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INTJ,征男友

作者:人人都是産品經理
編輯導語:你有去測試過最近很火的MBTI性格測試嗎?我是ENFP——快樂的小狗,你是什麼呢?這篇文章作者詳細闡述了如今年輕人對待MBTI測試的态度以及玩法,感興趣的小夥伴一起來看看吧。
我,INTJ,征男友

MBTI性格測試,已經快被年輕人玩壞了。

我,INTJ,征男友

想尋找另一半的羅芝,在社交平台發出了一份不同尋常的征婚貼:

“INTJ女,征喜歡大理,并願意來大理生活的對象。希望你最好也是INTJ或者ENTJ、EN系,基本這類性格可以滿足聊天需求。希望你邏輯性強,表達能力強,了解能力強,因為INTJ喜歡聰明的男生,畢竟INTJ的智商都挺高的。”

過去,陌生人交友靠問一句“你是什麼星座”來破冰,現在,丢一串神秘字母才是更潮流的方式。越來越多年輕人喜歡在社交簡介裡貼四個字母,而每串字母代表了一種性格類型。

比如,ENTP代表好奇心旺盛的辯論達人,INTP是與無争的理想主義者,INTJ是有強大理性思考力的機器人格…….

這套神秘字母就是MBTI,全名叫邁爾斯-布裡格斯類型名額(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是由美國的邁爾斯母女在20世紀40年代編制的一個人格測驗。它基于榮格的心理學類型理論,把人格分為E(外向)—I(内向),N(直覺)—S(實感),F(情感)—T(思考),P(感覺)—J(判斷)八個字母,排列組合形成十六種人格類型。

我,INTJ,征男友
我,INTJ,征男友

MBTI十六種人格分類,截圖自百度百科

羅芝認為,把MBTI作為征婚條件很有針對性,可以建立起第一道篩選的門檻。如果對方也了解MBTI,那麼至少是有共同話題且樂于探讨精神世界的人。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教授王芳向筆者解釋了MBTI走紅的原因:MBTI具有可以把人快速分類的功能。在這個快速變化、極其講究效率的時代裡,當大家亮出這個具有一定“共識性”的标簽,就可以讓人們迅速對一個陌生人有所了解,節省了寒暄、試探的時間和精力。

但是,MBTI真能歸類每個獨特的人嗎?

一、用MBTI尋找自我認同的年輕人

從十二星座、九型人格、塔羅占蔔到網易雲音樂刷屏朋友圈的性格測試,這些類型各異的“賽博算命”,萬變不離其宗,無一不是瞄準了人們了解“我是誰”的精神需求。

MBTI人格測試在心理學界挂着名号,看似比星座和八字更科學,給每種人格類型都提供了詳盡且褒揚的分析,據此成為年輕人表達自我的絕佳工具。當代年輕人渴望通過這一套神秘的字母組合,讓自己獨一無二的靈魂被看到。

在社交平台上,你會看到深谙這套字母學的年輕人,可以圍繞“XXXX型是怎樣的人”寫出一篇幾千字的論文,議題覆寫交友喜好、求職傾向、行為邏輯、興趣愛好乃至人生理想等等多個領域,把“認識你自己”的層次提升到蘇格拉底都要甘拜下風的境界。

我,INTJ,征男友

豆瓣的MBTI小組,聚集了26萬多人

為了“梳理自己”,杜甯就曾在淩晨3點去豆瓣的INFP型小組寫下一篇自述文。在這篇洋洋灑灑三千多字的文章裡,她提到自己很難與一位INFJ的好朋友“進行精神世界的交流”。她感慨面臨着“找不到自己在現實社會的定位”的煩惱,而做了MBTI測試知道自己是INFP後,突然覺得世界上有一群和她相似的人。

另一些不喜長篇大論的人,則沉迷于用MBTI的meme(可指表情包、流行梗等衍生内容)自嘲。這些生動好笑的圖檔,簡單直覺地概括了不同人格類型的差異,助推了MBTI的流行。

刷到一組ENFP的梗圖後,方蕊下一秒就興沖沖地轉到朋友圈發了“九宮格”。圖檔把ENFP描繪成熱情洋溢、過度興奮、活潑話多的快樂星人。方蕊大笑說,“是我本人了!”在她看來,這些表情包精準又幽默地傳達了她是誰。

我,INTJ,征男友

有關“ENFP”人格的meme 圖源網絡

和方蕊一樣,不少人在轉發自己的MBTI類型描述時,都會感歎“每一條都中了”“給我安監控了嗎?”“太真實了!”

多位受訪者都認為測出的MBTI類型描述非常準确。他們發現“原來我并不孤單、原來我不是奇怪的人”,由此得到身份認同感,

自從通過MBTI測試得知自己是INFP之後,杜甯感覺“獲得了一種肯定”。“我媽以前一直說我不現實,說我天天懸在空中雙腳不着地……” 而INFP的描述之一就是“理想主義”。

一些MBTI“骨灰級學者”不僅通過MBTI洞察自身,還會用這套工具指導日常行為。

“這套工具潛移默化寫在了我的思維模式裡。”曼川會根據MBTI的八個緯度調整自己的行為。“每個緯度都代表性格不同的功能層面,我會去想我哪個功能發展得不太成熟,然後針對性地發展它。”

比方說,作為N型人格,曼川自認對理論的東西更感興趣,而對事務性的事情缺乏興緻。在畢業之際,面臨走出象牙塔、走向社會工作的關口,她意識到“我可能太N了,我要多一些S的東西”,于是她刻意讓自己别每天看書、刷知乎,而是多投入到現實生活中處理具體任務,以順利畢業。

與曼川有相同習慣的人不在少數。不少MBTI愛好者在費心研究偶像明星、作家、曆史名人、虛拟作品裡的人物、不同民族和國家的MBTI類型。

比如INFP型的代表人物裡,就有安徒生、梵高、加缪、林黛玉、李清照等各種次元和國界的人物,他們的共同點是“全神貫注于精神世界,對于世俗的一切和那些組成日常生活的要素關心程度不高。”

網友圍繞各類人格标簽産生大量衍生分析内容,諸如“哪種類型最不容易被PUA?”、十六型人格的學生時代、十六型人格墜入愛河的反應……這些二次創作内容,既豐富了MBTI的讨論緯度,也讓其變得趣味十足,易于傳播。

萬物似乎皆可MBTI。

我,INTJ,征男友

圍繞MBTI的衍生内容,截圖自B站

二、你我MBTI不合,不宜見面

當MBTI被用在交友、婚戀、職場等社交場景,就成了效率奇高的篩選工具。

MBTI的每一組對立字母能分類出大相徑庭的兩類人。“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N和S這一對,我甚至能聞出一個人是N型味道還是S型味道。”曼川說。

N型意為直覺型(Intuitive),S型意為實感型(Sensory),兩者展現了搜集資訊和感覺世界的方式的差異:N型人格重視抽象概念,擅長總結,S型人格對現實環境的細節變化較敏感,注重實踐;N型傾向于内省,S型會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自己的行為。

這套理論可以成為職場生存法則。曼川評價自己的上司A是一位典型的S型,特别喜歡得到及時回報。曼川意識到這一點後,就加快了對他的響應速度;上司B則是典型的T型(Thinking,思維型,認為邏輯重于情感),他不怎麼在乎他人感受,特别喜歡講道理。“如果我有一個事情要去說服他,我得順着他的邏輯,想出一套他能接受的理由來。”

曼川認為,“當我用這套工具去了解對方的行為邏輯時,我跟别人起沖突的頻率會大大下降。”

楊大逸曾被拉入一個MBTI微信群,觀察一段時間後,她總結:群裡話多、吵架的都是ENTP,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都是INTJ,勸“大家不要吵了”的就是INFJ,而同類型的人很多觀點都驚人得相似。

N型的楊大逸表示自己和S型人不太合得來。“我周圍聊得來的朋友,很少有S型,我覺得S型相對比較功利、現實,他們會覺得你追求的東西都是表象的,是莫名其妙的。”

羅芝同樣認為,知道他人的MBTI類型,能更高效地判斷雙方是否适合交往,是以她将MBTI類型作為了征婚的一個判斷标準。

發出那封相親帖後,羅芝收到了幾十條邀約。最終她隻面見了一位INFP型的男生。“這個男生是唯一能按照文章所要求的邏輯來做清晰陳述的人”。現實見面後,羅芝對男生的印象不錯,認為兩人至少可以達到“精神層面的交流。”

但是,當人們把MBTI賦予的标簽當作刻闆印象後,問題也開始出現。

MBTI的不同人格逐漸劃分成不同的圈層,甚至催生出“鄙視鍊”,連相同人格的人也被主觀分成低階、中階和高階。

一位ISFJ的匿名網友就委屈表示,ISFJ被很多人評價為“最俗套、最常見的性格”,被扣上“無趣呆闆老好人”的帽子。随後他話鋒一轉,稱一些批評ISFJ的NT型總流露出讓人不适的優越感。

方蕊坦言,有一段時間沉迷MBTI時,會不自覺地往認識的人身上套類型,這時看到的不再是本人,而是四個字母。

下面這張表,列舉了十六種人格類型之間的交友适配程度。這份指南簡單粗暴地劃分出誰和誰天生有緣,誰和誰性格不合,這跟“雙子座和白羊座天然互斥、水瓶座和天秤座互相吸引”等說法本質上已經差別不大。

我,INTJ,征男友

圖源:網絡

網絡上,常有相同類型的人聚在興趣群組裡,熱絡地讨論“我們這個類型的人怎樣怎樣”。王芳認為,這個過程會導緻“群體極化”,即讓本來可能隻有一點相似的人,不斷交換類似觀點後變得更加相似,這反過來又會讓身上的标簽貼得更緊。

“把MBTI當作消遣娛樂的談資或者交友破冰的工具,都沒問題。可一旦把它作為認識自己、指導職業發展、評價他人的工具時,科學與否的考量就凸顯出來了。”王芳表示。

三、用MBTI指導工作和生活靠譜嗎?

MBTI并非新鮮物種,在海外的商業營銷已非常成熟,大量應用于企業管理、職業咨詢、個人成長等領域。擁有MBTI正版版權的CCP公司,所經營的心理測試年價值高達20億美元,将近800 種周邊産品面向全世界銷售。

近兩年,MBTI在社交媒體的帶動下,重新在中文網際網路火熱起來,籠絡了一批新的年輕信徒。

曼川在《原則》中看到瑞·達利歐讓橋水的多數管理者都做了MBTI測試,加深了對MBTI的信任。“我第一反應是,哇塞,大佬也在用這個。”

在國内,MBTI也不再是單純的人格測量工具,作為媒介催生出不少性格測試的生意。

即使MBTI官網有免費的測試題,市面上仍有商家利用資訊差,售賣各種版本的性格測試。方蕊在剛接觸MBTI時,随機搜尋到一個公衆号,辛辛苦苦做了90多道題後,結果發現要付6元錢才能得知測試結果。

解讀MBTI内容也變得有利可圖。曼川就曾花費100元買過一個講解MBTI各類型人格的課程。還有機構打着MBTI測試的旗子,将學員引入後續的職業規劃課程。

在文娛産業領域,南韓領先一步推出了觀察類綜藝《MBTI inside》和網劇《看見你的MBTI》。

王芳介紹,MBTI雖然可以說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性格測試”,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心理學術界對于該測驗的批評聲很多。一方面,測驗的理論基礎并沒有經過實證檢驗,另一方面,測驗的心理測量學品質并不達标。MBTI測驗常用的迫選(也就是二選一)方式并不科學,處于中間的多數人被“強行站隊”,但事實上,同一類型内的人還是存在許多差異的。

栗子認為MBTI存在被濫用的現象。她覺得MBTI的娛樂化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過度依賴MBTI讓人們失去了更深入了解自己的可能性。

曼川也承認,MBTI本身有一定的限制,如今她認識新朋友時并不會先用這個工具,而是會用直覺感受的方式來相處。隻有當對方出現更典型的行為時,才使用這套工具去解釋他人行為的邏輯。“如果僅靠着幾個漫畫圖,來定義這個類型的人是什麼樣子的,就淪為了刻闆印象。”

“MBTI給到的職業指導往往是方向性的,但很不現實。”杜甯說,INFP被建議适合當作家、詩人、藝術家、心理咨詢,她并沒有參考MBTI的職業建議,而是在一家網際網路教育公司工作。

王芳表示,MBTI的使用手冊也明确不鼓勵将其作為工作績效的預測名額,因為它測量的是偏好而不是能力。

許多新湧入的MBTI愛好者似乎不太關心它到底是科學還是玄學,一切隻剩下表情包和笑話。“圖個樂”“好玩”成了MBTI風靡的最大意義,因為它确實無法完全歸類每一個具體的人。

羅芝和那位通過線上MBTI考核的男生面見後,最終并未選擇和他繼續發展。“他确确實實算是不錯的男生,但兩個人相處在一塊,不能隻看精神層面的交流,還要看生活習慣、三觀等各個方面是否一緻。”

注:除王芳外,其餘受訪對象均為化名。

作者:不止十一人;公衆号:半熟财經

原文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SX7LXv534IoZlqmUUB9iXQ

本文由 @半熟财經 授權釋出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