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線上觀點】蔚來汽車造手機,不幹也得幹

蔚來跨界造手機的消息傳出兩個月之後,蔚來董事長李斌承認确有其事。

“我們考慮做手機的出發點很簡單,就是想給蔚來車主一款車機互聯體驗最好的手機,而不是從商業成功的角度去思考......正在思考一部手機對使用者的利益和體驗到底意味着什麼?”

那邊,李書福100億的投入已經砸向了高端手機市場,雷軍也為小米造車三年轉賬百億。在這場手機和汽車的“雙向奔赴”中,兩家公司姿态高調,與蔚來的“深入思考”形成鮮明對比。

【線上觀點】蔚來汽車造手機,不幹也得幹

2021年,吉利營收1016億,小米營收超過了3000億。反觀蔚來,361.4億營收,剛把虧損收窄到40.2億,還背着跟合肥的千億對賭目标。

蔚來造手機,高調不起來。

這時候,蔚來執意同時踏進兩條河流,隻能說,要麼看到了必須要抓住的機會,要麼遇到了必須要克服的困難。

01 車企競争,手機成了關鍵?

吉利造手機打出的是“超級協同”的概念。簡單講,智能汽車不僅是交通工具,也是跟手機一樣的智能終端。隻要車企幫使用者把兩個終端打通,那麼在使用體驗上,手機就是汽車,汽車就是手機。誰先做成了這件事兒,誰就是汽車界的iPhone。

理想總是很豐滿,手機廠商第一個不願意:你想做iPhone,咱們就不能愉快玩耍了。套用流行的網際網路黑話,“你永遠不知道你的下一個競争對手是誰”,競争到最後,都是對使用者的争奪。造手機,車企還得親力親為。

【線上觀點】蔚來汽車造手機,不幹也得幹

圖源:蔚來官網

不過,要說終端使用者生态是智能汽車的競争壁壘,還過于超前。用業内産品經理的話來說:“現在談這個,屬于既不懂使用者生态,也不懂智能汽車。”

購買智能汽車主要考慮的是續航、動力和性能、内飾和空間、外形和材質等等,至于那塊承載中控大屏,遠不能成為決定性因素。

手機對于車企,有更實用的功能。

02 中控大屏,要靠手機拯救

智能汽車的中控大屏遠沒有看上去那麼智能,主要槽點就是功能太少,車主的主要使用場景僅僅是導航、聽歌等。泊車後想用大屏看個電影遠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想刷抖音也不如手機來的友善和直接,更不用說點外賣等高階任務了。

原因出在車載應用上,适配中控大屏的應用少之又少。

【線上觀點】蔚來汽車造手機,不幹也得幹

拿微信來說,微信的車載版可以通過語音和方向盤按鍵操作,避免了點觸互動,進而幫助車主專注駕駛本身。但微信車載版僅支援15家廠商,也不是全部車型都有。

微信算是優等生,其它應用雖然也有車載版,但做的一塌糊塗。車載互動做不好會影響駕駛員的注意力配置設定,帶來安全隐患。理想汽車将QQ音樂的界面靠近副駕駛,隻能說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線上觀點】蔚來汽車造手機,不幹也得幹

微信車載版

不是車企不想适配,而是應用開發方、内容提供商沒有動力。假如今日頭條app适配到汽車,會帶來多少日活和使用者時長的增長?B站适配第一方車載OS,大會員收費如何定價?能不能收回成本?都是一筆顯而易見的賬。

這裡面規模是關鍵,蔚來汽車在2021年傳遞了傳遞91429輛新車,累計傳遞167070輛。當車企有了手機和車機雙端的使用者規模,車載應用的适配,或許就又是另一筆賬了。

03 使用者資料,永遠是“燙手的山芋”

智能汽車的“智能”遠不止是自動駕駛,人車互動展現的是汽車對使用者的了解程度,也就是如何處理使用者資料。

而使用者的主要資料都沉澱在手機當中。當手機企業紛紛開啟自己的“造車”業務,要麼自己造車,要麼幫企業造車,要麼研發自動駕駛的解決方案,它們對手機上的資料的掌控隻會趨于封閉化。

【線上觀點】蔚來汽車造手機,不幹也得幹

當然,一台智能汽車上有1000多個晶片,汽車裡産生的資料也體量巨大。隻是,這些資料的使用率始終不高。原因一是收集困難,二是合規要求。

大多數智能汽車品牌通過購買資料、投資共建資料庫等方式疊代輔助駕駛和人車互動。特斯拉設計了“影子模式”,通過智能攝像頭上傳資料包。

車企自己造手機,既能沉澱使用者資料,也能使資料流轉應用。當然,這一切還得要能夠幫助使用者提升體驗,創造價值。

“蔚來六成甚至更多的使用者都是用蘋果手機”,如果買一台蔚來ET 7就要把用了多年的iPhone換掉,這個換機成本對于任何使用者,短時間内都難以逾越。

就像李斌說的,“想想2025年,蘋果車出來了,我們今天還不做點兒準備,到時不好辦。”

(7900175)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