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彭博社竟“教育”起中國網友,妄稱其愛國言論損害中國海外形象

作者:觀察者網

(觀察者網訊)西方媒體妖魔化中國的又一“大作”問世。當地時間4月6日,慣常愛給中國扣上各種莫須有帽子的美國媒體彭博社,這次煞有其事地“教育”起了中國愛國網友。

其文章内容無端批評中國網友愛國、“反美”等言論和輿論趨勢,損害了中國正在對外塑造的和善低調、負責任的大國形象,還高高在上地“指導”起中國政府應嚴格管理這些網友在社交媒體上釋出的所謂“民族主義”言論,維護其海外形象。

彭博社竟“教育”起中國網友,妄稱其愛國言論損害中國海外形象

污蔑中國“囤糧緻全球糧價上漲”、炒作“中國巨大原油需求威脅世界”論……沒完沒了的彭博社這回把髒水往中國網友頭上潑了。

據香港中通社報道,彭博社的這篇評論文标題原來叫《中國愛國網友損害了自己國家的海外形象》(China's Online Nationalists Threaten Its Image Abroad),後來才改成了如今較為溫和的措辭《愛國網友讓正在塑造對外形象的中國陷入兩難 》(Online Nationalists Pose a Dilemma for China’s Image-Making)。

彭博社的報道狠狠“批評教育”了那些愛國且不再崇拜美國的中國網友們,文中稱中國網友越來越“反美”,認為美國多行不義必自斃。

比如譴責美國在烏克蘭設實驗室研究病毒,甚至拿烏克蘭平民作為實驗對象,大量中國網友希望美國能受到懲罰,文中表示“中國媒體上周報道美國在烏克蘭進行生物實驗的視訊,在新浪微網誌獲得了超過650萬的播放量和8.3萬多人點贊,這(則新聞)也引發了大量‘反美’言論,其中‘誰能懲處美國罪惡’的熱門評論獲得1.2萬人點贊。”

一些中國網友認為美國此舉與二戰時日本731部隊曾對中國平民進行慘無人道實驗的行為無異,似乎也讓彭博社相當不滿。它閉口不提美國生物實驗的内容,但在報道中形容日本731部隊的罪行是“臭名昭著”的,頗有一種“你怎麼可以拿我倆相提并論”的意思。

彭博社竟“教育”起中國網友,妄稱其愛國言論損害中國海外形象

俄羅斯國防部公布的美國海外生物實驗室分布圖

話鋒一轉,文章又稱雖然過去因為語言障礙,這些中國網友的評論除了中文使用者沒人能看懂,但現在有人在推特上專門開了一個翻譯中國網友代表性評論的賬号,将這些言論展示給全球網友看。

對此,彭博社一副幸災樂禍的嘴臉,聲稱中國的愛國網友們正用這些所謂“民族主義”的言論,“損害”中國在全球網友心中和善低調、負責任的大國形象。文章最後還高高在上地“指導”起中國,希望中國嚴格管理社交媒體上的“民族主義”言論,進而維護其在國際上的公衆形象。

彭博社官方推特賬号轉發此文的文案中,也在持續炒作着所謂“翻譯網站讓世界看到了‘民族主義’評論在中國社交媒體上的惡毒程度”的無端指控。

彭博社竟“教育”起中國網友,妄稱其愛國言論損害中國海外形象

彭博社所提到的,是最近各路境外勢力在網絡空間發起的對華“認知戰”——所謂“大翻譯運動”。即通過片面截取翻譯中文社交媒體上一些過激言論,向外國閱聽人傳遞帶有明顯反華傾向的誘導性和标簽化資訊,以期在境外輿論場污名化中國。

而這個号稱由“網民自發”組織起來的運動如今也被事實證明,背後不但有“美國之音”、自由亞洲電台這類老牌反華媒體的影子,更少不了台灣民進黨網軍“1450”這樣的“認知作戰”幹将。

有參與者在接受“德國之聲”采訪時表示,他們的初衷就是要讓更多國家的人認為中國人是“驕傲,自大,民粹主義興盛,殘忍,嗜血,毫無同情心的集合體”,目的是“希望全世界具華人血統的人們能夠脫離這些負面的情緒,真正和文明社會融為一體,為自己的愚昧而感到羞恥”。

“大翻譯運動”将一些網民的過激言論上升為整個國家、整個民族的“劣性”,玩的就是以偏概全、斷章取義的把戲。

就拿“大翻譯運動”熱炒的“烏克蘭美女惡俗言論”來說,這類言論不是中國網絡的獨有現象,更不是中國輿論場的主流聲音,絕大多數中國網友早就旗幟鮮明表達了對此類惡俗言論的反對;而且,在微網誌、微信、抖音等中國網友常用的社交媒體上,都已迅速對涉及此類低俗言論的賬号做出懲處,該禁言的禁言,該封号的封号。

然而可笑的是,中國在倡導網絡向上向善、共建清朗網絡空間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對于彭博社這類媒體來講,卻被視為中國維護對外形象的手段。

揭露“大翻譯運動”絕不是要和其他國家和地區“比爛”,而是說要辨明、警惕将矛頭對準中國的“歪心思”。另據環球網援引軍事評論員文章表示,我們應當提高警惕的是,與以往抹黑中國人的日常行為習慣不同,此次行動明确将所謂的中國人負面形象産生原因歸咎于中國政府,這就與海外華人做了一定切割,使這場鬧劇的目的更加清晰,那就是通過抹黑中國人民來抹黑中國的政治體制,進而妄圖達到在中國掀起“顔色革命”這一根本目标。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