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永壽果然長壽——明朝秦藩唯一傳到明末的郡王

作者:逆流的魚L

明朝秦王源自于朱元璋的次子朱樉一脈,他在洪武三年被封秦王,封地為陝西西安府。洪武十一年,朱樉就藩西安,從此他的後代在這裡繁衍生息。

秦王雖然是明朝第一藩王,但是命運不濟,多位秦王都沒有後嗣,屢次陷入大宗絕嗣的境地,為此不得不在旁系中尋找繼承人,最後隻能已在放寬要求出現了鎮國中尉這樣的低級爵位繼承秦王的事。

永壽果然長壽——明朝秦藩唯一傳到明末的郡王

按照朱元璋的規定,秦王作為親王,其嫡長子或者庶長子繼承親王王位,其餘諸子封為郡王。秦王這一脈也曾經分封過衆多的郡王,最後一共冊封了十五位郡王。然而這十五位郡王絕大多數都是明朝前期冊封的,最後郡王就剩下了兩個人,其中明朝初年封的郡王最後居然就剩下了一家。

之是以造成這種狀況,第一種原因就是秦王無嗣,連繼承人都沒有,哪有多餘的兒子冊封郡王,自然沒有新增的。

第二個原因是秦王大宗的多次絕嗣,多位秦王沒有子嗣,不得不讓郡王遞補秦王,而按照規定郡王遞補秦王後,原來的封爵取消。

這一類郡王有:第四位秦王原渭南王朱志均、第五位秦王原富平王朱志、第七位秦王原鎮安王朱誠泳、第八位秦王原臨潼王朱秉欆(他是第三代臨潼王)、第十一位秦王原隆德王朱敬镕、第十三位秦王原紫陽王朱誼漶。

永壽果然長壽——明朝秦藩唯一傳到明末的郡王

第三個原因就是明朝規定秦王可以旁系繼承,但是郡王隻能父死子繼,如果大宗無子,那麼直接王位取消,不允許弟弟或者侄子繼承,如果出現這種行為,一律稱之為冒封,一旦發現要從重處罰,直接取消爵位。

這一類郡王有:朱樉次子永興王朱尚烈,永樂元年封,萬曆二年末代郡王朱惟熣去世,因為他的父親是以侄子身份繼承王位,他向皇帝自首,最後得到皇帝諒解沒有處罰,但是他死後永興王王位被取消;朱樉三子保安王朱尚煜,永樂元年封,嘉靖三十六年末代郡王朱秉棧去世,他死後朝廷查出他的父親是以弟弟身份繼承王位的,是以保安王王位被取消。

第四個原因就是大宗死後無子,沒有冒封,王位自然取消。

永壽果然長壽——明朝秦藩唯一傳到明末的郡王

這一類郡王有:朱樉四子興平王朱尚烐,成化十二年末代興平王朱公铄去世無子,興平王王位直接取消;第二位秦王朱尚炳四子宜川朱志堢,嘉靖元年末代宜川王朱秉楀去世無子,宜川王王位直接取消;第五位秦王朱志四子郃陽王朱公镗,正德三年末代郃陽王朱秉檄去世,無子,郃陽王王王位直接取消;第五位秦王朱志五子汧陽王朱公鏳,嘉靖三十三年末代汧陽王朱秉榛去世,他本來有兩個兒子但是都死在他前面,是以他死後無子,汧陽王王王位直接取消。

第四種原因就是造反被取消王位。這一類郡王隻有一位,就是朱樉第六子安定王朱尚炌,他在永樂十六年密謀造反,直接被廢。

是以在明朝兩百多年後,秦藩隻剩下了兩位郡王,一位就是永壽王,一位就是崇信王。而真正看到明朝從興盛走到明朝滅亡的隻有永壽王這一位。

不得不說永壽王這個王号取得好,永壽果然長壽,最後他見證了明朝的興衰,随着明朝滅亡而滅亡。

永壽果然長壽——明朝秦藩唯一傳到明末的郡王

永壽王始封之祖名叫朱尚灴,從這個名字可以看出他是朱樉的兒子,确實他是朱樉第五子,作為朱元璋的孫子,他排在第三十二位,他出生在洪武二十三年,這個排行應該是沒見過爺爺,而且他也沒有希望繼承秦王王位,畢竟他不是嫡子也不是長子,故此他最好的歸宿就是郡王。

按理說朱尚灴在成年後就要封為郡王,但是爺爺朱元璋不知道是不是孫子太多,進而把他忘記了,是以一直沒有下旨封他為郡王,于是朱尚灴在父親死後,哥哥已經當上秦王後,非常尴尬的以沒有任何爵位的白身身份生活在親王府。

就在朱尚灴百無聊賴的時候,他的四叔朱棣奪取了皇位。造反奪位的朱棣此刻急于拉攏人心,是以在洪武三十五年(朱棣廢除建文年後,将建文四年改成洪武三十五年)登基後,馬上施恩宗室,于是已經二十出頭的朱尚灴被封為永壽王。

永壽果然長壽——明朝秦藩唯一傳到明末的郡王

朱尚灴這個人沒有野心,是以他很滿足于郡王的身份,畢竟在他看來秦王乃至于皇帝都沒有他的份,何必去執着,是以很高興的當這個郡王。

不過永壽王并沒有使朱尚灴長壽,最終他隻活了三十一歲,在永樂十八年去世。朱尚灴雖然英年早逝,但是他的王位卻長壽了,然後一代代傳承,一直到明朝滅亡。

朱尚灴死後,長子朱志埴繼位。朱志埴死後,兒子朱公铤繼位。朱公铤死後,兒子朱誠淋繼位。朱誠淋死後,兒子朱秉欓繼位。

這幾代郡王傳承都很平靜,沒有出現什麼大亂子,而且這些郡王都安分守己,守着自己一畝三分地過的很平靜,既沒有功績也沒有鬧出大亂子,是明朝衆多郡王種普通的一位,沒有什麼知名度,可是朱秉欓死後就出現了一件大事,讓永壽王在全國露了一回臉。

朱秉欓死後,自然是應該他的兒子繼位,不過他的庶長子朱惟燿已經先他而去,但是朱秉欓沒有絕後,他有多個兒子和孫子,是以大宗不算斷絕,可以繼續繼承。

朱惟燿雖然死了,但是他死前有個兒子,名叫朱懷墡,作為長孫,按照朱元璋的規定理應繼承爺爺的爵位。

不過朱秉欓的六兒子朱惟燱卻表示不能由朱懷墡繼承,理由就是必須立嫡子,也就是自己才能繼位。

朝廷接到這個奏報很是疑惑,朱秉欓并沒有嫡子,他的六個兒子包括朱惟燱都是庶子,哪有嫡子,既然都是庶子,那麼作為長孫的朱懷墡理應繼位沒有問題。

永壽果然長壽——明朝秦藩唯一傳到明末的郡王

可是朱惟燱卻在這個時候拿出了自己是嫡子的證據,那就是他的母親邵妃是朱秉欓的王妃,自然自己是嫡子,理應繼位。

這一下朝廷慌了,一查皇室戶口本,邵妃确實是朱秉欓的正妃,不過不是原配,而是後來冊封的,民間叫做續弦,皇室專業術語叫做繼妃,但是繼妃也是正妻。是以邵妃的兒子朱惟燱理應是嫡子,有優先繼承權。

朱惟燱這一招果然厲害,一下子就讓自己成了第一繼承人。可是朱懷墡卻不甘心就這樣失去王位繼承權,他不能坐以待斃,他很聰明,明白六叔能夠繼位唯一的憑證就是嫡子,隻要他不是嫡子,王位就是自己的,可是邵妃是正妻無疑,怎麼反駁六叔不是嫡子呢?煩惱的朱懷墡隻能在王府裡翻閱檔案,最後在父親和叔叔的出生記錄裡找到了證據。是以馬上反擊稱奶奶邵妃确實是爺爺的繼妃,六叔也确實是邵妃的兒子,但是六叔朱惟燱并不是嫡子。

永壽果然長壽——明朝秦藩唯一傳到明末的郡王

這一下朝廷卻蒙了,怎麼正妃的兒子會不是嫡子?于是朱懷墡拿出證據,這個證據就是出生證明。

朱惟燱忘了他的母親是繼妃,也就是說不是原配。邵妃本來隻是普通嫔妃,就在這個時候她生下了朱惟燱,後來邵妃才被立為王妃,朱惟燱出生在邵妃被立為繼妃之前,是以朱惟燱不能算是嫡子。

朱懷墡說的确實有道理,而且證據确鑿,确實過去有這種說法,一個人出生時他母親是妾,他就是庶子,就算他的母親被扶正為正妻,他也算庶子,而他母親後來生的兒子就算嫡子,是以朱惟燱不是嫡子,既然不是嫡子那麼王位理應由長孫朱懷墡繼承。

朱懷墡自然也不甘心失敗,可是他卻無力反駁他的出身,是以他隻能采取别的方式,花錢找門路,最後找到了首輔嚴嵩那裡,希望嚴嵩幫忙。

永壽果然長壽——明朝秦藩唯一傳到明末的郡王

嚴嵩果然講信用收下了錢,馬上辦事,以首輔身份插手宗室繼承糾紛,雖然他有意幫助朱惟燱,但是宗室繼承問題複雜,他也不敢管得太深,而主管部門因為皇帝十分重視宗室繼承問題,要是他發現永壽王這件事有問題,大家都要倒黴。不過這些官員又不敢得罪嚴嵩,最後隻能和稀泥,采取拖延的辦法,不說誰對誰錯,也不提讓誰繼承,最後拖了十多年,永壽王也就一直空着無人繼承。

王位繼承懸而未決,朱懷墡十分擔心,畢竟拖得越久越對朱惟燱有利,是以他找到了秦王朱懷埢說明情況,希望他幫忙。

朱懷埢原本是個破落戶,隻是個小小的鎮國中尉,連朱懷墡都不如,可是他因為秦王絕嗣幸運成了秦王,是以他對這個遠門兄弟的痛苦十厘清楚,他在調查後發現朱懷墡說的都是實話,這個永壽王就應該由朱懷墡繼承,于是他仗義執言上書嘉靖皇帝支援朱懷墡繼任永壽王。

嘉靖皇帝接到奏報後對這起郡王繼承案十多年沒有處理清楚很是生氣馬上讓相關部門調查辦理。

永壽果然長壽——明朝秦藩唯一傳到明末的郡王

皇帝發話了,首輔就不好使了,是以主管部門馬上表示朱懷墡理由充分理應繼位,朱懷墡确實不是嫡子。

嘉靖皇帝随後下令讓朱懷墡繼承王位,為了避免今後再出現這種紛争,嘉靖帝直接下令以後郡王的正妃如果去世不得再冊立繼妃,頒發全國,使得全國都知道了永壽王這場繼承紛争。

朱懷墡如願以償當上了永壽王,之後永壽王依然平穩有序地繼承。朱懷墡在這起繼承糾紛中耗盡了自己的生命,在繼位的第二年就去世了,随後他的兒子朱敬镛繼位。朱敬镛死後,兒子朱誼況繼位。

萬曆四十五年,朱誼況的長子朱存桑繼位,這個時候已經到了明末,很快天下就要大亂了。

永壽果然長壽——明朝秦藩唯一傳到明末的郡王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破西安,俘虜了末代秦王還有朱存桑,之後他們就沒了蹤影。

李自成在西安建立了大順政權,然後揮兵向北京殺去,不久之後北京被攻破,崇祯帝自殺,明朝滅亡,按照李自成的習慣,他喜歡帶着被俘的明朝藩王出兵,想必朱存桑親眼看到了北京陷落,大明滅亡。

朱棣在冊封永壽王的時候一定是喜歡這個封号吉祥,象征着大明永壽,可是他沒想到永壽王居然成為了秦藩唯一貫穿二百多年的郡王,而且見證了大明的滅亡。

永壽果然長壽——明朝秦藩唯一傳到明末的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