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學習軍團·中國軍号
作者:陳典宏 趙 超 沈業宏
建功新時代青年官兵的成長與夢想
站在泰山之巅,牛振國迎來了新年第一縷曙光。那一刻,極目遠眺,群山巍峨,“一覽衆山小”的快意湧上心頭。
小時候,牛振國喜歡爬山。在他心裡,登上一座座山峰,領略不同的風景,特别有成就感。
山高人為峰。牛振國常常想起父親說過的一句話:“男孩子就應該為國家強大而奮鬥。”小時候,他不止一次聽父親唠叨“牛振國”這個名字的寓意。越長大,牛振國越能了解父親對自己的期望。
牛振國是幸運的。步入軍營,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他眼前打開——
特級駕駛員、後勤保障尖兵、狙擊金牌教練、坦克車長……對牛振國來說,每一次轉型,都像在登山:每一步都在爬坡,每一步都有新風景。
廣東、廣西、雲南、北京、新疆、内蒙古……牛振國房間裡的地圖上,用筆标繪的一個個紅點格外醒目。沿着紅點連成的曲線,牛振國的軍旅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一直延伸到海外……
如今,牛振國剛剛升任第75集團軍某旅裝步二連連長。沿着奮鬥足迹,牛振國一次次“看”見了部隊的快速轉型,“聽”見了夢想成真的腳步聲。

★第75集團軍某旅官兵正在進行實戰化演練。
1
努力攀登,才能看見最美的風景
2021年8月,莫斯科阿拉比諾靶場。
雨後,一道美麗的彩虹淩空飛架。賽場上,車長牛振國和戰友駕駛坦克,快速沖出泥潭直奔終點。
打開艙門,牛振國和戰友們自豪地舒展開五星紅旗。那抹鮮豔的紅色,成為賽場上亮麗的風景。
這次比賽,牛振國和戰友們取得了單車賽小組第一名、總分排名第三名、接力賽第三名的優異成績。
牛振國知道,如果當初沒有選擇堅持,他可能永遠也看不到這麼美麗的風景。
當時,牛振國主動請纓報名參加“國際軍事比賽-2021”坦克兩項集訓。這也是該旅轉型以來第一次派員參加國際軍事比賽。
“裝步連排長參加坦克兩項軍事比賽,能行嗎?”最初,沒有人認為牛振國能走到今天這一步。
回望走過的路,牛振國早已習慣了用實力和毅力證明自己,一次次讓那些“不信”的目光變為“相信”。
14年前,結束新兵訓練,牛振國因表現優異被選送到某兵種訓練基地教育訓練。在那裡,這位新兵成功考取了駕駛專業特級證書。
特級駕駛員是步戰車駕駛專業最高專業等級。頭頂光環的牛振國,結束教育訓練歸隊後,每天在訓練場上揮汗如雨。他眉毛上方至今清晰可見的一道疤痕,就是在那時候留下的。
當時,他在大雨中摸索駕駛技巧。戰車飛躍車轍橋,巨大的沖擊讓他一頭撞上車門處,額頭縫了10多針。軍醫告訴他:“如果傷口再往下1厘米,眼睛就保不住了。”
2012年年底,剛剛晉升為下士的牛振國,決定開啟一場“跨界冒險”。他将特級駕駛員證書鎖進抽屜,主動報名參加集團軍狙擊手比武集訓。
在卧虎藏龍的集訓隊,所有人幾乎都選擇忽略這個“從未摸過狙擊槍”的兵。“山高有盼頭,路遠有勁頭,不斷攀登,才能看見最美的風景。”牛振國每天都在給自己打氣。
日複一日的勤學苦練,讓牛振國快速掌握了射擊技巧。這位來自駕駛專業的挑戰者,最終從集訓名單中脫穎而出,入圍集團軍“神槍手”選拔名單。
然而,短短幾個月的集訓,并不能彌補經驗上的差距。最終,牛振國遺憾落選。
路難走,是因為總在走上坡路。牛振國沒有停下腳步,他選擇為下一次攀登積蓄力量。半年後,他以駕駛員的身份在上級組織的比武中連續奪魁。2014年,已經晉升中士的牛振國再次等到機會——報名參加全軍後勤專業比武。
半年時間,牛振國下苦功夫“啃”理論,磨破50多副編織手套,熟練掌握數十種後勤裝備保障方法。這次比武,他的成績再次讓大家刮目相看——團體第一、個人第二。
榮譽,在給牛振國帶來極大成就感的同時,也在他身上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
陸軍“精武-2018”軍事比武競賽偵察專業集訓中,牛振國趴在泥潭中僞裝一天一夜,膝蓋受損;“國際軍事比賽-2021”坦克兩項集訓中,他為練就快速裝彈技巧,左小臂不慎被炮尾夾住,造成輕微骨折……
成長,不僅映照在一個個閃亮的軍功章上,還記錄在一本本由薄變厚的筆記本中——
狙擊手比武,牛振國整理的比賽心得被機關用作培養狙擊精英的教案;偵察集訓,他總結的訓練方法在集團軍推廣;坦克兩項比武,他提出的建議成為後來者的“訓練寶典”……
登山,需要勇氣、堅持,也需要機遇。從來不缺勇氣和堅持的牛振國堅信,自己的幸運恰恰在于抓住了時代的機遇。
★2021年8月,第75集團軍某旅官兵參加國際軍事比賽。
2
與時代同行,會走得更快更遠
接到指令,正在休假的牛振國匆忙踏上返程。
原來,南部戰區陸軍“狙擊-2019”比武通知下達,項目增加、難度設定增大、準備時間減少,在沒有經驗可循的情況下,誰來擔任教練員?
翻閱往屆參賽人員名單,該旅作訓科科長李榮莊的目光,停在了牛振國的名字上。任職排長不滿一年的牛振國,就這樣再次拿起了狙擊槍。
牛振國上一次拿起狙擊槍,是在7年前,那一次還失敗了。這一次,牛振國以教練員和指揮員的身份,透過瞄準鏡觀察戰場,視野變得大不一樣。
以往,他的目光跟随目标移動;如今,即便沒有目标出現,他的思維也要抵達戰場。
在牛振國指導訓練下,參賽隊員實力突飛猛進,3人被南部戰區陸軍評為“槍王”。牛振國也是以成為響當當的“金牌教練”。
這不是牛振國第一次“臨危受命”。那年,上級組織戰術抽點式比武,恰好抽中牛振國所在的“夜老虎”班。時任班長的牛振國帶領戰友沖鋒陷陣,奪得第一名。他的表現,讓一位首長贊賞不已:“這是一位指揮能力很強的班長。”
“我的能力,其實都是被逼出來的。”牛振國說,随着軍事訓練轉型更新,各類比武集訓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這些都像引擎一樣極大地助推了自己成長。
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2016年,中士牛振國以優異成績考入軍校。透過軍校這扇窗,牛振國的思維視野快速擴充。
軍校淬煉,讓牛振國脫胎換骨。與此同時,牛振國的老部隊也在浴火重生。
2018年,從軍校學成歸來的牛振國,第一次參加演習,導調組臨機宣布連長“犧牲”,由他接替指揮。面對“突發情況”,牛振國憑借所學知識,出奇制勝。
帶領一個連隊赢得勝利,牛振國的感覺和以前大不一樣。從狙擊瞄準鏡到戰車潛望鏡、再到作戰指揮屏,牛振國的視野向更高遠的領域不斷延伸。
在牛振國看來,一名基層指揮員不僅要能指揮一個作戰單元,更要熟悉配屬和友鄰作戰單元的武器裝備性能,“融合使用、靈活指揮,才能将作戰效能最大化”。
有時候,這位年齡有些偏大的排長,也會思考人生潛能最大化的命題。每每這個時候,身邊戰友總能給他“答案”——
作為集訓隊年齡最大的隊員,34歲的炮長梁伯進幾乎每天鉚在坦克裡鑽研技能;父親突然離世,駕駛員潘玉紅回家料理完後事,含淚火速踏上歸途,一門心思投入到訓練中……
身邊的戰友都在加速奔跑,牛振國一刻不願停下腳步,一刻也不敢停下腳步。
去年6月,正在備戰“國際軍事比賽-2021”坦克兩項集訓的牛振國,收到一個好消息——他被提拔為副連長。僅僅半年後,他又被提拔為連長。
與時代同行,牛振國感覺走得更快更遠。
3
一個人奔跑,帶動一群人跨越
虎年春節,牛振國決定帶兒子牛子戎在軍營一起過。
在溝壑縱橫、障礙遍布的訓練場上,看着兒子舉着坦克模型奔跑,牛振國仿佛看到了自己一路奔跑的身影。
此時,剛剛升任連長的牛振國,服役年限再次拉長,前方的“跑道”更加清晰。
新年度,他的筆記本上已經寫滿了計劃:學習戰時政治工作,更新訓練模式,更新作戰理念……他不僅給自己定下目标,也給連隊官兵規劃成長路線。
有段時間,牛振國将目光投向營區外一片雜草叢生的荒地。得到上級準許後,他将情報偵察、僞裝防護、戰場救護等要素融合在一起,重新規劃設計,開出一條彎彎繞繞、暗藏殺機的小路。
一個人奔跑,帶動一群人跨越。一開始,不少人抱怨牛振國的訓練方式過于嚴苛。但适應一段時間後,他們嘗到了甜頭,開始自發建設那片訓練場地,不斷注入新的訓練元素。
跑在牛振國規劃的路上,官兵們也在心中醞釀規劃着自己的“路”。
一級上士秦振強自學兵棋推演系統,在全軍第一屆兵棋戰術挑戰賽中榮獲季軍;駕駛員房棟主動向牛振國請教射擊技巧,參加狙擊手比武,被南部戰區陸軍評為“槍王”……
去年,下士陳豪利用休假時間,精心籌劃了一次遠行。他從上海出發,沿途參觀各地紅色地标,并通過視訊連線連隊官兵,直播講解黨史。
回到機關,陳豪被請上講台,給全連官兵上了一堂教育課。教育結束,連隊官兵訓練熱情空前高漲,這讓原本工作平平的陳豪找到了自信,變得更加積極向上。去年底,他的軍事訓練成績優秀,被連隊推薦評為“優秀士官”。
“一個人可能跑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跑得更遠。”牛振國說,這幾年,許多變化仿佛發生在一夜之間,正悄然而深刻地重塑着每一個身處其中的戰友。
不久,一場演習就要拉開帷幕。屆時,牛振國将帶領全連官兵打響任職後的“第一仗”。對此,牛振國充滿信心。
“每一名基層官兵都可以在戰鬥力建設的大體系中,找準自己的坐标。”随着實戰化訓練不斷深入推進,官兵對現代化戰争的認識更加深刻,牛振國感覺身邊的同行者越來越多。
一聲聲号角吹響,一群群前行者在奔跑。地平線上,落日的餘晖将影影綽綽的人影拉得老長。牛振國回頭看向路的起點,突然發現自己已經走出了那麼遠。
如果可以,牛振國希望自己能一直走下去。
★第75集團軍某旅官兵正在進行射擊訓練。
成長橫切面
未來,在約定中向我們走來
作者 | 牛振國
“祝賀你!向更高處攀登,你還有更遠的路要走。”得知我晉升連長後,我的老連長黎亮第一時間發來了這條短信。
老連長是我軍旅路上的領路人。第一次參加神槍手比武集訓,在幾乎沒人看好我的情況下,他鼓勵我說:“路是人走出來的,别人可以質疑你,但你不能否定自己。”
那次集訓被淘汰後,我一度感覺愧對他的信任,心情沮喪到低谷。關鍵時刻,他拍着我的肩膀,和我約定來年再戰。
為了那個約定,我拼了命地練。一年後,在全軍後勤專業比武中,我取得了個人第二名,老連長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未來,個人在軍隊的成長進步空間會越來越大,你要一直走下去。”2013年,老連長交流去了新機關,“一直走下去”成為我和他之間新的約定。
正如老連長所預料,強軍興軍的征程上,基層官兵成長的舞台越來越大。時代和機遇,讓我站上了更高的平台。
每一次轉型,我都會遇到許多難題。我始終記得這樣一句話:時代賦予每個人相同的機遇,路在腳下,唯有拼出來。
緊跟時代腳步,我有幸見證越來越多的官兵拼出精彩人生。
當了連長後,我經常鼓勵戰友勇敢站出來,在更大舞台上挑戰自己。就像老連長和我的約定一樣,我和戰友們也有了一個個新的約定。
“永遠不會丢下一個兵,不會放棄一個兵。”這是我對戰友們的承諾。上等兵劉安倩一直有一個軍校夢,平時訓練刻苦,工作認真,但心理素質欠佳,初試成績并不理想。看見劉安倩沮喪的神情,我隻告訴他一句話:“我相信你,我們大家都相信你!”後來,劉安倩成功進入集訓隊學習。我和劉安倩約定,一起見證他夢圓的時刻。
列兵楊擰下連時受訓練傷困擾,跑步成績總在及格線徘徊。為此,他有點自暴自棄。下午,我常常會陪他跑步,不斷鼓勵他:“隻要敢于拼搏,一定能夠超越自我。”我和他約定,隻要下次考核進步20秒,我就給他一個驚喜。
沒承想,連隊體能測試,楊擰燃起鬥志一路狂奔,跑出了個人最好成績。我拿出送給楊擰的驚喜——他最喜歡的口琴。看着他開心的表情,我趁熱打鐵,為他制訂了下一個目标。幾輪下來,楊擰找回信心,看到希望,更加積極向上。聽說旅隊組織軍事體育運動會,楊擰主動報名參加手榴彈投遠課目。我和他約定,如果進入決賽,我再送給他一個驚喜。
軍人與祖國定的是生命之約,我和戰士定的是成長之約。為了同圓一個強軍夢,我和戰士們欣然共赴未來之約。
約定,也以一種傳承的方式在延續。我的父親兌現了他與老鄉們的約定,帶領全村百姓脫貧緻富;我的兒子常常拿着我的獎牌,說長大後也要像我一樣成為一名軍人……
未來,正在一個個約定中向我們走來。
(學習軍團·中國軍号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