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同的祭奠方式 相同的情感表達 别樣清明一樣情

作者:網信濱海
不同的祭奠方式 相同的情感表達 别樣清明一樣情
不同的祭奠方式 相同的情感表達 别樣清明一樣情
不同的祭奠方式 相同的情感表達 别樣清明一樣情
不同的祭奠方式 相同的情感表達 别樣清明一樣情

  清明節凝結着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但由于疫情的原因,今年清明節,天津市各殡葬服務機構均叫停了現場祭掃,各殡儀館、公墓、骨灰堂等殡葬服務場所則暫停組織群體性聚集活動。為深入弘揚傳統文化,清明節期間,新區各街道、社群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文明追思活動,将中華民族慎終追遠的情感融入現代文明的表達方式,變實地實物祭掃為注重精神傳承,引導市民文明追憶先輩,寄托家國情懷,過一個平安、綠色、簡樸的節日。

  “雲端”祭奠故人

  塘沽街道志願者協會在清明節前夕開展了“寄語祭故人”網絡寄語征集活動,倡導居民以居家追思、敬獻鮮花、詩文寄情等健康方式文明祭祀。截至4月1日,此次網絡寄語征集活動的參與者涵蓋了社工、學生、老黨員、企業愛心人士等群體。

  茶澱街道七星裡社群、清園裡社群在清明節來臨之際,組織轄區青少年開展“童心向黨、清明祭英烈”網絡簽名寄語活動。孩子們通過登入天津關工委、“津彩青春”等微信公衆号,以留言和浏覽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等低碳環保的祭拜方式表達對先烈的敬仰、緬懷之情。

  折制紙花寄哀思

  親手折一枝菊花、寫下緬懷祈願卡……在大沽街道和諧園社群開展的文明祭祀活動中,參加文明祭祀的社群居民每人手拿一支親手折制的菊花,為已故的親人獻花。

  海濱街道誠信社群以“巧手生紙花、文明祭祀迎清明”為主題,開展了清明節系列活動。活動中,社群從業人員為轄區居民示範了綠色祭祀方式——折紙花,向大家講述了文明祭祀的好處。随後,現場的每個人都認真動手操作起來,并紛紛表示,親手制作紙花既能表達悼念之情,又能為保護環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筆墨傳情追思先賢

  近日,塘沽街道雅苑社群聯合共建機關檸檬樹日間照料中心、雅苑社群健康小屋共同開展“綠色清明、書畫寄思、緬懷先烈”活動。雅苑社群“初心”書畫班老師和書畫愛好者紛紛發揮各自特長,以筆墨寄思,通過書寫祭祀詩詞,抒發追思烈士先賢的情懷,宣揚文明祭祀,傳播文明新風尚。

  大沽街道華安樓社群開展了“英雄在我心中”主題書畫作品征集活動。社群青少年通過手中的畫筆描繪心中的英雄。劉胡蘭、黃繼光、董存瑞……一個個光輝形象在孩子們的畫筆下栩栩如生,愛國主義的種子也深深埋在每個孩子的心靈深處。

  詩詞引發情感共鳴

  胡家園街道濱興花園社群開展以“誦讀中華經典、弘揚傳統美德”為主題的清明賽詩會活動。活動現場肅然有序,朗誦者們以詩寄情懷,把對親人的追思化作一首首詩歌,将真情實感融入其中。時而悲壯時而激昂的朗誦,為現場觀衆帶來一次次心靈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鳴。

  大沽街道藍鲸島社群則開展了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詩詞朗誦線上展示活動。活動中,社群青少年用他們動聽的聲音傳遞文學的力量,抒發愛祖國、夫妻民、愛家鄉和緻敬先烈的樸素情感,诠釋清明節追憶先賢、緬懷逝者、移風易俗、弘揚新風的文化内涵。

  在觀影中緬懷先烈

  4月3日,中塘鎮大安村開展了以“緬懷先烈、傳承紅色基因、争做時代好少年”為主題的教育活動。活動中,大家通過觀看紀錄片、講述英雄故事等形式了解革命先烈英勇事迹,學習革命先烈英勇精神。

  北塘街道甯車沽東村則開展以“學黨史,祭英烈”為主題的清明節活動,轄區黨員、網格員、居民群衆一起觀看了愛國主題電影《長津湖》,重溫了中國共産黨百年曆程,了解了黨的百年發展史,激發了大家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的家國情懷。

  “追思牆”前訴衷腸

  寨上街道惠陽裡社群居民表達哀思的方式有點不一樣。社群院内,一塊背景素雅的“追思牆”格外醒目,牆上貼滿寫着字的便箋,這是社群推行綠色過節理念的全新嘗試。

  4日9時許,居民紛紛領取了傳遞哀思的便箋,依次來到“追思牆”前表達思念之情。“這幾年家裡人都好,您放心”“親愛的媽媽,願天堂再無病痛,幸福無憂”一行行字寄托着人們對已故親友的無限懷念。

  “這種把對親人的思念寫在便簽上、粘貼到‘追思牆’上的悼念形式很新穎,也順應了當下提倡的文明、綠色、低碳、環保祭祀新風。”一位前來追思的居民表示。

來源:濱城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