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何張三豐終身不娶老婆?把他7個徒弟的名字連起來讀,就懂了

少林、武當,僅僅是這兩個簡單的詞語,往往就給人帶來了無限的遐想。鮮衣怒馬,快意恩仇的江湖生活,想必是許多少年都會做的夢,而在諸多的武學名家之中,張三豐的故事是最為傳奇的。

根據明史的記載,張三豐一共活了218歲,這個數字别說是在古代了,即使是在現代也是一個十分令人不可思議的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張三豐的傳奇人生。

為何張三豐終身不娶老婆?把他7個徒弟的名字連起來讀,就懂了

大元遺老

張三豐原名是張君寶,公元1070年出生在遼甯錦州,應該來說張三豐是幸運的,因為他出生在北宋的一戶比較富貴的人家。北宋年間,雖然在軍事上面一直處于劣勢,經常被遼人侵襲。

但是北宋确是中國曆朝曆代中經濟發展的最好的朝代,那個時代的老百姓生活水準是比較高的,而且又出生在富貴人家,張三豐的童年一直過着衣食無憂的幸福生活。

同樣張三豐又是不幸的,因為宋朝亡國之後的元朝對漢人的待遇是十分差的,元朝時期朝廷一直有着嚴格的等級制度,當時的制度排序分别是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

張三豐作為土生土長的宋人,自然而然地就被排到了第三類的漢人之中,也正是因為這樣的不公正待遇,他在元統治時期選擇了退出廟堂、涉足江湖。

為何張三豐終身不娶老婆?把他7個徒弟的名字連起來讀,就懂了

閑魚野鶴之間,張三豐開始了他最愛的武學修行,醉心于武林,終日便不再過問世事。時光也就在這一晃之間便過去了,世人仿佛早已經将這個醉心于國術的邋遢道人忘記了。

後來明太祖朱元璋戰勝了元朝,又一個漢人王朝建立了,也就在這時張三豐又一次出現在了世人的眼前,一個影響至今的大門派武當派建立了。

太祖皇帝故去,天下之主變成了成祖朱棣,出于對張三豐的敬仰,成祖來到了武當山。當朝天子駕臨,整個武當山自然是蓬荜生輝,赢得陛下上山之後,成祖朱棣便開口問道:“請問張真人可願意入我朝為官?”。

為何張三豐終身不娶老婆?把他7個徒弟的名字連起來讀,就懂了

面對皇帝的提問,張三豐則是直接拒絕了。我乃大元遺老,早已歸隐江湖了,陛下所求之事,愛莫能助了。朱棣也并沒有生氣,而是又問道:“如果我現在準備修道,應該從哪個方面開始?”

其實,了解明朝曆史的人都知道,朱棣并不是一個想要一心修道之人,在他的内心裡面對權力和功績有着莫名的熱愛。他之是以詢問修道之事,是因為明朝時道教是國教,朱棣由于地位不正,希望可以通過張真人來鞏固自己的地位。

張三豐自然也是明白朱棣的意圖,于是他便回答道:“陛下乃洪武大帝之子,何須再談修道之事,這天下之事就是陛下的道。”短短幾句,朱棣便心滿意足地離開了武當山。

為何張三豐終身不娶老婆?把他7個徒弟的名字連起來讀,就懂了

明英宗時期,朱祁鎮賜号張三豐為通微顯化真人,明憲宗時期,朱見深更是封張三豐為“韬光尚志真仙”。生于宋朝,學于元朝,于明朝聞名于天下。

時間到了公元1464年,活了218歲的張三豐去世了,一代武學大師,道家的正統天師就此離世了。不過,張三豐雖然去世了,但他的傳奇依然沒有落幕。

七子之謎

張三豐的一生是非常夢幻的一生,幼年時的富足,青年時的中第,辭官後的求仁得仁,但是通過後世對他一生故事的回顧發現,張三豐此生其實是有一個非常大的遺憾。

為何張三豐終身不娶老婆?把他7個徒弟的名字連起來讀,就懂了

衆所周知,張真人一生一共收了7個入門弟子,世人将他們稱作武當七子。此7人分别是:宋遠橋,俞蓮舟,俞岱岩,張松溪,張翠山,殷利亨,莫聲谷。

單從7個人的名字來看好像也沒有什麼特殊,反而是一個個都很符合道教閑雲野鶴的行事風格,但是如果将這些名字都連到一起就不難發現,這其實是一首詩。

“遠橋清淺泛蓮舟,岱岩難阻溪松流。翠山遠看梨亭立,尚有聲谷空悠悠。”一首簡簡單單的七言律詩,好像是對高遠意境的描繪,也是對張三豐人生境界的展露。

但卻是這麼一首簡單的七言,也将一段他少年時的偶遇故事隐晦地告知了世人。在張三豐入朝為官之前,曾在少林寺做過一段時間的沙彌。

為何張三豐終身不娶老婆?把他7個徒弟的名字連起來讀,就懂了

武林之中一直都有一個傳言,天下武功盡出少林。為了能夠學到絕世武功,有人秘密潛入少林是偷走了一本名為《九陰真經》的寶典,為了追查此事,張三豐與師傅一起下山。

不斷地追查之下,他們随着竊賊的足迹來到了華山,眼看着遁地無門,竊賊便與張三豐師徒二人打鬥了起來。後來在,楊過的指點之下,張三豐戰勝了竊賊,重新奪回了《九陰真經》。

終身不娶

雖然戰勝了竊賊,但此時的張三豐也已經身負重傷,見此情景的郭襄自然而然地便幫助了張三豐。陽光明媚的姑娘,總是會讓人得到很好的治愈,更何況還是對自己有救命之恩的人。

為何張三豐終身不娶老婆?把他7個徒弟的名字連起來讀,就懂了

就這樣,張三豐對郭襄便有了一份愛慕之心。然而世間的故事卻總是多離愁和分别,郭襄為了追随楊過,在确定張三豐無性命之憂後便走了。

一别伊人心憔悴,再遇已是數年後,兩年之後的一天,郭襄來到了少林寺。一場不期而遇的相遇就這樣發生了。見到張三豐後郭襄吃驚地說道:“小和尚,原來你在這裡啊,好久不見。”

日思夜想的姑娘突然出現,張三豐的内心非常的激動。然而郭襄此行卻并不是為了找他,隻不過是碰巧遇到罷了。

對郭襄而言,張三豐就像是久别相逢的老友,于是自然而然的她就把自己随身攜帶的鐵羅漢送給了張三豐。

為何張三豐終身不娶老婆?把他7個徒弟的名字連起來讀,就懂了

簡單的告别之後,郭襄便又揚長而去。這一次分别之後,他們二人便再也沒有相遇過。後來郭襄悟道,建立了峨眉派。

聽到這個消息後,張三豐也是心灰意冷,自此之後他那個愛慕之心便被自己深埋在了心底,情窦初開的小沙彌,一個陽光明媚的溫柔姑娘。

一段終此一生都沒有忘卻的相遇。那年的你仿若初春的桃花一般闖入了他的世界,自此之後他的夢裡便全是你的影子。

人生若隻如初見,如果那個桃花一般的姑娘就那樣定格在自己的人生中,或許便不會再有那個振興了武當的張三豐,也就不會再有這一段愛而不得的故事了。

為何張三豐終身不娶老婆?把他7個徒弟的名字連起來讀,就懂了

百年之後,在趙敏率人攻打武當時,張三豐親手将當年郭襄贈予他的鐵羅漢交給了俞岱岩。希望這段因郭襄而起的羅漢功可以得以儲存,也希望自己的這段情感可以得以儲存。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