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籍中國心,砂原惠5歲來東北,15歲當解放軍,為赴北韓謊報國籍

作者:念寒塵緣

2017年春節前夕,在某交談室裡,一段進行曲的鈴聲突然響了起來。

“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我們是工農子弟兵……”,這首歌回旋了很久,在場的人陷入了無盡的沉思,仿佛都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

突然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讓房間又恢複了之前的安靜,他就是砂原惠,也叫張榮清,他流淌着日本人的血液,骨子裡卻有中國人的魂,這首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是他的手機鈴聲,更是他的信仰。

自近代以來,大陸積極發展外交,來訪華的人很多,可是像砂原惠這樣受到東北航校研究會關注的訪華使者并不多。

日籍中國心,砂原惠5歲來東北,15歲當解放軍,為赴北韓謊報國籍

他這次訪華,還受到了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陳列館館長的熱情接待,在臨走之際,還贈送了《紀念東北老航校成立70周年紀念封》。

這位頭發花白的日本老人究竟對中國有着怎樣的貢獻,為何受到如此高規格的接待?這不得不說到砂原惠坎坷曲折又精彩絕倫的人生經曆。

一家子來“僞滿洲國”生活

1933年一個孩子在日本福岡呱呱墜地,他就是砂原惠,一個純日本血統的孩子,當時他們一家全然想不到往後的生活該有多曲折,砂原惠有多熱愛中國。

砂原惠的父親在“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研究礦物質,家庭相對較為富足。

日籍中國心,砂原惠5歲來東北,15歲當解放軍,為赴北韓謊報國籍

僞滿洲國

倘若他們一家沒有遷到中國的話,砂原惠多半隻會以遊客身份拜訪中國,斷然不會對中國有如此深的眷戀,還想着去世後将一半骨灰撒在中國的土地上。

“七七事變”後,砂原惠一家應國家号召來到中國東北,當時的“僞滿洲國”。

他們從日本到大連,轉向沈陽,最後在阜新安頓下來了,一路上可謂是舟車勞頓。

砂原惠當時還是五歲幼童,跟随父母親來到中國後,他的生活并沒有太大的改變,過得仍然是日式的生活,對當時的他們而言,隻是換個地方生活罷了。

日籍中國心,砂原惠5歲來東北,15歲當解放軍,為赴北韓謊報國籍

僞滿洲國”日本小孩

砂原惠身邊的小夥伴大多都是日本人,他雖然進入了中國,卻少有了解這個國家的機會,直到父親的一個徒弟出現。

他時常給砂原惠講中國文化,還帶他和中國小孩一起玩耍,砂原惠深刻感受到了當地淳樸的民風,對中國文化的好奇心,如雨後春筍般逐漸成長。

砂原惠人在中國,接受的卻是純正的日式教育,老師傳授的軍國主義理念和他父親倡導的“反戰争主義”是相違背的,這常常讓他無比困惑,不過善良的種子還是在他心裡慢慢生根發芽。

日籍中國心,砂原惠5歲來東北,15歲當解放軍,為赴北韓謊報國籍

當時正值戰亂,砂原惠這樣出生的孩子并不多,如果他的父親沒有去世的話,他們一家或許會一直幸福下去。

少年的坎坷命運

人是社會大環境下的産物,環境改變了,人的命運也随之發生變化。

1945年8月15日野心勃勃的日本天皇終究還是低下了高昂的頭,在投降書上簽了字。

中國大地上的百姓都在歡聲慶祝,可砂原惠一家卻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日戰争能就此停歇他們很高興,但砂原惠父親的去世将這個家庭唯一的支柱抽離了出去。

日籍中國心,砂原惠5歲來東北,15歲當解放軍,為赴北韓謊報國籍

日本投降

砂原惠的父親是個極具預見性的研究員,他從一開始就不贊成日本對中國發動戰争,但無奈自己也不過是天皇棋盤裡的一顆棋子,連來去都做不了主。

他無法拒絕舉家搬遷至中國的指令,但也不坐以待斃,在砂原惠選中學的時候,他就開始了自己的計劃,一個讓家人重回日本的計劃。

也是在1945年,砂原惠考上了阜新中學,但日本在戰場上的地位已然低入塵埃了,随時都有可能戰敗。

砂原惠的父親沒有同意兒子在阜新上學,大量動用關系人脈将他送到了大連第二中學就讀。

日籍中國心,砂原惠5歲來東北,15歲當解放軍,為赴北韓謊報國籍

大連第二中學(已拆除)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砂原惠的父親預見了日本的灰暗未來,明白日本戰敗之日就是自家分崩離析之時。

他将兒子送到大連學習,不是希望他學到多深的知識,隻是希望他能第一時間逃回日本,不必披上戰俘身份在别人的土地上當牛做馬。

大連港口通達,交通友善,一旦日本戰敗,砂原惠就立馬回日本國土,這是他們父子商量好了的,可他們終究沒能躲開命運的安排。

1945年7月,也就是日本戰敗前一個月,為日本天皇工作了半輩子的砂原惠父親在阜新倒下了,主要原因是受輻射刺激太嚴重。

日籍中國心,砂原惠5歲來東北,15歲當解放軍,為赴北韓謊報國籍

茫然無助的砂原惠急忙奔赴阜新的家中,去見父親最後一面,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了。

時間很快來到了8月,日本天皇在中國大地的旗子被降下了,砂原惠父親也日落西山了。

父親去世時,砂原惠才12歲,這個無憂無慮的少年失去了保護傘,茫然地看着四處奔散的日本駐華人員。

據晚年的砂原惠回憶道“當時他們都把家裡值錢的東西賣了,像鋼琴這樣的大宗物品賣了不少錢,就在人們暗自慶幸回歸本國土不是夢的時候,卻驚奇地發現僞滿洲國的貨币成了廢紙”。

日籍中國心,砂原惠5歲來東北,15歲當解放軍,為赴北韓謊報國籍

這下家族的責任都落在了砂原惠瘦弱的肩膀上,他沒有時間埋怨和憂愁,隻想盡快将母親弟妹等人帶回日本,不想淪為戰俘,幸好父親的徒弟答應要幫助他們。

砂原惠父親的徒弟為這一家制定了較粗略的回日計劃,打算先經過葫蘆島,然後再走水路前去日本。

那些天裡他們寝食難安,最後好不容易到了遼甯的溝幫子一帶,卻發覺帶路的徒弟不見了,衆人都很疑惑,也四處找過這個面目和善的中國人,但是最後還是無果,傳回原處也無望,他們隻能安頓在遼甯北鎮縣的一個鎮上。

日籍中國心,砂原惠5歲來東北,15歲當解放軍,為赴北韓謊報國籍

日本家庭

在遼甯無依無靠的砂原惠一家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無奈砂原惠隻能将上學的想法抛之腦後,開啟了賺錢生涯,他的母親也開始給人縫衣服掙錢了。

“其實蘇家街有很多人都知曉我們不是中國人,但他們沒有欺負我們,還給予我們許多幫助”,許多年後的砂原惠這樣說着,确實如他所言,當時遼甯的許多百姓都非常包容他們一家,經常送些吃的穿的過去。

不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衆多好人的幫助下,砂原惠去到一地主家幹活,從豬倌升到牛倌,與他的努力和聰明分不開。

日籍中國心,砂原惠5歲來東北,15歲當解放軍,為赴北韓謊報國籍

在他為地主放牛的時候,為了學習中國文化,經常偷偷從地主家拿瓜果分給同行的小夥伴,讓他們代為照看自己的牛。

并且他還會在回家的時候讓牛舔鹽,這樣他們就會喝很多水,把自己的肚子脹成圓鼓鼓的樣子,地主開心了會給砂原惠好吃的。

砂原惠在遼甯的日子是辛苦又有趣的,雖然每天都很累,但他也學到了很多知識。

漸漸地他和當地中國百姓融為了一體,說話習慣方面都像中國人,最重要的是他也打心眼裡認為自己就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砂原惠參加戰争

百姓的日子并沒有因為抗日勝利好很多,1946年解放戰争爆發,人們又再次陷入了戰争泥潭,這一次砂原惠加入了,化名為張榮清。

日籍中國心,砂原惠5歲來東北,15歲當解放軍,為赴北韓謊報國籍

砂原惠(中間)

砂原惠受中國文化影響頗大,他極其喜歡《三國傳》裡的張飛,于是取了中國的張姓。

“我見過關東軍,也見過國名黨的中央軍,共産黨的八路軍,體驗了新舊時代的變遷。親曆了這麼大的時代變動後,看到别人還沒解放,就想要去解放别人”,這是砂原惠參軍的本意,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他真正落實了成為中國人的步伐。

在新舊交替的神州大地上,多少人是被時代洪流裹挾前行的啊,但是砂原惠不是,他加入解放軍是經過深思熟慮了的,早就将生死抛到九霄雲外了。

日籍中國心,砂原惠5歲來東北,15歲當解放軍,為赴北韓謊報國籍

可是剛喪夫不久的砂原惠母親堅決不同意兒子參軍,她認為當軍人就是死路一條。

15歲的砂原惠突破重重困難,虛增兩歲成為東北民主聯軍獨立第九軍的一員,後來被整編為步兵170師,該師也被劃入林彪的解放軍第四野戰軍,這個戰士在解放戰争和抗美援朝戰争中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砂原惠是受過中國土改政策好處的人,他真心感謝人民解放軍,知道這是一支實心實意為老百姓辦事的隊伍。

加入解放軍的砂原惠不敢有半分懈怠,夜以繼日地刻苦訓練,身體不算強健的他是解放軍裡不可缺少的一員。

日籍中國心,砂原惠5歲來東北,15歲當解放軍,為赴北韓謊報國籍

在遼沈戰役和平津戰役中,砂原惠積極戰鬥,很多次都差點犧牲在戰場上,但他始終不退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有機會傳回日本,但他選擇了留下繼續戰鬥。

那是1950年,美帝國主義将魔爪伸向了鴨綠江邊,這場戰争表面上針對北韓,實際看上的卻是中國的土地,鐵血铮铮的中國人自然是要将侵略者趕出邊界的,于是國家趕緊集結軍隊準備渡江戰鬥,這便是曆史上有名的“抗美援朝”。

砂原惠義無反顧再次報了名,如當年打解放戰争那般堅定。但是當時的國際法有規定,日本人不可參與北韓戰争。

日籍中國心,砂原惠5歲來東北,15歲當解放軍,為赴北韓謊報國籍

抗美援朝

據晚年的砂原惠回憶道“當時四野的戰軍過了丹東,都已經到鴨綠江了,但日籍軍人卻不被允許參戰,我就改了國籍,寫上“中國人”三個大字,這才随軍浩浩蕩蕩過鴨綠江戰鬥”。

當時的砂原惠什麼也顧不上了,隻想為中國效力,他做好了戰死疆場的準備,遺書和入黨申請書都寫好了,以偵察兵的身份上了戰場,為建立機場做準備。

可惜紙終究包不住火,在戰場上與敵人拼死活的砂原惠最後還是被在政委喊去談話了。

政委問“你究竟是什麼人?”砂原惠斬釘截鐵告訴他“我是中國的青年,中國的兵”。

日籍中國心,砂原惠5歲來東北,15歲當解放軍,為赴北韓謊報國籍

政委遲疑了一會兒,加重語氣問他軍隊是否有紀律,這下砂原惠不敢說假話了,将謊報國籍參加戰争的事情說了出來。

政委感受到了他對中國的深重情愛,同時也被他視死如歸的堅定決心打動了,沒有多加指責,隻是将他從北韓戰場上“趕”到了東北老航校。

砂原惠成兩國交流使者繼續效力中國

忠心不分時間地點,革命軍人是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

砂原惠前往的東北老航校是個人傑地靈的地方,最初是林彌一郎建立起來的,這個人曾是日本關東軍第二航空團第四練成隊的人,在1949年的開國大典飛行儀式上,就有23名老航校畢業的飛行員。

日籍中國心,砂原惠5歲來東北,15歲當解放軍,為赴北韓謊報國籍

被送到老航校的砂原惠是不甘心的,但轉念一想在哪裡又不是為中國效力呢,後來又坦然接受了。

1955年3月,砂原惠和他的部分家人被遣傳回國,一些在中國婚嫁了的弟弟妹妹就此留下了,這令他十分羨慕,但也隻能服從國際安排在天津登上了去往大阪的輪船,自此他在中國17年的生活經曆到處為止了。

不過雖然他人回到了日本,心卻一直在中國。

日籍中國心,砂原惠5歲來東北,15歲當解放軍,為赴北韓謊報國籍

同年年底,砂原惠作為日方翻譯熱情接待了郭沫若等人的科學代表團,給他們帶去了一種家鄉的親切感,這也是他回到日本的第一份正式工作。

後來砂原惠在日本成立了中日貿易公司,還特意把開業時間選在了7月1日。

但是當時中日關系依舊比較冷淡,他為中國效力的心昭然若揭,受到了當時日本統治者的無情打壓,最後無奈隻能關門了。

雖然創業失敗了,但砂原惠從未變過為中國奉獻的心,他後來将自己的大半部分時間都投入在了促進中日交流上,從1956年至1958年,在中日兩國多地舉行的商品博覽會,他從不缺席。

日籍中國心,砂原惠5歲來東北,15歲當解放軍,為赴北韓謊報國籍

時間很快來到了21世紀,2016年3月1日砂原惠參加了軍博舉辦的“紀念東北老航校成立70周年”文物捐贈儀式。

時隔多年他回到了當初不甘願去往,後來卻魂牽夢萦的地方,活動完結以後,他在東北老航校研究會籌備會上發表了感想。

2019年11月8日,北京市舉辦了一場隆重的座談會,目的是紀念《血與心——日籍解放軍戰士砂原惠的傳奇人生》這本漫畫書順利出版。

這本書記錄了砂原惠的傳奇故事,向人們展示了他為中國效力的頑強信念,很值得後輩學習。

日籍中國心,砂原惠5歲來東北,15歲當解放軍,為赴北韓謊報國籍

2021年4月,這個有中國心的日本老人去世了,他最大的遺願就是落葉歸根,死後能葬入中國,不敢奢求太多,但求自己的一半骨灰能回歸中國。

“我還沒有走完自己的路,要繼續往下走”,砂原惠曾這樣說過,确實他一直都在路上,一直都在為中國效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