各州有折沖府。見《通典‧職官十一》。

要衝(要沖),◆處在交通要道的形勝之地。○《後漢書‧傅燮傳》:“今[涼州]天下要衝,國家藩衛。”○[宋][嶽飛]《奏辭鎮南軍承宣使第三狀》:“況[九江]乃控扼之重地,連[武昌]為襟帶之要衝。”○[清][張尚瑗]《仙霞關》詩:“爾來文物盛[唐][宋],舟車衢信當要衝。”

刑衝(刑沖),◆星相術語。指地支中相妨害的兩類情況。刑:子刑卯,卯刑子,醜刑戌,戌刑未,未刑醜,寅刑巳,巳刑申,申刑寅,辰午酉亥自刑。沖:子午,醜未,寅申,卯酉,辰戌,巳亥。○[前蜀][杜光庭]《王讜修醮拜章詞》:“九曜迴臨照之災,三命息刑衝之厄。”

武衝(武沖),◆古代的一種戰車。又名沖車。○《六韜‧軍略》:“凡三軍有大事,莫不習用器械:攻城圍邑,則有轒轀臨衝……三軍行止,則有武衝大櫓,前後拒守。”

突衝(突沖),◆沖撞;猛沖。○[宋][周密]《癸辛雜識續集‧北方大車》:“蓋防其來車相遇,則預先為避。不然,恐有突衝之虞耳。”○[清][魏源]《聖武記》卷九:“[楊遇春]右軍據舊寨垣牆截拒,賊不能過,乃冒死突衝。”

天衝(天沖),◆星名。○《晉書‧天文志中》:“七曰天衝,出如人,蒼衣赤頭,不動。見則臣謀主,武卒發,天子亡。”

騰衝(騰沖),◆謂飛上天空。○[明][劉基]《題群龍圖》詩:“癡龍攀石身已癃,蚴蚪偃蹇欻騰衝。”

四衝六達(四沖六達),◆四通八達的要道。○[宋][陳師道]《徐州學記》:“[徐]地東近[齊][魯],北屬[趙][魏],南引[江][淮],西通[梁][宋],四衝六達之郊,南北之亢頸也。”

四衝八達(四沖八達),◆同“四衝六達”。◆[清][章學誠]《文史通義‧橫通》:“然通之為名,蓋取譬於道路。四衝八達,無不可至,謂之通也。”

四衝(四沖),◆控扼四方的要地。○《魏書‧崔楷傳》:“竊惟[殷州]地實四衝,居當五裂,西通長山,東漸巨野。”○[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一摺:“有我[荊州],乃四衝用武之地。”○[明][唐順之]《裕州均田碑記》:“今[方城山]在[裕州]境,山旁有[楚]壁壘斥堠雲。地故阻險,然四衝。西脅[武關],東挾[江][淮],北綰[河][洛],南隙[宛][鄧],四方輻輳。”

水衝(水沖),◆水流沖向之處。指水流的正面。○《漢書‧王尊傳》:“太守身當水衝,履咫尺之難,不避危殆,以安眾心。”○[宋][曾鞏]《黃河》:“有以為宜空水衝,以縱其決,穿漕渠以通其勢者。”○《宋史‧張問傳》:“[曹村]、[小吳]南北相直,而[曹村]當水衝,賴[小吳]隄薄,水溢北出,故南隄無患。”

首當其衝(首當其沖),◆處在沖要位置。比喻最先受到攻擊或遭遇災難。○《清史稿‧兵志九》:“[歐]艦東來,[粵東]首當其衝。”○[孫中山]《國民會議為解決中國內亂之法》:“[中國]每次有大亂,我總是首當其衝。”○[毛澤東]《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問題》第六章第一節:“大抵當敵人結束了他的戰略進攻,轉到了保守占領地的階段時,對於一切遊擊戰爭根據地的殘酷進攻的到來,是沒有疑義的,平原的遊擊根據地自將首當其沖。”

首衝(首沖),◆沖要之地。○[明][蔣一葵]《長安客話‧良鄉行》:“[良鄉]疆域甚狹……乃當天下朝貢首衝,差使浩繁,供億甚夥,民不堪命矣。”○[清][黃六鴻]《福惠全書‧蒞任‧稟帖贅說》:“[郯紅]為[東省]首衝。”

適當其衝(适當其沖),◆正好對着沖要。○[郭沫若]《北伐途次》二七:“適當其沖的是[葉挺]的獨立團,混戰了兩個鐘頭,算把出城的敵人通統殲滅了。”

身當其衝,◆受到某種勢力攻擊或承受某種災難。○《三國志·魏志·公孫瓒傳》“刻期兵至,舉火爲號”裴松之注引《獻帝春秋》:“蓋聞在昔衰周之世,僵屍流血,以爲不然,豈意今日,身當其衝。”○清錢謙益《祭都禦史曹公文》:“溯國論之翻覆,二十年餘,俯仰三變,而公皆身當其衝。”

切齒衝牙,◆咬牙努嘴。極端憤怒的樣子。○《敦煌變文集·降魔變文》:“六師聞請佛來住,心生忿怒,頰帳(脹)腮高,雙眉鬥竪,切齒衝牙,非常慘醋。”

前衝(前沖),◆1.向前沖擊。○[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海敘不遇》:“[緘]([周緘])嘗為《角觝賦》,略曰:‘前衝後敵,無非有力之人;左攫右挐,盡是用拳之手。’”◆2.前沿要沖。○[王闓運]《衡陽彭公行狀》:“[廣東]近[越南],又為[南海]前衝。”

氣衝牛鬥(氣沖牛鬥),◆形容怒氣、冤氣極盛。牛、鬥,牽牛星和北鬥星。○[元][高文秀]《澠池會》第四摺:“惱的我髮乍衝冠,怒的我氣衝牛鬥。”○[清][遯廬]《童子軍‧警鼓》:“你看那縣太爺啊,隻知道宦途兒,巧騁驊騮,那管甚劍埋冤,氣衝牛鬥。”◆補證條目■形容怒氣、冤氣極盛。牛、鬥,牽牛星和北鬥星。○賈平凹《臘月·正月》第一章:“說着氣沖牛鬥,打了二貝一個耳光。”

七衝門(七沖門),◆中醫學名詞。指消化系統中七個沖要之門。○《難經‧四十四難》:“唇為飛門,齒為戶門,會厭為吸門,胃為賁門,太倉下口為幽門,大腸、小腸會為闌門,下極為魄門,故曰七衝門也。”太倉,胃的別稱。下極,指肛門。

路衝(路沖),◆交通要道。○《魏書‧高祖孝文帝紀上》:“[靈丘郡]土既褊塉,又諸州路衝,官私所經。供費非一,往年巡行,見其勞瘁,可復民租調十五年。”

六衝(六衝),◆亦作“六沖”。◆陰陽家謂十二支中子與午相沖,卯與酉相沖,辰與戌相沖,醜與未相沖,寅與申相沖,巳與亥相沖。舊時選日家、星命家皆據以斷兇吉。

臨衝(臨沖),◆古代的兩種戰車。○《詩‧大雅‧皇矣》:“與爾臨衝,以伐[崇]墉。”○[孔穎達]疏:“臨者,在上臨下之名;衝者,從傍衝突之稱,故知二車不同,兵書有作臨車衝車之法,《墨子》有備衝之篇,知臨衝俱是車也。”○《六韜‧軍略》:“攻城圍邑則有轒轀臨衝。”參見“臨車”、“衝車”。

軍衝(軍沖),◆軍事要沖。○《後漢書‧隗囂傳》:“而[孺卿]以奔離之眾,拒要厄,當軍衝,視其形勢何如哉?”○《南史‧垣護之傳》:“﹝[齊高帝]﹞以為軍衝必在[壽春],非[崇祖]莫可為捍。”

交衝(交沖),◆謂交匯於要道。○[清][曹寅]《臥龍嶺》詩:“回首見長河,波濤正洶洶。晝夜逝不息,車馬紛交衝。”

擊衝(擊沖),◆撞擊。○[茅盾]《子夜》十四:“一片叫罵聲突然起來,又突然沒有,突然變成了人肉和竹木的擊沖,拍剌!拍剌!咬緊了牙齒的嘶叫,裂人心肝的號呼。”

灰飛衝素(灰飛沖素),◆謂節候更易。節氣至則葭灰飛動,沖開覆於律管口上之緹素。○《隋書‧律曆志上》:“每其月氣至,與律冥符,則灰飛衝素,散出于外。”參見“灰管”。

河衝(河沖),◆1.江河流水湍急處。○[漢][牟融]《理惑論》:“子之所謗,猶……側一掌以翳日光,舉土塊以塞[河]衝。”○《宋書‧河渠志三》:“知[河]衝之不可以軟堰禦,則又為決堰之計。”◆2.方言。小河。○《花城》1981年第2期:“星期天,父子五人就到附近的河水、水溝戽魚。”

過府衝州(過府沖州),◆行經了很多地方。形容旅途的漫長與跋涉的勞苦。○《水滸傳》第二二回:“兩個商量了,徑望[滄州]路上來。途中免不得登山涉水,過府衝州。”

飛衝(飛沖),◆古兵器名。沖車。○《墨子‧備城門》:“城上之備……飛衝、縣梁。”○[孫詒讓]間詁:“即衝車。○《韓非子‧八說》篇有‘距衝’。蓋二者攻守通用之。”參見“衝車”。

放衝(放沖),◆在麻將遊戲中,某一家打出的一張牌正好使另一家的牌和了,叫“放衝”。○[老舍]《四世同堂》二八:“[大赤包]給了胖子一點暗示,他說[日本]人打牌是誰放沖誰給錢。”

東衝西突(東沖西突),◆謂四處沖鋒突擊。○《三國演義》第七一回:“[曹操]見[雲]東衝西突,所向無前……奮然大怒,自領左右將士來趕[趙雲]。”○[魯迅]《南腔北調集‧“論語一年”》:“他([赫胥黎])以淵博的學識,警闢的文章,東沖西突,攻陷了自以為[亞當]和[夏娃]的子孫們的最後的保壘。”

東衝西決(東沖西決),◆形容洪水四處沖決泛濫。○[清][江藩]《漢學師承記‧胡渭》:“近日治[河],乃遏之使不得北,而南入於[淮],以便運耳。南行非[河]之本性,東衝西決,率無寧歲。”

當衝(當沖),◆在道路的沖要處。○[宋][王讜]《唐語林‧補遺四》:“[明皇]朝,海內殷贍,送葬者或當衝設祭。”亦指處于鬥爭的前列。○[魯迅]《書信集‧緻章廷謙》:“我常常當沖,至今沒有打倒,也可以說是每一戰鬥,在表面上大抵是勝利的。”

大衝(大沖),◆天文學術語。指火星離地球最近的時期,隔十五年到十七年重複一次,因為距地球近,這時火星顯得最亮。

衝注(沖注),◆指水流沖擊。○《舊唐書‧李昭德傳》:“司農卿[韋機]始移[中橋]置於[安眾坊]之左街,當[長夏門],都人甚以為便,因廢[利涉橋],所省萬計。然歲為[洛水]衝注,常勞治葺。”○[宋][範仲淹]《與中舍書》:“水災無可奈何,[杭州]隻是衝注,別無積水。”

衝州過府(沖州過府),◆見“衝州撞府”。

衝鬱(沖郁),◆謂積氣於中,沖口發聲。形容嘯聲撮口而出。○《文選‧成公綏<嘯賦>》:“響抑揚而潛轉,氣衝鬱而熛起。”○[呂向]注:“潛轉於唇齒之間,激氣衝口而出,其聲鬱然如焰起也。”

衝雨(沖雨),◆冒雨。○[唐][韓偓]《即目》詩:“須信閑人有忙事,早來衝雨覓漁師。”○[諸宗元]《雨中夜發上海》詩:“一夜奔車越六城,我行衝雨曉還晴。”

衝印,◆沖洗(膠卷)和印制(照片)。○《新民晚報》1988.12.12:“王、崔等人分别動用各自機關和自備裝置,翻拍沖印成4×6吋規格的淫穢彩色照片。”○《解放日報》2006.3.27:“數位技術給行業帶來的後果是,越來越多的數位照片直接電腦儲存,即便需要沖印也主要是數位沖印,傳統膠片彩擴沖印市場已日益萎縮。”

衝夜(沖夜),◆犯夜。違禁夜行。○《太平廣記》卷二四二引[唐][陸長源]《辨疑志‧蕭穎士》:“所見婦人從門牽驢入來,其店叟曰:‘何為衝夜?’曰:‘衝夜猶可,適被一害風措大,呼兒作野狐,合被唾殺。’其婦人乃店叟之女也。”○[宋][趙汝鐩]《翁媼嘆》詩:“百請幸聽去須臾,衝夜搥門誰叫呼?”

衝要(沖要),◆1.軍事或交通等方面的要地。○[晉][袁宏]《後漢紀‧靈帝紀下》:“今[涼州],天下之衝要,國家之蕃衛也。”○[北魏][酈道元]《水經注‧瓠子河》:“[顯宗]詔[樂浪]人[王景]治渠築堤,起自[滎陽],東至[千乘]一千餘裡,[景]乃防遏衝要,疏決壅積。”○[清][魏源]《聖武記》卷二:“﹝[吳三桂]﹞專制[滇]中十餘年,日練士馬,利器械,水陸衝要,遍置私人。”◆2.指地理位置或交通位置重要。○[金][劉迎]《修城行》:“不知地勢實衝要,東連[鄂渚]西[襄陽]。”○[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七章:“繁華安謐的[南京]城,隨着這一批示威學生的到來,仿佛敵人出現在城頭,沖要的馬路和街道,忽然密布了荷槍實彈的武裝崗哨。”◆3.比喻重要的事務或重要的職位。○[唐][劉知幾]《史通‧二體》:“至於賢士貞女,高才俊德,事當衝要者,必盱衡而備言。”○[浦起龍]通釋:“其人有關國政。”○[宋][範仲淹]《與韓魏公書》:“明公久於衝要,嚴君非晚,更望勉之!”[清][趙翼]《書劉慕陔守城事》詩:“繄茲應變才,衝要端可付。”

衝炎(沖炎),◆冒着炎熱。○[清][陳維崧]《春夏兩相期‧王家營客店排悶》詞:“何事衝炎,愛把軟紅塵踏。”

衝牙(沖牙),◆1.古代佩玉部件之一種。○《禮記‧玉藻》:“佩玉有衝牙。”○[孔穎達]疏:“凡佩玉必上繫於衡,下垂三道,穿以蠙珠,下端前後以縣於璜,中央下端縣以衝牙,動則衝牙前後觸璜而為聲。所觸之玉,其形似牙,故曰衝牙。”○[晉][潘嶽]《籍田賦》:“衝牙錚鎗,綃紈綷縩。”○[唐][溫庭筠]《開成五年隆冬自傷書懷一百韻》:“鳴玉鏘登降,衝牙響曳婁。”○[清][錢謙益]《松談閣印史歌為郭胤伯作》:“千官鶴立瞻負扆,衝牙雙瑀聲鏗鏘。”○[劉師培]《文說‧耀采》:“蓋渾噩之風既革,巍煥之運斯開,觀纁緅紺絳,織文有新組之華,琚瑀珩璜,衝牙葉雜佩之響,物固宜然,況於文乎?”◆2.狀如沖牙的齒輪。○《續資治通鑒‧元成宗大德二年》:“[守敬]嘗起水渾蓮、渾天漏,大小機輪凡二十有五,皆以刻木為衝牙,轉為撥擊。”

衝星(沖星),◆猶沖鬥。○[唐][王勃]《上明員外啟》:“詞條鬱霧,遙騰駕日之陰;辨鍔橫霜,直上衝星之氣。”○[唐][李乂]《故西臺侍郎上官公輓歌》:“顧日琴安在,衝星劍不留。”○[明][唐順之]《送莫子良擢第東歸》詩:“衝星看劍氣,逼歲換貂衣。”參見“衝鬥”。

衝心(沖心),◆觸動心境;動心。○《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六:“[燦若]聽了‘緊急家信’四字,一個衝心,忽思量着夢中言語,卻似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落。”○《儒林外史》第十四回:“他又見了幾個衝心的錢,這事纔得了。”

衝衛(沖衛),◆沖要的邊區。○《續資治通鑒‧宋太宗雍熙三年》:“[大名],[河朔]之衡衛,或暫駐鑾輅,揚言自將,以壯軍威者,策之中也。”

衝位(沖位),◆謂相抵觸的五行方位。如子對午,醜對未。

衝突(衝突),◆I1.沖襲;突擊。指近戰。○《後漢書‧劉虞傳》:“[瓚]乃簡募銳士數百人,因風縱火,直衝突之。”○[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渭水三》:“[操]與[馬超]隔[渭水],每渡[渭],輒為[超]騎所衝突。”○[宋][葉適]《開禧二年上寧宗皇帝第二劄子》:“臣伏睹[建炎]、[紹興]渡[江]之後,非不欲固守兩[淮]、[襄]、[漢],而虜人衝突無常,勢不暇及。”劉揆一《黃花崗之役‧黃興傳記》:“戰至距離相去二百米達時,敢死隊伏而不動;及[清]軍追至一百米達,乃奮起衝突,[清]軍死至三千餘人。”◆2.水流沖擊堤岸;亦謂水流奔突。[唐][元稹]《重誇州宅景色》詩:“為問[西州][羅剎]岸,濤頭衝突近何如?”[宋][蘇軾]《晁錯論》:“昔[禹]之治水,鑿[龍門],決[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蓋亦有潰冒衝突可畏之患,唯能前知其當然,事至不懼,而徐為之所,是以得至於成功。”○[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黔遊日記一》:“橋下水湧流兩崖石間,衝突甚急,南來大溪所不及也。”○[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一:“鹹水衝突而起,如[濟南]之[趵突泉]然。”◆3.直闖。[宋][何薳]《春渚紀聞‧罵胥詩對》:“郡有胥魁,其性剛悍,素為郡人所惡。偶以年勞出職,既府謝而出,躍馬還家,道逢道人,衝突而過。”○《東周列國志》第一回:“[宣王]在玉輦之上,打個眼瞇,忽見遠遠一輛小車,當面衝突而來。”○[清][昭槤]《嘯亭雜錄‧李壯烈戰績》:“官船釘疏闆薄,不能衝突波濤。”◆4.碰撞;沖撞。《魏書‧劉潔傳》:“此等習俗,放散日久,有似園中之鹿,急則衝突,緩之則定。”○[唐][柳宗元]《乞巧文》:“世途昏險,擬步如漆,左低右昂,鬥冒衝突。”○[魯迅]《且介亭雜文‧隔膜》:“核其情罪,較沖突儀仗為更重。”◆5.指冒犯。《古今小說‧鬧陰司司馬貌斷獄》:“﹝[司馬貌]﹞八歲縱筆成文,本郡舉他應神童,起送至京,因出言不遜,衝突了試官,打落下去。”◆6.爭執;爭鬥。[胡適]《在上海》:“我在[西一齋]做了班長,不免有時和學校辦事人沖突。”○[老舍]《月牙兒》:“看她那個樣兒,她不想跟我吵鬧,我更沒預備着跟她沖突。”◆7.猶沖突。[瞿秋白]《海上述林》卷上:“他們要求文學之中對於這種鬥爭的描寫,要能夠發露真正的社會動力和歷史的階級沖突。”○[趙樹理]《表明態度》:“近幾天村裏會議過多,因為時間沖突,武裝會議還沒有召開。”◆8.文藝理論術語。指現實生活中由於人們的立場觀點、思想感情、理想願望及利益等的不同而產生的沖突鬥爭在文學作品中的藝術反映。既包括人物與周圍環境的沖突,又包括特定環境下人物自身的沖突。沖突是作品構成情節的基礎,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9.心理學名詞。指兩個或兩個以上互相對立的需要同時存在而又處於沖突中的心理狀態。有內部需要與外部限制的沖突,外部需要之間的沖突和內部需要之間的沖突等。`12`◆II向前突出。○[明][蔣一葵]《長安客話‧古榆關》:“墩臺守望,雖鱗次櫛比,而柳柵沙溝,衝突道側,行旅患之。”

衝天大將軍(沖天大将軍),◆[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的稱號。○《新唐書‧黃巢傳》:“當此時,[巢]方圍[亳州]未下,[君長]弟[讓]率[仙芝]潰黨歸[巢],推[巢]為王,號‘衝天大將軍’。”

衝天(衝天),◆1.直向天空。○《史記‧天官書》:“﹝天狗星﹞所墮及,望之如火光炎炎衝天。”○[唐][黃巢]《賦菊》詩:“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明][劉基]《二鬼》歌:“驚起五百羅漢,半夜撥剌衝天飛。”◆2.比喻志氣超邁或情緒高漲而猛烈。○[唐][元稹]《酬盧秘書》詩:“偶有衝天氣,都無處世才。未容榮路穩,先踏禍機開。”○[丁玲]《團聚》二:“二兄弟,這位有着沖天的志氣的最聰明的一個,在父親失業之後便找到一個頗好的職業。”如:幹勁沖天;怒氣沖天。3.謂向最高統治者告發。○[歐陽予倩]《忠王李秀成》第四幕:“這些我都有真憑實據。如果他們要存心跟[忠王]作對,[賴文洪]拼着性命不要,就跟他沖天。”

衝騰(沖騰),◆猶升騰。○[葉挺]《囚歌》:“我隻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火沖騰,把這活棺材和我一齊燒掉。”

衝水(沖水),◆1.重要水道。○《管子‧度地》:“隄防可衣者衣之,衝水可據者據之。”◆2.逢到水道。○[唐][黃滔]《塞上》詩:“衝水路從冰解斷,踰城人到月明歸。”

衝術,◆即大道。○《墨子·号令》:“因城中裡爲八部,部一吏,吏各從四人,以行衝術及裡中。”○睡虎地秦墓竹簡《法律答問》:“有賊殺傷人衝術,偕旁人不援,百步中比壄(野),當貲二甲。”

衝殺(沖殺),◆邊沖邊殺。○《水滸傳》第一○五回:“東有[張青]、[瓊英],西有[孫安]、[卞祥],各領兵將衝殺過來,賊兵大敗虧輸。”○[謝雪疇]《“老虎團”的結局》:“滿莊上,都是我們的人在喊叫,在沖殺。”

衝塞(沖塞),◆I1.沖積淤塞。○[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濟水一》:“[大河]衝塞,侵齧[金堤]。”◆2.猶鬱結。[夏衍]《心防》第一幕:“沖塞起來的感情,阻住了他的話,講得斷斷續續。”◆II要塞。○[宋][蘇舜欽]《上範希文書》:“扼其衝塞,絕其牙市,閉之沙漠之外。”

衝日(沖日),◆天文學名詞。謂外行星運行到與地球太陽成一直線。○《清史稿‧時憲志三》:“土星行次輪會日,衝日各五十七次。”○《清史稿‧時憲志三》:“[明][萬曆]間,西人[第谷]測木星三次衝日。”

衝熱,◆冒着炎熱。○《敦煌變文集·燕子賦》:“使人遠來衝熱,且向窟裏逐涼。”

衝然(衝然),◆突出貌。○《莊子‧天道》:“而(汝)容崖然,而目衝然,而顙頯然,而口闞然,而狀義然,似繫馬而止也。”○[唐][柳宗元]《鈷鉧潭西小丘記》:“其衝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羆之登於山。”

衝氣(衝氣),◆五行之氣相沖克者互為“衝氣”。○《漢書‧五行志中之上》:“凡貌傷者病木氣,木氣病則金沴之。衝氣相通也。”參見“衝剋”。

衝破(沖破),◆1.猶突破;沖決。○[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二:“蓋水安流渾而為一,則其色紺碧;一遇擊搏,衝破水面,噴濺而起者,其色如珂,如雪,如躍冶之銀。”○[峻青]《馬石山上》:“山坡上面,傳來了一陣奇怪的聲音,在狂風怒吼的樹下,他斷不定這是一種什麼聲音,像洪水沖破了堤岸,又像暴雨橫掃着山野。”◆2.比喻打破限制。○[毛澤東]《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政策‧目前政治形勢的特點》:“但學生運動要得到持久性,要沖破賣國賊的戒嚴令,警察、偵探、學棍、法西斯蒂的破壞和屠殺政策,隻有和勞工、農民、兵士的鬥爭配合起來,才有可能。”◆3.謂突然撞見而揭穿秘密。○[清][吳炳]《療妒羹‧假醋》:“相公連宵呼畫,指望一遇遊魂。先遣[小青]往賺,奴家卻隨後衝破,翻轉臉皮假意發作,看他作何狀態!”

衝排(沖排),◆猶排除。○《雲笈七籤》卷六十:“諸門嚥氣,皆先入腸中衝排滓穢,經三五七日後方達食脈。”

衝泥(沖泥),◆謂踏泥而行,不避雨雪。○[唐][杜甫]《崔評事弟許迎不到走筆戲簡》詩:“虛疑皓首衝泥怯,實少銀鞍傍險行。”○[宋][蘇軾]《是日宿水陸寺寄北山清順僧》詩之二:“披榛覓路衝泥入,洗足關門聽雨眠。”○[明][文徵明]《同王履約過道復東堂邀道復履約同作》詩:“推脫塵緣意緒佳,衝泥先到故人家。”○[清][王士禛]《答謝方山》詩:“酒車冒雪遠衝泥,尺素殷勤[謝傅]題。”

衝脈(沖脈),◆中醫學名詞。人身十二經脈以外的奇經八脈之一。○《素問‧骨空論》:“衝脈者,起於氣街,並少陰之經,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王冰]注:“氣街者,穴名也,在毛際兩傍鼠鼷上,同身寸之一寸也。”一說,自氣街起上行,直到咽喉口唇。○《靈樞經‧五音五味》:“衝脈、任脈,皆起於胞中,上循背裏,為經絡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會於咽喉,別而絡唇口。”

衝隆(沖隆),◆古兵車名。○《淮南子‧兵略訓》:“故攻不待衝隆、雲梯而城拔,戰不至交兵接刃而敵破,明於必勝之攻也。”○[漢][桓寬]《鹽鐵論‧論勇》:“[陳勝]無士民之資,甲兵之用,鉏耰棘橿,以破衝隆。”

衝流(沖流),◆謂聲由口出,連續不斷。○《文選‧成公綏<嘯賦>》:“故能因形創聲,隨事造曲,應物無窮,機發響速,怫鬱衝流,參譚雲屬,若離若合,將絕復續。”○[呂延濟]注:“怫鬱衝流,參譚雲屬,皆謂聲多而相連貌。”

衝浪運動(沖浪運動),◆運動員站立在沖浪闆上,或利用腹闆、跪闆、充氣的橡皮墊、劃艇、皮艇等駕馭海浪的一項水上運動。

衝浪(沖浪),◆見“衝風破浪”。◆補義條目■比喻盡情盡興地做某事。○《人民日報》1997.5.14:“當你通過聯網的電腦在國際網際網路上惬意地沖浪浏覽的時候,你是否真的感到數字化生活已經來臨了?”○《浙江日報》2006.3.31:“他們既能夠沖浪于商海,深切了解業主的商業需求,又能夠靜心于書房和設計室,從傳統文化的底蘊中提煉自己的個性。”

衝口而出(沖口而出),◆謂不加思索說出口來。○[宋][蘇軾]《跋歐陽公書》:“此數十紙,皆[文忠公]衝口而出,縱手而成,初不加意者也。”○[清][阮葵生]《茶餘客話》卷一:“﹝[高念東]﹞生平遇宴飲賦詩,必擇坐客一人代書,歌行近體衝口而出,如宿搆,執筆者幾腕脫。”○[朱自清]《論老實話》:“生了氣或翻了臉,罵起人來,沖口而出,自然也多直言,真話,老實話。”亦省作“衝口”。○[宋][蘇軾]《重寄》詩:“好詩衝口誰能擇,俗子癡人未遣聞。”○[巴金]《秋》四:“‘豈但天空,如果我有翅膀,我連天邊也要飛去。’[淑華]沖口答道。”

衝口(沖口),◆見“衝口而出”。

衝軍(沖軍),◆突擊的軍隊。○《六韜‧敵強》:“引兵深入諸侯之地,與敵人衝軍相當,敵眾我寡,敵強我弱,敵人夜來或攻我左,或攻我右,三軍震動,吾欲以戰則勝,以守則固,為之奈何?”

衝決(衝決),◆1.謂水突破堤防。○[宋][莊季裕]《雞肋編》卷下:“丙辰歲,[青][黃]二原又發洪水,衝決尤甚。”○[明][蔣一葵]《長安客話‧渾河》:“是秋館課,閣臣即以‘駕幸[石景山],臨觀[渾河]水勢,念[黃河]時有衝決,諭輔臣經理須要得人’命題。”○[清][魏源]《籌河篇下》:“[沁水]濁悍衝決,使北行入[運],則[衛輝]必有昏墊之虞。”◆2.指因被水沖而塌陷。○《明史‧沈一貫傳》:“帝留戶部[陳蕖],兵部[田樂],而以祖陵衝決,削工部[楊一魁]籍。”◆3.比喻突破束縛。○[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他們將沖決一切束縛他們的羅網,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秦牧]《中國紅場的旗幟》:“他號召青年:沖決過去歷史之羅網,破壞陳腐學說之囹圄。”

衝境(沖境),◆沖要之地;交通發達地區。○[清][黃六鴻]《福惠全書‧蒞任‧待遊客》:“若地當衝境,便道經過,祇費寸牋半刺。”

衝降(沖降),◆即沖隆。○《淮南子‧泰族訓》:“故守不待渠塹而固,攻不待衝降而拔,得賢之與失賢也。”○[于鬯]《香草續校書‧淮南子》:“隆即諧降聲,降即可讀為隆。”參見“衝隆”。

衝減,◆抵沖使減少。○《北京日報》1981.8.6:“另外,增加收入不沖減成本的部分,按收入金額10%提獎。”○《解放日報》2007.9.29:“通過市場化手段加速擴容,可以适當沖減市場資金流動性過剩。”

衝擊(衝擊),◆1.沖殺進擊。指肉搏戰鬥。○《舊唐書‧李嗣業傳》:“[嗣業]每持大棒衝擊,賊眾披靡,所向無敵。”○《水滸傳》第一○九回:“前軍先鋒[劉以敬]、[上官義]驟馬驅兵,便來衝擊。”○《清史稿‧敬謹莊親王尼堪傳》:“[尼堪]督諸將縱橫衝擊,陷淖中,矢盡,拔刀戰,力竭,歿於陣。”◆2.沖撞碰擊。多指風威水勢。○[宋][蘇轍]《禦風辭》:“[子列子]行禦風,風起蓬蓬……衝擊隙穴,震蕩宇宙,披拂草木,奮厲江海,強者必折,弱者必從。”○[清][吳偉業]《礬清湖》詩序:“[太湖]居吾郡之北,有大山衝擊,風濤湍悍。”○[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沉沉的黑夜,海憤怒地沖擊着巖石,發出驚心動魄然而又單調寂寞的聲響。”◆3.比喻大的觸動。○[巴金]《除惡務盡》:“一個長期關在書房裏的人一下子來到革命大家庭,精神上的沖擊不用說是很大的。”◆4.沖犯攻擊。指精神上的刺激,肉體上的傷害。○[逯斐]《舞臺上下》:“運動初期,[馬甫]受到群眾沖擊。”○《解放日報》1984.6.30:“這個縣有不少知識分子在十年動亂中受過沖擊。”

衝機(沖機),◆古戰具。沖車和雲梯。機,械,雲梯之屬。○《六韜‧發啟》:“與人同病相救,同情相成,同惡相助,同好相趨,故無甲兵而勝,無衝機而攻,無溝塹而守。”

衝會(沖會),◆1.猶要沖。指重要道路會合之所。○[宋][王得臣]《麈史‧諧謔》:“都城[相國寺]最據衝會,每月朔、望、三、八日即開。伎巧百工列肆,罔有不集;四方珍異之物,悉萃其間。因號[相國寺]為破贓所。”◆2.猶交匯,會聚。○《明史‧陳瑄傳》:“[嘉定]瀕海地,江流衝會,海舟停泊於此,無高山大陵可依。”

衝寒(沖寒),◆冒着寒冷。○[唐][杜甫]《小至》詩:“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清][錢謙益]《入朝有作呈詞館諸公》詩:“朝朝待漏侍金輿,往往衝寒對玉除。”○[朱自清]《別》:“晚上最後一班車來了,他們終于沒有來。他惱了,沒精打彩地沖寒而回。”

衝冠(沖冠),◆謂頭髮上指把帽子沖起。形容極為憤怒。語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髮上衝冠。”○[南朝][梁]徐悱《古意酬到長史溉登琅玡城》詩:“少年負壯氣,耿介立衝冠。懷紀[燕山]石,思開九谷丸。”○[隋煬帝]《白馬篇》:“衝冠入死地,攘臂越金湯。”○[宋][王禹偁]《擬李靖破頡利可汗露布》:“謀臣為之切齒,壯士為之衝冠。”○[黃節]《宴集桃李花下》詩:“丈夫拊髀驚,衝冠裂目眥。”

衝管(沖管),◆方言。扁擔的一種。○[陳世旭]《路漫漫》一:“要把穩啊!不要弄得沖管桃水兩頭塌,竹籃打水一場空。”原注:“沖管,一種兩頭包鐵的用來挑柴的扁擔。”

衝改(沖改),◆1.[宋]代公文習用語‧猶言抵觸違反。○[宋][範仲淹]《奏乞重定三班審官院流內銓條貫》:“自祖宗以來,條貫極多,逐旋衝改,久不刪定,主判臣僚,卒難詳悉。”○《宋史‧徽宗紀四》:“辛巳,詔自今衝改[元豐]法制,論以大不恭。”◆2.引申為修改。○《續資治通鑒‧宋孝宗淳熙元年》:“緣臣僚申明衝改,前後不一。率多出私意,徇人情。”

衝風破浪(沖風破浪),◆形容在水道中迅猛前進。○[鄭觀應]《盛世危言‧海防上》:“昔日之艟艨樓船,不敵今日之鐵甲飛輪衝風破浪也。”亦省作“衝浪”。○[明][陳汝元]《金蓮記‧偕計》:“況因[麟][紱]兩兒觀光上國,故此鷁舟千裡,衝浪長江。”

衝風(沖風),◆1.暴風;猛烈的風。○《楚辭‧九歌‧河伯》:“與女遊兮九河,衝風起兮橫波。”○《史記‧韓長孺列傳》:“且強弩之極,矢不能穿[魯]縞;衝風之末,力不能漂鴻毛。”○[晉][葛洪]《抱樸子‧知止》:“可謂善料微景於形外,覿堅冰於未霜,徙薪曲突於方熾之火,纚舟弭楫於衝風之前。”○《北齊書‧慕容儼傳》:“須臾,衝風欻起,驚濤湧激,漂斷荻洪。”○[唐][杜甫]《枯柟》詩:“涷雨落流膠,衝風奪佳氣。”◆2.頂着風;冒着風。○[宋][梅堯臣]《西湖對雪》詩:“著物偏能積,衝風不得還。”○[清][錢謙益]《乙醜五月削籍南還》詩之九:“單舸衝風滯[楚州],[淮陰]南下又無舟。”○[清][何耳]《燕臺竹枝詞‧硬麵餑餑》:“深夜誰家和麵起,衝風喚賣一聲聲。”

衝犯(衝犯),◆1.沖冒,觸犯。○[宋][蘇軾]《策別十六》:“農夫小民,盛夏力作,而窮冬暴露,其筋骸之所衝犯,肌膚之所浸漬,輕霜露而狎風雨,是故寒暑不能為之毒。”◆2.猶進犯。○《古今小說‧楊八老越國奇逢》:“倭寇生發,沿海搶劫,各州縣地方,須用心巡警,以防衝犯。”參見“衝冒”。3.猶冒犯,沖撞。○[吳祖光]《闖江湖》:“沖犯了這幾位爺,招災惹禍,可了不得!”◆4.舊時一種迷信說法,謂五行相沖克。○[沈從文]《貴生》:“大家都知道花轎已進營盤大門,一些人雖怕沖犯,也顧不及了,都趕過去看熱鬧。”○[李劼人]《死水微瀾》第五部分九:“又叫三老爺查一查,有無沖犯?三老爺經大小姐囑咐過,隻好把子醜寅卯隨便推算了一下了事。”◆補證條目■猶冒犯;沖撞。○明無名氏《鳴鳳記·鄢趙争寵》:“〔小生〕我師父聞忠臣林潤遠使雲南,恐他嵐瘴,特往護持他去了。〔醜〕那個林潤?〔淨〕就是向時衝犯東樓的小鬼頭兒。”

衝發(沖發),◆突然而起。○《後漢書‧皇甫嵩朱俊傳贊》:“黃妖衝發,[嵩]乃奮鉞,孰是振旅,不居不伐。”

衝鬥(沖鬥),◆[晉]司空[張華],望見鬥牛之間常有紫氣,問之道術家[雷煥]。○[煥]謂寶劍之精,上徹於天,其地當在[豫章豐城]間。因補[煥]為[豐城]令,掘地果得龍泉、太阿兩寶劍。見《晉書‧張華傳》。後因以“衝鬥”比喻人的志氣超邁或才華英發。○[唐][駱賓王]《幽縶書情通簡知己》詩:“有氣還衝鬥,無時會鑿壞。”○[唐][劉禹錫]《望賦》:“諒衝鬥兮誰見,伊戴盆兮何望。”○[宋][王禹偁]《賦得南山行送馮中允之辛谷冶按獄》詩:“是何[屈子]不知己,衝鬥太阿教補履。”

衝動(沖動),◆1.誘動;挑動。○[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三摺:“小[閒]!我這等打扮,可衝動得那廝麼?”[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三摺:“休說別的,隻這一套衣服也衝動他。”○[範文瀾]《中國近代史》第六章第七節:“[日本]爭得先著,三國落後了,[沙俄]大受沖動。”◆2.沖擊撼動。○《水滸傳》第九五回:“霎時有無數兵將,從西飛殺過來,早把[宋]兵衝動。”○《東周列國志》第九回:“[陳]兵原無鬥志,即時奔散,反將[周]兵衝動。○[周公黑肩]阻遏不住,大敗而走。”○[瞿秋白]《赤都心史》二五:“智識階級問題、農民問題,經怒潮洶湧的‘十月革命’沖動了根底,正在自然傾向於解決。”◆3.感情特別強烈,理性控制很薄弱的心理現象。○[曹禺]《雷雨》第二幕:“你忘了,那是我年輕,我一時沖動,說出來這樣胡塗的話。”○[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一章:“她發覺由於自己易沖動,不冷靜的性格,給她繼續留在[宋]家造成很大的困難。”◆4.猶轟動。○[黃遠庸]《無理想無解決無希望之政治》一:“最近政界之衝動人物,莫過於[岑春煖]。”

衝蕩(衝蕩),◆見“衝盪”。

衝打(沖打),◆沖擊攻打。○[沙汀]《記賀龍》:“老八路真了不起,一時鑽在鬼子當中沖打,一時又爬上樹,架起機槍射擊起來。”

衝刺(沖刺),◆體育運動術語。指賽跑臨近終點時突然加速向前猛沖。○[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五九:“一輛黑色的林肯牌汽車遠遠從[衡山路]疾駛而來,好像長跑運動員跑到最後一圈,快接近終點,把渾身的勁都拿出來,加快了速度,向終點沖刺似的。”◆補義條目■比喻在接近成功的時刻作最大的努力。○《文彙報》1987.3.17:“讓上海部分市民‘七一’前喝上清潔自來水,浦江引水一期工程進行最後沖刺。”○《解放日報》2007.4.3:“昨天下午,一列以‘藍色暢想’為基調的軌道交通8号線地鐵列車,從位于楊浦區的殷行停車場出發,沿市光路站---鞍山路站駛上正線,開始進行國内首次引進的‘無線CBTC信号系統’的動态聯調。這标志着計劃年内實作營運的8号線一期工程,已經進入到最後沖刺階段。”

衝床(沖床),◆用沖壓方法使金屬闆成形或在金屬闆上打眼的加工機器。

衝衝(衝衝),◆1.行貌;往來不絕貌。○[漢][揚雄]《法言‧問明》:“如庸行翳路,衝衝而活,君子不貴也。”○[汪榮寶]義疏:“衝衝而活,謂行無趨向,隨眾往來,罔知生也。”○[宋][蘇舜欽]《寄題豐樂亭》詩:“把酒謝白雲,援琴對孤松。境清豈俗到,世路徒衝衝。”◆2.心神不定貌。○[漢][焦贛]《易林‧鹹之坤》:“心惡來怪,衝衝何懼。”○[南朝][梁][何遜]《七召》:“神忽忽而若忘,意衝衝而不定。”◆3.多貌;濃重貌。○[唐][李商隱]《李肱所遺畫松詩書兩紙得四十一韻》:“燕雀固寂寂,霧露常衝衝。”

衝陳(沖陳),◆1.利用戰車沖擊的陣勢。○《六韜‧鳥雲澤兵》:“凡用兵之大要,當敵臨戰,必置衝陳,便兵所處,然後以車騎分為鳥雲之陳,此用兵之奇也。”◆2.沖擊敵方戰陣。○《資治通鑒‧晉康帝建元二年》:“[翰]自出衝陳,[涉夜幹]出應之,[慕容霸]從傍邀擊,遂斬[涉夜幹]。”

衝車(沖車),◆古兵車名。用以沖城攻堅。○《六韜‧軍用》:“大扶胥衝車三十六乘,螳螂武士共載,可以擊縱橫,可以敗強敵。”舊注:“扶胥,車上之蔽。衝車,從旁衝擊者也。”○《淮南子‧覽冥訓》:“大衝車,高重京。”○[高誘]注:“衝車,大鐵著其轅端,馬被甲,車被兵,是以衝于敵城也。”○《舊唐書‧西戎傳‧高昌》:“﹝[侯君集]﹞又命諸軍引衝車拋車以逼之,飛石雨下,城中大懼。”○《三國演義》第九七回:“[孔明]大怒曰:‘汝燒吾雲梯,吾卻用衝車之法。’於是連夜安排下衝車。”○[清][錢謙益]《疊前韻答何三季穆》:“衝車格格馬蕭蕭,天下徵兵盡度[遼]。”

衝波(沖波),◆1.激浪;大波。○[晉][陸機]《演連珠》之三九:“臣聞衝波安流,則龍舟不能以漂;震風洞發,則夏屋有時而傾。”○[唐][李白]《蜀道難》詩:“上有六龍迴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明][劉基]《寄江西黃伯善兄弟》歌:“我思美人,乃在[洞庭]之陽,[彭蠡]之陰,衝波亙天三百裡,離恨比之應更深。”○[清][朱彜尊]《李檢討澄中惠鮮鰒魚賦謝》詩:“俄而投衝波,若勇士赴難。”◆2.沖破波浪。○《三國志‧蜀志‧譙周傳》:“若乃奇變縱橫,出入無間,衝波截轍,超谷越山,不由舟楫而濟[盟津]者,我愚子也,實所不及。”○[明][李贄]《解經文》:“望塵奔逸之妄相,日夕奔趣於身外,如衝波逐浪,無有停止。”○[王闓運]《與曾侍郎言兵事書》:“駕航衝波,陵濤馳驅,以合[江]南之軍。”

兵衝(兵沖),◆軍事要沖。○《後漢書‧荀彧傳》:“[潁川],四戰之地也。天下有變,常為兵衝。”○《南史‧柳元景傳》:“[夏口]是兵衝要地。”○[清][魏源]《聖武記》卷二:“以[衡州]當兵衝,自[長沙]徙都之。”

邊衝(邊沖),◆邊疆的要沖、重鎮。○[宋][王珪]《除程戡安武軍節度使制》:“肆篡休於皇緒,適留寄於邊衝,空深寤寐之思,且重安危之倚。”

八衝(八沖),◆1.泛指要沖之地。○[晉][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雍][益]二州,順流而東;[青][徐]戰士,列江而西:[荊]、[揚]、[兗]、[豫],爭驅八衝;征東甲卒,虎步[秣陵]。”◆2.指通衢。○[宋][龔頤正]《芥隱筆記‧擲火萬裡流鈴八沖》:“‘擲火萬裡’,亦用《度人經》‘擲火萬裡流鈴八衝’之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